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无双战将-第1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资金,我才敢截留下一部分来。”
榆林炮厂,尽管不是很专业的兵工厂。但里面有发电机,还有一些钻、削的机床。这家炮厂,虽然比不过阎西山的太原兵工厂,但对红军而言同样重要。
至少子弹复装,枪械维修,应该都可以做。甚至何正道也开始考虑,让这家炮厂生产一些简单实用的武器。例如地雷、手榴弹、飞雷炮、炸药包之类的武器。
将来若是有渠道,再慢慢引进一些机械设备,希望能尽快拥有一条制造子弹的生产线。当然,若是能制造枪支跟火炮,那就再好不过了。
只不过,目前资金、人才、配套的钢铁厂都没有。最重要的,这些设备都必须从国外进口。除了抢之外,那怕有渠道购买,单单那费用就会令何正道吐血。
因此,每次凝望山西的时候,何正道都会想着。太原会战的时候,无论如何都要将太原兵工厂给搬到榆林来。为了实现这个计划,付出再大的牺牲都值了。
就在视察完榆林城的现有工厂时,何正道突然道:“老习,我知道一个能让政府赚钱的法子了。如果你能组织人手将其经营好,恐怕将来这会是边区政府的一项钱源。”
‘真的?什么法子?’
指着地图上一个镇子笑着道:“老习,你是老陕北,你应该知道井岳秀能统治榆林多年,肯定有其财税的来源。据我所知,这个镇子的湖盐储量很丰富。
如果我们能将这些盐场收归政府管理,不但能保证我们边区的食盐供应,甚至还能将这些盐销到其它地方去。关于这个建议,你可以请示一下周副主席。
我敢说,若是他知道这个事情,肯定会全力赞同的。盐,一直都是政府专管,也就是如今这兵荒马乱的年月,各地的军阀依旧将这盐控制在手里。
相比其它地方缺盐,我们纵队控制的盐场还真不少。若是能提高产量跟质量,价格又被其它省份出产的盐便宜点。想必,应该不愁销路吧?”
盐,历史就是各王朝赋税的重要来源。只是现如今,各地私盐泛滥。可就算如此,在一些缺盐的省份,盐都是必须品。而榆林的盐业资源,确实很丰富啊!
一听何正道的建议,习中勋一拍大腿道:“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呢!好,我会跟中央申请,边区实施盐业管制。未得到政府许可的盐商,一律将其赶出我们的根据地。”
对于习中勋一点就透,何正道也笑着道:“这样做,确实能保证我们的食盐收入不外流。但实行这样的规矩,还是会让我们的食盐外销出现麻烦的。
我的意思是,可以调查一下其它省份食盐进入我们边区的价格。只要我们出产的盐好,价格又比别人便宜,相信老百姓自然会知道,买谁家的盐好了。
相比其它外盐想进入我们苏区,运输的费用就不低吧?而我们呢?占据地主优势,还怕竞争不过其它省份的私盐吗?堵不如疏,我们还是要给别人一点甜头的。”
说完这话的何正道,又说了这个能切实看到效果的致富点子。听完这些金点子,习中勋也一脸感慨的道:“看来周副主席真没说错,有事找你,真的很管用啊!”
一句话,却说的何正道满脸黑线。只不过,想想眼前这位的另一重身份。何正道也觉得,不知道他的到来,会不会将眼前这位的历史也发生改变呢?
不管如何,事情得与顺利的解决,又得到纵队十万大洋的支持。习中勋也开始,全力发展边区的各项生产。希望早日,让边区财政能得与扭转。
至于何正道,安排完政府那一摊子事情之后,最终决定开始对驻守各地的部队进行视察。这样做一来是检查部队的驻防情况,二来也算是体察一下民情。
这是独立纵队,进驻榆林的第一个冬天,何正道也很清楚。对很多来自南方的士兵而言,这个冬天只怕有点难熬。但何正道同样希望,部队能尽快适应这里的环境。
带着一个骑兵侦察营,何正道开始离开榆林城,踏上了视察榆林防区的路程。不时能收到榆林边区发来电报的毛太祖等人,对榆林边区的一系列举措同样表示很满意。
相比其它边区政府,目前更多还需要总部支援。管控区域最大的榆林,从总部这边拿到的钱却是最少的。这样的军政班子,总部又岂能不满意呢!
伴随中央红军开始进行全面休整,为建设新苏区而努力的时候。远在四川的红四方面军,却迎来他们进军川西平原最残酷的一战。
那怕总部这边,不时能收到配属侦察营发来的电报。可对于此次红四方面军,在川西发动的新战役情况却知之甚少。而不久之后,一封电报的到来,令总部为之一震。
正在视察防区的何正道,看着侦察营发来的这封电报,同样觉得难以置信。只是震惊之余,何正道觉得他的到来,真的已经在改变一些红军的发展进程了!(未完待续。)
第一五九章 醒悟太迟了!(群友生日加更)()
(ps:今天群里有个书友';520。89。65';生日,希望加更一章!那怕存稿很稀缺,但书友既然希望,那就加更一章吧!目前群友空缺,有兴趣的可以加入。群号:五五九、五六一、八六七!照例,休息前祝各位晚安了!)
自从与红一方面军分道扬镳之后,红四方面军也有关注中央红军的北上动向。得知独立纵队奇袭松潘得手,张国涛就知道,中央红军北上已经没多大困难。
可真正令他意外的,还是独立纵队在陇西,仅凭一个纵队的实力,竟然全歼青海马家军两个骑兵师。这样的大胜,令张国涛不得不承认,他低估了中央红军的战斗力。
确切的说,他低估了独立纵队的战斗力。可以说,红军北上之所以如此顺利,跟独立纵队先担任主力先锋,后担当主力后卫有着很直接的关系。
等到红四方面军得知,中央红军已经进驻延安,占领庆阳、延安、榆林三个军事重镇。很多之前觉得,中央红军北上没出路的人,也开始产生了怀疑。
那怕目前对红四方面军而言,他们的南下同样走的很顺利。抵达宝兴一线之时,他们都可谓连战连捷。但这样的胜利,距离他们夺取成都还有最难的一段路要走。
为了保证部队南下的安全,进驻宝兴、芦山一线的红四方面军,发起了对雅安的战役,希望打通这条进军川西平原的路。结果,却给红四方面军浇了一盆冷水。
原本在红四方面军看来有仇的刘文辉跟邓锡候,在这个时候竟然联手阻击。一番苦战之后,红四方面军跟刘文辉、邓锡候两部可谓是两败俱伤。
首战的失利,令张国涛无疑非常愤怒。甚至做出,将总指挥徐项前撤职的冲动决定。那怕朱老总苦心相劝,却依旧未能令其撤销这个决定。
临时任命红九军的军长何魏,担任前线总指挥,红四方面军又制定了百丈关战役。希望从这里。打通进入成都的通道。但结果,似乎依旧令人沮丧。
百丈关,是雅安通往成都的必经之地,自古就有‘获百丈(关)者。必得成都无疑’之说。而红四方面军发起进攻时,刘湘已经集结八十多个团再次展开阻击。
虽然开局进行的很顺利,红四方面军以第九军为主力,陆续抢占了好几个重要的阵地。可待在后方的朱老总,却敏锐的发现这仗不能再打了。
亲自找到张国涛说道:“恺荫。这仗不能再打了。再打下去的话,只怕我们的主力都要打光了。这样蛮干,我们会吃大亏的啊!”
面对朱老总的劝说,张国涛却依旧坚持的道:“何魏打的很好,打的很顽强。虽然我们的损失不小,但川军的损失更大。现在就看,我们谁能坚持到最后。”
如此答复,令朱老总真心不知再说什么。就在他还想继续劝说之时,张国涛却以还有事情需要处理,拒绝与朱老总继续交谈。这令朱老总。着实非常的气愤。
看着离开指挥部的张国涛,朱老总难得发飙道:“张恺荫,你的意气用事,早晚会付出代价的。现在你还不知悔改,将来我看你如何收场!”
‘不劳玉阶兄费心,我对我的部下很有信心!’
淡淡的一句话,令朱老总气的半响都说不出话来。
最终陪在其身边的朱月,却小心的道:“总司令,眼下这种情况,他已经是骑虎难下了。但我们。必须有所准备才行啊!”
做为派遣到朱老总身边的警卫营长,朱月对于红四方面军目前所处的困境,自然还是有所知晓的。但他同样知道,张国涛已经没有后路可退。
现在的张国涛。在得知中央红军在延安,已经建立了新苏区。他若是结束南下,继续带领部队北上。最终的结局,只怕不会比现在好多少。
于其如此,不如搏一把打进成都。这或许,才是他内心真实的想法吧!
针对这种情况。朱老总很快将随红四方面军南下的红五军团长董镇堂找来,异常严肃的说道:“绍仲,前线的局势,相信你也有所听闻。
如今张国涛已经有点走火入魔了,但我们不得不有所准备。命令部队,随时做出救援的准备。其次,宝兴、芦山这两个地方,我们必须守住。这是退路,明白吗?”
‘是,请总司令放心,只要你一声令下,红五军团随时可以投入战斗!’
随着朱老总命令红五军团,随时做好接应前线部队的准备。前线的战况,如同朱老总所预料的那样急转直下。川军的凶悍反扑,令久战疲惫的红四方面军措不及防。
做为久经战阵的刘湘,很清楚红四方面军已经是强弩之末。相比川军携手,有稳固的后方可以随时供应前线部队一应所需。红四方面军,单单弹药就是一个难题。
连番的战斗及强攻之下,很多负责主攻的部队,都发现携带的子弹打光了。而同样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