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 >

第73章

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第73章

小说: 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这"五指山"抓下去,对整个国家的政治控制就会大大加强,中央集权才有可能。

    同时宣传部也在大力宣扬继续推进各项工作,以及即将开始的工业化。

    在丁云桐的思维里,一个落后国家想要快速发展,追赶发达国家,中央集权是必然的选择,独裁是唯一的捷径。只有保证集权和独裁,才能实现工业化,快速追赶发达国家。

    而随着各项制度的推进,部分知识分子群体的意见也越来越大,报刊上、朝廷中都出现了一些对国家政策的质疑之声。

    所谓风至而沉沙起,水落则礁石出。那些意识形态迥异的官僚和知识分子们,这个时候都像打了鸡血一般,纷纷跳了出来。有些人主张自由,有些人则保守。

    自由派如美国回来的容闳,从英国回来的严复,伍廷芳,郭嵩寿等人,纷纷主张明定国是,君主立宪,提倡西方的民主,经济上也是倡导自由主义模式,避免国家调控干扰。认为目前的各项举措越来越严苛,不符合世界的潮流。

    而保守派,像翁同龢,李秉衡,大学士恩承,以及原先被调离中央的徐桐、刘锡鸿等人,则各自上书,称这些措施,尤其是所谓工业化,完全不符合儒家传统,大违祖制。

    总之,自由派也好,保守派也好,都不赞成丁云桐的主张。

    作为回应,1882年,1月2日,<寰球时报>全文刊发了丁云桐亲自纂写的评论文章,题目叫<落后必然挨打>。这篇文章阐述了中国国家政策的核心思想,以及未来的道路的该怎么走。

    文章首先提出这样一个严峻的问题,那就是:西方的工业化已经初步完成,中国已经落后了150年至200年,无论在经济,军事,科技各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差距。走正常的道路,是不可能追上发达国家的,那么中国该怎么办?

    文章认为唯一的解决之道,就是"走捷径",西方工业化的顺序是先轻工业,纺织业、食品业、造纸业等等,逐步过渡到重工业,发展均匀平衡效果好。

    而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等),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

    所以中国必须重点优先发展重工业,用较短的时间跑完西方用一百多年走完的道路。这个"跑"字很重要,中国必须冲刺,"要么我们能够赶上去,要么我们永远被踩在脚下。"

    文章严厉的驳斥那些保守派,思想僵化,头脑顽固,坚持要让国家处于落后的状态不可自拔,这实际上是变相的帮助了敌人,拖了国家发展的后腿,成了民族的罪人。

    同时也批判了那些自由派,认为在中国这样一穷二白,积贫积弱的国家,要想把人力、物力、财力集中到重工业上,必须依靠国家权威,而集权是唯一的途径。文章回顾了日本明治维新以及德意志帝国的建立,无不是中央集权,依靠国家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推行政策。因而在这个关键的历史时刻,倡导自由化,不管是什么样的出发点,都是严重的错误。

    发展决定一切,发展压倒一切,这是本阶段最大的爱国主义。

    服从并忠实执行皇帝对于国家发展的部署,是本阶段最大的爱国主义。

    也就是说,忠君就是最大的爱国主义。

    只有忠君,严格服从皇帝的命令,所有的力量才能拧成一股绳,国家才能发展。

    文章以一句话作为结尾:落后必然挨打。

    这篇社论,很大程度上缓和了舆论,因为大多数人都开始认真思考其中的道理。

    同时个人崇拜工作也已经开始升华。

    在所有的城市乡村,关于皇帝的神话故事开始广泛传播;

    任何文字印刷品,凡是提到皇帝就必须以粗体显示;

    一系列宣传皇帝恩德的歌曲民谣也开始流传;

    任何公职人员都必须佩戴皇帝的徽章;

    无论任何公共场所,甚至所有色家庭都必须悬挂的皇帝的画像;

    报纸上到处都是皇帝的恩德如何创造人间奇迹,重病待死的病人听到了皇帝的训令,立刻痊愈如初。饥饿乏力的战士一听皇帝的圣谕,马上就能精力过人,生龙活虎。

    而连续大旱的灾区,向皇帝画像虔诚跪拜上千次后,马上就会大雨倾盆而下等等。

    而学校是宣传的主战场,因为对幼儿的教育有可能会烙印一生。每个小学,无论级别高低,规模大小,位置是否偏僻,都有一套由政府制定颁发的<节日祭祀仪式规章>,都要认认真真地组织学生们学习对皇帝的礼仪。每个小学生在看到皇帝画像时都要停下来进行跪拜。久而久之,这些硬性规定的礼仪便也成为学生们生活的一部分,最终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思想。

    皇帝的画像更是神圣不可侵犯,万一有什么意外的灾祸,保护画像的安全甚于生命。

    在学校的课程教育上,更是强调忠君爱国的意识,比如中学第一篇课文<无形的进城>,需要学生全文背诵的。它以一个母亲的口吻写道:“我亲爱的孩子,越南东京已经攻陷了,你也一起进城吧,尽管你已经粉身碎骨,也不会再发出声音了。身体充满了火焰,鲜血染红了大地,你还在高呼‘皇上万岁’。亲爱的孩子,你没有离开我们,你也和大家一起进城了,你的生命将在**的忠烈祠里得到永生。。。。。。。"

    一股又一股的个人崇拜热潮,正在神州大地上四处蔓延,愈演愈烈。

    丁云桐深知中国人的个性,缺乏自我,缺乏安全感,崇拜英雄,迷信权威,仰视大师。人民需要偶像,人民需要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什么?因为人民没有力量,他们不相信自己有力量。

    他们需要有人来拯救,需要有人来指引,需要圣明天子,需要青天大老爷,需要伟大领袖,大海航行靠舵手,需要领导不断的指出方向。。。。。。

    丁云桐将填补空白,满足他们空虚的灵魂。

第八十四章 山雨欲来() 
更新时间:2014…01…11

    1882年1月21日,丁云桐收到报告,新的海军已经基本修整完毕,以北斗、昆仑、沧海以及缴获的四艘法国战舰为核心,组建了一支新的舰队。

    丁云桐对此极为兴奋,这样一来中国海军实力大增。他命令阿塔朗特号铁甲舰更名为青龙号,作为新舰队的旗舰,舰长刘伯蟾同时担任舰队总司令;

    拉加利桑尼亚号铁甲舰更名为白虎号,舰长沈寿堃;

    杜居士路因号铁胁木壳巡洋舰,更名为喜鹊号,舰长邱宝仁;

    德斯丹号木壳巡洋舰,更名为百灵鸟号,舰长林颖启;

    而原先的北斗、沧海、昆仑三舰,舰长仍旧是叶伯洌А⑿硎偕健⒙篮踩恕

    从整体上看,舰队的实力并不均衡,而且普遍较为老旧。比如像青龙号铁甲舰,1868年下水,到现在已经服役了十几年,在这个海军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其许多环节都已经落伍了。速度也不到12节。最新的白虎号铁甲舰,1879年服役,速度也只有12节。

    但不管怎么样,舰队的重炮口径是实实在在的,尤其是北斗、青龙、白虎三舰,其火力威猛,装甲厚重,实力已经超过日本扶桑、金刚、比睿三艘铁甲舰。想必会给日本人以很大的刺激,在新的舰队打造完毕之前,就要依靠这支舰队来震慑日本了。

    根据进度来看,到了今年年底,那四艘英国建造的巡洋舰就会陆续建造完毕。到了明年下半年,两艘德国建造的铁甲舰也会正式入列。也就是说明年下半年,就是和日本开战的时候,到时候,六艘新舰加上七艘旧舰,一支庞大的舰队压过去,就可以尽情的折磨蹂躏日本了,想想都令人期待啊,丁云桐不禁有些神往了。

    他下令,新舰队全部采用新式涂装,刷上银灰色油漆,整装完毕之后,舰队开赴朝鲜仁川,现在该对朝鲜增加影响了。

    1月23日,京奉铁路开工,这同样是一件意义深远的大事。在此之前,中国的铁路主要依靠外国专家设计规划,而这条从北京至奉天(沈阳)的铁路,从设计到施工,都由中国人独立完成,真正的国产铁路。主设计师是詹天佑,电讯专家方伯梁负责铁路配套的电路以及通讯设备。铁路从两头的北京、奉天,以及中间的锦州和山海关,四个点同时启动铺设铁轨,以最快的速度施工,预计明年年初就能基本就绪。

    同时,从奉天至安东(丹东)铁路的勘探工作也已经准备就绪,预计下半年就可以开始施工。这两条铁路一旦竣工,未来中日战争时,中**队就不需要海路运输,可以直接通过陆路快速进入朝鲜。这样,海军就不需要把精力耗费在海上护送上,战术上可以更灵活。

    2月5日,近卫军的编制终于完成了,编成了四个师和一个禁卫旅,以及一个独立旅。

    每个师的编制仍然是一万两千人。四个师,分别驻扎在大同,大沽口,石家庄,天津,共同拱卫着京城,四个师长分别是冯子材、左宝贵、刘铭传和吴长庆。由于铁路系统的建立,军队在短期内就可以被运往各个地方。禁卫旅五千人由皇帝钦点的王祥指挥,作为北京的卫戍部队,另外还有吴兆有的独立旅监控越南。总的兵力是五万八千名官兵,这是公开的编制。

    但在另一方面,却还有一个秘密的编制,一个半新组建的近卫师驻扎在甘肃兰州。根据这样的速度,到了明年底,就会有四个到五个新的近卫师。这个秘密编制将成为未来打击日本的重要力量。

    丁云桐对近卫军充满了期待,他想:"接下来该是执行封赏土地的诏令了,想必会有一场大乱了吧!"

    2月7日,土地封赏诏令正式实施,近卫军将士成为几十万亩土地的新主人,也使部队的士气极度的高涨。在军法处的鼓动下,官兵们纷纷向皇帝写信,表示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