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谋明天下 >

第512章

谋明天下-第512章

小说: 谋明天下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都是绰绰有余的。

    朱大典为官多年,不可能不知道其中的厉害关系。

    这让吴宗睿突然感觉到,只要踏踏实实做事情,自己能够得到朝中某些官员的支持。

    宋学朱出任山东巡抚,肯定会给登州和莱州找麻烦,吴宗睿几乎可以断定,皇上在圣旨中,会赋予宋学朱某些权力,让宋学朱公开插手登州和莱州的事宜,这样的事情,放在某些老油条的身上,人家是肯定不做的,不过宋学朱就说不定了。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句古训吴宗睿记得很清楚,穿越以来,他基本是按照这个原则做事情的,不过经历那么多的事情之后,吴宗睿感觉到,自己所奉行的某些原则,恐怕需要改变一下,要不然在这个尔虞我诈的明朝末年,怕是要遭受到太多的算计。

    至于说真正的登上了巅峰,应该如何的做事,那是今后考虑的事情。

    。。。

    卢发轩匆匆来到了寅宾馆。

    进入房间,卢发轩就看见了桌上的文书。

    刘宁和罗典明两人守在房间外面,亲卫散布在四周,已经让卢发轩感觉到吃惊,看见桌上的文书,卢发轩瞬间明白,吴宗睿一定有重要的事情安排部署。

    “卢发轩,看看这份文书。”

    不过一两分钟的时间,卢发轩就看完了文书。

    “大人,朝廷处事不公啊,朱大人为了护卫整个的山东,呕心沥血,立下了大功,谁不知道啊,朝廷居然让朱大人到南京礼部去做官,明升暗降都算不上了,至于说这个宋学朱,下官有所耳闻,不是什么好鸟。”

    不是什么好鸟这句话,吴宗睿在登州的时候经常说,卢飞雪也学会了。

    “路廷,说说你的想法,不要有顾虑,想到什么说什么。”

    卢飞雪略微的沉思一会,抬头开口了。

    “大人,下官觉得,皇上和朝廷对登州、莱州以及辽东,怕是有看法了,调走朱大人,让宋学朱出任山东巡抚,就是想着通过宋学朱的手,直接插手登莱之地的事宜,下一步,皇上和朝廷恐怕也会插手辽东的事宜。”

    吴宗睿微微点头。

    “分析的不错,继续说。”

    卢发轩依旧是沉思的状态,没有因为吴宗睿的肯定而喜形于色。

    “这些年,下官与朱大人之间的关系很不错,登莱之地的任何事宜,朱大人都是支持的,接下来下官要做好准备,与这个宋学朱斗智斗勇了,宋学朱是不是直接插手登莱之地的事宜,下官不敢断言,但宋学朱一定会找麻烦,让下官有些事情做不成、做不好,不过大人放心,宋学朱绝不可能插手登莱之地的任何事宜。”

    卢发轩说完,吴宗睿站起身来,在屋子里踱步。

    停下脚步的时候,吴宗睿看着卢发轩开口了。

    “路廷,你我的分析如出一辙,换做以往,我支持你的做法,可现在不行,既然我们都清楚宋学朱出任山东巡抚,就是找麻烦的,那我们就不能够消极应对,必须要主动出击。”

    卢象升点点头。

    “大人的意思,下官明白,不过皇上和朝廷让宋学朱出任山东巡抚,肯定是异常信任宋学朱,也肯定会赋予宋学朱诸多的权力,让他能够明目张胆的插手登莱之地的事宜,这个时候我们主动出击,怕是没有多大的效果。”

    吴宗睿笑了,一边笑一边摇头。

    “路廷,人家已经做了小人,难道我们还要谦谦君子吗,没有必要,你说皇上和朝廷完全信任宋学朱,我看不一定,无非是宋学朱能够成为很好的棋子,听凭皇上和朝廷的摆布,给我们找麻烦,充其量也就是打手的身份,如果真的出现了什么问题,或者说山东各地都不稳定了,你想想皇上和朝廷该怎么办。”

    卢发轩看了看吴宗睿,隐隐明白了什么,但没有抓住关键点。

    “这件事情,让登莱商会去做吧,由他们出面去做某些事情,不会将你牵扯进去,路廷,你记住,登莱之地必须牢牢掌控在我们的手中,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管出现什么样的麻烦,我们都要想办法应对,必须要的时候,采取非常规的手段,也是可行的。”

    尽管还不知道吴宗睿准备采取什么样的办法对付宋学朱,但卢发轩明白,宋学朱这个甘愿为皇上和朝廷出头之人,注定不可能有什么好果子吃了。

    卢发轩站起身来的时候,吴宗睿再次开口了。

    “路廷,登莱新军的规模还要进一步扩大,在我看来,登莱新军的规模达到二十万人左右,才能够真正的掌控登莱之地和辽东,才能够从容的应对后金鞑子的威胁,所以说,接下来你要更加的努力,致力于登莱之地商贸的发展,挣到更多的银子。”

    “在我看来,朝廷已经被拖入到万丈深渊,北方的流寇没有能够彻底剿灭,留给他们喘息的机会,让他们的实力进一步的壮大,这边又被入关的后金鞑子重创,损失了十多万的兵力,朝廷的府库肯定无法承受了。”

    “朝局会继续的乱下去,一直到无法收拾的地步,如果你仔细观察,就能够发现,皇上的圣旨,真正能够覆盖的地方已经不多,除开官员的调整,有关地方上事情的处理,皇上说的和下面做的,背道而驰,难道皇上不知道吗,这不大可能,只能说明皇上有心无力,根本无法掌控地方的局面了。”

    “大乱没有来临,各地都不稳定,这就是我们集聚力量的最佳时机,我们绝不要浪费时间,要抓住一切的机会,不遗余力的壮大自身的实力。”

    “路廷,拜托了。”

    

第五百四十五章 首辅易人(1)() 
内阁首辅孔贞运走向偏殿的时候,脸色是阴沉的。

    今日要商议的两件事情,都是朝中最为重大的事宜,在孔贞运看来,都是不应该出现的问题,换做以往,这些事情内阁早就定下来,或者说皇上直接就确定下来。

    出任内阁首辅以来,面对各方压力与诘责,孔贞运心力交瘁,他试图让皇上信任内阁,将诸多重大的事情交给内阁商议,不过这种努力最终失败,皇上对内阁的不满意越来越多。

    孔贞运不禁想起原内阁首辅温体仁,两个多月前,原内阁首辅温体仁在家中病逝,皇上深感痛惜,追赠温体仁太傅,谥号文忠,给予了极度的哀荣,要不是后金鞑子正在京畿之地肆虐,皇上还会召见温体仁的家眷。

    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作为孔子的第六十三代孙,孔贞运的眼界是很高的,曾经也看不上温体仁和张至发等内阁首辅,甚至弹劾过温体仁,真正成为内阁首辅之后,孔贞运才明白,内阁首辅没有表面上那么风光,所谓高处不胜寒,内阁首辅若是不能够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不能拿出皇上的满意的策略,不能够果断的处理问题,不能够斡旋各方的关系,就等于热锅上的蚂蚁,不仅是皇上会训斥你,下面的文武大臣也会给你脸色看。

    原内阁首辅温体仁,担任内阁首辅近八年的时间,处理了诸多的难题,协调了方方面面的关系,保证了朝局的正常运转,得到皇上的信任,已经非常不简单了,继任内阁首辅张至发,以及孔贞运本人,都是不可能做到的,他们压根没有得到皇上的信任。

    大明王朝已经进入多事之秋,事情一件接着一件,内阁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多,需要做出的决断也越来越关键,但是内阁首辅因为得不到皇上的完全信任,权力反而越来越小,某些得到皇上信任的内阁大臣,权力好像超过了内阁首辅,更不用皇上信任的中官了。

    孔贞运也做过努力,试图改变这种局面,但几次尝试之后,他发现是徒劳,局面是根本不可能改变的,这倒不是说孔贞运没有什么能力,而是皇上已经不可能那么信任内阁。

    皇上登基以来,有了太大的变化,这种明显的变化,不仅仅是因为皇上的改变,与朝中的文武大臣也有着莫大的关系。

    孔贞运在朝中多年,明白其中的奥妙,不过身为孔子的第六十三代孙,他有自身的底线,更是要维持自身的尊严,尽管有些话不适合说出来,有些事情装聋作哑是最好的,但明哲保身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做的事情。

    孔贞运有一个执着的认识,关键问题上面,必须要坚持原则,不能留下遗憾,不能委曲求全,他不愿意离任之后,被朝中大人指着脊梁骨唾骂。

    这是孔贞运的底线,也是所有自诩为清流之人的底线。

    进入偏殿的时候,内阁次辅刘宇亮,内阁大臣杨嗣昌、黄士俊、方逢年、薛国观,秉笔太监王承恩,内侍高起潜等人,已经到了偏殿,皇上也进入了偏殿,正在暖房歇息。

    所有人的神情都是肃穆的。

    孔贞运对着众人抱拳打过招呼之后,站在了左边最前面的位置,垂目等候。

    皇上终于上了御台,坐在了御辇之上。

    “朕今日让诸位爱卿到偏殿来,主要是商议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三边总督卢象升抵御后金鞑子捐躯,朝廷该如何赏赐,第二件事情,山东巡抚宋学朱弹劾蓟辽督师吴宗睿,与后金鞑子勾结,擅自归还后金多罗贝勒岳托的尸首。”

    “这两件事情,在朝中的争议颇多,朕一时间无法决断,让诸位来到偏殿商议,朕期望你们一切以朝廷为重,为朕分忧,提出最好的建议。”

    朱由检延续了一贯的干脆作风。

    这种干脆的作风,在其刚刚登基的时候,曾经引来朝中的一片喝彩,可惜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人才明白,这种所谓的干脆,是含有特殊含义的。

    首先站出来的是内阁大臣、兵部尚书杨嗣昌。

    “皇上,臣以为,三边总督卢象升虽然为国捐躯,但身为天下兵马大都督,肩负皇上和朝廷的重任,却判断失误,导致了固安之战的失败,更是引发了通州之战的惨败,令我朝廷遭受重创,京城陷入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