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鼋阱氤咧#ň⒍勇砩暇突嵛菜娑粒橙怀龊V慌碌貌怀ナА!
左宗棠这时也冷静了下来:"是老臣心切鲁莽了。"
丁云桐顿了一下,又说道:“现在看来,法军已经没有余力攻打京津地区了,有大沽口的第七师和西山的近卫旅,应该就足够了。可以让左宝贵的第二师前往越南,作为最后决战的总预备队。”
想起北宁之败,丁云桐又有些气闷,他知道北宁迟早要放弃,目的只是大量消耗法军的有生力量,但没想到张树声会败得这么惨,第三师会减员三分之二多,而且武器弹药更是丧失殆尽,如此惨败实在出乎意料,张树声前世历史上,也是赫赫有名的将军,怎么会如此不济,看来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啊,历史有时也是做不得准的。
不过法军的战斗力更是超出预先估计的太多,要是有什么东西能加强防御,挡住法军的凶狠冲击就好了,比如地雷什么的。
地雷?想到这,丁云桐突然想起了一个人,丁守存。
这个丁守存前世是个军火器械专家,尤其是在地雷研究方面极有心得,著有《详覆用地雷法》等书,是国产的地雷专家,其造诣不比西方差。不过此人一向不受人待见,他精研一辈子的地雷,被当成了奇技淫巧,上不得台面,反而被人背后嘲笑,说他走邪道,一生郁郁不得志,此时应该已经退休回家乡了。
丁云桐颇为懊悔,原先事情太多,怎么没想起这个人呢?他马上让郭嵩焘的组织部立刻找到这个丁守存,带他进京,希望还能赶得上战争。
正说着,外务部长曾纪泽匆匆前来求见,进来就禀报:“俄国驻华公使布策,已经正式向外务部提交文书,希望能出面斡旋,调解中法争端,使双方能在俄国远东港口海参崴进行谈判。”
丁云桐笑了,法国人坐不住了。
上次让英国人赫德来,只不过是缓兵之计,根本没想要何谈。这次应该是形势大有区别,更多的是外交讹诈,战场上得不到的,自然想在谈判桌上试试看。而且此时法俄虽然还没有结盟,但双方正在接近,俄国出来斡旋也是情理之中。
不过法国仍然未遭受致命打击,谈判注定不会有结果。不过就像前世红朝太祖所说“文官只管谈,武将只管打”一样,在谈判桌上开辟一个新战场未尝不可。
于是,丁云桐命令可以接受布策的斡旋,与法国人进行外交接触。并由曾纪泽作为中方谈判大使,军机章京李秉衡与吴大澄将作为谈判副使,前往海参崴。
他心里暗想,事情正在变的越来越有趣了。
而另一方面,越南战场上,另一场大战即将展开。
法军统帅米乐中将,此时正在万分苦恼当中,他希望能停止台湾方面的军事行动,把第四旅调回越南,但国内却反而要求他继续分兵给利士比。
这个要求激怒了米乐,他认为这会更加分散力量,结果导致两方面的战事都陷入僵局。他甚至以自己的职业生命相威胁,声称如果政府要强迫他执行这个命令,他宁可辞职。
虽然最后甘必达内阁满心不情愿的收回了要求,却要求米乐继续进攻北圻,争取军事上的胜利,以配合正在前往海参崴的谈判大使宝海,使法国在谈判桌上的态势能更有利。
米乐对部队进行了兵力调整,在北宁之役中,法军伤亡不小,战死的,再加上伤重不能痊愈的,达到了1500人左右,尤其是波里耶的第一旅,损失了五分之一兵力。
米乐只能不顾比硕上校的强烈反对,从防守东京地区的第三旅里,调出一个步兵团来补充第一和第二旅,他的思路是,首先必须保持这两支进攻主力部队的完整。
而在进攻目标上,米乐选择了西线的山西城。
他知道东线的谅山是中**队的指挥中心,但是在进攻谅山前,米乐认为需要将山西的敌军清除,这样能保证法军在进攻谅山时,侧翼不会受到威胁。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几天前,中法两军刚刚做了一个战俘的交换,法军将俘虏的中国的团长魏刚,换回了被中国俘虏的少校科罗纳。
根据科罗纳的描述,谅山的防御极为庞大坚固,很难被攻克。这更加坚定了米乐心里的想法:在没有得到国内的增援部队前,他绝不会进攻谅山。
经过了半个月的准备后,法军主力开始向西线山西城方向移动。
与此同时,山西城也正在紧张的备战中。
刘永福的黑旗军,除去原先第六师增援的部队,此时剩下的人已经寥寥无几了,原先黑旗军独立团的编制已经基本不存在了。
根据国内的命令,剩余黑旗军残部全部并入第六师,刘永福从原先的中校升为上校,其余的各个将校也都得到了升职。
利用法军进攻北宁的时间,第六师对山西进行了全面的整修,构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
山西城是越南北部的一个要塞城市,离红河只有两里,本身就是易守难攻。主城墙是一道五米高,纵横三百米的砖墙,城墙上插满了削尖的竹桩,向外突出两米多宽,可以阻止敌人登城。城墙上面宽约十米,架设有大量的掩体。城内一座十八米高的塔楼,俯瞰全城四周。
城墙外面周围八米远处有一条护城河,宽约二十米,深达三米,其中灌有一米深的泥水。河岸用砖石砌成,极为陡峭。
护城河的前面则是一条壕沟,这是山西城的外围防御工事,壕沟前是一层用未经过修建的的干茅竹构成的鹿寨,上面又覆盖着一层青竹。
在山西城的东北五里处,是红河的河堤,河堤旁有一个浮沙村。为了防止法军的内河舰队攻击,在这个河堤前设置了大量的载石竹筏。
同时,师长岑毓英将兵力做了如下配置,刘永福率领一个团与刚升任靖边使的越南黄佐炎部两千人,一起驻守浮沙村;保卫河堤王孝祺率领一个旅,以及越南靖边副使张光檀部两千人,共同防守最外线的壕沟;董福祥率领两个团防御城墙;岑毓英自己带领警卫营,重炮营,再加一个步兵营,以及其余辅助部队,驻扎城里,并在十八米高塔上设置火炮观察所。
岑毓英计划依靠坚固的山西城,进行坚决的防御战。
同时,根据邵友濂的建议,岑毓英一边释放了很多越南俘虏,还让黄佐炎等派出间谍混入越南部队,宣传越南嗣德帝临时政府的命令,以瓦解敌人中越南土著兵的士气。
而另一面的法军,也已经做好了进攻的准备。
尼格里的第二旅将正面进攻山西城,波里耶的第一旅将从侧翼配合,米乐自己指挥第五旅作为预备队。
至1月19日,法军已经越过丹凤县城,前进至山西城南五里处,大战再次一触即发。
第五十章 恶战山西()
更新时间:2013…12…23
(今天双更一下)
1881年1月21日,法军在经过了一天的休息,正式发动了进攻,山西大战爆发。
法军第二旅首先进行了强攻,法军火炮群开始了猛轰,其中包括十几门重炮。半个小时后,猛烈的炮火将防御阵地几乎犁过了一遍,壕沟前的鹿寨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随着鹿寨被轰开,法军的火炮开始调整射距,进行延伸轰击。很快,防御壕沟上烟尘滚滚,许多被炸死的士兵尸体随着泥土一起飞上天空。有被炸断一只手一只脚的,血流满面还在痛苦呻吟的。
但大多数人还是深深的扎在壕沟里,法军的炮火猛烈,这一点所有人都被一再强调过,想要挡住敌人的进攻,有些伤亡是必须承受的。
法军开始了第一波的进攻,贝兰上校指挥着近千人发起了冲锋,排在前面的照例是越南土著营。
越南兵们被强迫着冲在最前头,这些人当中,除了小部分天主教教民外,绝大多数都是雇佣来的农民或者地痞无赖,只是为了赚点钱而已。没想到要充当替死鬼,为法军开路,这让他们既愤恨不平,又非常无奈,因为后面跟着督战的法军宪兵,逃跑是要被处决的。
之前中**队不断的将一些俘虏的越南兵放回来,这些人到处宣传嗣德帝命令全体越南人一起抗击法国,所有受法国雇佣的都是叛徒,将来是要连累家族的,这也让越南土著部队士气低落。
这些可怜的炮灰,战战噤噤的走到阵地前沿,然后从前面数百米处射来一排密集的子弹,伴随着一片惨叫声,天空中也传来了一阵呼啸,这是中**队的炮弹,队伍当中立刻炸的飞沙走石。
越南兵们斗志全消,呐喊一声,所有人都向后逃窜,督战的法国宪兵们立刻坚决顶住,不许他们临阵脱逃,愤恨之极越南兵们,实在忍无可忍,纷纷举枪相向,于是一副奇景出现了,法国进攻部队在战场上居然自相残杀了起来。
在这样混乱的情况下,显然进攻是无法继续下去了,贝兰上校不得不下令撤回去。法军第一波进攻就这么哭笑不得的结束了。而且越南兵的临阵混乱,也极大的影响了未来法军对土著兵的信任和使用。
经过再一次的炮火洗礼后,第二波进攻开始了,这一次是清一色的法国人,嗷嗷叫着,野兽一般的扑上来。
但是假如以为这些官兵只是匹夫之勇,那就大错特错了。
法军的冲锋非常有特点,并不是一股脑儿直着往前冲,而是几个人一组,呈小幅度的曲线向前冲锋,仿佛一个个小“s”形,这样也是一种战术机动。
因为直线冲锋,对防守一方来说,就好像是在瞄准固定靶,但是有了这种战术动作,防御者就是在面对移动靶了,射击准确率就会受影响。
但是中国守军指挥官王孝祺,却不是一个等闲之人,他出生安徽,行伍多年,一向注重谋略,在练军改制前,就有“智将”的名声。
他根据黑旗军的战斗经历,在战前就精心研究过法军的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