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谋天下之大夏帝国-第1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卑职明白。”李毅对李谅祚回答道。
惜音作为一品堂的高级探子也接受过一些军事训练,惜音暗地里摆出一副随时防守的架势,向李谅祚警惕的询问道:“你们到底是什么人。”
李毅看了李谅祚一眼,突然后从怀里掏出一块腰牌展示在惜音眼前,对于这样的令牌惜音在熟悉不过了,这是一品堂特殊的令牌,在腰牌的正面是刻着的是一个狼头,在背面刻着铭文用密语写着此人所隶属的部门和职务;根据部门和职务的不同狼头的样式和令牌的材质也不同,根据材质令牌可以分为象牙令牌、黄金令牌、白银令牌、铜令牌和铁令牌五级。
一品堂的令牌做的并不大,长一寸半、宽一寸成长方形,在令牌的四周可有各式的条纹,这些条纹看似杂乱无章,但是却是别令牌真假的重要凭证;而李毅拿出来的令牌是一块黄金令牌,这代表着李毅是隶属于总舵的人,而且职务非常高,能够用黄金令牌的一般都是各部门的首领,像惜音这样一个分舵的负责人所用的也不过是一块白银令牌。
惜音在仔细的辨别了令牌的真假以后,立刻单膝跪地向李谅祚和李毅行礼道:“属下惜音参见二位大人,不知二位大人到来有失远迎,请二位大人恕罪。”
“惜音姑娘不必如此,快快请起。”李谅祚对惜音说道;“一品堂内好像没有这么多的虚礼吧!入座吧!”
惜音起身之后对李谅祚说道:“多谢公子。”
在惜音坐下之后,李谅祚向惜音问道:“惜音姑娘,给本公子介绍一下大宋朝廷的情况吧!”
“是。”惜音向李谅祚说道;“自宋帝赵曙去世之后,其长子赵顼继位;赵顼虽然刚刚继位,但是却表现出来了极大的魄力,希望对大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如今大宋虽然表面上看似风光无限,百姓富足安康,可是实际上却危机重重;大宋朝廷如今冗兵、冗官、冗费极其严重,各项开支极其庞大,使得大宋国库空虚、入不敷出,如今大宋朝廷已经负债累累了……”
惜音将整个大宋的大体情况向李谅祚介绍了一遍,李谅祚对于大宋也算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虽然说如今的大宋富裕、兵多、疆域辽阔,但是内部问题也同样危机重重;改革并不是上嘴唇一碰下嘴唇就行的,一旦涉及到‘改革’这两个字,势必会触碰一大堆人的利益;像当年李谅祚在西夏推行‘同化改革’一样,为了改革能够顺利进行李谅祚几乎向所有阻挡自己脚步的人全都杀光了。
要想推动改革作为统治者必须要有足够的魄力,而且还要有足够的毅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发动摇,改革的方向不能发生偏离,同时还要保持政局的稳定;要是统治者能够做到这些,改革就一定可以成功。
古往今来想要改革的君王不在少数,可是能够成功推行改革并坚持到底的统治者却不多;最成功的例子无异于先秦时期的商鞅变法,和汉武帝时期推行的推恩令。这属于题外话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在听完惜音的汇报之后,李谅祚陷入了沉思,李谅祚在思考大宋就目前而言对西夏所构成的威胁,最终李谅祚做出的结论是,大宋就目前而言对西夏已经构不成之命的威胁了,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大宋国库空虚没有钱了;而且一旦宋廷推行改革的话,其统治者的目光必定长时间锁定在国内,这对于李谅祚和西夏国来说无异于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在李谅祚思考的同时,惜音也在思考,她在猜测李谅祚的身份,能够让手持黄金令牌一品堂首领级别的高手保护,而且还对李谅祚毕恭毕敬的,就已经可以说明李谅祚的身份不一般,最起码也是朝廷的重要员。
可是在惜音的印象中,西夏朝堂好像还没有像李谅祚如此年轻的高官,那李谅祚就很有可能是另外一层身份,那就是西夏皇族,可是问题又出来了,西夏皇族在李谅祚这一代几乎断代,由于西夏建国初期长期处于不稳定,皇族内也出现过父子相残的局面,这就导致西夏皇族一直以来子嗣单薄,尤其是李谅祚这一代,皇族子弟就那么几个。
如此一来李谅祚是皇族子弟的身份也基本上被推翻了,那惜音只能放大自己的想象,惜音大胆的猜测到李谅祚很有可能是西夏那个最顶尖的存在,而且从年龄上看自己面前坐着的这个年轻人也符合,可是惜音怎么也不敢想象西夏皇帝竟然敢秘密前往另一个国家的都城。
良久的寂静之后,李谅祚对惜音突然说道:“刚才本公子看你一舞一曲好像有什么心事啊!”
被李谅祚这么一问,惜音只能硬着头皮说道:“属下确实有心事。”
“惜音姑娘有什么心事尽管说,只要是本公子能帮你解决的一定帮你解决。”李谅祚对惜音说道。
惜音向李谅祚诉苦道:“属下进入一品堂的时间也有数年了,长年在外漂泊,如今有栖息在这青楼之中,无法向正常女子一样过平常人的生活……”
惜音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李谅祚打断道:“行了,你不用再说了,此时本公子已经明白了;李毅你看看能不能给惜音解决一下。”
自古以来那个姑娘不怀春,那个姑娘又不想清清白白的家人呢!可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愿望,惜音就无法达成所愿,原因就在于惜音的这种特殊的工作性质,像她这样的女人很难在过上平常人的生活,再加上长期栖身在青楼之中,名声早已经四处远播,妓女的头衔惜音这辈子都不要想摘掉了。
就在此时汴梁城昌王府内,一个黑衣人正在向一个魁梧的少年汇报情况,这个魁梧的少年就是这座王府主人——昌王赵颢(hao)。
请大家多多支持,天宇感激不尽,跪求各种票票。
(本章完)
第170章 夜宿青楼(中)()
大宋汴梁城昌王赵颢的府中,在赵颢的书房内,一个黑衣人正在向赵颢汇报今夜的情况;昌王赵颢是新继位大宋皇帝赵顼的二弟,赵顼也就是宋神宗,宋神宗是赵顼的谥号,也就是死了之后,后人对其一生的评价。
赵颢在宋神宗刚刚继位的时候被加封为昌王,这位年轻的昌王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虽然是大宋皇族,但是赵颢从小天资、好学,书法工飞白体,善于射箭、好图书、博求善本;在大宋皇族当中属于顶尖的存在。
此时赵颢凭借自己皇族的身份不但进封为昌王,而且加加检校太尉衔、武昌武安两军节度使;在武官当中算是顶尖的存在,虽然说现在节度使已经成了空衔,没有什么实权,大宋的武官也处于文官之下;可是别忘了赵颢还有王爵,是皇族的身份,再加上这些官职就大不相同了。
虽然如今的赵颢还只是一个十六岁的少年,可是由于很受其母皇太后的喜爱,再加宋神宗赵顼对自己的这个弟弟欣赏有加;所以即使在朝廷中没有什么实权,赵颢的势力也不容小觑,有了权利赵颢当然就不安分了,赵颢的在自己的府中养了很多的门客,其中不乏江湖高手和一些郁郁不得志的才子;这也就是昌王的幕僚集团。
随着隆泰商行在汴梁和大宋的势力越来越大,隆泰商行进入到了昌王赵颢的眼中,期初昌王赵颢是想要拉拢隆泰商行为自己所用,可是慢慢的赵颢发现隆泰商行十分神秘,好像没有表面上那么简单,于是赵颢开始派人秘密调查隆泰商行。
就在今夜赵颢派人监视隆泰商行的探子在返回的时候路过凤栖楼,被李谅祚误以为自己受到了其他人的监视,于是派李毅上房顶查看;当然这也就被昌王派的密探发现了凤栖楼内藏有一个高手,于是探子将这个消息汇报给了昌王赵颢。
赵颢一脸老成的说道:“看来这个凤栖楼也不简单啊!”
“王爷,那要不要对凤栖楼进行监视。”探子向赵颢问道。
赵颢想了想又问道:“在隆泰商行有没有事什么发现?”
探子向赵颢汇报道:“今日有两个年轻人跟着隆泰商行的商队来到了汴梁,隆泰商行的掌柜对其毕恭毕敬称其为‘公子’,这两个人后来好像去了凤栖楼。”
“哦!又是凤栖楼。”昌王惊奇的说道;“能够让隆泰商行掌柜称之为‘公子’的人,看来此人应该是隆泰商行的少东家;刚来到汴梁城就到凤栖楼,看来这个少东家还是个好色之徒。”
“王爷。”探子对赵颢说道;“您说有没有可能追卑职的那个人,就是此人的护卫,身为隆泰商行的少东家身边应该不缺乏高手吧!”
赵颢点了点头说道:“很有这个可能,既然此人可能是隆泰商行的少东家,本王到要会会他,待会本王会换身衣服去凤栖楼,你在暗中保护本王的安全。”
“王爷您乃千金之躯,去凤栖楼恐怕有些不太合适吧!再说了,此事要是让太后和皇上知道,您又少不了一顿挨骂了。”探子对赵颢说道。
赵颢当然不可能听一个下人的话,当即换好一身衣服走出王府向凤栖楼走去,身为大宋的王爷赵颢自然不可能一个人前往,在赵颢的身边自然会跟着几个小厮;向赵颢这样的人物自然不可能出入青楼这种地方,也不是一般人能够见到的。
所以当赵颢刚刚走进凤栖楼,眼见的老鸨就立刻迎了上来,老鸨一看赵颢的衣着就不像是一般人,于是老鸨陪着笑脸说道:“公子您来了,快快里边请。”
赵颢向四周看了看向老鸨问道:“今天有没有两个客人到这里来啊!”
“噗嗤!”老鸨没忍住笑出声来道:“公子看您说的,我们这里那天没有客人来呀!”
赵颢突然感觉到自己问十分白痴,于是在身后的小厮拿出两张画像来说道:“你有没有见过这两个人。”
老鸨当时一眼就认出来了是李谅祚和李毅,于是向赵颢问道:“不知这位公子找他们二人有何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