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 >

第163章

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第163章

小说: 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艹鋈尾文弊艹ぁ

    儿玉源太郎和伊藤博文被称为“文武二相”,又被财阀以及大地主们称为日本当代的廉颇和蔺相如,是挽救天皇政权和利益集团的最合适人选。

    但摆在他们面前的任务,却是异常的艰巨。

    一方面叛乱武装烽火四起,人数将近百万,从南到北几乎无处不在,声势极为浩大。在政府军这一边,第十一师团只能困守东京地区。而以中国放回的数万日军为核心,组建的三个师团只能在各地各自为战,被叛军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在另一方面,整个国家烽烟四起,一片糜烂,政府的财政收入比去年同期减少了三分之二,极大地影响了部队的物质补给,也使政府无法组织和训练新部队。

    更可怕的是,按照中日条约的规定,很快就要开始向中国支付第一笔一千两百万两的赔款了,在目前财源枯竭,仅有的收入用于战争都入不敷出,何况支付赔款?

    虽然日本政府也试图向欧美国家寻求贷款,但得到的反应都很冷淡。因为西方各国普遍认为,日本极有可能会变天,贷款的风险过高,万一天皇政权垮台了,借出去的钱到时候去找谁要呢?

    这兵马钱粮问题,已经成了天皇政权能否继续生存下去的关键所在。伊藤博文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多次与新任中国驻日公使汪凤藻商议,目前天皇政权急需资金,而赔款交付日期又将临近,两方面的压力极有可能会摧毁天皇政权。根据中日条约中的第八款,中国有义务帮助维持天皇体制,因此伊藤博文提出了一个“紧急方案”:中国以五厘的利息向日本贷款2000万两白银,分两年偿还,但实际只需给付800万两,其余1200万两就代替了1884年度的赔款。

    这样做完全符合《中日北京条约》的条款,同时又极大缓解了这一年的财政压力,使日本能有一些财力去镇压人民起义,好处显而易见。

    但坏处是到了明年和后年,不但要赔付每一年的1200万赔款,还需要偿还1000万的贷款本金加利息,财政压力会沉重如山。

    但是伊藤认为,只要国内平定,收支逐渐恢复正常,勒紧裤腰带,还是有希望渡过难关的,关键在于今年必须取得决定性的军事胜利。

    之前汪凤藻已经将这个“紧急jihua”报告给了国内,丁云桐对这个jihua极为赞许,他觉得伊藤博文的思路既简单又有创意。

    本来天皇政权同时面临军事压力和财政压力,非常类似明末崇祯皇帝的情况,但伊藤博文的办法能将军事压力和财政压力分开来,在不同的时间段里解决。

    丁云桐一边对伊藤博文起了爱才之心,一边又产生警惕之意,他有一个预感,如果日本能够渡过这个难关,在伊藤博文的带领下,日本恢复元气的速度会大大超过预期。

    不管怎样,在目前来讲,维持天皇政权符合中国的利益,毕竟不平等条约也需要有人去执行。因此他批准了这个jihua,并命令华夏银行立刻进行相关操作。

    有了这个底,今天的御前会议上,伊藤博文大谈特谈他的jihua,声称这只是权宜之计,也是一场豪赌。如果到了明年初,内战局势没有根本的改观,那么日本帝国将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蔺相如”已经做了该做的一切,剩下的要看“廉颇”了。

    儿玉源太郎一向以谋略著称,号称日本第一智将,他对于内战也已经有了一整套的jihua,但这个jihua必定会有很大的争议,必须在御前会议上得到天皇的支持。

    首先要处理将领问题,从大陆战场上活着回来的将军一共有五个,分别是被中国人释放的长谷川好道,立见尚文,有栖川宫炽仁亲王。桂太郎则是在海上漂流,奇迹般地碰到一艘俄国商船,才侥幸归国。另外还有一个就是大岛义昌,从元山之战结束后,在长达两个多月的时间,一路流浪到釜山,zuihou混入了码头搬运工里,幸运地回国了。

    按照日军的惯例,败军之将是不会有好下场的,除役,治罪,都是常事。但儿玉源太郎对战事进程一清二楚,非常同情这些人,他们在弹尽粮绝下苦战,乃天亡之,非战之罪也。

    而且目前政府军四个师团中,有三个师团是以战败的老兵为核心组成的,处置这些将领让官兵兔死狐悲,有伤部队士气。

    因此,儿玉源太郎顶着与会众人的压力,让这五个将领降职,以担任顾问名义留在军中。

    然后是作战jihua,目前第十一师团防守东京,第十二师团在东北作战,第十三和十四师团分别在近畿(京都,大阪一带)和九州作战,各个部队各自为战,liliang分散。

    因此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jihua:暂时放弃东北各地,停止进攻"自由军";同时利用中部“天道军”主张较温和,在政治上进行分化,稳住“天道军”,然后集中liliang首先剿灭南方的"复国军"。

    之后对“天道军”分化攻击,zuihou再挥师北上,剿灭最激进的“自由军”。

    他将这个jihua称为“南攻北守”。

    但这个jihua,尤其是放弃东北地区,立刻遭到与会众人的反对。许多大臣纷纷质疑,weishenme要舍近求远,不先解决东京附近的“天道军”和东北的“自由军”呢?

    但儿玉源太郎坚持认为,“天道军”相对温和,不会对东京造成致命威胁。而且叛军理念不同,相互之间也有矛盾,只要保留“天道军”,那么叛乱意志最坚决的“自由军”就无法直接攻击东京地区了。看上去四面楚歌,其实安如泰山,靠十一师团防守足矣,可以调动所有兵力先平定南方。

    他的意见得到了伊藤博文的赞同,但其余官员仍然反对,认为这是置朝廷安危于不顾。

    反对最激烈的是东久迩宫,他是明治已经过世的叔父,东久迩宫朝彦亲王与偏房寺尾歌子所生的孩子,又娶了明治的三公主聪子,向来放荡不羁,目空一切。

    由此可见日本皇族婚姻十分乱搞,辈分混乱,东久迩宫和睦仁既是表兄弟,又是翁婿关系。也难怪明治的儿子大正天皇嘉仁,会天生脑子有病,都是近亲繁殖惹的祸。

    东久迩宫拍着桌子大骂:“你是不是想把天皇丢给叛贼,然后拥兵自重,当日本的新天皇!”

    儿玉源太郎受到这样的羞辱,一怒之下就以辞职相威胁,这个态度最终触动了明治天皇。

    天皇现在是死马当活马医,政权已经危在旦夕,全靠“文武二相”维持。目前态势很清楚,儿玉源太郎事先必定和伊藤博文商量过,如果儿玉源辞职,伊藤估计也会走,到时候真的是回天无力了。明治再怎么样,这点觉悟还是有的。

    他立刻严厉训斥了东久迩宫,鼓励儿玉源太郎:“一切由爱卿来主持。”

第一百九十二章 放眼亚洲() 
    有了天皇的授权,有了伊藤博文的财政支持,儿玉源太郎可以执行他的jihua了。

    从7月3日开始,由大久保春野少将指挥的日军第十二师团,从海路离开东北,在“自卫舰队”的护航下,前往京畿地区的伊势湾。同时儿玉源太郎也出发前往京都,直接指挥第十四师团。

    所谓“自卫舰队”,就是以浪速舰和筑紫舰为核心,加上残存的警备舰队的一些炮舰,包括千代田形、富士山、迅鲸、清辉、砻城、凤翔、甲铁、龙骧、满珠、千珠等,这已经是日本海军仅剩的本钱了。为了避免中国赶尽杀绝,直接起名为“自卫舰队”,表示对邻国没有任何敌意。

    从7月初到7月底,儿玉源太郎率领两个师团的兵力,软硬兼施,对京畿地区大肆清剿。这些地区的叛军虽然人数众多,但是零零散散,形不成规模,有时候叛军之间还会互相冲突。政府军因此可以分化瓦解,各个击破。

    到了7月26日,神户,大阪,京都,名古屋等各地基本已经被平定,随后政府军开始向西南方向一路平推,仅仅半个月间,数千人被杀,十余万人溃散,整个中国地区(日本地名)已经恢复了秩序。

    局势发展的速度之快,大大出乎丁云桐的预料,他一直紧密关注着,虽然为时尚早,但觉得日本内战结束的曙光已经出现。而且政府命令下达之后,下面一呼百应,军令下达之后,将士奋战,雷厉风行,说明政府的凝聚力还在,希望还在,日本的元气尚存。

    这也引起了丁云桐的警惕,目前虽然可以冷眼旁观,但只要日本能渡过这个难关,恢复的速度一定会超乎想象,到时候说不定又是一个劲敌,因此下一次打击日本的时间要大大提前。同时,也要对将来殖民和吞并日本,做一些未雨绸缪的准备。

    在几年前,丁云桐曾经让薛福成找了一批十五六岁的小孩,送到日本由胡震负责,学习日本的文化,语言和风俗,学习着如何融入日本社会。至于weishenme要十五六岁,因为如果年龄太小的话,对中国情感还未完全建立,反而容易被日本人同化掉。

    这个jihua有着很深远的考虑,将来中国要殖民或控制日本,必须要有一批合适的代理人,这些伪装成日本人的小孩,只要有资金扶持,将来完全可以进入政界,成为中国在日本最haode卧底。

    丁云桐觉得现在可以采取行动了,他命令薛福成选择一些表现优异突出的年轻人,尝试着送入日本政府机构,从基层的公务员做起。而且目前是内战年代,各种审核检查机制都很难执行,正好适合这些中国卧底鱼目混珠,洗白身份。

    他们有中国的资源做后盾,只要他们的能力确实突出,未必不能快速升迁,将来成为日本政府的高级官员。

    设想有一天,日本的内阁首相是中国卧底,那将是怎样的一种情景,还有什么样的卖国条约不能签呢?

    同时,丁云桐还命令薛福成仔细搜集日本政府的情报,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