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 >

第118章

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第118章

小说: 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土石垒起来一道胸墙,虽然不是很牢固,却可以有效的抵御枪弹。

    胸墙加上壕沟,除非用大量重型火炮猛轰,否则绝对是难啃的骨头。

    高岛和秋山一时间觉得非常的为难。

第一百三十五章 秋山好古的雄心() 
经过高岛和秋山二人的商议,从正面进攻汉江难度很大,江面如此开阔,无遮无挡,冒着对岸的炮火强渡,伤亡难以估量。

    一贯强调使用骑兵的秋山好古提出,由他率领骑兵大队,再增补一些步兵,从右翼迂回,寻找浅水地段渡过汉江,再从后方袭击汉城,这样一方面避免重大伤亡,还能动摇中**队的士气。

    高岛深以为然,就给秋山的骑兵大队,加强了一个步兵大队,这样总兵力1300多人,步骑各半,绕道汉江上游,寻找水浅处渡江,还让天佑侠仅存的核心,浪人片冈浩太郎充当向导。

    在汉城方面,袁世凯分配了各部的防御阵地,少将吴兆有率领一个团,再加上李祖渊的新军右营,防御汉江北岸从南山至龙山的正面地带;张光前指挥一个营以及韩圭稷的新军前营,驻扎汉城东门外一座叫峨嵯山的小山坡;朱先民指挥一个营,驻扎西门外的慕华馆一带;何增珠率领一个营以及尹泰骏的新军后营,则驻扎汉城里面。

    同时,城里还储存了大量的物质,光大米就足够中朝守军吃上一个多月,子弹和炮弹也很充足,这样袁世凯觉得有信心坚持待援了。

    就在前日,朝鲜政府已经颁布了<斥倭令>,追随中国对日宣战了。命令要求全国的臣民齐心协力,协助中国,抗击倭寇,凡是为倭寇提供物质,或与倭寇交易买卖,或受倭寇雇佣,或接受倭寇恩惠的人,一律将以叛国倭奴论处。袁世凯相信,这道<斥倭令>对日本的杀伤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越来越明显。

    在战争前,日本方面就已经详细绘制了汉城地区的地图,山川河流,沟道坡渠,极为细致。但再细致也没能标示出水道各处的深浅。

    这倒不是日本间谍偷懒不去测量,而是朝鲜对汉江的防洪措施非常落后,往往下几场大雨,上游就会江水泛滥,不一定会冲成什么样,各个地段的水量也时深时浅,难以统计。直到9月24日,经过一天的搜索,秋山好古的骑兵斥候,终于在汉江上游二十多公里处,一个叫西川里的地方,找到了一片暂时的浅水流域,甚至能让步兵徒步涉水过江。

    秋山好古大喜,立刻率领部队跨过汉江,骑兵拐了个大弯全速突进,目标是汉城东门,并让古志正纲少佐率领步兵大队不拐弯,直线攻击东门一带。另外还派人通知高岛,要求立刻全军转移到此处过江。

    秋山好古名字叫〃好古〃,他也非常崇拜中国战国时代的名将李牧,因为李牧擅用骑兵,来去如风,迅疾如闪电,而且战术神出鬼没。秋山好古自许为〃当世李牧〃,还特意给自己刻了一枚印章〃武安君麾下走狗〃,以示崇敬。他一直梦想着能用骑兵包抄这种方式,创造类似于古典战争的传奇胜利,为天皇立下战功,彪炳青史。

    为了能最大限度达到进攻效果,秋山好古别出心裁地想出了一个弓型进攻线路。所谓弓型进攻,就是让速度快的骑兵走远路“弓背”,从后面偷袭,而让速度慢的步兵走近路“弓弦”,,这样两支部队虽然速度不一样,但由于路程关系,却几乎能同时到达目的地,对敌人形成前后夹击。

    9月25日黄昏,汉城东面的峨嵯山,后山脚下的大道旁,近卫军上校张光前,正懒洋洋地躺在藤椅上,和前营使韩圭稷闲聊。按照袁世凯的命令,中**队驻扎在前山坡上,而朝鲜部队则在后山脚下。张光前觉得山坡上的风太大,待着不舒服,反正也不会有敌人,索性丢下部队,跑到山脚下吹牛休息。

    在他看来,日军要冒着前线部队的炮火强渡汉江,那就等于自愿当人体靶子。所以汉江防线固若金汤,而自己这里更是可以休闲度日了。这个韩圭稷也相当识相,一味的阿谀奉承,还答应等此间事毕,就把自己的妹子,素有美女之称的韩艺瑟,送给张光前做小。两人的关系一下子亲近许多,张光前的心更已经飞到汉城里头了。

    就在此时,峨嵯山上突然枪声大作,接着一片呐喊声传来,张光前一阵纳闷:“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打群架,起了内讧?”

    正在他愣神这会,一个士兵跑来报告:“日本人沿着山前的小灌木丛,突然摸上山坡,跟我军拼起来了!”

    张光前只觉得脑门嗡的一声,忙问:“人数多吗?”

    “很多,弟兄们没准备好,子弹都来不及上膛。”

    张光前忽然觉得自己太大意了,自以为高枕无忧,抛下部队,下山闲聊,这里肯定有军统的探子,事后追究起来,只怕罪责难逃。现在只能希望打退敌军,将功补过。他让韩圭稷马上集合前营,随自己上山增援。

    正在部队乱哄哄的收拾枪炮时,后面突然隆隆闷响,随着一阵扑天的烟尘,大批骑兵沿着前面的大道横扫过来,势若奔雷,只有不到千米距离了。

    张光前一看就明白是敌人,因为汉城地区没有中国骑兵,而且敌人一定是在马蹄上都蒙上了布,否则不会这么近才听见马蹄声。

    眼看遭到敌人前后夹击,张光前一下子失去了信心,朝鲜新军更是迅速崩溃了。在日军600多骑兵的快速突击下,数百名朝鲜官兵丢掉了手里的步枪,拼命往树丛中钻,恨不得肋生双翅,一下子飞到九霄云外。

    但在山坡上,近卫军士兵们毕竟经过大风大浪,在起初的慌乱之后,迅速镇定了下来,平时残酷的训练,磨练出的战斗意志,现在终于体现出了价值。有上百人呐喊着,自杀性地冲了上去,用肉搏抵挡日军步兵的冲击,虽然几乎全部牺牲了,但为其他人争取了时间。剩下数百名官兵很有默契的迅速准备好枪炮弹药,与日军展开了对射,战斗一下子陷入了僵持。

    此时山脚下的秋山好古,已经将朝鲜部队彻底击溃,他用望远镜观察山坡,觉得这些中国人的战斗意志异常顽强,要歼灭这些人并非易事。

    更重要的是,这也不是他能满意的战果,他追求的是用速度建立不世奇功,因此他下了决心:不去管山上的激战,直接率领骑兵突击汉城!

    如果天照大神保佑,今夜就能一举击溃汉城的中国守军,整个日本列岛将传颂他的大名!

    随后,秋山好古命令片冈浩太郎在前,他亲自率领部下,犹如风驰电掣般的直扑汉城东大门!

    乾清宫的侧殿里,丁云桐一边坐着喝着茶,一边看着对面的容闳。虽然容闳精神萎靡,全身佝偻,但两个内务部的官员还是一左一右按着他的肩膀。虽然他脸上的血污都已经擦干净了,也换了身新衣服,但脸上还能看见一条条的血痕,左眼也由于肿胀无法睁开了。

    今天,容闳将要被处决了,在临刑前,丁云桐想要见见他。这个容闳曾经是中国最早的留学生,之后他又组织留学,号称“中国留学生之父”。在新政的时期,也是丁云桐极为倚重的人才,他第一次接见外宾,即美国国务卿,还是容闳当的翻译,也算是曾经的改革战友,今日却成了敌人,虽然早已心知肚明,但丁云桐还是想问问他

    “你为什么要反朕?”

    “因为你该反!”

    容闳抬头瞪视,毫无畏惧之情,能睁开的一只眼,放射着一种向往自由和真理,如同信仰般的光辉,在阴暗的大殿里,犹如钻石一样熠熠生辉……

第一百三十六章 汉城乱战() 
在皇宫中,容闳高昂着头愤怒地斥责着,而他斥责的对象却是,中华帝国的皇帝。

    “你擅改祖宗定下的国号,这是不忠;诛杀亲生父亲,这是不孝;杀害扶持你权位的太后,是无情;屠杀拥护的大臣,是无义;还记得你跟美国国务卿怎么说的?你说要民主宪政的,但现在又如何,这是无信;强行推行工业化,搜刮百姓口粮,饿死无数,这是无仁;像你这般不忠不孝,无情无义,无仁无信的暴君,若还不反你,那这世间还有天理吗?”

    默然片刻后,丁云桐缓缓说道:“朕不需要跟你辩论什么,你也没有这个资格。朕今天要教你一个道理,今天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条线,我们每一个人都只是其中的一个点,在后人的眼里,我们只是点和线而已。我们的所作所为,只是历史书上的数字和符号,是未来学生课堂上的考题,是架上的印刷品,是专家学者们赖以谋生的话题和材料。无论我们生或死,没有人同情,没有人怜悯,无论我们多么伟大,没有人会感谢我们,无论我们多么卑鄙,没有人会憎恨我们,我们只是点和线而已。”

    看着目瞪口呆的容闳,丁云桐继续说道:“说到朕是不是暴君,害死了多少人,这不重要。只要朕能扩大中华帝国的版图,甚至在列强纷争的世界里,保住这样的版图,不管害死多少人,后人仍然会替朕辩护,而且功大于过,七分功三分过罢了。

    害死十万人,只是三分过;害死百万人,还是三分过;害死千万人,还是三分过。这样的数学定律,你永远也不会懂的。

    而那些死掉的人,在后人眼里也只是点和线而已,数字多少而已,他们不会得到任何的怜悯和同情,后人反而会为朕辩护。

    你觉得不可能吗?你不相信吗?他们会为朕辩护的,他们会的。

    你是看不到的,朕也看不到,但朕相信,因为朕曾经看到过。”

    丁云桐挥挥手,让人带容闳下去,他本来想处死容闳,但现在有点改变主意了,也许留着会派上什么用场。

    临走时,容闳像看一个疯子般看着丁云桐,丁云桐摇摇头,真相有时确实会让人发狂,揭露真相也会被看成疯子,这个本身也是真相之一种吧。

    与此同时,袁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