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谋将三国 >

第29章

谋将三国-第29章

小说: 谋将三国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玄继续大声喊着:“将军明鉴,如今张羡、张怿父子已死,其麾下八万大军尽殁,此乃事实,蔡将军还是打道回府吧!否则我长沙郡可没有多余粮草供给蔡将军麾下如此多将士,届时其罪大也!”

    “你。。你。。。”蔡瑁气的浑身发抖,大吼道:“莫要再说了!快快开门,否则别怪本将军麾下五万将士攻进城去!

    此次听说长沙已被攻下,因此他领兵来此不过是为了接管长沙,根本没有多带粮草,若是不能得到长沙郡城内的粮草支援,根本就无力在这城外多停留哪怕一天。

    谢玄却不理会蔡瑁的怒火,而是冷冷的说道:“蔡将军赎罪,长沙郡城内驻扎着我主公麾下四万大军,已无地方可于蔡将军之将士安歇,还请蔡将军多多谅解才是!!”

    蔡瑁一听说城内驻扎着四万人马,胸中怒火一下子平息下去,心中冷汗直冒,刚才若是下令攻进去,只怕这五万兵马顷刻便要损失大半;要知道这五万兵马可是由他蔡家所掌管的水军中抽调出来的,为的是占据这荆南四郡军政大权,要是就这么消耗了,那他蔡氏在这荆州的地位可是要一落千丈;可若是不攻进去,那守将又不给开门,岂不是只能撤回襄阳!

    想到这,蔡瑁直气的牙痒痒,攻又不敢攻,拖又拖不得,除退兵以外再无他路,无奈,蔡瑁恨恨下令道:“撤!,回!襄!阳!”

    城楼之上的谢玄见得蔡瑁退去,长长的歇了口气:城内虽然的确有四万大军,但基本上皆是没见过血的新兵,打起来就算他谢玄韬略再高明,也就是个两败俱伤的结局,如今能令蔡瑁退去,他便有时间训练,来年他来再多人,也不惧他!

    紧接着,谢玄立刻唤来信使,一五一十的将这情况汇报给了桂阳的刘修。

    次日,刘修便收到了情报,却并不在意,只是冷冷得看着天空,囔囔自语道:“如今我已有此基业,何惧蔡瑁!”

    又是握拳狠狠道:“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天下,终将任我驰骋!”

    。。。。。。

    第二卷终!

    且看第三卷,东征、西讨!

第四十一章 罗成救驾,安南楚侯() 
(求收藏、求推荐。。。)

    兴平二年(195),

    这一年年末,刘修全占荆南四郡。

    而同年七月开始,东汉最后一位皇帝,汉献帝也迎来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自由。

    汉献帝刘协从登基开始便一直是他人手中的傀儡,一开始的董卓,接着是王允、吕布,再到后来的李榷、郭汜。

    如今他终于逃出魔掌,却仍然被李榷、郭汜追杀着。

    如今已是大雪纷飞的十二月,却依然朝不保夕,食不安寝的往东都洛阳逃去,甚至比刘修冬日行军还要困苦。

    正如此时,献帝刘协被迫退至陕县(今属河南),结营固守,而身边护卫加上其余等兵将,至多不过千人。

    而现在李傕则领着数千的军兵,包围于营地之外,喧哗喊叫,形势异常危急。

    。。。。。。

    只见营地之内,年仅十四岁的刘协望着大营之外黑压压的数千李傕军兵,不断来回踱步,面色焦急,口中囔囔自语:“这可如何是好!这可如何是好!。。。”

    皇后伏寿立于刘协身侧,内心亦是焦急,但口中却故作冷静道:“陛下莫急,李乐已去寻着船只,只要寻得了船只,陛下便可过河,届时安全无虞!”

    “对,对!”刘协也故作冷静道,只是没过片刻,又是忧虑道:“如今李傕数千人马围攻,李乐又不知何时才能寻到船只,我等只怕坚持不了多久了。。。”

    刘协说的乃是事实,皇后伏寿一时也想不出好话安慰,只能静立一旁。

    而这时,刘协突然听见李傕军中一片混乱,便打眼望去,忽见得从李傕大军一侧杀出数百骑兵,为首一人乃是银甲银枪,胯下一匹白马飞快的银甲将军,尽直往那正在喧哗的李傕杀去;

    只是顷刻间,那银甲将军便已杀到李傕身前,李傕此时方才反应过来,匆忙举刀招架,只是如此紧急,李傕却是完全拦不住那银甲将军,只是一招长枪横扫、擦肩而过,那李傕便已落马;此人正是刘修麾下护送房玄龄北上的罗成。

    紧接着,刘协便听那银甲将军大声喝道:“李傕已死,尔等还不缴械投降!”

    通常情况下,主将身亡,士兵只会有两个反应,其一乃是奋起杀敌,为自家将军报仇,李傕的士兵显然不会如此;而数千兵马又见罗成身后还有不知数量、带着滚滚烟尘的骑兵,刹那间,数千人或是溃逃,或是缴械投降,不一而足。

    顷刻之间,李傕及其麾下数千人马灰飞烟灭,留下的只是满地的降兵、目瞪口呆的刘协等人,以及那威风四射的罗成。

    待得罗成的骑兵到来,收拾了降兵,方才见众骑兵中走出一位儒士,那儒士对着大营便是一拜,大声说道:“荆南房乔房玄龄,特奉我主、汉室宗亲刘修之命,前来救驾!还请陛下出营赐见!”

    刘协听着营外之人报了门户来历,竟是汉室宗亲麾下前来救驾,立刻喜行于表,正打算出营相见,却见身后杨彪向他使眼色示意,刘协方才把话一转,大声问道:“不知是哪位汉室宗亲麾下?”

    “我主乃是刘表刘荆州膝下二子,名刘修,字季绪!”房玄龄也不心急,再次喊道:“我主听闻陛下遭难,特遣我等前来救驾,还请陛下赐见!”

    “刘修?”刘协逃往了近半年,自然没听说过刘修,向杨彪问道。

    杨彪却是数年前在洛阳听说过,于是向刘协行了一礼,说道:“刘景升膝下二子确实名唤刘修,只是微臣听说此人乃是刘景升与丫鬟所生,身份太低,不得刘景升看重,如今怎得麾下竟有如此战将?!”

    刘协思虑片刻,也没想出什么所以然,便欣然下令道:“既是汉室宗亲麾下,那便让他进来再说吧!”

    如今危急时刻有人相救,还是汉室宗亲麾下,刘协自然是高兴的。

    “喏!”

    。。。。。。。

    罗成自在外收拾降兵,房玄龄则孤身一人进的大营,见了刘协便拜道:“荆南房乔,拜见陛下!”

    “快快平身!”刘协此时见房玄龄只是孤身一人进来,心中更是信了几分,接着问道:“此次多亏尔等相救,否则朕还不知要被那李傕欺辱至何时!”

    说道李傕,刘协便是一阵咬牙切齿。

    “陛下洪福齐天,自可化险为夷!”房玄龄客气道。

    刘协方才已经听说了刘修的大概情况,不过并不了解,于是转而问道:“不知刘修皇兄可曾来了?”

    房玄龄见刘协问道自家主公,于是抓着机会便是大说特说:“数月前荆南张羡叛乱,我主领兵讨伐叛逆,不能分身,因此只能让在下等前来救驾!今日终是不辱使命!”

    “连荆南那等偏僻之地也有人叛乱?!”刘协闻言,大为愤怒,恨恨说道:“我大汉朝如今真是贼寇四起,可恨!实在可恨!”

    接着又好奇问道:“不知皇兄可曾平定叛乱?”

    房玄龄闻言,故作苦恼道:“叛军近十万人,我主虽尽力平乱,但始终无名无实,没有官爵在身,心有余而力不足呐!”

    “皇兄竟然未有官爵在身?”刘协大为惊讶,紧接着立刻下令道:“皇兄无官爵在身如何能服众,朕即刻下旨,封皇兄为安南将军、长沙太守,赐楚侯、假节,总领荆南军事!”

    只是刘协话刚一出口,便有些后悔:方才听了房玄龄之言,不知怎得,一激动就给封了官爵,自己这所谓的皇兄今日虽然救了自己,可他是个什么样的人自己都还不清楚,怎么就如此轻易的给赐了如此官爵,只是如今话已出口,君无戏言,也只能想办法多多了解下这位皇兄了,希望自己这位皇兄不是野心之辈;

    于是刘协又说道:“还望皇兄能尽快祝朕平定叛乱!”

    房玄龄见自己目的达到,也是欣喜道:“在下替我主谢陛下封赏!我主定会替陛下安定南方,不使陛下忧心!”

    。。。。。。

    得了官爵,房玄龄又想起此行的另一目的---助刘协取得军权,搅乱北方诸多势力。

    于是对刘协说道:“陛下,在下有些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刘协正在想着探探刘修的底,却听到房玄龄所问,疑惑道:“先生有何事但说无妨!”

第四十二章 房乔一计,搅乱中原() 
(求推荐!求收藏!求评论!)

    十二月的黄河,涛声依旧,然两岸四处却是一片雪白世界。

    陕县刘协大营之中,房玄龄诱惑着问刘协小皇帝道:“陛下,在下有些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刘协此时正在想着如何探探刘修的底,却听到房玄龄所问,好奇心一起,疑惑道:“先生有何事但说无妨!”

    房玄龄也不客气,继续诱惑道:“陛下可知如今自身处境如何?去向如何?将来如何?”

    按理说,房玄龄的问题已是有所过分,但如今的刘协、皇后、杨彪、董承等人哪里有心思计较这些,况且房玄龄所问之问题,却是问出了他们想问而不敢问的!霎时间,四周众人皆是竖起耳朵细细听着!

    刘协自己自然也是想过这些问题,但他却是一片迷茫,因此不敢多想,如今听得房玄龄问起,却是迷茫又起,囔囔自语道:“是啊,朕之处境,朕之去处,朕之将来,这所有的一切会是如何?”

    刘协说着,面露苦涩,脸色呆滞,强打着精神问房玄龄道:“先生想说什么?”

    房玄龄并未回答,而是继续问道:“陛下乃当今天子,大汉未来,而如今却流落至此,陛下可知原因么?”

    房玄龄不断的诱导刘协,使其往他想要的方向想去。

    而刘协确实常常苦恨着自身的境遇,如今听得房玄龄所问,眼睛一亮,不由得说道:“还请先生指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