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汉末逆流(三国杀之成王败寇) >

第434章

汉末逆流(三国杀之成王败寇)-第434章

小说: 汉末逆流(三国杀之成王败寇)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原遭了旱灾,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所以这个时候应该不能出动兵马才是,但曹操偏偏就这么做了。

    “或许,正是因为缺粮,曹操才要北上呢?”

    庞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看到李儒那鼓励的眼神,庞统继续解释道:“中原遭灾,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连我们都认为曹操不会出兵,那河北的袁氏兄弟,是否也是这样认为的呢?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此乃兵家之道,曹操身边有郭嘉这等绝顶谋士,又岂会不知这一点。

    主公请看,曹操占据的中原内四战之地,本就不适合作为根基,最为遗憾的是,中原境内并没有一块地盘能为曹操源源不断的提供粮草。

    反观袁氏兄弟,尤其是袁尚,占据了冀州,继承了漳河平原,这里水利设施完备,民力充足。

    这些年,袁家可谓是一败再败,那袁尚,更是没有打过一场胜仗,可是他为什么还能撑到现在,靠的,不就是这漳河平原吗?”

    庞统指着地图开始了自己的分析,冀州的地理条件不是其他地方能比的,尤其是这里基础设施完备,民众又多,想不让人眼红都难。

    想当年,袁绍正是夺取了冀州之后才逐渐壮大,击破公孙瓒之后占据了北方四州之地。

    可幽州和并州是出了命的贫瘠苦寒之地,青州又遭受黄巾之乱,也破败的不行。

    当时的袁绍,完全是靠着冀州的支撑才发展壮大,反哺其他三州,一举成为天下第一诸侯。

    即使后背遭受了官渡之败,可冀州还在手中的他,实力依旧不可小觑。

    这些年,曹操不知道惦记了多少次冀州,而陈风自己,也因为袁氏一族在冀州的根基太过深厚,故而不敢盲目南下。

    之前与袁尚起了冲突,夺取了冀州的中山、河间等地,最后仍被袁尚给夺了回去,而袁尚,也并没有因此变弱,足见冀州的富裕。

    “曹操若真是出兵北上,于我军而言乃是莫大的好事,他缺粮,我们也缺,尤其是并州遭受了旱灾,现在正是需要转移矛盾的时候。”

    李儒缓缓开口道:“之前公孙将军提出调遣两万骑兵北上进入草原练兵,其实就是想替并州节省粮草。

    但调走两万兵马的话,并州的防务必定会出现一定的空虚,曹操多半不会放过这种机会。

    现在嘛,曹操先朝河北动手,那也就没有多余的精力顾忌并州,再加上高览将军镇守上党,想来就更不会出乱子了。”

    不管曹操出兵北上的意图如何,对并州的公孙续等人等人而言,其实是一件好事。

    曹操出兵北上,固然是想以战养战,环节粮草短缺的危机,同时又能打击对手,寻找机会夺取青州或者冀州。

    陈风又何尝不想这样,碍于河北同盟的约定,他肯定不能朝袁氏兄弟下手,但草原上还有不少未归附的部落,那可都是陈风出兵的对象。

    之前公孙续就提出了这个计划,但陈风和李儒都顾忌曹操不敢同意,现在嘛,情况倒是不一样了。

    “既然如此,继续打探,若曹军真出兵北上,命公孙续见机行事,另外,命高览在上党布防,以防是曹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策。”

    思考了一会后,陈风觉得这确实是个机会。曹操都出手了,他难道还能躲着不动。

    大家都有粮草危机,就看谁能先缓过来,现在,曹军可算是先出手了,若是陈风没能跟上,最终倒霉的,肯定是他自己。

    几天后,远在许昌的曹操得到了并州的密报,得知上党一带实行军管之后,他立即命大将夏侯惇撤回许都,而后领兵北上,大有进犯河北之势。

    同时,臧霸也率领着六千部下为夏侯惇打前站,看样子,曹操是想用战事转移粮草危机了。

第591章 出人意料1() 
就在并州的公孙续还在观望的时候,曹军大将夏侯惇率领两万大军进入了泰山境内,此举已经严重威胁到北海的安全。

    另外,臧霸也率领麾下六千兵马,另外还召集了泰山附近的大小贼寇,共得兵马万余人。

    这可是曹军又一次北上了,自占据了徐州之后,曹军一直处于休整之中,袁谭甚至都以为曹军会继续缓个几年。

    谁能想到,这才多久啊,曹军虎狼又来了,而且这一次是直接打到他家门口。

    夏侯惇乃是久经战场的悍将,臧霸也不是易与之辈,这两人可是带来了三万兵马,虽说少于青州的六万余大军,可袁谭还是没有信心与他们对阵。

    无奈之下,袁谭只能接连向冀州和并州求救,然而,这次夏侯惇是铁了心要进攻青州,竟然围捕了袁谭派出的大量信使。

    袁尚早已得到消息,但却不敢派兵去救,毕竟,就算赢了,他也得不到好处,输了的话,倒霉的就是他了。

    如此亏本买卖,袁尚岂能去干。至于并州那边,公孙续已经将两万骑兵带到雁门一带,前锋部落甚至进入了草原练兵。

    其余精锐,大多集中在上党,再加上河内、朝歌的曹军频繁调动,吓得高览只能加固城防,却不敢出兵去支援青州。

    长安,陈风正在分析青州那边的战报,公孙续已经将两万骑兵带到了草原上练兵,陈风也派徐庶参与此次军事行动。

    此刻,留在长安为陈风谋划的,也就李儒和庞统。青州那边的大动静已经闹的天下皆知,可陈风总觉得这里面有点问题。

    “青州,曹操想夺青州?不应该啊,曹操最想要的,应该是冀州才是,漳河平原是稳定的粮食基地,就是我自己,那也很心动啊。”

    陈风皱着眉头,对于曹军的此次行动,他是真想不通,哪怕曹军再怎么精锐,可青州也有六万守军啊。

    再说了,此次北上的,只能算曹军的一支偏师而已,难道,曹操以为一支偏师就能拿下青州吗?

    还是说,进攻青州只是个幌子?这里面还有其他阴谋?陈风想不通,就是李儒,这时候也想不通。

    “有没有可能是,曹军进攻青州是假,吸引冀州兵马南下才是真,毕竟河北同盟的关系还存在,袁尚不可能见死不救。

    如果袁尚真的不救,曹军有没有可能就假戏真做,直接拿下青州?曹操这么做,可算是一直把握这主动权。”

    庞统很聪明,天赋也高,这两年进攻李儒的调教,已经收敛了性子,思维方式也有了变化。

    比如现在,他已经将青州的战局思考了很多遍,得出了不少的推断,对于曹军的目的,他也猜测了很多次。

    “这个可能并非没有,只是,我总觉得有点不对。”

    陈风其实是同意庞统的推断的,曹操用兵向来如此,总是能把持着战场的主动权。

    这一次,想来也不会例外,三万大军已经打到了北海城下,袁谭现在是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着急,袁尚也被吓的不敢乱来。

    如此威势,倒是跟曹操以往的作风很相似,这也是庞统得出自己推断的主要原因。

    怪就怪在,明明很正常的军事行动,一切也符合曹军的行事风格,青州的战局也变的很危急,但陈风和李儒,都感觉到有股子不对劲。

    具体不对在哪里,他们又说不清楚。虽说袁谭朝并州送出了求援信,可援军并不会这么快赶来。

    不管袁尚怎么想,反正陈风暂时是不会出兵的。青州有六万大军,又有城池之利,如此情况下还能被三万大军给攻破,那只能说明袁谭太差劲了。

    所以,在未探明心中疑惑之前,陈风决定按兵不动,同时,陈风也想借机看看曹军的战力。

    在援军未至,大军压境的情况下,袁谭每天可谓是生活在惶恐之中,幸运的是,攻打北海的也就三万曹军而已。

    袁谭手上有六万大军,其中两万余人是老兵,这也是袁谭征战多年留下来的老底子。

    其余三万多兵马虽说战斗力一般,用来守城确实绰绰有余,故而,夏侯惇一时之间也无法攻破北海。

    荆州境内,由于曹操的兵马北上,刘表的压力也相对减少了很多,再加上曹操与刘表之前还有约定,要从荆州购买大批粮草,故而,此次荆州倒是有机会发笔小财。

    许昌,曹操的府邸内,这些天郭嘉、程昱两人一直在曹操府上忙碌,荀彧则是忙于民生之事。

    中原境内的旱灾算是严重的了,要不然曹操也不会在夏收之前就发动战事。

    “果然不出奉孝所料,冀州兵马不敢南下,陈风也不敢轻举妄动。而并州的兵马,为了缓解粮食危机,不得不调出一部分北上草原劫掠。

    如此说来,我军的第一步计划算是成功了,青州军被我们压缩在北海以东,袁谭不敢前进,哼哼,真是胆小如鼠啊。”

    此刻,曹操脸上洋溢着自信而又喜悦的笑容,似乎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可是,中原境内的旱灾依旧严重,粮食危机也一直存在,哪怕派遣三万兵马攻打青州,暂时也没能解决这些问题。

    曹操乃是聪明过人之辈,此时此刻他遇到的这些危机,他岂能不清楚,那他又为何笑的这么自信呢?

    旁边的程昱在继续处理情报,大战开启,不管是青州还算并州,亦或者荆州等地,都有大量情报送来,他的担子可不轻。

    而另外一边,郭嘉则是自斟自饮,此次北上青州,他没有随军作战,曹操也留在了许昌,这情况,其实很不一般。

    夏侯惇算得上是曹操麾下难得的宗族大将,臧霸也是曹操豢养的一条疯狗,这两人能力不凡,麾下将士的战力也厉害,可是,仅凭他们,真的能拿下青州吗?

    退一万步讲,就算拿下了青州,似乎也只是一个破败的青州吧?能获得多少粮食?得到多少补寄呢?

    中原地区的粮食危机不能解除的话,曹操发动战事的初衷就不能实现,可是,曹操似乎一点都不担心,他到底在想什么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