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三国之蜀汉再起 >

第93章

三国之蜀汉再起-第93章

小说: 三国之蜀汉再起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期待的同时,老将军的眼神也犀利起来,一定毕其功于一役,在临泾解决郭淮。这样的话,则凉州大可不费吹灰之力,传檄而定了。

    那时,陛下会授予自己什么官职呢,卫将军,还是车骑将军?晋封县侯的话,赵云真的很想要常山真定县作为封邑,那是桑梓,是家呀。

第一百三十二章 曹叡亲征(一)() 
马岱率军抵达临泾城下后,汉军终于堵上了最后一面墙,完成了对临泾城的合围。

    是夜,马岱率部于城西安营扎寨后,率领姜维、梁绪以及百余亲骑夜驰城南的赵云帅帐。上报战果——泾阳破城一战,姜维临阵斩杀敌将牛金,全军上下斩首千余级。

    赵云闻讯大喜,吩咐有司如实纪录军功上报丞相府,并于中军大营设宴款待马岱一行。

    次日,三通鼓毕,马岱、吴班、邓芝、姜维、梁绪诸将鱼贯而入,云集中军大帐。

    胡须皆白的老将赵云端坐帅位上,环视帐中诸将官,沉声道:“马岱将军率部抵达后,我军即对临泾城四面围定,而临泾城中,我们面临的对手则是素有名将之称的郭淮。”

    “郭淮军乃中宿将,对于如何解决这个难缠的对手,诸位有何建言,但请畅所欲言。”说话同时,赵云坚毅的目光扫过姜维,接着颇有深意道:“云洗耳恭听。”

    赵云先帝旧臣,历仕三朝,国之大将。但待人接物都很平和,且为人正直、心胸广阔,诸将官在他麾下效力都很敢也很愿意献计献策。

    扬武将军邓芝闻赵云言,立即拱手道:“赵将军,郭淮有将才韬略,临泾乃安定郡治城高池深,城内魏军又人数众多。我军则经制之师、州郡兵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等闲之间恐难以攻破临泾,不如采取围困之计。待到城中粮尽援绝之时,郭淮纵然有韩信之能也无力回天,临泾不攻自破。”

    “困毙城内魏军,嗯。”赵云捋捋颌下雪白长须,满意点头道:“伯苗此计不错,安定周遭郡县皆已复归汉室,可以替我军源源不断地供应粮草辎重,而反观城内魏军深陷重围、孤立无援,此消彼长之下”

    渐渐,赵云露出笑容,振声道:“定能不战而屈人之兵。”

    苍老干瘦的脸上洋溢着笑容,赵云的视线越过诸人,投向坐于下首的绿袍小将姜维。

    问道:“伯约,你怎么看?”

    平定陇西郡,小将姜维便崭露头角,展现出过人的智慧韬略,待到泾阳一役,姜维更是身先士卒、斩杀敌国大将。整个人有勇有谋、机智敏捷,俨然是军中冉冉升起的一颗将星。

    被赵云点将询问看法,姜维正起身,就立马觉察到数道意味不同的目光瞬间集中在自己身上,有惊异,有好奇,有欣赏,也有嫉妒。

    面对各种目光,姜维坦然起身,朝主位上的赵云抱拳道:“邓伯苗将军之言可谓良善,时间在有利于我不利于敌,卑下补充一点,围困之时应该四面设架设望车,时刻观察城内动静严防魏军突围。”

    “好。”姜维没让自己失望,赵云拍案而起,一锤定音道:“传令:诸将校各自回营约束部众围城,高架望车、互为援奥,严防敌军突围!”

    “谨诺!”帐内诸将官员尽皆豁然起身,躬身领命。

    *******************

    弘农郡,渑池县

    天才蒙蒙亮,东崤山下通往关中的官道上便人声鼎沸,车马成群,十万魏军士卒有条不紊地列队行进着。十万大军漫山遍野、一望无际,大军踏过草地,翻过山坡,跨过水泊,浩浩荡荡地向西而去。

    大军中央,无数衣甲鲜明的骑士扈从紧紧护卫在一架戎车周围。

    由六匹神骏白马牵拉着的戎车,车厢之上旌旗、金鼓、羽析、华盖林立,车厢后面立着一杆紫色大纛,大纛上绣着一个威风凛凛的“魏字”,大纛顶上白色牦牛尾迎风飘扬。

    驷六,戎车华盖,紫色大纛,白牦牛尾节

    这一切的一切,无不显示着戎车主人尊贵非凡的身份——大魏皇帝曹叡!

    曹叡金甲黄袍,戴盔佩剑,直身立在戎车之上,望着似乎一眼望不到头的魏国大军,心里说不出的惬意与自豪。

    这是大魏的王师,朕的军队!

    望着席卷大地的军队,曹叡在望车上,颇有感慨道:“观朕之军队,周天子六师,不过如此乎。”

    自襄阳之战后,荆州无战事,曹叡讨伐关中,便下诏前将军满宠都督荆、豫两州军事,车骑将军司马懿领军北上随征。

    此刻,司马懿乘马侍卫在戎车下,听到皇帝的感慨,仰头陪笑道:“陛下圣神之君,周王自然不能比拟。不过话说,当年武帝、文帝便是这样御驾亲征、讨伐不臣的,陛下追寻先皇父祖足迹,定能平定蜀贼、克清祸乱。”

    戎车上,曹叡颔首赞同,道:“理应如此,这便是朕令彭祖(曹宇表字)监国,太尉、司徒、司空辅政的原由,好让朕腾出身亲临前线,都督诸将讨贼。”

    即便已经知晓了朝廷巨大的政治变动,司马懿仍免不了深吸一口气,抬眼瞄了一眼目视前方的皇帝,关中陷落、曹叡御驾亲征他早有预料。

    但曹叡封单父王曹宇为燕王,并公车召燕王入京监国,就是大大出乎他所料了。

    这燕王曹宇,司马懿并不熟悉,二人也没什么交情,他只知道曹宇乃曹操与环夫人之幼子,为今上叔祖,二人年岁相仿、自幼亲近,相交莫逆

    今上尚无子嗣,万一有不忍言之事,陛下该不会想将身后事托付于宗室燕王吧?

    司马懿又狐疑地抬起头看了眼挺身峭立曹叡,旋即又深埋下头,思考起燕王曹宇入朝后朝中的格局,以及此事对自己地位是好是坏、有何影响来。

    “后将军曹洪到了何地?”

    “禀陛下,已到达猗氏。”

    “传朕诏令,曹洪部加速行军,争取早日渡河。”

    “诺!臣立刻遣使传令!”

    “建武将军孟达”

    司马懿脑中飞速旋转,思考其中得失,连曹叡询问各军进度也恍然不闻,完全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

第一百三十三章 曹叡亲征(二)() 
河东郡,黄河渡口

    黄河河面,数十膄牙门大船、斗舰舟楫浮江而下,帆叠如雪,蔚为壮观。黄河北岸上,另有万余步骑相携跟随,准备登船。观其军容,依次排队,有序整肃。

    河面居中一艘三层楼船上,后将军、乐城侯曹洪站在甲板上迎风矗立,面色惆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

    望着大河澎湃汹涌的河水,曹洪眸子里闪烁起莫名的光点,时间过得真快,往事历历在目。曹洪已经记不起这是第几次自己领兵出征了,只仿佛追随孟德起兵就发生在昨天,那一年他气血方刚、意气风发,有一种睥睨天下的气势。

    然而一恍惚,斗转星移,物是人非。妙才(夏侯渊)马革裹尸、战死沙场,孟德西征回朝、半途崩殂于洛阳。转眼间,又八九年过去了,自己也两鬓斑白,气血尽衰,步入风烛残年。

    “嘿。”曹洪自嘲笑了笑,遥想当年自己杀人无数,铁血征伐,何等果决,而今年老竟然多愁善感起来。

    可老人,岁月的阀门一旦打开就很难关上了。

    曹洪又想起自己曾经贪财吝啬,在文帝还是太子时,拒绝借钱给他。文帝由此怀恨在心,继承王位立刻寻衅报复自己。情况危急,差点被下狱处死,幸得卞太后求情,才从轻发落,削夺官位、爵号、封邑,贬为庶民。

    “梁、沛之间,非子廉(曹洪表字)无有今日!”

    “假如曹洪今日死,明日我就让皇帝废了你!”这是当年卞太后分别对文帝和郭皇后所说话语,两句感人肺腑的话,曹洪眼眶微微湿润了,救命之言,言犹在耳呀!

    拿袖口掩饰一下眼角,曹洪控制情绪,安慰自己:“也罢,关中陷落,太皇太后寝食难安,就让我曹子廉再次跃马出征,替大魏力挽狂澜吧!”

    说罢曹洪深吸一口气,挺起胸膛,迎面应对着黄河对岸汉军的方向。当他再次目视前方时,眼中多了一片冷峻,多年没打仗了,但今天,那个能征善战的曹子廉又回来了……

    下一刻,楼船的甲板上响起曹洪气势十足的咆哮:“吹号!传令全军,全速前进,目标蒲坂津!”

    *******************

    上庸郡,上庸县

    建武将军府

    衙署大堂之上,一身皂色常服的孟达跪坐在主位上,神情凝重,身前几案上摆着一道黄绢诏书。

    堂上,外甥邓贤、心腹部将李辅侍立左右。

    沉默了片刻,紧蹙眉头的孟达才沉声道:“前翻洛阳有诏书来,令我率本部兵马进攻汉中,我以粮草不齐为由拖延,这次陛下下发诏书明令我即刻出兵,配合作战。”

    “对于出兵,你们怎么看?”话说完,孟达抬眼看向倚为臂膀的这二人。

    邓贤脑袋灵光,善于揣摩人意,听到舅舅孟达的话,嘴角一笑。

    奉天子诏,臣子依令而行,自古以来就是如此。舅父没有奉诏出兵,而是问怎么看,这本来就很说明问题了。

    今时今日,舅父对于曹魏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值得玩味。特别是上次派出去的使者从蜀丞相诸葛亮那里回来后,一方是温言相劝、好礼相待,一方是横竖看不顺眼,舅舅对曹魏朝廷是越来越讨厌了。

    想到这点,邓贤谀笑着出言道:“舅舅,外甥以为您千万不可奉诏出兵哪。”

    “哦?说说看,为什么不能出兵?”不可奉诏出兵,这个颇知自己心意的外甥算是把话说到自己心里去了,不过表面上孟达仍然很纠结,一副很难抉择的样子。

    见话头正中舅父心怀,邓贤兴致更好了,瞥一眼孟达,过了一会儿道:“舅父本来就是蜀将,只是因为刘封贼子自视甚高、打压欺辱舅父,舅舅不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