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第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其他欧洲国家,更没有力量可以威胁中国的,所以丁云桐认为这都不会有效果的。
至于暹罗,它的目的无非是想夺回上寮的三个邦,但这种意图,只会让犹太人更加依赖中国,反而是于我有利。
想清楚利害关系,丁云桐开始研究起犹太人财团的情况。
在这段时间里,唐绍仪不断发来报告,在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介绍下,他正在密集会见许多有名望的犹太人,包括一些犹太金融家。
短短几天,唐绍仪就会晤了尚德,卡梅伦,艾尔弗雷德,比顿等人,还包括英国石油巨头马库斯·塞缪尔,伦敦最大的金融家欧内斯特·卡斯尔。
罗斯柴尔德还帮助联系了美国的雅各布·希夫、库恩、洛布,汉堡的沃伯格等银行家。
虽然之前已经和罗斯柴尔德商量过,但唐绍仪仍需要向他们进一步介绍详细的政策,展现决心,也商量具体的合作事宜,另外,也邀请犹太人团体访华。
同时,罗斯柴尔德等人,也在酝酿建立"犹太复国主义者联盟",其成立后的第一项计划就是,访华。
丁云桐看完报告,觉得此事还需要时间,人只会在无奈之下,才会离开家园,去一个陌生的地方。相信不久以后,俄国和东欧的犹太人首先会有一大批来到中国,或留下,或前往丰沙里。同时,也会更容易聘请到犹太人专家和工程师,以满足工业化所需。
这时丁云桐又拿起了薛福成的报告,里面是关于日本的情报,以前曾经交待过三个任务,其中第一个任务,查清日军编制,其中陆军相对简单,已经逐步摸清了日军的编制。但日本海军的情况却是高度机密,极难刺探。
第二个任务,送一些小孩在日本培养,进行顺利。
但第三个任务,脚气病的研究情况,同样是日本军方的绝密,根本没有任何线索。
另外就是打探到的,关于日本军队杂七杂八的消息,有用没用统统记录下来,供皇帝参考。这也是丁云桐的特别要求,因为有些线索都是无意中发现的。
丁云桐仔细看着,一个细节都不放过。突然,一个小道消息跳入了他的眼帘:在横滨,日军一名后勤运输人员,在酒吧里喝醉了酒,讲了一个好笑的事情。说在半个月前,他亲眼看见,一艘准备远航的军舰在码头补充物质,居然拉了几头活牛上船,让人笑死了,难道这些水兵要在海上放牛吗?
随后酒吧里的谍报人员,就将这个道听途说的新闻记录下来,作为情报向上级报告,为此还被训了一顿,这也算情报?
但在此时,丁云桐心里却是翻江倒海。
要知道此时的日本军队,主食可是精白米,也是不吃牛肉的。拉活牛上船,说明日本海军要开始进行实验,研究饮食与脚气病的关系了。之所以用活牛,自然是为了牛肉保鲜,因为当时虽然冰箱早就发明了,但日本军舰上还没有冰箱。
也就是说日本海军已经开始重视高木兼宽的意见,从半个月前开始进行远洋的饮食改变实验。前世要到三年后才开始类似实验,可见这一世由于中国的压力更大,迫使日本更加急迫的解决脚气病问题,研究也提速了。
丁云桐相信这次实验之后,脚气病也将不再是日本海军的软肋了,他心里深为可惜!
不过这样的远洋实验,来回至少半年,真正修改海军章程至少要到明年,这样接下来的朝鲜动乱仍然是有利与中国,这是丁云桐唯一庆幸的了。
他舒了口气,现在该是正式推行工业化的时候了。z
第一百零六章 朝鲜大乱在即()
1882年7月1日,工业部正式成立,首任部长张謇,三名副部长分别为沈云霈、严信厚和许鼎霖。这四人前世都是极为优秀的实业家,这世又被丁云桐派往英国历炼过,其头脑远非一般官僚可比。
同时成立了工业化领导小组,丁云桐亲自担任小组长,组织部长郭嵩焘,建设部长李鸿章,以及军机大臣张之洞和奕?,这四人担任实务副组长。
丁云桐明白,他的作用是从战略上指挥全局,结定发展的方向,虽然郭嵩焘、奕?等人不赞成自己的理念,但他们具体操作能力远远强于自己。也就是说,即便是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也会做的比自己好。
7月2日,丁云桐正式颁布了<国民经济第一个四年计划的指导>,这是工业化的纲领性文件,开篇就明确提出:工业化决定一切。
文件首先说明了工业化的必要性:工业化是目前的中心任务,而中心环节,则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只有建立起强大的重工业,即建立起现代化的钢铁工业、机器制造工业、电力工业、燃料工业、有色金属工业、基本化学工业等等,才可能制造现代化的各种工业设备,使重工业本身和轻工业得到技术的改造;才可能供给农业以拖拉机和其他现代化的农业机械,供给农业以足够的肥料,使农业得到技术的改造;才可能生产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如火车头、汽车、轮船、等等,使运输业得到技术的改造;也才可能制造现代化的武器,来装备保卫祖国的战士,使国防更加巩固。同时,只有在发展重工业的基础上,才能够显著地提高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能够不断地增加农业和消费品工业的生产,保证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由此可见,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是使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唯一正确的政策。
随后文件开列了建设投资的分配:
工业部门为百分之六十八点二;
农业、林业和水利部门为百分之七点六;
运输和邮电部门为百分之九点二;
贸易、银行和物资储备部门为百分之三;
文化、教育和卫生部门为百分之七点二;
城市公用事业建设为百分之三点七;
其他为百分之一点一。
同时也制定了四年计划所希望达到的工业指标,比如铁、钢、电、原煤、冶金机械和矿山机械、发电设备、化学肥料、水泥、棉纺锭、机制纸、机制糖等,其中代表性的钢产量被定为50万吨,这个数值已经相当于前世一战初期的日本了。
7月3日,唐绍仪与新成立的"犹太复国主义联盟"的副主席罗斯柴尔德,进行了正式会晤,根据国内的指令,唐绍仪提出希望得到各方面的专家,以对中国的工业化编制进行审核。
同时,在德国、英国、美国、法国等各国,之前的几个月内,已经有大批专家受到中国的邀请,承诺将以最好的薪资待遇、最独立自主的方式,使他们充分发挥所长。
一时间,政府的各个部门呈现极为繁忙的状态。虽然以郭嵩焘为代表的许多文官,并不是很赞同这种强行、片面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但也承认皇帝是真心实意要让国家强大起来,因此也投注了极大的工作热情,夜以继日的工作。
另一方面,丁云桐又成立了一个军事应急小组,同样是自己担任组长,副组长分别是左宗棠、彭玉麟、刘坤一、曾纪泽四人。
丁云桐目标就是以工业化领导小组来负责经济,军事应急小组负责军事。这样,事实上军机处已经被架空了,完全成为了丁云桐用来迷惑日本间谍的清谈机构。
军事应急小组成立后,第一个任务就是应对即将爆发的朝鲜动乱,丁云桐下令,将朝鲜方面的一切情报、电报、书信等,列为单独一个系统。他的动作让其他人迷惑不解:朝鲜不是一片平静,皇上却为何如临大敌一般?
丁云桐一边发报给袁世凯,要他严密关注朝鲜时局,同时命令驻扎在山东登封府的吴兆有、张光前部,做好一切准备。包括准备好粮食、弹药、马匹、药品等,甚至要准备好轮船。
在这几个月里,这支两个团的部队,不断研究朝鲜的地图,熟悉朝鲜的人文状况,甚至包括学习一点简单的日语。丁云桐的判断是,只要日本海军的脚气病还没解决,那就不敢大动干戈,全面开战,那么,这支部队应该足以解决问题。
当然,为了以防万一,他还是命令近卫军的一个师,前往奉天驻防。
等到一切准备就绪,丁云桐满怀激动,等待着朝鲜方面的消息,此刻他的心情就是:唯恐天下不乱。
1882年的朝鲜,就像是一个表面平静的河流,缓缓的沿着惯性的轨道流淌着,但在河底却是激流汹涌,暗潮翻滚。各种思潮南辕北辙,犬牙交错,就像是暴风雨前的瞬间宁静,但凌厉的旋风已经隐约耳闻,有政治远见的人都明白,大乱在即!
而此时掌权的闵妃集团,仍然是醉生梦死,豪奢糜烂到了极致。
此前高宗的生父大院君,在其执政时期,朝鲜政府的经济状况已经有了极大的改善,国家财政非常充盈,仅以大院君下台的1873年为例:国库中有叶钱163万两,棉布和麻布共有3万5千匹,稻米26万石,豆类和谷类达到了4万石。。。。。。。以朝鲜此时落后的生产能力,这样的积累已经是相当不易,用朝鲜官府的话来说:"此时富力,足支十年之用!"
但这样的财政收入,是依靠大院君政权的**、重税和通货膨胀获得的,这一点倒像极了前世的天朝,底层民众,尤其是农民早已不堪重负,民怨极大,小规模的起义层出不穷。
而闵妃集团正是利用民怨,以及朝廷队大院君强硬对抗日本的担忧,终于在1873年的年底,一举夺权成功,迫使大院君退隐三溪洞山庄。
但闵妃集团的表现却更为糟糕,"每夜曲宴淫戏,灯烛如昼,连绵不休",为了祈祷世子平安,竟在金刚山一万两千个山峰,每一个峰顶供奉清钱千两,米一石,布一匹。同时卖官鬻爵,横征暴敛,骄奢淫欲,不可思议。
另一方面,日本利用<江华岛条约>中的不平等条款:无关税贸易,以及日本货币可以在港口通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