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君谋天下之大夏帝国 >

第307章

君谋天下之大夏帝国-第307章

小说: 君谋天下之大夏帝国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骄罡呔鲁す俪贫骄傧未右黄罚涸鹬鞴芤皇【瘢芟礁髦菡鄢甯

    “臣等谨遵陛下圣瑜……”

    “如今行省制度刚刚确立,还不完善,众卿还需继续完善,关于各省巡抚和督军的人选,由行政院和军务院进行推选,经过内阁筛选后交由朕预览审批。”李谅祚说道。

    “是……”李孝仁和杨守素接旨道。

    “下面咱们谈谈军制改革。”李谅祚坐回到龙椅上说道;“此次作战我夏军各军团损失严重,随着我大夏帝国疆域的扩大,原来的个地方军团已经不适合了;因此朕决定裁撤河湟、大同、河套三个军团,另外对其余各军团的兵力进行调整;

    首先安西军团兵力编制为八万,暂由安西大都护府负责管辖;曾设北廷军团兵力为五万,暂由北廷大都护府管辖;安北军团兵力为三万,暂由安北大都护府管辖,安东军团兵力为六万,暂由安东大都护府管辖;

    以上四大军团为边防军编制,整个边防军的总兵力为二十五万,缺少的空额以后再说,由各军团长向皇帝直接负责,各军团兵力由皇帝根据各地区情况进行调整调动,没有虎符和圣旨各军团兵力不得随意调动……”

    明白人的都清楚这是李谅祚这是在剥夺个都护府大的军权,如今四大都护府的大都护基本上是集军政大权与一身,这是对于大夏帝国来说是一个及其不稳定的因素,但是如今大夏帝国正处于扩张期,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但是为了今后李谅祚打算先从制度上控制下来。

    李谅祚继续说道:“如今我夏军主力剩余的三十五万大军全部进行改编,其中三十万大军编入御林军团,这一次御林军团要以各营为单位暂时驻守夏宋、夏辽边境地区;

    剩余的五万大军自成一军,朕另有安排;

    另外在关中、陇西两个行省建立龙骧军团,兵力编制为十万,负责驻守陇西、关中、汉中三个行省;

    在河东行省建立飞虎军团,兵力编制为三万,负责驻守河东行省;

    在河北行省建立飞熊军团,兵力编制为三万,负责驻守河北行省;

    增设青龙军团水师舰队,兵力编制为一万人,战舰百艘,协防河北行省海疆。”

    如今各军编制虽然出来了,但是要想正式成军还很困难,按照这样的编制夏军整编后的总兵力将达到七十七万,但是如今大部分都是空额;从新的夏军编制中可以发现,除了向皇帝负责的边防军还是按照地域划分外,新增加的四个军团都不在按照地域进行划分,李谅祚这样做做的目的也是为了加强对军团的控制力,摆脱地域的限制。

    军制改革自然就要有人前往各个军团领军,这是所有人都比较关注的事情,谁前去参与新军团的建设,那么必定会在新建立的军团当中留下影子,无论是皇子还是将领这都是急切所期望的,这对于今后的发展可是一大助力。

    从以往的惯例可以看出,真正能够统帅夏军基本上都是李谅祚的门生,少数是投降的将领,至于这些大夏帝国的权贵基本上没有染指军权的机会,军权是李谅祚的逆鳞,必须要掌控在自己信任的人的手中。

    第二更奉上,继续求支持……

    本章完

    ps:书友们,我是天宇翱翔,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第四百五十七章 分封诸子() 
军制和地方官制改革其实就是一个开始,下面的事情才是李谅祚真正要做的;如今李谅祚的这些皇子依旧都可以独挡一方了,虽然年纪还小,但是也到了该历练的年纪,李谅祚决定对诸皇子进行分封。

    “此次对宋作战,诸位皇子功不可没,朕决定给你进行分封,这也是朕让你们来此的原因。”李谅祚坐在龙椅上笑着说道:“代王李秉常何在?”

    “儿臣在……”

    “常儿是朕的长子,多年来随着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李谅祚说道;“这么多年朕一直在培养你磨练你,还好没有辜负朕的期望,代王李秉常听封。”

    “儿臣听旨。”李秉常跪下说道。

    “晋封代王李秉常为晋王,驻守太原,负责组建飞虎军团。”

    “儿臣领旨,谢父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常儿啊!太原那是河东重镇,而且又位于夏宋边境情况复杂,你不但要注重军事,而且还要注重政事、外交、贸易等等,明白吗?”

    “儿臣明白了。”

    “三皇子李德听封。”

    “儿臣在。”

    “封李德为永王,驻守兴元府;官至汉中都督,负责管辖汉中行省军政事宜。”

    “儿臣领命。”

    “德儿,汉中虽小可是却是进入川蜀的关键,一定不容有失,朕会派龙骧军团协助你防守汉中的!”

    “是,儿臣明白,请父皇放心。”

    “四皇子李克、五皇子李浩、六皇子李庆听封。”

    “儿臣在。”三人应答道。

    “封李克为常山王,负责驻守河间府;李浩为恒山王,驻守真定府;李庆为广阳王驻守析津府。”

    “儿臣领旨。”

    “以上三王驻守三府可参与军政事宜,但不得影响当地的运转;传旨擢升朱旭为飞熊军团军团长,冯框为青龙军团军团长;福子传旨,二人回京述职后前往河北行省负责组建两大军团。”

    “奴才领旨。”小福子接下圣旨说道。

    李谅祚几个立有战功的几个儿子都封了一遍了,楚王李孝仁早就进行了加封,现如今就剩下秦王李武了,所有人都将目光落在秦王的身上,李武无论从爵位还是官职都已经位极人臣了,几乎已经到了封无可封的地步,众人包括李武在内的所有人都想到了一个位置,那就是太子之位;凭借这李武嫡长子的身份,在加上这么多年的军功,足矣胜任太子之位。

    跟李秉常相比,李谅祚这些年来对李武确实很偏心;李谅祚看了看李武又看了看李秉常下旨道:“秦王李武听旨。”

    “儿臣在……”

    “授秦王李武为陇西、关中、汉中三行省总督,主管三地军政、防务;任命秦王为御林军团军团长,另负责组建龙骧军团。”

    “儿臣领旨,叩谢父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对于李谅祚的任命李武十分的高兴,李谅祚这等于将陇西、关中、汉中三个行省的军政大权全都交给了李武,而且还担任了御林、龙骧两大军团的军团长,两大军团加在起来可有四十万大军,而夏军改编后正规军总兵力也就七十七万,也就等于秦王李武一个人掌管了夏军一半以上的兵马,这还不包括三省的府兵。

    陇西、关中、汉中三省加在一起大概有两百多万户,按照一户五个人计算,人口就有一千多万人,这个时期所说的一户一般情况下都是三代人,而且没有计划生育,每家每户最少也有三四个孩子。

    一千万人口在大夏帝国是什么概念呢!在大夏帝国吞并黑汗王朝西迁安西都护府以后,大夏帝国的总人口在两千万左右,在接受大宋和辽国割让的这些地盘以后,大夏帝国的人口增加了差不多一千三百多万,也就是说这个时期的大夏帝国的总人口应该在三千三百万以上;而李武掌握的这三个省的人口数量基本上等于大夏帝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而且这三省物产丰富地势险要,在加上这些人口和军队,秦王李武完全有自成一国的实力,当然只要李谅祚或者打死他都不干,就综合实力而言,秦王李武所掌控的力量相当于整个大夏帝国的一半;李武此时虽然没有太子之名,但是基本上已经有了太子之实力。

    对于对李武的授权,按理来说李秉常应该十分的恼火,可是现在李秉常不但没有恼火反而十分的高兴,当然李秉常高兴不是为了李武,而是为了自己;站在李秉常的角度上,李武虽然被授权执掌了半个大夏帝国,可是并没有册封李武为太子,也就是没有正式确立李武为继承人,这对于李秉常来说还有机会,虽然这个机会可能很渺茫。

    随着李谅祚这些儿子们逐渐的长大,向以前那样兄弟相亲相爱的情景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如今摆在他们面前的是皇位之争,而在皇位继承的问题上李谅祚又有些犹豫不决,迟迟不肯作出最终的决定,这也导致大夏帝国在李谅祚统治的末期出现了一系列的动荡不安。

    随着李谅祚册封诸位皇子,在大夏朝廷和地方上逐渐形成了两大集团和数个小集团,这两大派系分别是以秦王李武为首的秦系,也被后世尘给关中集团,以晋王为首的晋系也被后世称为河东集团;当然现在这两大派系还没有正式形成,大夏帝国的一些世家大族也并没有表态,这个时候表态跟找死没有什么区别。

    李谅祚在御书房说的这些也仅仅只是口头上的册封,也就相当于事先给大家通通气,而正式的册封大典还需要选择良辰吉日来进行,分封诸王的大典在含元殿举行,而且还要祭天、祭地、祭祖程序上十分复杂。

    成国公府,周文泰的书房内。

    周文泰父子二人秉烛夜谈,周轩向周文泰问道:“陛下这一系列的动作到底意欲何为啊?”

    “轩儿,你说说,如今夏军各部都掌握在那些人的手中啊?”

    “秦王、晋王、李毅、集辣勇儿、李察罕……”周轩一一说道。

    周文泰笑着说道:“你没有发现这些人,除了是皇亲国戚外,剩余的基本上都是陛下的门生故吏吗?军权就是陛下的逆鳞,而这一次陛下将大部分军权全都交给了秦王,其目的就是打算让秦王担任太子之位,而这个三省总督兼两大军团统帅,只不过是一个过渡和考察期,只要秦王在这期间不犯什么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