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逆袭-第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整座藏军大营陷入了恐慌,无数的火团在自己身边爆开,无数的战友被撕得粉碎,无数的战友被炸得肚破肠流。
炮兵被称为战争之神果然是有道理的。
而藏军的炮兵很难进行有效的反击,指望他们像西南治安军的炮兵一样,根据弹道找出其炮兵阵地,这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英国人能教会他们怎么把炮打得稍微有点儿范围的准,已经不容易了,就想凭借这种炮弹落点来反推测敌方的炮兵阵地,这需要很强大的战术理论,这需要很长时间的学习和训练才有可能达成,而以藏军的文化水平和他们平时的训练成果想做到这一点,那简直就是白日做梦,静想好事。
双方炮兵虽然都进行了炮击,但是这并未打乱那5000藏军的进攻。
之前的那藏军炮兵的一顿炮击也是藏军进攻的信号。
4000名藏军加快了步伐,低声嘶吼着,一个个儿的玩命的开始向前冲锋着。
而同一时间,西南治安军开始了反击。
从山上往山下的开枪自然是十分的方便,而且对方还排的这么密密麻麻,明显闭着眼都能打中。
老兵部队的战斗力和枪法,这是毋庸置疑的。
他们在一开始就让这群进攻的藏兵知道了之前的那名代本为什么会按兵不动等着他们,这简直太凶残了,对面的那帮家伙这得多少个神枪手,这得多少挺重机枪才能形成这么密集的弹雨和这么准确的的打击。
第一百四十九章 疯狂一分钟()
他们在一开始就让这群进攻的藏兵知道了之前的那名代本为什么会按兵不动等着他们,这简直太凶残了,对面的那帮家伙这得多少个神枪手,这得多少挺重机枪才能形成这么密集的弹雨和这么准确的的打击。
藏军在这种攻山的战斗之中,由于是从山脚往山上进攻,而且还缺乏火炮的有力支援,只能凭借手中的步枪和装备不多的轻机枪,在面对对方布置的十分完善的工事面前,实在是很难对对方造成有效的伤害。
但是藏军也并不是毫无还手之力。
凡是英联邦国家,装备英七七步枪的军队都从他们的宗主国——英国学到了一项技术,那就是疯狂一分钟战术。
疯狂一分钟是一个战术,目的是为了震慑对手。
步枪射击速度可以分成三个科目:爆发射速,持续射速,以及齐射射速。
李恩菲尔德步枪在这三个项目上都是冠军。
在爆发射素方面,如果不考虑命中目标的话,李恩菲尔德可以在8秒内将弹匣中的10发子弹全部发射出去;持续射击速度方面,一个训练有素的士兵可以在一分钟内瞄准射击20发(英国士兵有一种叫做“疯狂一分钟”的射击技术,可以在一分钟内用李恩菲尔德步枪发射30发子弹。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技术,而不是只属于少数精英的专利);而在齐射速度方面,在良好的射击组织下,一战前的英国军队可以做到15次齐射/分钟。
如果考虑到齐射是需要时间来协调所有人的射击频率的话,那么这个成绩就是非常出色的了。
而作为对比,当时使用毛瑟步枪的德国军队只能做到10次齐射/分钟(别忘了,德国军队从普鲁士时代起就是最注重步枪射击速度训练的部队。普鲁士步兵的队列齐射曾被称为“活动的炮兵“)。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每当英国人用李恩菲尔德步枪进行快速齐射的时候,德国人往往以为自己是在被机枪射击。
由此可以看出李恩菲尔德步枪的火力之猛烈程度了。
让李恩菲尔德步枪拥有如此出色的射击速度的秘诀就在于其独特的枪机设计。
李氏步枪采用旋转后拉式枪机,由苏格兰枪械设计师詹姆斯·巴黎·李设计。不过这个旋转后拉枪机和毛瑟步枪上的旋转后拉枪机不同。
李式旋转后拉枪机是采用后端闭锁的,在它的后部有两个与机匣壁内闭锁面配合的闭锁凸笋,机头和拉壳钩与机体是独立的,不随机体回转。
这与毛瑟式的前端闭锁枪机相比来说,后端闭锁可以缩短枪机行程。
因为前端闭锁的机匣需在弹膛后(弹底缘后)留出闭锁用凹槽所需空间,再加上凹槽后为安全闭锁所留空间,而通常弹仓前沿则要在这个空间以后,而中后端闭锁则没有这个问题。这个优点的直接好处有两个:一个是上弹的时候射手操作更加省力和省时;另一个就是在上弹的时候射手的眼睛可以不离开瞄准线(如果是毛瑟式步枪的话,枪机运动距离长,会挡住眼睛)。
这都提高了射击的效率。
另外由于李式枪机的闭锁槽是曲线槽,所以一旦枪机开始旋转,就可以开始后退;而毛瑟式枪机的枪机突笋是牢牢地锁定在弹膛闭锁槽中的,虽然这能够确保在发射过程中枪机没有任何的移动,但是这样一来闭锁突笋要从闭锁槽中脱出,枪机就必须要旋转足够的角度,因此就导致了开闭锁动作比较慢。
这种结构上的差异在实际的操作中导致的结果就是:李恩菲尔德步枪的枪机操作起来远比毛瑟步枪的枪机快速,平滑,流畅。
当然毛瑟步枪的优势也很明显,那就是其稳定的准确度,所以毛瑟步枪是这个时代充当狙击步枪的最好用的步枪。
英军的一分钟战略确实是十分强劲的一种战术,除非己方的部队能够配备大量的自动火力,要不然面对这种技术的时候很难进行有效的反击和抵抗。
藏军的几支主要的步兵部队的武器全都是由印度进口,是李恩菲尔德步枪,也就是民国俗称的“英七七步枪”。
而这些部队的教官也都是招聘的英国驻印部队的退役军官,或者现在直接招募的就是现役的军官。
一开始招募的都是已经退役的英国军官,但是在发现这支藏军训练了大量的部队,其实是要跟民国内陆的军阀混战的时候,英国人的心思反而多起来了。
他们为了确保自己在民国的霸权和特权利益,他们想要接着把握民国对外的关税。
为了这些,他们是特别不希望民国强大起来,因为民国一旦强大起来,必然会有一个非常强硬的元首,会想收回那些特权。
现在民国境内正在军阀混战,这是所有的列强都愿意看到的一种局面,而这种局面更让我炎黄子孙尤其是身在海外的华人华侨系痛心疾首。
现在民国之内,主要的军阀混战其实都集中在沿海各省,直系、奉系、皖系以及南方各省的革命军,这些人之间那是天天都在打,根本就停不下来。
更内陆一点,四川、云贵、西藏、新疆反而还稍显平稳。
现在内陆地方唯一在打仗的,那就是四川之内的各家的小军阀,正在忘我的混战。
没人能打进四川,但四川也别想往外打出去,因为那里根本就无法统一,各路小军阀你不服我,我不服你,大家都手里有枪,手里有地盘,占着一个县城就敢称个督军,怎么可能会合在一起。
新疆,现在杨增新老将军还在呢,只要新疆有老将军在一天,便无需担心会乱的起来。
历史上如果不是樊耀南刺杀老将军,恐怕新疆也不会产生那么多的民族动乱。
而宁夏青海各家马姓军阀也正在各自地盘上休养生息,只是偶尔的抢占几座小县城,也没打起来。
云贵一体,现在把所有注意力都用来防着北洋以及南方的各省督军,更不可能跟萨南康省以及西藏这边有什么冲突。
现在靠近印度的,唯一还有点儿军事摩擦的,那就是藏军和萨南康省的新军之间的摩擦。
巴青泰当年占据全省,宣布省独自治,那时候便和藏军有了冲突,之后大家在边境之上更是总是有小规模战斗。
而萨南康省新军战斗力并不弱,跟藏军的每一次对攻,他们都能占据优势,所以藏军才大肆的改革扩编军队,训练军队。
一开始英国人并不打算把这种疯狂一分钟的战术教给藏军,但是英国人很快发现了,如果藏军跟萨南康省的新军一直有摩擦,其势力必定会被削弱。
那么这对染指西藏,有极大的助力和好处。
第一百五十章 锈色()
1888年,也就是北洋水师成立的那一年,英国派出了1700多人入侵西藏地区。
西藏地方政府对这些英国人是非常反感的,首领们不喜欢外人来打扰他们。西藏地方政府集结了1万多人抵抗英军,但是由于装备差距太大,没能挡住英军。此时本应站出来的清廷却让步了,在对日问题上为了赢得英国的支持,清廷选择了让步。1890年,清廷和英国签订了《藏印条约》。注意这个条约的名称,这是英国人挖了一个外交大坑,清廷傻乎乎的跳了进去。
在19世纪末期,年轻的十三世达赖开始亲政(此达赖非彼达赖)。达赖亲政以后,对英国人的侵略行为耿耿于怀。此时这个年轻人产生了错误的判断,在不了解国际形势的情况下,达赖认为俄国人是可以信任的。
达赖准备联合沙俄对抗英国,问题在于沙俄是一个不讲任何诚信而且侵略成性的野蛮国家。英国通过自己的情报渠道得知了达赖的打算,决不能让俄国人插手西藏事务。
1903年10月,3000英军从印度出发入侵西藏。
当时清廷刚刚经过甲午战争和庚子战争,清廷已经没有力量估计西南方的战争。
西藏人民英勇反抗,但依然阻挡不了英军的进击,不断的丢失土地,之后一直打到了拉萨的门户——江孜,在那里展开了非常血腥的江孜保卫战。
江孜保卫战从1904年4月开始到7月结束,持续了大约100天,是西藏近代史上抗击外国侵略者规模最大、最为惨烈悲壮的战斗。
7月14日,麦克唐纳率英军从江孜出发,长驱直入拉萨。
8月3日,英军占领拉萨。
9月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