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三国之蜀汉再起 >

第21章

三国之蜀汉再起-第21章

小说: 三国之蜀汉再起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诸葛亮怎么说?”

    “诸葛孔明言他体量大王的苦衷,蜀、吴既然已结成秦晋之好,自当各励精图治,日后东西两路共击曹逆、会师中原!”

    胡德,陆逊突然发声:“两路共击曹逆,如此说,诸葛亮准备北伐了?!”

    孙权眉目一沉,显然也捕捉到张温话中蕴藏的信息。

    果然不愧是陆伯言呀!张温心里赞叹一声,自己都未曾察觉什么,陆逊却抓住了话中天机。不过张温还是实诚地遥遥头,“这……诸葛孔明只夹在其它话里讲了这句,倒没细说。”

    抛开诸葛亮是不是要北伐的问题,总得来说孙权对张温这次出使还是很满意的。张温容貌奇伟、声名远播,为东吴脸面、士大夫的杰出代表。起先孙权派遣张温出使东吴,还怕他不同意……纯白呆萌的士大夫嘛都有颗玻璃心,受不得委屈。担心他到了成I都被诸葛亮穿小鞋(怕自己当年对邓芝做过的事反转),出乎意料的是张温毫无惧色,出色的完成了出使任务。

    孙权心里有些欣喜,又问道:“卿此次出使蜀国,恰逢蜀国新君登极,听说新主年仅十五,依你之见,当今蜀主是个怎样的人?”

    话说渣权当年也是十五岁弱冠之年临危受命,执掌江东基业,作为一个生于安乐、成长优渥的君二代,虽然渣权也是位腹黑威强、睥睨天下、能忍常人所不能忍的雄主,但……这货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没有经历过太多艰苦岁月……自然贵二代的一通臭毛病也保留下来。

    比如自私狭隘、刻薄寡恩,翻脸比翻书还快;喜欢装逼、热闹,没事就开个酒会,把大家伙叫起来嗨皮嗨皮,还有个爱灌别人酒的臭毛病;超级喜欢打猎,不仅没吸取他哥打猎时被许贡门客偷袭的前事,作为一国之君还亲自进林子找老虎SOLO(秦汉时期,汉人尚武,文官配剑杀人可不是说说),不过这货作弊打赢了。后来苏轼不是拿这事还去捧渣权臭脚嘛——什么“亲射虎,看孙郎!”都出来了。

    但渣权,为什么说他是渣权呢?因为他一生有个至命缺陷——打仗本领不行,莫说比周瑜、孙策,就是比屡战屡败白、屡败屡战的刘邦都还可能差点,他可是三国君一代中活得最久的君主,活了七十多岁才嗝屁,但到死西边没打出过江陵、襄阳,东边没突破淮南、徐州一线。

    渣权此刻听说刘永也是乳臭未干便坐了江山,中二病又犯了,颇想跟刘永比比谁更厉害。

    “当今蜀主年少早慧,威武不凡,颇有刘备遗风呀!”张温依据自己对刘永的印象,老实答道。

    一听张温对刘永的评价,孙权立马有点不高兴了,他自命不凡、傲视天下群雄,把刘备那二儿子抬出来就是让张温会来事儿…………夸夸自己。可没想到,张温不给面子……

    “那蜀国朝局如何?可有倾覆、不安之象?”不过孙权当然不会因为这点小事作色,而是又积极询问蜀汉的情况。最为自己唯一的盟友,孙权还是挺关心蜀汉的情况的。

    张温沉吟片刻,组织了一下语言,方才回答:“蜀国虚君实相,丞相诸葛亮总揽揆事,其主垂拱而治、君明臣贤。彼国收全国精兵编册五军,中军拱卫成I都而威慑四方,像广武、汉中、江州、永安、南中等边镇要地则置都督领兵驻守。”

    讲到此,张温略微停顿,脸色带着赞叹和欣赏的神情,感怀道:“蜀国制度合理明确,兵士武器收皆归朝廷管辖,调拨容易、号令明确。必将长治久安,国祚延绵呐!”

    听闻张温一个劲儿的赞叹蜀汉制度,孙权的脸色渐渐黑了起来,身体不自觉地的僵硬起来。而一旁的文武领袖顾雍、陆逊面上也难看起来,唯有年轻的吴王太子孙登还不明就里。

    张温自顾自地赞赏蜀汉的军事制度,实际上……另一方面来说也就是在贬低东吴的军事制度!

    东吴军制实行世袭领兵制,将士兵分封给各位将军,平时耕作战时召集起来作战!士兵不为国家所有,沦为将领私财,成为将领的佃农!很难说这不是一种开历史的倒车!

    当年鲁肃去世,几个月后他的遗腹子鲁淑出世,孙权下令鲁肃生前的爵位、所领兵额由鲁淑继承,而鲁淑年幼,孙权便亲领鲁肃所部兵马,在鲁淑成年后又将兵额如数交还鲁淑。

    这也应该能算是明代卫所制度的由来吧…………

    “好吧,张温你远道归国,想必也很思恋家人,今日的对奏到此为止吧。你……告退吧。”孙权很不高兴了,语气也冷下来,直呼张温名讳让他滚蛋。

    张温这时也感到不对劲了,只得起身拜别:“臣告退!”

    另一边,顾雍悄悄观察了一下面有愠色的吴王,瞬间明白张温被这位不好伺候的吴王殿下记恨了,看来……张温要没好果子吃了……

第二十七章 河北老兄弟() 
成I都,沙堰里

    相比于锦里一座座飞檐拱斗的朱门华府,这里的房屋就寒酸破败得多,沙堰里的建筑一色儿的白墙青瓦,很少有院楼超过三层,即便是两层的楼阁都甚少看见。

    在这里居住的大多是工匠、农民、泼皮、市民和小商贩…………以及退役、残废的士卒!

    虽说,沙堰里的街道并不宽广、甚至有些地方还有些坑坑洼洼,但这里仍然拥有一些宝贵的东西——比如:穿着满是补丁的衣裳、鸡嫌狗不爱的半大小子追逐嬉闹的身影……还有他们天真无邪的欢笑声…………

    然而,今日,沙堰里往日热闹气氛完全不见,取代它们的是一种森严肃杀——一队队铿锵有力、披坚执锐的武士占据住街道两旁。

    皇帝出入称警,停驻称跸,行人止步,警戒清道!

    天子大纛上的犛牛尾高挂飞扬,刘永的车驾缓缓驶入沙堰里,最终停靠在一户普普通通的门户前。

    沙堰里的居民虽说住在成I都城中,天子脚下,要放在后世那也是与魔都比肩的帝都人民,妥妥的北京户口……但实际上即便他们也很少看到皇帝的车驾,此刻屁I民们龟缩在家中一边捂住孩子的嘴巴一边扒在门缝窗沿边小心翼翼打探情况,好奇的眼睛一秒也没离开过华丽的金银车。

    嗯,请原谅天朝人民自古以来的严重好奇心吧!

    费祎、董允、陈震和郭攸之坐在后面的两副副车上,很费解刘永来到这里的用意……以及把他们一同带来的意义何在……

    车驾停住了,春坨扶刘永下车。

    “去,前去敲门。记住,轻一点敲,注意礼貌!”刘永朝春坨一努嘴,支使道。

    春坨会意,走上前去,敲开大门,一个可爱的小孩子从门槛后探出脑袋,大概六七岁的光景,头上没束发,梳着垂髫。

    这小男孩见春坨一身锦袍,迟疑下,小声问道:“不知贵客找谁,母亲不在家,家祖正卧病在床。”

    春坨慈祥和目,蹲下身来,看着这个颇具胆色、小大人似的男孩,呵呵笑道:“尔祖为国征战半生、尔父不幸死王事,陛下听说了你家的情况,今日特来探视。小郎君,快让开门,请陛下进门吧。”

    小男孩听了春坨的说辞,再往后看看刘永的车驾和穿着,亮晶晶的眸子里露出惊奇,相信了春坨的话,然后慢慢侧开门,说道:“劳请公公,快请陛下进来吧。”

    看着这个年少早熟的小男孩,刘永露出欣赏的表情,不卑不亢、有礼有节,是个好苗子。

    对于这个叫唐信的小男孩的家世,刘永早已了熟于心。事实上,在穿越后起初的一个月里,刘永无所事事,便带着仆人经常在成I都城的大街小巷中游逛。然后,有一次,刘永偶然发现了这个与众不同的小男孩。

    六七岁,正是调皮捣蛋的年纪,在别家孩子爬上爬下、摸鸟掏蛋的时候,这个唐信不吵不闹,从来不和那些孩子玩在一起。只一个人静静蹲在门槛前,对着两堆石子摆弄个不停,一弄就是一两个时辰,并且终日不辍,一直如此。

    出于好奇,刘永上前问他:“小郎君,你在……这里做什么?”

    唐信闻言抬起头,瞪着一双油亮亮亮的大眼睛,一本正经地糯声糯气道:“我假扮大将军,正排兵布阵呢。”

    就这句话,一句话,就深深触动刘永,让刘永对着个穿着补丁褐衣的男孩产生极大兴趣……因为刘永从他身上看到了自己前世小时候的影子……

    单纯,懵懂,怀揣着远不能触碰到的梦想……

    谁的朝阳,谁的童年,谁的儿时十几年…………

    于是刘永令鲁王府仆人打探他的背景、情况,得知唐信出生于的世兵家庭,他的祖父、父亲都曾是自己便宜老爹帐下的一名普通士卒。

    所谓世兵,就是世兵代为兵,这是随着东汉末年战乱频繁、人口急缺衍生出的兵役制度。

    要知道,中华民族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他们能大开脑洞,想出各种奇葩的主意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在天朝,不是连ZB主义也能冠以“华夏特色什么主义”之名号蓬勃发展吗……

    而这种世兵制,在北方的曹魏中更加流行,世兵家庭集中某地生产、生活,战时则家中男丁披甲从军,后方妇孺全部作为人质留在后方。

    有点类似天朝的建设兵团。

    这也就是当年邓艾灭蜀后,钟会想要自立,却非要借助姜维手下汉军的力量,因为他麾下的部队根本不愿跟着他造反!他们的家人子女全留在北方,如果他们胆敢反叛……那么……后果绝对是难以估量的!

    东吴的世袭领兵制在某种意义上也可看作…………世兵制!

    三国另外两国都建立了世兵制,蜀汉自然也存在世兵制,但蜀汉的世兵在汉军中属于小比例存在,这些世兵仅局限于当年跟随刘备入蜀的豫州兵、北方兵。他们入蜀之后没有田产,便被编为世兵,当兵吃粮,父死子替、世代从军。

    唐信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