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谋天下之大夏帝国-第5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印!
大宋使臣没有搭理李钺而是继续朗诵圣旨道:“大宋皇帝陛下圣瑜,如今天下战火频频,蜀王李钺镇守川蜀,灭亡大理功勋卓著,朕特敕封蜀王李钺为西帝,国号唐,加九锡,出入使用天子车驾;川蜀、云贵、汉中、关中、河西、西域、漠南、漠北皆为西帝管辖之疆域……钦此……”
使者念完诏书以后,将木匣子奉上说道:“西帝陛下,这是您的帝玺。”
李钺的脸色当场就变了,李钺大声的吼叫道:“来人,将这个人给本王拖出去砍了。”
同样的事情正在其他地方上演着,在江北大营当中,燕王李庆也接见了一名大宋使臣,本来李庆以为宋使是来投降的,没想到竟然是来宣读这样的诏书的,宋帝赵茂对燕王李庆也十分的慷慨,将黄河以北的所有疆域都敕封给了燕王李庆,并且敕封李庆为北帝。
齐王李克也接到了诏书,赵茂将淮河以北、黄河以南、运河以东的地方封给了李克,并敕封李克为东帝;至于梁王李德虽然没有见到人,但是赵茂也敕封的整个函谷关以东,运河以西的广袤中原归了李德,敕封李德为南帝;其他的像是李胡儿被封为了楚帝、杨守素、高维、周文泰、高怀正等等只要是大夏帝国有权有势的官员、将领一律敕封,而且基本上都是同事敕封的,基本上都是王公,一时之间整个天下不知道出现了几百几千个王公。
宋帝赵茂的动作自然被第一时间送到了夏皇李谅祚的手中,绝大部分的官员都主动交出了宋帝赵茂给的敕封诏书,有印信的交出了印信,没有印信的也就算了。
看着正在被燃烧的宋帝诏书,李谅祚笑道:“这大宋的官现在也太不值钱了。”
“陛下,宋帝这招也太狠了,我们是不是也要反击一下。”小卓子向李谅祚说道。
李谅祚笑道:“那当然了,不过我大夏帝国的官位和值钱的狠,就敕封几个人就可以了,种师道封为淮南王、王恺封为荆湖王、张缪封为江浙王,朕的这些不但要有诏书,每人还给他们配一身蟒袍、一颗王印;凡是亲王有的他们都要有,明白吗?”
“奴才明白了,奴才一定办妥……”小卓子当即领命道。
第七百九十三章 反间计(下)()
夏皇李谅祚的这一招实在是太高明了,与宋帝赵茂不同,李谅祚册封的都是大宋帝国真正掌权的人物,他们三人加在一起掌握了大宋王朝七成以上的兵力,如果他们三人同时造反的话,那整个大宋帝国也彻底倒塌了,其实李谅祚的目的并不是让他们三人造反,而是让大宋从内部分裂。
种师道、王恺、张缪三人是大宋王朝十分有资历的三位元勋统帅,他们麾下的军队,基本上都是自己练出的,尤其是王恺麾下的江汉军,更是王恺一手打造的,而且江汉军已经成为了大宋最为精锐和富庶的军队,凭借着襄阳之险,背靠着江汉平原,王恺及不愁兵也不愁饷,王恺已经完全有能力独霸一方了,实施上王恺这么多年守卫江汉一带,为大宋立下了赫赫战功,可是大宋对于王恺的封赏始终有限,近年来甚至出现了抑制王恺发展的迹象。
夏皇李谅祚的圣旨很快就传到了三人的手中,在江陵府,一个由一品堂的潜伏人员作为大夏帝国特使来到了位于江陵城中心的王恺的大将军府内,门卫一听是夏皇特使到了自然不敢有丝毫的怠慢,立刻入府向王恺禀报道:“报、报、报……禀大帅,门外有个人自称是大夏帝国特使,特来求见大帅。”
“大夏帝国特使,这个时候他来干什么?”王恺皱了皱眉头说道:“是谁派来的特使,是夏皇李谅祚还是太子李秉常?”
“禀大帅,是夏皇李谅祚派来的。”来人向王恺禀报道。
王恺又皱了皱眉头说道:“来人让夏使进来,本帅倒要看看夏皇给咱下的是什么圣旨。”
很快王恺就看着以为守卫将,夏军特使给叫来了,按理说出使他国的特使应该手持符节以此来表明自己是特使的身份,可是由于时间仓促大夏帝国的特使并没有准备符节,只有诏书、蟒袍、印信和虎符。
在见到夏军特使以后,王恺十分客气的问道:“不知夏使今日前来是所谓何事啊?”
特使立刻说道:“奉皇帝陛下军令,前来颁旨;大夏皇帝陛下圣瑜,江汉军统帅王恺,匡扶一方、深得荆湖百姓爱戴,特此敕封王恺为荆湖王,特赐王袍、王印、虎符各一件……钦此……”
大夏特使的圣旨宣读完了,王恺在在发愣呢!王恺怎么也没有想到大夏特使竟然会来这么一招,按理说这诏书王恺不应该接,毕竟夏皇李谅祚不是王恺的主子,但是王恺的心里有十分的相接,这可是封王诏书啊!而且是拥有封地的,能够独霸一方的存在,有了这样一封诏书,王恺及其后人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掌管整个荆湖两路了。
王恺在原地愣了好长一段时间,大夏特使提醒王恺说道:“王爷,您该接旨了。”
王恺这才反应过来说道:“特使阁下不急,阁下现在这里住下,这事我们在慢慢谈。”
王恺虽然嘴上这么说,但是却将圣旨、王袍、王印和虎符一样不少的全都接了过去,能够担任大夏特使的人绝对不是笨蛋,一看王恺的表现大夏特使就知道王恺的动心了,毕竟这不是一件小事,因此在事情发生以后,王恺立刻召集诸将商议此事,王恺要想称王首先就是要获取这些将军们的支持,虽然这些人是王恺一手提拔起来的,但是也不敢保证,他们当中没有宋帝赵茂派了的人。
王恺坐在帅椅上对众人说道:“诸位兄弟,你们跟我王恺在一起也有二十多年了,这么多年来我王恺是怎么对待兄弟们的,兄弟们心里也都应该有数;现在本帅遇到了些难处,希望诸位兄弟能够帮忙啊!”
“大帅,有什么事您尽管吩咐就是了,兄弟们一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一名宋军急着站出来表忠心道。
王恺笑了笑说道:“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今日本帅接到一封圣旨,一封从大夏帝都发来的圣旨。”
王恺的话说道这里,下面的众位将领开始讨论了起来:
“这怎么还是从大夏帝都发来的圣旨……”
“就是啊!这夏国可是我们的死敌啊……”
“难道是让我们投降的,还是来跟我们议和的……”
“笨蛋,让我们投降或者议和,用得着宣读圣旨吗?”
……
“诸位兄弟,都不要才了。”王恺对着众人说道:“夏皇给本帅来了一封封王诏书,连同虎符、印信、蟒袍都送来了;这很明显是夏军的反间计就是让我们自相残杀呢!本帅现在就有是想问问大家该如何处置这个夏国特使和这封封王诏书……”
“是啊!这是个难题啊!”一名将领小声的说道:“如果大帅接了圣旨,那就表示向大夏帝国投降了,可是如果不接这圣旨,那可是将夏皇给彻底得罪了,如此恐怕夏军就会全力进攻襄阳了,如今我们在襄阳的防线可不是那么稳固啊!”
“是啊!言之有理啊!”
“大帅,末将到有一个主意。”一名宋将站出来说道:“禀大帅,末将以为对待夏皇的特使应该是能拖就拖,现如今夏军在襄阳外只是干咋呼不动手,其目的就是坐等我们自乱呢!末将的意思是,不如大帅借着这件事情上报皇帝陛下,让陛下来册封大帅为‘假荆湖王’其目的是为了堵住夏军进攻的借口……”
江宁府,大宋王朝的皇宫御书房内。
整个御书房十分混乱,李纲进来后向宋帝赵茂行礼道:“微臣李纲拜见皇帝陛下……”
赵茂十分不悦的说道:“爱卿起来吧!最近发生的事情爱卿应该有所耳闻吧!”
“禀陛下,微臣都听说了。”李纲向宋帝赵茂说道:“陛下,此次是微臣的责任,微臣愿意接受处罚。”
“这次就免了。”宋帝赵茂对李纲说道:“朕刚刚接到王恺的折子,王恺请朕册封他为‘假荆湖王’,好更好的来管辖荆湖两路的事务,另外也是为了堵住夏军进攻襄阳的借口,李爱卿这件事你认为朕该如何回复?”
“陛下,很显然王恺称王之心早就有了,即便是陛下不敕封王恺,王恺也早晚会自立为王,与其如此陛下不如大方的册封王恺为真的荆湖王,用来稳定王恺,让其继续抵抗夏军的进攻,等陛下迁到新都以后在收拾他……”
第七百九十四章 连锁反应()
在李纲的劝说下,宋帝赵茂正式下旨册封王恺为荆湖王,王恺成为大宋的第一位异姓诸侯王,王恺的事件很快就引起了连锁反应,别忘了种师道和张缪可是都接到了夏皇的封王诏书的,在王恺被封为王以后,种师道和张缪的心也开始活跃了,虽然两人没有向王恺拿下直接上书,但是二人都有各自的办法。
很快在大宋都城江宁府内就开始流传一些流言蜚语都说宋帝赵茂不公平,就资历和功劳而言,王恺比不过种师道,种师道在夏军当中可是元老级的人物,而论和皇室之间的关系,王恺又比不过张缪;而一品堂的探子更加不嫌事乱,更是造谣他们,两个已经极大的不满了要密谋造反。
关键的是对于这件事他们二人竟然没有丝毫的反应,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他们心中早就十分的不满了,而且在王恺封王以后他们的心里已经十分的不平衡了,在江宁府爆发流言的第二天,种师道和张缪都分别上了一封奏折,全都是请命要告老还乡的,其实他们真正的目的是给宋帝赵茂施加压力。
如今夏军大兵压境,前线能够指挥如此规模宋军应对夏军进攻的将领除了种师道和张缪就再也找不出其他人了,不经二人无论是资质还是能力都是最合适的,而且他们两个一直都在持续的跟夏军作战,对于夏军的招数都很清楚,现在临阵换将根本就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