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行祸天下 >

第336章

行祸天下-第336章

小说: 行祸天下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保留周昂等人,好处似乎比直接铲除来的大上不少。更何况臣子终究是臣子,即便权利再大,也不可能对他造成什么影响。武宗的存在就是保障大周江山不落入外姓人之手,能与武宗掰腕子的对手恐怕还没从娘胎里出来,他没什么好担心的。

    此刻真正应该考虑的反而是那些拥兵自重,且不在武宗防备范围之内的各地藩王,如何设法收缴他们手中的权利,才是目前的当务之急。朝廷方面必须团结,绝不能出现丝毫动乱,否则必会给心怀不轨之人可趁之机。只要周昂等人收敛一些,别再干出些得罪百官之事,想来也出不了什么问题。

    想到这,姬启运终于下定了决心,他从床下般出木匣,打开之后取出其中的密诏,将之置于烛火之上。一阵轻烟飘起,不多时那密诏便已化成了一地灰烬。

    毁了密诏,不但宣告了周昂等人的死里逃生,同时也意味着他没必要遵守上面的指示,对藩王进行置换。姬启运要静观其变,若是时机成熟,他或许该更进一步,将这些棘手的藩王尽数削去。

    解决了此事,姬启运顿觉神清气爽,他悠然迈步走出东宫,却不想才出大门迎面便跑来一个小太监,跪下之后喘着粗气说道:“启禀陛下,吴王殿下赴京奔丧,已至皇宫南门外,等待陛下宣召。”

    此言一出,姬启运“刷”地一下就黑下了脸,这吴王是诚心给他添乱呢!若换了平日,吴王赴京他求之不得,但现在。。。真的不是时候啊!

    老皇帝殡天之后姬启运未曾第一时间公告天下,就是怕诸藩王过早上京。他是太孙,是第一顺位继承人,但却不是唯一的合法继承人。皇帝死的太突然,并未留下遗旨明确宣布由谁继承皇位,万一此时藩王上京,朝中与之交好的大臣难免不会生出别样心思,到时又是麻烦一桩。

    故而姬启运先登基,接着办丧礼,最后才昭告天下,派人前往全国各处通知藩王,前往通知的信使还在路上,吴王竟已单枪匹马杀到了,这要他怎么处理?

    有吴王这只出头鸟,各地藩王必然不会立即奉诏入京,而是会选择静观其变,看看朝廷的反应。这段时间足以让吴王奔丧完毕,届时究竟是放是留?若是放。。。心有不甘,若是留。。。其余藩王焉敢上京?到了那时别说削藩,就是按照皇帝的意思想要置换恐怕都难如登天,毕竟那密诏方才已经让他给烧了。

    越想越是无奈,姬启运微微一叹,开口道:“将三皇叔迎入御书房想见。”

    见是一定要见的,下令之后,姬启运却未立刻赶去,而是先去御花园兜了一圈,坐了半个时辰后才慢悠悠地向御书房迈步而去。

    推门而入,吴王显然已等待了许久,见到姬启运后他不曾考虑,立刻便行了一个臣子之礼。“臣拜见陛下。”

    “三皇叔,快快请起。”姬启运忙上前一步将他扶起,目光不断在他身上打量着,目光之中隐隐有泪光闪现。“三皇叔,多年不见,侄儿甚是挂念。先前听说您大病了一场,不知现在可好些了?”

    “多谢陛下关心,臣已无恙。”吴王直奔主题道:“臣此番奔丧而来,不知现在可否去皇陵见见父皇?”

    “皇爷爷并未葬入皇陵。”姬启运摇头叹道:“他老人家临终之前,下了最后一道圣旨,但王礼并未听清。只隐约听到不入皇陵,北山之巅这两个字眼。朕想到皇奶奶便是葬于北山,或许皇爷爷本意就打算与她合葬,故而并未让皇爷爷入皇陵。”

    “恩。”吴王颔首道:“郊外北山,是父皇第一次遇见母后的地方,他老人家应该是想陪着母后吧。臣先去见见父皇,暂且告退。”

    “三皇叔。。。”姬启运犹豫片刻,开口道:“多年不曾上京,多留些日子吧,给侄儿个机会一叙叔侄之情。”

    “臣遵旨。”

    “恩,如今宫内琐事颇多,朕再宫外给你安排一栋宅子,你先住下,闲暇时便入宫来陪陪朕。”姬启运展颜笑道:“朕初登大宝,行事难免有不道之处,还请皇叔多多提点才是。”

    “好,那臣先告退了。”

第421章 帝星坠(六)() 
姬明诚赶赴京城奔丧一周后,吴王府迎来了一位客人。

    金陵府尹崔玉良已在客厅静待了一整个上午,直到午膳时间已过,吴王世子姬锋才姗姗来迟。他面含笑容地走入大厅,自顾自在主位坐下,端起茶碗喝了一口,这才说道:“抱歉,琐事太多,耽搁了不少时间,劳烦崔大人久等。”

    “无妨。”崔玉良面色不佳,并非因等待太久,而是为了手中那封盖着王府大印的公文。他将公文扬起,沉声说道:“敢问世子,这是何意?”

    姬锋看都不看公文一眼,盯着崔玉良满是疑惑地问道:“崔大人这是。。。兴师问罪来了?不知究竟出了何事?”

    “倭寇袭扰我大周沿海,因其神出鬼没故而我大军难以及时应对。为了保境安民,世子您在各处就地组建乡勇,并派藩军教导训练,这本是好事。”崔玉良拧着眉头说道:“但目前各处乡勇总数已有三万之众,且近日前来袭扰的倭寇数量已大幅度减少。此刻正该削减乡勇,节省开支之时,世子却为何反其道而行,下令要继续将乡勇数量扩充到五万?”

    “哦,原来崔大人前来是为了此事。”姬锋不以为意地笑道:“虽说前来袭扰的倭寇已逐渐变少了,但不代表他们不会回来嘛!有备无患总是好事,我若贸然裁撤乡勇,万一他们杀个回马枪,受苦的终究是我大周百姓。崔大人认为呢?再说了,乡勇的所有开支,皆是由我王府自行承担,并未拖累金陵财政,与大人的金陵府似乎并无任何关系吧?”

    “关系是不大,下官此番只是特地前来奉劝世子。”崔玉良淡淡道:“先皇驾崩,我新皇现已登基,新老交替之时,正是最为敏感的时期,世子且不可一时糊涂,若是引来朝廷猜忌,恐非喜事。况且吴王殿下前往京城奔丧,世子还是得多为殿下考虑考虑才是。”

    威胁他?姬锋心中不觉好笑。吴王上京时,他的确有些担心,但姬启运登基的消息公布了这么多天,仍未听到任何一个藩王启程前去拜见新君的消息,这么一来姬启运善待吴王都来不及,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他平静地看向崔玉良,淡淡说道:“府尹大人此言差矣。藩军数量的定制是八万,而我吴王府这么些年来,麾下兵马一直都是区区三万之数。莫说这新招募的五万只是守备乡勇,即便是正规藩军依然在朝廷的许可范围之内,并未有任何僭越。先前是江南一片祥和,三万藩军守备金陵足以,而现在么。。。相信朝廷会理解的。”

    “世子已然决定了?”

    “不错。”

    “那下官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就此告辞。”话不投机半句多,姬锋此举的目的何在,崔玉良心中明白,后者担心的是什么,姬锋也敞亮得很,但他偏要打太极,继续谈下去已无任何意义,崔良玉起身准备离去。

    哪知姬锋却没就此了结的打算,他开口说道:“崔大人,既然来了就不要急着走嘛,我这也正好有一事要通知你。”

    “哦?”

    “金陵府的苏同知年岁颇大,两个月前已向朝廷告老,但迟迟得不到回复。我体谅其一生劳碌,故而以王府之权同意其回家养老。至于空缺的同知之职,我决定由江南按察使姜云姜大人暂且兼任。”

    姬锋此言一出,崔玉良不由豁然变色,他再顾不得隐忍修养,大怒道:“世子,你这是僭越!没错,吴王府的确有权让苏同知回家养老,但同知乃是朝廷命官,并且还是正五品的一方大员,岂能由王府任意指派?”

    他上门乃是问责来的,谁能想到这姬锋竟如此过分,不但油盐不进处处敷衍,甚至还动起了架空他的脑筋。没错,就是架空!换了任何一个人担当通知,崔玉良都不会反应这么大,可那姜云。。。无论是在金陵还是京城,臭名昭著已不是一天两天的了,为官不讲规矩,胆大妄为且极会收买人心。

    让这么一个东西来当自己副手?究竟是谁听谁的啊!论官职,他金陵府尹是正四品,的确能压正五品同治一筹,可问题是姜云的正职是江南按察使,正三品官员,又压了他府尹一筹。论能力,崔玉良则是最烦与这等不按规矩出牌的人当对手。故而姬锋提了一句之后,他当即便跳了起来。

    “僭越?崔大人言重了。”姬锋不以为意的笑了笑道:“姜大人是江南地区的按察使,本就有监察江南刑律之责,原则上来说,提刑按察使司还是你金陵府的上级衙门,帮衬你倒是委屈了他,如今姜大人都能以大局为重,甘心在崔大人之下当差,怎的崔大人反而如此激动?”

    “这。。。本府不同意。”

    “不同意?”姬锋一脸愕然地看着他,随意哑然失笑道:“方才已经说了,这事只是通知你,并非协商,自然也无需你崔大人的同意。我与姜大人商量过了,他明日就前往府衙上任。”

    “世子如此肆意妄为,就不怕朝廷怪责么?”崔玉良还在做着最后的挣扎。

    姬锋却不为所动,淡淡说道:“按照朝廷规定的流程,金陵府同知负责刑律刑案,然后由你审核完毕,接着交递按察使司,由其复核,若还是没有问题,最后才是送往刑部决断。崔大人,我说的可有问题?”

    “没有,按照朝廷流程的确如此。”

    “那么同知交给你的刑案,你再交给姜大人,与姜大人兼任同知直接处理完后递交刑部,两者可有区别?”

    当然有!最大的区别就是我这个堂堂府尹,还有存在的必要么?崔玉良心中愤恨,却又无言以对,因为按照流程来看,的确是该是这样。他憋了半晌,才不甘地应道:“没有。”

    “那就对了,既然如此,何来朝廷怪责之说?”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