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第1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复生,既然你已有这般志向,我也不多劝,这些钱你拿着,望你保重。"
"我正需要此物。"谭嗣同不客气的接过银票收好,"严先生,您莫要以为自己老实一些,便可偷安。请恕我直言,您必定已经被列入内务部的黑名单,只不过时机未到罢了,但监控是少不了的,这也是我为什么,要您辗转到此地相见。终有一日,这帮鹰犬也会来索要您的人头。"
严复低头想了想,事实上他早就觉察到生活的异样,来往的信件偶尔会不知所踪,而且时有被拆封过的痕迹,出门常有人尾随等等。
片刻后,严复说道:"严某有什么可以帮你的吗?"
"暂时,您不需要做任何事,尽量少与人联络,到时候,学生会来联系您的。"
随后,谭嗣同便躬身要离去,临别赠诗云:
沙漠多雄风,四顾浩茫茫。
落日下平地,萧萧人影长。
抚剑起巡酒,悲歌慨以慷。
束发远行游,转战在四方。
天地苟不毁,离合会有常。
车尘灭远道,道远安可忘。
谭嗣同栏杆拍遍,拂袖而去。只剩下严复呆立原地,惘然若失,思念自己和国家的前途,渺渺未卜,不禁长叹一声:"不知今日之宇内,会是谁家之天下?"
"试看今日之宇内,竟是谁家之天下!"袁世凯踌躇满志,意气风发的站在"慕华馆"的大门前,望着远方的汉城,禁不住豪情满怀。
也难怪,他从去年的四月份来到朝鲜,整整一年以来,中国已经完完全全掌控了朝鲜,控制之严,远甚于普通意义上的属国。尤其是义京铁路,已经全面开工,铁轨也已经铺到了宣川,预估几个月后,就能到达北方重镇平壤,至于汉城,那要等到明年年底了。
而袁世凯通过事大党影响着朝鲜的内政外交,已经是事实上的"影子国王",要知道他现在可只有二十五岁啊,如此年轻,能叱咤风云,威风八面,号令百官,莫敢不从,人生若此,夫复何求。
不过让他忧虑的是,虽然闵妃集团里也有一些事大党成员,但显然高宗和闵妃对于中国的控制,越来越难以忍受了,尤其是义京铁路的修建,这违背了他们的意愿,但袁世凯已经放出话来了,"大院君对义京铁路持赞成态度",这让高宗和闵妃既愤怒又无奈。因此其立场已经倒向开化党,及其背后的日本了。
5月11日,高宗亲自下旨,由日本训练的新式部队"训练队"正式成立,总人数将近一千人,其核心是那一百多从日本留学回来的军校生,教官则是日本楠濑幸彦少佐和矶林真三大尉。这支部队也成为了开化党手里最重要的力量,与由中国训练的两千新军,隐约形成了对峙。但高宗和闵妃明显更重视"训练队",高宗本人甚至还在成立之日,前去检阅部队,亲疏远近已经是不言而喻了。
另一方面,开化党成员也纷纷担任要职,势力明显壮大,渐渐能与事大党相抗了。这些人已经开始密谋如何赶走了中国势力,实现朝鲜独立了。其中朴泳孝还制作了一面国旗"太极旗",得到了高宗的赞许。
正是在这种氛围下,袁世凯与高宗、闵妃,以及开化党等人终于发生了一次正面的冲突。
5月28日,汉城钟路广通桥药局店主崔宅英,在店里被人枪杀。第二天,由开化党组织创办,并得到日本人支持的<汉城旬报>,立刻大肆诬陷中国,以“华兵犯罪”为题进行报道,企图在朝鲜民间散步**情绪,而执笔者正是日本编辑井上角五郎。
袁世凯获悉此事,立刻向高宗和闵妃施压,称这个报道"捕风捉影,毫无真凭实据,完全是居心叵测",要求惩办相关人员。但高宗支支吾吾,称报社是"无心之失,自知谬误,引过深悔,更无可追核之理",企图敷衍了事。
袁世凯不肯罢休,一边继续施压,一边派陈树棠前往督促朝鲜巡检破案,并且很快就在5月31日,将真凶朝鲜人崔成均捉拿归案了。
面对确凿的证据,为了平息事态,高宗不得不将负责报刊的博文局主事,开化党成员俞吉濬撤职,同时也驱逐了编辑井上角五郎,并在6月2日的<汉城旬报>的头版,刊登启事,对之前未经核心所做出的错误报道,进行反省和道歉。而且规定,以后任何新闻报道须经中方人员审核批准后,才能刊印发行。
此事迅速传回了日本国内,立刻又引起了一阵喧嚣,纷纷指责日本驻朝公使花房义质,坐视井上角五郎被驱逐,却无所作为,实为帝国之羞。
随后,日本政府撤换了花房义质,由对华强硬派竹添进一郎担任驻朝公使。
眼看中国对朝鲜的政治控制如此严密,连报纸上的新闻都要被审查了,让日本人嫉恨交加,尤其让那些军国主义分子再也难以忍耐。
曾经因为路线之争,而被排挤出军队的陆军中将三浦梧楼,一直在集结各个激进团体,比如:玄洋社、紫冥会、国权党等,并进行整合,准备组织一支侵略朝鲜的先遣队。此时便趁机直接出面,于6月11日开始,率领大批日本浪人,以商人、记者、医师等名义,陆续登陆釜山。
其中主要成员有平冈浩太郎、头山满,铃木力、内田良平、太原义纲、铃木天眼、大崎正吉,时泽佑一、日下寅吉、武田范之、大久保肇、田中侍郎、白水健吉、吉仓汪圣、千叶久之助、井上藤三郎、西肋荣助等,都是日本国内赫赫有名的"侠士"。
同时在汉城的"山紫水明阁",成立了大崎正吉事务所,以法律工作为掩护,和<汉城旬报>一样,成为秘密的准军事机构。
三浦梧楼还与竹添进一郎、开化党等不断联系,密谋着如何夺权。
一时间朝鲜半岛已经是山雨欲来,阴云密布了。
这个时候,还有一人,同样一脸愁云阴霾,正是暹罗国王,拉玛五世朱拉隆功。
中国新任驻暹罗公使唐景菘,已经正式发出外交照会,要求暹罗"交还"上寮剩余三邦,以及中寮的川圹邦和首府万象。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没想到中国的要求来的如此之快之坚决,几乎毫无商量的余地,让朱拉隆功恨气填胸,他咬牙切齿的把水杯往地上一摔,"砰"的一声,碎片四溅。
"中国人得寸进尺,欺人太甚,跟他们拚了!"
第一百二十二章 战争,快要来了()
更新时间:2014…02…11
1883年6月9日,中国驻暹罗公使唐景菘,正坐在曼谷大皇宫的正殿节基皇殿中,一边看着宫殿的建筑,一边等待暹罗的回复。
三日前,他代表中方向暹罗发出了最后通牒,如果三天后,中国没有得到暹罗在老挝领土问题的满意答复,那么中国就将诉诸武力。而今天,就是通牒的最后一天。
节基皇殿是一座很奇特的建筑,它反应了暹罗既想学习西方,又想保持自己民族传统的矛盾心理,整个建筑风格兼具暹罗与西方的建筑理念,颇有点中国"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意思。
节基皇殿始建于1876年5月7日,1882年完工。由来自新加坡的英国建筑师约翰和他的团队亨利?罗斯利集团建造,完全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风格,但建成后又放上了暹罗佛教寺庙特有的金色方形尖顶,结合了东西方的元素。
但在唐景菘看来,这种结合非常的勉强粗糙,就像一个人西装革履,头顶上却戴了一个瓜皮小帽,看上去有些不伦不类。
他正在心里品评,这时朱拉隆功的第二子尖竹汶亲王出来,铁青着脸宣布,拉玛五世国王已经答应了中方的一切要求,随后便不肯再多说一个字。
虽然,朱拉隆功一度也产生了与中国一战的念头,但最后经过痛苦的思考,还是决定忍辱负重,委屈求全。
他不是一个软弱的人,但坚信勇敢必须表现在正确的时刻。以前的亚洲局势,任何政治家都能看出来,中日之战已经势不可免,因此忍耐和等待是唯一正确的策略。
即便如此,朱拉隆功仍然感到了极大的羞辱,在宣布同意中国要求后,焦虑愤恨,郁积于胸,竟生起了大病,卧床不起了。
消息报告到了北京,丁云桐感到颇为惊异。这朱拉隆功果然非同小可,忍常人所不能忍,审时度势,英明决断,这样数万平方公里土地,说放弃就放弃了,实在是大手笔。
因为暹罗陆军主力扼守湄公河南岸,依靠中国目前在老挝地区的武装力量,是没有必胜把握的。但如果再增兵南下,又会影响对日的战略重点,这样,中国就无法再继续逼迫下去了。
朱拉隆功这一退让,看着窝囊,却是最好的应对,说明他已经铁了心,要在中日战争时背后捅刀,但丁云桐一时也拿他没办法,丁云桐第一次在外交上感到无奈。
仿佛要在越炒越热的琉球问题上,再加一把火。1883年的6月17日,在中国的支持下,琉球国流亡政府在北京成立。这个政府仍然尊奉被软禁在东京的尚泰为琉球王,由尚德宏担任国相,蔡大鼎和毛精长担任左右长史,正式向日本驻北京公使馆递交外交照会,强烈抗议日本侵占琉球国土,要求立刻释放国王尚泰。
同时,流亡政府还向各国使馆送交说明信件,控诉日本暴行。
日本驻华公使槺疚溲锷疲庖磺卸际且跄保康木褪俏诵呷枞毡荆虼司芫邮芡饨徽栈帷
同时日本使馆也派人向各国使馆声明,琉球是日本的固有领土,所谓的流亡政府,根本不具备任何合法性。
槺疚溲锷踔粱挂笾泄械潞甑热私桓毡菊穆呒橇鹎蚴侨毡镜模鹎蛉说扔谝彩侨毡救耍哉庑┤硕挤噶伺压铩
丁云桐回应很简单,在中南海紫光阁宴请尚德宏,正式承认流亡政府,并要求日本交还尚泰,退出琉球。
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