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行祸天下 >

第389章

行祸天下-第389章

小说: 行祸天下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国公不行?那魏国公呢?”项蓉微微一笑。

    “你是说?”

    “陛下,时至今日别无他策,请立即下旨,命五军都督府西进,攻打蜀地。”

    “徐继业,他行么?我记得你爷爷曾经说过,论带兵,他和武修明几乎是不相上下的。”姬启运有些犹豫。“他两毕竟年岁都大了,那曹华正当壮年。。。所谓一代新人换旧人,他两恐都不是曹华对手。”

    项蓉闻言,笑的更轻松了。“陛下所言不差,但五军都督府可不止一个老的,臣妾要的,就是那个小的出马!那颗大周历代最耀眼的将星一旦出战,或许就能与曹华一较高下,看看谁才是真正的大周战神。”

    “你是说。。。徐娉婷?”

    “除她之外,还有何人?”

    姬启运闻言,激动地一拍额头,大呼道:“朕糊涂啊,怎把她给忘了。好,朕立刻拟旨。。。”忽然,姬启运神色一变,激动渐渐褪去,又再次踌躇起来。“可她和那姜云的关系。。。皇后,你是不知道。。。”

    “臣妾不用知道。”项蓉淡淡道:“目前而言,能救大周的只有徐娉婷,陛下,您别无选择。”

    咬了咬牙,姬启运头也不回地向外走去。皇后说的没错,既然已别无选择,试试也无妨。

    八百里加急,一卷圣旨飞速传往金陵。

    项蓉算的不错,徐娉婷或许有能力与曹华一较高下,但问题是她此时根本不在金陵。圣旨中语气颇为急切,其实不用姬启运多说,西面战场发生的事,徐继业一直就很上心,一切都很清楚,他根本没时间去把徐娉婷给叫回来。走海路不比陆路,还能日夜兼程什么的,海路上的船本就是日夜不停行驶,一来一回个把月就没了,到了那会关中只怕也丢了。

    关中能丢么?不能!对姬启运来说如此,对姬锋来说同样如此。

    接到圣旨后,一老一少迅速碰了个头,一番商议后最终决定,无论付出什么代价,绝不能让蜀王占据关中,一旦涉足其中,再想赶他出去了就难了。当然,关中也不能让朝廷攥在手里,最好就是保持原样,由关中王姬心臣继续执掌。这货性子稍显懦弱,没什么主见,只要战火不在关中地区燃起,无论朝廷出了什么事他都不会插手。

    奉天子,以剿不臣。这是两人先前就定下的路线,既然蜀王跳了出来,那没什么好说的,该收拾就收拾。在姬锋的操持下,金陵城立即动员起来,短短两三日便将一应粮草物资全部准备妥当。

    第三日,五军都督府大都督徐继业,率大军十八万,兵分五路,水陆并进,浩浩荡荡向西开拔。

    就在徐继业出征的同一日,蜀王昭告天下的檄文终于出炉了。

    自古以来,但凡出兵打仗,无不讲究一个师出有名。若是借口寻的好,便能大大提升己方的道德高度,更容易被百姓所接受。民心问题可大可小,谁都不会在这个问题上掉以轻心。即便那些明目张胆造反的,长着眼睛都能看出来的乱臣贼子,也都会这么做,即便没有实际用处,好歹也是一块遮羞布。

    同时,檄文也有另一种意义,那就是作乱与否的分割线。

    在没有发布檄文之前,蜀王从实际意义上来说并不能算谋反,毕竟他出兵攻打的地方并非由朝廷直接管辖的。藩王之间也有矛盾,看不惯就打,你可以说他目无法纪,可以说他太过冲动不计后果,也可以说他藐视朝廷,但谋逆大罪这顶帽子却不能给他扣下去。

    故而蜀王不宣而战,未曾昭告天下,这种行为不难理解,朝廷也不觉得奇怪。认为这是他心里没什么底气,想给自己留条后路。若是战事不顺,自知无力与朝廷抗衡时,大可认怂投降。只要按不上谋逆的罪名,远的不说,至少性命是无碍的。

    但可惜,二王不依姬启运的圣旨行事,一时大意,不断断送了手中的主力军队,更让曹华一战扬名,彻底打出了蜀军的威势。大胜的结果是让蜀王姬明宣底气十足,豪气万丈。加之陈仓到手,关中唾手可得。

    做了这么久的铺垫,姬明宣认为,与朝廷撕破脸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第480章 漠北行,大周乱!(七)() 


    姬明宣用以昭告天下的檄文最终还是传到了姬启运手中。没看到还好,这一瞧之下,饶是姬启运已做足了心理准备,仍是一口气没提上来,险些就此晕厥过去。

    其实姬明宣的这篇檄文没什么特别之处,甚至是毫无创意可言。先前齐王姬昕覃与朝廷撕破脸时就发表了一片檄文,历数姬启运十二条大罪。如:刻薄寡恩,不念亲情,谋害亲叔等等,姬明宣则是连个标点都没修改,直接拿来用了,只是稍微加了点内容,也就是最后一条大罪。

    是的,大罪!再没什么比这条罪名更大了——冒充皇孙。这条大罪若能落实,都不用蜀王出兵,姬启运的皇帝立马就得当不下去。

    冒充皇孙?看了一个标题的姬启运只觉好笑,他是先帝姬重的孙子,是已故太子姬明辉的儿子,满朝文武,天下百姓何人不止?这个身份已陪伴了他二十多年,早已深入人心,岂是这区区一卷檄文可以轻易推翻的?

    这二叔,当真是个蠢货,他拿一个最不该拿出来的理由来攻击他,姬启运不由摇头失笑。可当他继续看下去后,满不在乎的神情渐渐僵在脸上,越瞧越是心惊,额头的冷汗不知不觉便渗了出来。

    定王!姬启运的胞弟,定王姬启隆当年的案子竟被姬明宣给翻了出来。他仿若亲眼所见,当初发生的一切,包括老皇帝交给姜云暗中去办的事一件不漏地全部发表在檄文之中。但在最后,他却做了一些修改,把姬启运的身世和姬启隆捆绑在一起,异常坚决地否认他是太子姬明辉的亲生儿子,只是当年太子妃被人所辱,生出的孽种。他将太子妃的一次受辱,理所当然地改成了足足受辱一年。。。

    最后么就是重头戏了,檄文中绘声绘色地描述了先帝的心态,原打算罢黜姬启运,改立他蜀王姬明宣,奈何那会老皇帝已重病缠身,难以理事,实则已被姬启运联合同党给禁锢了云云。

    太狠了,太恶毒了!自古以来,无道昏君有很多,但只要他们乐意,一道罪己诏便能让堵住天下悠悠之口。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故而齐王的檄文,不说真假,对姬启运无法构成实质性的打击。可这蜀王的檄文,却是将他给逼上了绝路,这简直就是刨祖坟,而且往死里在刨,妄图一击从根源上打击姬启运。

    “难怪。。。难怪。”姬启运心中虽然慌乱,但一直萦绕在心头的不解,此刻终于有了答案。他终于明白了,为何一向护短的皇爷爷,竟能一声不吭地坐视定王伏法,为何姜云诛杀姬启隆能如此毫无负担,如同杀鸡般,说杀就给杀了,连他皇太孙的面子都不给。

    一切都说得通了,原来自己那个胞弟,充其量只是同母而已,父亲却实打实的两个人!出了这么大的事,皇爷爷为何不告诉他?开始姬启运想不明白,但静下心后,他明白了,尤其此刻他已经成了皇帝,就更能体谅老皇帝的决定。这事,不能说,无论为了他的脸面,还是为了父母的脸面,都不能说,这只能是一个秘密。

    同时,他也明白了为何皇爷爷会如此器重姜云,重用他,处处护着他。即便是姬启运这个皇太孙都拿他没办法,因为他和皇帝是有共同秘密,心照不宣的“自己人”,因为他为了皇家的颜面,无奈地牺牲自己的前程,一肩抗下来自于皇太孙的深仇大恨。

    一切都明白了,姬启运发现自己对姜云的仇恨似乎随着这封檄文而消散了。可同时,他对蜀王姬明宣的仇恨已燃烧至了顶点。

    这篇檄文就是用来诓骗无知百姓的,对朝堂不会有丝毫影响。朝中老臣不少,很多人都见过已故太子姬明辉,而他姬启运,无论是性格还是容貌,都与父亲极为相像,说他是太子妃与别人所出的野种,根本不会有人相信。

    姬启运愤怒的不是姬明宣诬陷自己,而是堂而皇之地将皇爷爷妄图隐瞒的事堂而皇之地昭告天下,他侮辱自己,姬启运可忍受,可侮辱了他的父母,他绝难原谅。此刻的姬启运已是恨不能生啖其肉,蜀王不死,难解他心头之恨,叔侄的情谊至此已彻底烟消云散了,剩下的只是不死不休,是你死我亡。

    同时,收到了檄文的姬锋也是震惊地无以复加,不过他在瞬间便敏锐地察觉到了可趁之机。姬启运的身世,或许可以拿来利用一番?可徐继业已经出发,整个金陵城他都难找一个可以商量的人。琢磨了半晌也难下决定,姬锋寻到了留在金陵操持银行的梦萝,借着她向夷州方面传去了一封书信,他想问问陆熏的意见。

    金目游隼的传信效率极高,第三日一早,陆熏的回信便到了姬锋手中。

    面对姬锋的疑虑,陆熏只简简单单地说了一句话。——“夫君对大局的人知,对借势之道无人能及,既已有所决断,就当依计而行,不可临时更改。”

    依计划而行?不可临时更改?姬锋喃喃自语,目光从茫然,渐而转为坚定。

    当日,金陵方面同样发表了一卷檄文。姬锋表示,江南坚决拥护新皇,大肆驳斥姬明宣的妄言。并告知天下,五军都督府大军已离开江南,前往蜀地平叛。

    姬启运担心受怕了这么久,总算听到了一个好消息,而此时,京畿营已组建完毕,三十万大军在宋国公武修明的率领下,浩浩荡荡向关中开拔。

    风水轮流转,消息传出之后,轮到姬明宣难受了。

    两军会师,在朝廷大军赶到前先一步取下关中?计划很诱人,也很有可行性,但问题是成都危险,若是连老家都丢了,拿下关中还有什么意义?根基断不容有失,否则一切都是浮云。姬明宣当即决定,让曹华率军继续驻扎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