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第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饥饿中死去。我看到妇女和孩子们肚子浮肿,皮肤发青,尽管目光已失神无彩,但他们还没有咽气。到处是尸体、尸体,裹着破羊皮的尸体,覆盖着破毯子的尸体,农田里的尸体,倒在雪地中的尸体……。而还活着的人,不管大人和孩子都得了浮肿病,逮着什么吃什么,像动物尸体、柞树皮和沼泽植物的根等人不该吃的东西,他们都拿来吃了。"
在描述那些被逐出家园,遣送道:“遣送时正值隆冬季节,其中有正在吃奶的婴儿和怀有身孕的妇女,他们被塞到大车里,人摞人,妇女就在这里生下自己的孩子……虱子肆虐,又冻又饿,数以千计的人像狗一样被弃之不顾,任由命运摆布,没有人愿意去关注他们……每天都有几十个甚至更多的儿童死去。”
谭嗣同在信中发出愤怒的质问,像在问严复,像在问自己,像在问苍天,像在问莽原大地:
"假如,一个个普通的个体,感受不到国家强大带来的幸福,那这个国家再强大又有什么意义?
假如,一个个可怜的人,对未来都失去了希望,那这个国家又有什么希望?"
他万万没想到,整个地区的信件都是被审查的,信发出的第二天,他就被内务部的人逮捕了。在当晚的审讯中,他被打断了一根肋骨,一只眼睛也瞎了。随后,内务部裁定他为危险分子,要将他送往集中营。
在漆黑的地牢里,谭嗣同发下誓言,我要去北京!我要去见皇上!只有伟大的皇帝能够拯救苦难中的人民!只有圣明的陛下才能改变这黑暗的一切!
在押送的途中,谭嗣同趁看守不注意,在几个犯人的掩护下逃了出来。他爬过沼泽,越过悬崖,游过湍急的河流,穿过黑暗的森林。
见皇帝,拯救人民,这一神圣的信念支撑着他的灵魂,让他痛苦的坚持下去。在巫江的一艘轮船外,他看到了皇帝的画像,他跪在江边,流着泪水向上苍祈祷:"让我见到他吧!让我见到伟大的君主吧!因为他最公正,他最热爱人民,他会倾听我的意见,只有他能改变这一切,他也应该这么做。"
在巫江的口岸,一个善良的渔夫阻止他继续前进。渔夫告诉他,前面到处是密探,正在四处搜捕像他这样的逃亡者,继续前进只有死路一条。
渔夫还告诉他,曾经有一个像他这样的逃亡者,也来过此地。那人甚至是个内务部官员,由于良心的折磨,而不肯动手杀人。到后来自己也不得不成为罪犯,为了能最后见到家人而越狱逃亡。
据那个官员说,这一切都是"我们伟大的圣上亲自下的旨意"。
谭嗣同追问那个官员的下场,渔夫回答道:"谁知道呢,也许已经死了吧,有谁能够幸免呢?看看江边那些可怜的家伙吧!"
江边滩涂上堆着一些尸体,这是春汛涨潮时,从上游冲下来的,大都残缺不全,也不知道是人吃的,还是鱼鸟野兽吃的。
这一切,让谭嗣同对自己的信念产生了怀疑,他喃喃自语着:"这个世界难道就没有正义和公正吗?"
渔夫感伤的说道:"我在这里已经看够了正义,看够了公正,再往前方去,无。。。路。。。可。。。走啊!"
最终,在渔夫的劝告下,谭嗣同放弃了沿着巫江前往武汉的计划,转而向北,翻越大巴山,最终爬上了一辆送草的牛车。
他不知道自己要向何处走,也不知道要为了什么继续活下去。
整个大地一片死寂,远方隐隐传来野狗的呜咽声,天空似乎也被阴冷的月光冻僵了,三两只乌鸦在空中盘旋,发出一片阴沉的嚎叫。。。。。。
人间,或是地狱。
第一百一十四章 日本的战争狂热()
更新时间:2014…02…04
1882年的下半年,在丰沙里地区,越来越多的犹太人开始在这里定居。
根据中国与"犹太复国联盟"的秘密协议,任何犹太人来到丰沙里,只要在"犹太复国联盟"的办事处登记,就能被分到一块土地,土地面积按人头算。由于丰沙里面积较大,而此时的犹太人总数也不过数千,因此与当地的土著佬族、佧族等,相处和睦,并没有什么冲突。
同时,犹太复国联盟也正在组建政府机构,计划将未来的首都放在南康河畔的丰沙里城。在这里,所有的犹太人都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和放松,再也不会被人当成过街的老鼠,每个人都对未来的犹太国无限憧憬。
他们丝毫不在意远方暹罗人仇恨的目光,虽然他们是被厌弃的民族,但在这些来自欧美的犹太人眼里,暹罗人和老挝人没什么区别,都是愚昧无知,特别低劣的生物。
他们不知道,暹罗正在为夺回这片土地而努力准备着。
1882年11月7日,由飞隼、飞龙、大阪、快风等4艘运输舰,组成的日本船队,抵达了曼谷湾,这已经是日本援助暹罗的第二批物质了。包括三千七百支村田步枪,四十万发子弹,以及十二门青铜炮等各种军用物质。根据<日暹同盟条约>,日本正在有计划,有步骤的增强暹罗的军力。
在曼谷的郊外,一个新组建的暹罗陆军师,正在接受操练。这个师是拉玛五世朱拉隆功强军计划的核心,根据暹罗的军事编制,一个师为六千多人。师长由军务总长昭帕耶?素里旺担任,教官则清一色的日本军官,武器装备也完全是日式的。这些武器一部分是援助,一部分是用黄金交换的。
在北榄府,一条通往曼谷的短程铁路,也正式开始修建。这个合同本来是属于中国的,但暹罗在与日本结盟后,却一再以各种理由拖延和耍赖,完全没有诚意去执行。而现在干脆直接让日本公司来修建了。
事实上,暹罗政府的这个举动,并不是情绪化的耍赖行为。在中国和暹罗签署的协议中,不但有中国修建铁路,还有暹罗割让老挝北部三个邦的内容。暹罗既然拒绝执行铁路合同,也就等于事实上推翻了与中国的协议,等于坚持老挝北部仍是暹罗领土,为将来的争端埋下伏笔。
这也正是日本所希望看到的,自从朝鲜壬午兵变受挫以来,日本深感自己准备不足,所以进行了策略上的改变,提出了"南攻北守"。也就是在南部的暹罗,全力挑动其与中国的争端。而在北部的朝鲜,则是政治上暂时退让,经济上加强渗透,收集情报,不断扩大日本影响力。
出于这一考虑,日本开始争夺朝鲜的舆论宣传阵地。1882年9月底,在日本的暗中指使下,高宗的驸马朴泳孝提出要创办报纸,并得到了朝廷的同意。
1882年10月31日,朝鲜第一份报纸<汉城旬报>正式创刊。三名编辑分别是日本人牛场卓造、高桥正信和井上角五郎,其中井上角五郎,正是日本著名学者福泽谕吉的学生。而印刷工真田谦藏、三轮广藏、本多清太郎等,也都是日本人。
这个报社也迅速成为日本军国主义团体玄洋社、紫冥会等,暗中在朝鲜进行活动的基地。
但不管怎么样,现在朝鲜台面上的政治形势已经被中国完全控制了,尤其是在签订<济物浦条约>、日本撤军之后。
虽然表面上执政的是闵妃集团,但真正在决定朝廷政务的,却是事大党三巨头:金弘集、金允值、鱼允中。
其中金弘集担任议政府左议政,主管内政;
金允值担任兵曹判书兼江华留守,主管外交,当然这里所谓外交,单指与中国的。至于与第三国的交往,则由中方代表陈树棠负责;
鱼允中担任户曹判书,主管经济。
三个人事实上控制了政府权力,被称为"隐内阁",另外像赵宁夏、闵台镐、金炳始、闵泳翊、闵泳骏等成员,相继加入事大党,以三巨头为核心,在朝廷上呼风唤雨。
但在他们背后的是袁世凯,在内政外交的重大问题上,事实上他们要接受中国的操纵。
他们对此也心知肚明,正是由于袁世凯的支持,闵妃才不得已将权力下放。因为闵妃知道自己是不得民心的,假如没有袁世凯的扶持,谁敢保持壬午兵变不会再来一次。
同时大院君还好好的待在义州郡,这也给了闵妃很大的压力。
而袁世凯震慑闵妃,控制事大党,依靠的正是那两个团的精锐陆军。
丁云桐阅读历史,前世由于袁世凯控制朝鲜的手段,过于简单粗暴,过于直接明显,使朝鲜的两班贵族、朝廷上下都感到很受伤害,等于把这些人都推到敌对面,不是亲日,就是亲俄。
这一世丁云桐决心要改变手法,首先不能什么事都让袁世凯自己说了算,重要情况要先汇报,重大决定要先申请,除非事情太紧急。
其次,原则上袁世凯要在幕后操作,在表面上要尊重朝鲜的内政自主。有什么计划和措施,尽量通过事大党来执行,以这种低调的方式控制朝政,而不是粗暴的直接插手。至少在朝廷上,中国代表不会直接出来说话,这样最多只会引起闵妃的怨恨,而不会是整个官僚集团。
在这样的掌控模式下,中国开始全面加强与朝鲜的经济联系,并大规模的介入朝鲜的内政外交。
1882年9月21日,也就是<济物浦条约>签订不到一个月,中国就与朝鲜签订了<中朝商民水陆贸易章程>,简称<中朝章程>。
章程明确声明了,朝鲜乃是中国的属邦,并赋予了中国在朝鲜的大量特权。
从9月底到11月初,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中朝就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
在经济方面,马建常担任了海关的商务道员,成为实际上的海关关长,通过控制朝鲜海关的税收,部分的控制了朝鲜的财政。
在外交方面,朝鲜与第三国的交往,将由陈树棠"代为处置",事实上控制了朝鲜的外交。
在军事方面,将由中方帮助朝鲜训练新军四个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