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君谋天下之大夏帝国 >

第353章

君谋天下之大夏帝国-第353章

小说: 君谋天下之大夏帝国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忝堑募胰耍

    在我夏军当中,朕一律一视同仁,无论军官还是士卒有功者赏,有过者罚;也不论你们以前是什么人,从你们归入大夏帝国的那一刻起,你们就是夏人,要想做人上人有爵位,天天能喝酒、吃肉、玩女人,那你们就得去沙场建功,你们的每一场战斗不光是为了大夏国,也是为了你们自己……”

    李谅祚的一番话极大的提升了军队的士气,同时也让这些士卒们知道,他们打仗的目的,在这乱世之中,要想保护好自己的家人,就要将别人弄得家破人亡,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适者生存、强者生存是自然的法则,谁都无法改变。

    李谅祚在蓝田大营住了一晚,第二天就带着李武等人离开,离开了蓝田大营以后李谅祚一行人向东南而去,目标直指武关;之所以去武关而不去潼关,李谅祚实际上是有自己的考量的,如果前往潼关的话,李谅祚最多能够看到大宋修筑的函谷关,那地方山势险峻看不看其实基本上都是一个样,夏军出关从函谷关突破必定要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

    而武关则不同,出了武关之后,夏军就可以直指荆襄,大军杀入大宋的腹地,那宋军在北方布置的重兵就失去了意义,但是李谅祚来到武关看到关外的一切以后,这个打算基本上就消失了,为了防备夏军从武关出关,大宋可以说是下了血本了,在武关外修筑了密密麻麻的烽火台,另外在距离武关五十里的地方还修筑了一座坚城,种师道的相当一部分兵马就驻扎在这里。

    “父皇,这只是大宋的第一道防线,在他们的后面最少还有有三道防线,虽然没有修筑长城,但是却修筑了大量的军镇和堡垒;如果我们不攻破这些堡垒就突入大宋腹地的话,就会变成一直孤军。”

第525章 固若金汤(下)() 
“朕,能不能出城去看看?”李谅祚向李庆问道。

    李武立刻阻止道:“父皇不可,一旦让宋军发现父皇的行踪,他们有可能会派重兵追杀。”

    随后李武又说道:“父皇,情况大概就是这个样子,要不您先回宫吧!”

    “回宫?”李谅祚质问说道;“朕还不容易出来一次,能这么快就回宫吗?今晚现在武关住一夜,让军士备足干粮和水,明日所有人穿上便装出行。”

    “父皇,您这是又要去哪里呀!”李武向李谅祚问道。

    “少废话,让你怎么做就怎么做。”

    “是,儿臣领命。”

    好不容易从皇宫里出来一次,李谅祚当然要将宋军的部署大致摸清楚,以前都是从别人的口中听到这宋军的防线是如何的坚固,这一次李谅祚要自己看,李谅祚不相信,宋军这延绵万里的防线就真的如此严密,一点漏洞都没有。

    次日清晨,李谅祚带着李武、李钺和秦虎三人以及百余名禁军护卫离开了武关向北而去,在武关的北面是熊耳山(伏牛山);李谅祚前往熊耳山的目的不言而喻,就是要看看宋军在熊耳山的有没有布置防御工事,但是要想达目的地却困难重重,熊耳山是西北到东南的走向,长约八百余里,宽约八十余里,是夏宋交界的一处重要的山脉,作为边界上的一座山脉,熊耳山基本上处于三不管的地带。

    而且熊耳山上居住的人也不是很多,都是一些老猎户,李谅祚原本打算从熊耳山的南部进入,然后在山里向东南方向迂回,最终到达宋军前线,可是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李谅祚等人进山没有多久就碰上了下雪,在大山里面碰到这样的天气可能很危险的,由于下雪后山地很滑,稍有不慎就可能会滚下去。

    “父皇,这雪越下越大,我们还是找个地方避避雪吧!”李武走到李谅祚的身边说道。

    “看看这附近有没有山洞或者人家,先进去躲一躲。”李谅祚说道。

    李谅祚率人前行了没有多久,一名斥候回来后向李谅祚禀报道:“陛下,在前边找到一个山洞。”

    “前边带路,大家到洞中避雪。”

    这是一个自然形成的山洞,没有经过任何人工开凿过的痕迹,山洞的入口虽然很小,但是里面却很宽敞,藏个千八百人根本就不是事,进入山洞以前李谅祚等人的衣服都湿透了;在进入洞中以后李武先带人查看了一番,然后回来向李谅祚汇报道:“父皇,这个山洞好像有人住过,在里面发现了一些干柴。”

    “太好了,武儿赶紧生火,让大家把身上的衣服烤干,然后再弄些吃的,喝点热汤,这湿衣服穿得时间长了容易生病。”

    “是,儿臣领命……”

    李谅祚正喝着肉汤呢!就听到外面有沉重的脚步声,李谅祚立刻示意大家戒备,从外面进来的不是别人,正是这个山洞的主人,一名老猎户,在他的旁边还跟着一个半大小子;这个山洞其实就是老猎户平时避雨休息的地方,有的时候上山打一次猎要三四天,甚至五六天才能够回家一趟,那这段时间他们就住在这个山洞里。

    在看清来人以后,李谅祚立刻向前赔礼道歉道:“这位大哥,刚才多有冒犯,小弟在这里给您赔礼了。”

    “无妨、无妨,这位老爷说笑了。”老猎户憨厚的说道。

    李谅祚接着向老猎户问道:“老哥这山里生活困难,怎么不搬出去啊!”

    “外面的世道乱糟糟的,没咱山里过的情景。”老猎户看了看李谅祚等人说道;“这位老爷这大冷天的,你们怎么跑到这山里来了。”

    李谅祚笑道:“这不是在家里闲着没什么事,出来打打猎嘛!可是谁想到碰上这么个倒霉的天气。”

    “这打猎带人多了没用,还没有走到猎物跟前,可能就让人家发现了。”

    “老哥,您在这生活了多久了?”

    “我们一家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究竟多久了,我也不是很清楚”

    李谅祚望着洞外下的鹅毛大雪说道:“这么大的雪,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够停啊!”

    “老爷放心,这雪呀!后半宿就应该停了。”老猎户蹲在一块石头上说道。

    李谅祚看了看老猎户笑着说道:“老哥,我有一个请求您看能不能答应;一旦事情成了,我有重谢。”

    “老爷有什么吩咐尽管说。”

    “老哥在这山里生活了这么就,对这大山应该很熟悉吧!我想请老给给我们当一次向导。”李谅祚边说边向李武伸了伸手,李武从事身上掏出来一锭金子,李谅祚将金子递给老猎户说道;“只要老哥答应事成之后,我另有重谢。”

    “这金子我不要,到时候你们给我们两把弓弩和一些箭支就行了。”老猎户看着放在地上的弓弩和箭羽说道。

    “这个好说,到时候我送老哥两把!”李谅祚笑道。

    第二天清晨雪已经停了,在老猎户的带领下李谅祚等人离开了山洞,老猎户一边在前边带路一边向李谅祚问道:“老爷,您想要去哪里呀!”

    “这样吧!老哥,你带我去找到宋军的堡垒就行了。”李谅祚说道。

    在老猎户这个向导的帮助下,李谅祚等人翻山越岭,经过了三天的时间终于找到了宋军的堡垒;老猎户对李谅祚说道:“老爷,登上这个山头您就可以看到宋军的堡垒了。”

    李谅祚带人登上山头果然看到在对面山下的不远处看到了一座宋军的堡垒,宋军堡垒内的人数并不到估计也就百十人,但是李谅祚看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在宋军堡垒的后方,有一支车队正在向堡垒前进。

    “不对呀!”李谅祚说道:“武儿,你发现没有,宋军的车队有古怪。”

    “禀父皇,其实儿臣早有发现,据我们的探子回报,宋军的车队只需很少的牲畜就能够拉动很重的东西,而且还不是一辆车;宋军好像专门铺设了两个木质的长条,所有的车轮一律卡在木条上……”

    听到李武的描述,李谅祚失声说道:“我靠,这他娘的不就是火车吗?”

    “父皇,这火车是什么东西,儿臣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

    “这个火车是什么你不用知道,也不需要知道,一会儿我们迂回过去到宋军的道路上去看看,到时候要看就能够见分晓。”李谅祚面色沉重的说道。

第526章 固若金汤(续)() 
在老猎户的带领下,李谅祚一行人绕过宋军的巡逻线,穿过宋军的封锁线,终于到达了宋军堡垒的后方,李谅祚二话没说直接朝着宋军马车刚刚走过的道路就去了,在雪堆的下面李谅祚终于见到了它的真面目。

    宋军铺设的导轨跟现代火车上的导轨基本上类似,但是又不一样,宋军的导轨完全是木质的,虽然是木质的但是其坚硬程度完全不是木头可以比拟的,所有的木头都是经过特殊加工的,李谅祚对跟在自己身边的人说道:“赶紧的,给老子扒一块木头回去,弄得自然一点。”

    弄完这一切以后,李谅祚正带着人往回撤呢!刚翻过一个山坡要穿过宋军封锁线的时候坏了,被宋军给发现了,为首的宋军校尉对着李谅祚一行人喊道:“站住别跑。”

    李谅祚愤恨的说道:“不跑你当老子傻呀!告诉兄弟们赶紧撤,一会儿宋军就追来了,他们人多,我们不是对手。”

    李谅祚带着一百多护卫撤往了山林之中,此时的宋军巡逻队已经得到了增援,数百名宋军开始对李谅祚一行人进行围剿,他们当然不知道这支队伍里面有夏皇李谅祚,没交手之前他们以为这儿是一群要逃亡夏国的大宋百姓,交过手以后他们又认为这是夏军的探子,毕竟百姓不可能反击的那么强烈。

    “父皇,怎么办?我们在前边跑,宋军顺着我们的脚印追,我们无论如何也跑不过他们呀!”李武向李谅祚说道;“要不儿臣带人拖住他们,父皇你先撤。”

    “扯淡,你想让老子当逃兵啊!”李谅祚对李武说道;“老子行军打仗一辈子了,什么没有见过,还怕他们,告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