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君谋天下之大夏帝国 >

第103章

君谋天下之大夏帝国-第103章

小说: 君谋天下之大夏帝国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人在商议完毕之后,立刻命人将所有的条款都记录下来,然后由李谅祚和耶律重元在签上自己的大名盖上国玺,如此以来这份密约就具备了法律效益,虽然密约签订了,但是李谅祚和耶律重元二人心中都并没有放松警惕,二人心中都各自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在密约签订之后,二人各自返回到自己的大营,李谅祚回营之后立刻着手布置进入大同的事宜,此时小卓子想李谅祚提醒道:“陛下,您真的打算按照与耶律重元的约定带兵入大同吗?”

    “当然了,你以为朕说着玩呢!”李谅祚呵呵笑道。

    小卓子立刻对李谅祚反对道:“陛下,奴才以为不可,耶律重元阴险狡诈,如果他要是在半路上埋伏伏兵的话,那我们不是自己往虎口里送吗?”

    李谅祚对小卓子说道:“这个问题朕想过,所以朕要你派人一会儿就潜入到大同,把我们从西门而入的消息告诉李毅,一旦发生意外情况让他立刻支援。”

    “是,奴才领命。”小卓子立刻躬身说道。

    在小卓子离开之后,李谅祚立刻派人将梁格嵬给找了过来,梁格嵬进来后立刻向李谅祚行礼道:“末将参见陛下。”

    “起来吧!”李谅祚淡淡的说道;“今夜大军要进入大同城,你就不要去了,真给你留下三千兵马在外面策应,这三千人不得驻扎在焦山,你要另外自己找地方,在我城内的大军还没有离开大同前,你就不能让南辽军发现。”

    最后李谅祚叮嘱道:“一个人独自领军机灵点,别到时候着了人家的道自己都不知道。”

    “是,末将明白,请陛下放心。”梁格嵬对李谅祚说道。

    由此可见李谅祚对耶律重元也不是特别放心,为了防止意外发生,李谅祚给自己安下了一到双保险;另一边耶律重元也有同样的担忧,毕竟李谅祚这一次太一反常态了,总让耶律重元觉的这是一个坑,于是耶律重元派人将耶律沐和郑浑找来,将自己的担忧告诉了他们二人。

    “父皇,依儿臣之见,不如我们先下手为强,今晚在李谅祚的毕竟之路上设下埋伏,将李谅祚入城的军队一网打尽,最好能够活捉李谅祚,如此西夏国就真的是群龙无首了。”耶律沐向耶律重元说道。

    耶律重元没有立刻答复耶律沐,反而抬眼看了看站在一旁的郑浑,郑浑与耶律重元的目光碰了一个正着,郑浑立刻避开耶律重元的目光说道:“陛下微臣以为燕王殿下说得对,如果此举真能够成功的话,我们就彻底解决了一个心腹大患……”

    听到郑浑这么说,耶律沐十分高兴,虽然耶律沐有些看不起郑浑,但是郑浑作为南辽国的丞相,耶律重元的心腹谋臣,自然有很多过人之处,在耶律沐看来自己的想法能够得到郑浑的肯定,也就是说这个提议还是非常不错的。

    郑浑继续对耶律重元说道:“不过陛下,微臣以为应该对燕王的提议稍微做一下修改;微臣建议将伏击的时间定在三天后;这样做有几点好处,第一:可以让李谅祚放松警惕,第二:可以一具歼灭所有大同附近的夏军和北辽军,第三:夏军和北辽联军出城的时候,势必会携带大量的资重和百姓,如此联军的战斗力就会大大削弱,这对于我们来说十分有利……”

    郑浑将耶律沐的提议进行了修改,虽然耶律沐不太高兴,但是不得不承认郑浑可以说将这个提议修改到了极点,对于郑浑的修改提议耶律重元也是非常的赞同,对与耶律重元来说,如果能够将李谅祚搞掉的话,那自己距离一统大辽也就不远了,毕竟北辽之所以能够苟延残喘,逐步的恢复元气和西夏的支持是离不开的。

    深夜,李谅祚率领一万重甲骑士离开了焦山大营,在半路上梁格嵬率领三千人消失在了茫茫的黑夜里,李谅祚率领着七千重甲骑士向大同的西门飞驰而去,由于双方早有约定,李谅祚行军可以说极其的顺利,一路之上可以说根本就没有遇到什么抵抗。

    当李谅祚来到大同的西门时,城门正吱呀吱呀的缓缓打开,大军一时之间蜂拥而入,李谅祚入城之后径直来到了汝阳王府,此时汝阳王耶律仁先早已经在等候了,为了保证李谅祚的安全自从入城之后李毅就一直守护在李谅祚的身边。

    “小王拜见西夏皇帝陛下。”汝阳王耶律仁先躬身行礼道。

    李谅祚笑道:“王爷快快免礼,你我之间何必如此客套。”

    耶律仁先赔笑着说道:“陛下一路风尘,还是快入府歇息吧!”

    “好。”李谅祚也不客气大步向汝阳王府内走去,一边向里走李谅祚一边四处张望,虽然表面上看李谅祚是在欣赏风景,可是实际上实在观察王府内的地势和建筑,这是李谅祚从小养成的一种习惯,这个习惯往往可以在最危险的时候救李谅祚一命。

    今天的这一章奉上,求各种票,希望大家给些支持,给些鼓励。

    (本章完)

第152章 敲打、敲打() 
进入王府大堂内李谅祚也不客气,直接就坐在了原本属于耶律仁先的王位上,夏军将领和北辽军将领位列两边,由于李谅祚抢了原本属于耶律仁先的位置,耶律仁先只能尴尬站在自己一方为首的位置。

    而此时夏军为首的是李毅而不是高维,李谅祚坐下后扫视了一眼所有人说道:“城内的文臣武将都到齐了吧!其实朕这里也没有什么大事,时间也不早了,大家都散了吧!汝阳王、李毅和高维你们三人留下,朕有事和你们商量。”

    在所有无关人员离开之后,三人落座李谅祚对他们说道:“如今大同城被南辽军围的水泄不通,朕能够进来也是侥幸;在大同无论是兵力,还是粮草物资我们都无法和南辽军相比,所以这大同失守是早晚的事,既然如此朕觉得不如早早的撤出大同,以免浪费不必要的兵力。”

    李谅祚的一句话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李谅祚的这个决定让所有人都感到十分的意外,大同对于西夏的重要性,在场的所有人都清楚,所有人也不解为何李谅祚会选择在这个时候从何大同撤军,这其中最郁闷的要数汝阳王耶律仁先了,毕竟大同可是耶律仁先的老巢啊!

    耶律仁先十分郁闷的向李谅祚问道:“不知陛下为何突然决定撤军呢?这好像与我们当初的协议有出入吧!”

    李谅祚表现的十分为难的说道:“朕这不是也没有办法吗,这大同对于我们来说的确十分重要,是我军反攻南辽军的桥头堡,可是现在以我们的兵力和实力根本没有办法进入到反攻阶段;大同周围的战略已经全部失守了,与其在这里继续投入浪费兵力,不如撤出大同,将所有兵力重新布置一条防线,积蓄力量在进行反攻。”

    耶律仁先依旧不甘心对李谅祚说道:“陛下,大同一旦失守南辽军就会在西部有一个稳固的战略支撑点,到那时我们就会更加的被动,还请陛下三思。”

    李谅祚冷着脸继续坚持道:“朕心意已决,如果汝阳王麾下的北辽军不愿意撤出大同的话,朕也不会强制你们。”

    耶律仁先心中咒骂道:“你奶奶的,现在大同之所以还在,还不是因为你们夏军驻守;连你都跑了,老子在待下去不是自己找死嘛……”

    耶律仁先在心中将李谅祚一通咒骂,连十八代祖宗都捎上了,骂的李谅祚一个劲的打喷嚏,虽然耶律仁先在心里骂李谅祚,但是表面上却不高兴的说道:“既然如此,那本王听从陛下的决议即刻。”

    耶律仁先说完也不停留,直接离开了大堂,在耶律仁先离开之后,李谅祚用自己一双犀利的眼睛盯着李毅和高维,盯得二人心里一直发毛,李谅祚盯了二人将近一柱香的时间,李谅祚不发话李毅和高维只能像小学生一样在一旁看着。

    二人感觉过了好长时间,李谅祚才训斥道:“你们两个脑袋是不是进水了,成浆糊了,来之前朕是怎么告诉你们的,让你们不要与南辽军发生冲突,不要发生冲突,可你们呢!竟然一声不响的打起来了,一旦两国全面开战,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后果吗……”

    李谅祚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将二人痛骂了一顿,二人即便是心里委屈也只能忍着,说实话此次与南辽军发生冲突是必然的,根本就不关二人的事,无论是谁当时来到大同,都势必会与南辽军发生冲突,某种意义上二人是当了一次替罪羊。

    其实李谅祚也清楚这种冲突不是可控的,李谅祚之所以训斥二人其实就是为了敲打敲打他们,尤其是高维,此次进城见到高维李谅祚发现,高维的身上出现了一种居功自傲的傲气,虽然对于李谅祚还是很恭敬的,但是对于其他人就有些改变了。

    这也属于常情,毕竟高维是靠自己的一双嘴皮子将朔州和大同拿下了,这样的功绩也只有战国时期的苏秦、张仪才有过;但是李谅祚对此是既高兴又担忧,原因很简单高兴说明高维虽然很有才华,但是也是一个不同人,不是会隐藏自己的老油条;担忧是因为,李谅祚害怕这样一个大才从此堕落下去,这对于西夏朝廷而言可是一大损失啊!

    将二人训斥一通,在二人离开之后,李谅祚对小卓子说道:“去将集辣思义将军找来,朕有事与其商议。”

    “是,奴才这就去办。”小卓子应声说道。

    很快集辣思义就被小卓子找来了,集辣思义见到李谅祚立刻行跪拜之礼道:“老臣集辣思义拜见陛下,请陛下赎老臣无迎接之罪。”

    “老将军免礼,老将军镇守大同辛苦了。”李谅祚走到集辣思义身边,将集辣思义扶起来说道。

    集辣思义看到李谅祚十分的激动,说起来自从当初沃罗骇城之战以后,李谅祚与集辣思义已经数年没见了,这数年来集辣思义一直镇守西夏在东北方的大门,守卫西夏东北部防线,按理说这也打破了常规,按理来说边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