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三国之蜀汉再起 >

第3章

三国之蜀汉再起-第3章

小说: 三国之蜀汉再起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要谈及蜀汉的朝臣官员,就有必要先普及一下蜀汉的政治体制。

    蜀汉标榜汉室正朔,大多数后汉的官职官衔一股脑的接盘下来,例如因洛阳东阁而得名的东阁令史这样的官职都承袭了下来。但,这并不是意味着蜀汉完全继承了后汉那一套,比如蜀汉也有九卿,但九卿通常为加衔和用来安置勋贵老臣,所以这些九卿的权柄……那就只能呵呵了……

    更奇葩的是,蜀汉的九卿中没有宗正、和廷尉,前者嘛很好理解,蜀汉的皇族连挂掉的一起算也不超过十个手指头,需要安排一个衙门和成千上百的官员来处理宗室事务吗?

    况且…………虽然很不愿承认……但确实养那么多拿钱没事办的官吏对蜀汉并不富裕的财政也很雪上加霜。

    而廷尉:廷,平也。治狱贵平,故以为号;听狱必质诸朝廷,与众共之。

    蜀汉虽然言自承天命,但就如同“中华民国”在台湾一样,只是偏安一隅的小朝廷罢了。许多世人并不看重,而这种思想在蜀中某些世家豪族中更为流行,这些地头蛇一直将刘焉、刘璋和刘备这些人视为外来者,认为他们拿着蜀中子弟和财富去争霸天下…………认为他们是寄生在蜀人上的蠹虫!

    所以,蜀汉没有廷尉的原由就很明显了,对于那些政治上的反对派、越作越欢的政治犯,人治刑狱,避于公审。

    刘永躺在榻上,细细回忆今日认识的重要朝臣,以及它们背后隐藏的含义。

    太常赖恭、大鸿胪何宗、少府王谋、太仆丁宏……全是位列九卿的人物,但原谅刘永的孤陋寡闻,前世压根儿没听说过这些货好吗!

    尚书令陈震,尚书台的大佬

    黄门侍郎董允、侍中费祎,侍郎郭攸之。这些人颇具才能,都是后备干部,未来的大佬。

    还有平北将军马岱、镇南将军辅匡、将军……………………

    刘禅想着,思考着如今的朝局、人事,以及自己如何处理丞相诸葛亮的关系,显然现在自己和他的权柄完全不对等……但……自己终究是皇帝……对于朝局的掌控力微乎其微的状态,自己的容忍率为零!

    思虑间,忽悠地一阵细碎的脚步声传来,刘永直起身,一道身影映入眼帘。

    这是一张圆润的脸,脸上有着一个大号蒜头鼻,似乎仅仅这个鼻子就占据了整张脸的四分之一面积,戏剧性的脸上永远挂着谦卑的笑。

    春坨,宦者令,往白了说就是太监头子。

    春坨脸上带着浮夸的媚笑,猫着腰凑到刘永跟前,恭敬道:“陛下,光禄勋、江州都督、都乡侯李严入宫了,请求觐见陛下。陛下,您见他吗?”

    “李严?”依据刘永的记忆,这个李严是当年在永安和诸葛亮一起受命的维二的顾命大臣,此后一直率军驻守江州,戍守东方。可是…………他不是应该在江州吗?

    “李严回成1都了?可是孤……朕并未召见他呀?”

    春坨躬着腰,道:“陛下,李严是今日下午刚到成1都的。另外,陛下是并未召见他,可他拥有昭烈皇帝赐下的传符,有权随时出入宫禁。”

    “哦”刘永反应过来,拍拍手,对春坨道:“宣李严觐见。”

    刘永在內寝召见了李严,李严,看他第一眼刘永便觉得这是一个老道的政客,威严却不狡猾,真诚却又带有几分虚伪。

    “臣严拜见吾皇陛下,万岁,万岁,万岁。”李严见到这个如今的天子,曾经的鲁王,只看了一眼便低下了头拜了下去。

    刘永穿戴整齐,提着天子剑,几步走到李严身前,弯腰将轻轻他扶起,暖声道:“李卿远道回京,一路车马劳顿,辛苦了。”

    “陛下,微臣虽戍卫东方重镇,然而孝怀皇帝崩逝陛下承继大统,臣怎么可能不回见天颜。另外,臣并非独自回京,同行之人还有东吴使团,他们此次出使是前来吊唁孝怀皇帝大丧。”

    “东吴使者?朕怎么未曾听闻有东吴来使到成1都?”

    闻听此言,李严略带轻蔑的撇了一眼刘永,刘永看李严的眼色便明白自己还是太年轻了,暴露目前自己的尴尬处境。

    果不其然,李严悠悠道:“哦,东吴使团是和臣一起到达,想必大鸿胪已经禀报丞相了,明日才禀报陛下吧。”

    大鸿胪,掌管礼宾事务之官,九卿。

    呵呵……刘永看着李严,没错,自己现在只是名义上的皇帝,还没有让群臣信服,但这个李严就未必是个好东西,在这里给老子上眼药。

    如果刘永不能预知历史,可能还真让他的表演骗了。可刘永哪会不知道他那一锅子狗屁倒灶的事情。

    原来历史上,这货曾书信诸葛亮,劝诸葛亮受九锡,进爵称王,不管这货是出何种考量提出的这个脑残主意,是的,脑残主意。

    蜀汉不是曹魏,诸葛亮不是曹操,国小民弱的蜀汉经不起大清洗和内部倾轧。自然,智者如诸葛没有接受他的白痴建议,而是笑说:“如果灭了曹魏,斩了曹叡,陛下还于旧都,即使十锡都可以受,何况区区九锡呢!”

    或许是拍马屁拍到马腿上,被诸葛亮看出了心术不正,李严从此和诸葛亮分道扬镳,走上了怒怼“诸葛村夫”的不归路。后来诸葛亮北伐,调李严率军北上,这厮耍泼打滚死活不肯北上。当时有人劝导诸葛亮废掉李严,孔明说汉室未复,国家正式用人之际,姑且留他为国效力。

    然后,咱们的诸葛丞相就下令让李严之子李丰接替他老子都督江州,李严才极不情愿地北上。北上后,丞相让这货督运粮草,于是乎这货作死的小心思儿又泛滥不可收拾了。

    前方打得正忙,他居然敢假意告诉诸葛亮说没粮了,打毛啊,您还是撤吧。人无食不活,悠悠万事唯此为大,丞相无奈之下下令退兵。可等到大军一退,李严马上向后主弹劾诸葛亮,称我这里粮草堆积如山,诸葛亮竟然罔顾北伐大业,擅自退兵,其心可惩!

    这货作死还生怕作得不够,更是蹦跶到丞相面前质问:“俺这里粮草多得是,诸诸您怎么退兵呢?怎么就退了?”

    嗯……作死的成效是非常明显的,特别是阻挠诸诸北伐大业的情况下,暴怒的诸诸直接连结群臣怼死李严,结果是这货成功被赶回农村种田去了…………

    了解完这位辅弼大臣的光辉事迹之后,你就能猜到此刻刘永心里对这货的感受了——他的话权当放屁。

    不过,刘永的演技还是不俗的,他拉着李严的手动情道:“当年昭烈皇帝驾崩,不丞相属以孝怀皇帝而以孝怀皇帝属丞相。盖因丞相公忠体国、卓有才能,卿与丞相国之重臣,皆为朕之肱骨,朕深信任之。”

    “陛下臣不胜…………”

    话讲到这里已经进入没营养的阶段了,刘永知道,镇守一方的李严刚一回来便火急火燎地求见并不是他多忠心,也不是他多看重自己。不过是怕新君完全信任丞相,将他这个另外的顾命大臣抛掷脑后罢了,当然,顺便的话还能给诸葛亮上点眼药。

    刘永注视着李严恭身告退的身影,嘴角露出一丝玩味的诡笑。这个人,才干是有,但忠心嘛……只能呵呵。不过,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人——善良的,虚伪的,十恶不赦的。在刘永看来,都是有用的存在。

    李严也是如此,在平衡诸葛亮,收回大权方面,他就具有成为上等棋子的潜力嘛。当然,是过河卒的那种!

第四章 东吴来使() 
召见完李严,刘永的倦意也消了大半,摸了摸鼻子,冒似自己的存在感确实很低,大臣们真的仅仅把自己当做十五岁的无知少年啊!

    看来必须加快培植自己势力的步伐了……

    “春坨,你派人去符节令孟光那里取一块出入宫禁的传符,赐予朕老师的少子杜祯,让他拥有出入宫廷的权力。”

    春坨瞧了一眼刘永,点点头正准备离去,“慢!再告诉尚书令陈震,朕征召杜祯为尚书郎,负责诏书起草之事!”

    刘永的声音再次响起,音量不大,但很坚决。

    这是一个讯号,仅仅是一个开始,刘永要告诉他的大臣们,年轻的皇帝并不甘于寂寞。

    ***************************

    次日,清晨,迷迷糊糊中,刘永被宦者令春坨唤醒。

    “陛下,今日陛下要临朝,接受东吴使者的拜谒和递交国书。”春坨恭身在旁,禀报道。

    “朕知晓了。”

    洗漱之后,在宫女的帮助下,刘永穿戴整齐,春坨为刘永系上皇帝玺绶,然后在太监、宫女的跪送下刘永提着天子剑出了华阙殿门。

    一出殿门,清晨的缕缕阳光扑洒而来,放眼望去,九阶之下停放着金银车,即前些日迎刘永入宫的黄屋左纛。

    “臣奉车都尉邈恭请陛下登车!”

    被一个青年男子的声音吸引,刘永定眼看去,却是法邈,奉车都尉、关内侯法邈。

    说起他,大家可能不认识,当说起他老子大家就耳熟能详了——法正法孝直,不亚于鬼才郭嘉的人物。可惜英雄命短,死得太早,死在了建安二十四年,刘永他爷爷刘备称帝的前一年。

    置于这个法邈嘛……嗯……你从他的官职就能看出他肯定没有乃父雄风。奉车都尉,秩比两千石,银印青绶。虽然名字很文雅,但实际就是替皇帝掌管御乘舆车的……嗯……高级马夫。迎接自己入宫时,赵云驾车,这货就在副车上。

    “臣侍中祎拜见陛下!”

    吓!刘永这才发现,法邈身边还站着一位体态悠长,仪容甚伟的人物,却是费祎。

    拾阶而下,刘永的冕旒无风自动,遮掩住他的神情,使旁人看起来又严肃而神秘。

    来到法邈、费祎面前,费祎微微躬身,行礼道:“陛下今日临朝,将宣见吴王使者,陛下知否?”

    “朕已明晓。”刘永瞟了瞟费祎,不明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