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热血三国之召唤猛将 >

第463章

热血三国之召唤猛将-第463章

小说: 热血三国之召唤猛将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何况,由于连年征战,刘辩的麾下武将、士卒多数处于疲惫状态,所以暂时修养生息为佳。

    然而,消息虽为传至刘辩面前,可他却通过系统得知此事,故而并没有感到欣喜。

    “继续。”刘辩催促道。

    荀彧说的这些刘辩都清楚,反倒对他后面的话感兴趣。

    “按照旧例,州内郡县本不应该组建都尉一职,荀彧斗胆请主公撤销。”荀彧话音落下,向刘辩施了一礼。

    “撤裁都尉?为何?”刘辩疑惑道。

    “最初,主公夺下尚未安定的冀州,许下都尉职,或许是为了郡内百姓的安全。

    可如今的冀州想必主公看的清楚,百姓安居乐业,甚至个别地方兴建庙宇,为主公供奉香火,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如此和谐,欣欣向荣的局面,正是主公期盼已久的!

    所以,荀彧斗胆请主公撤掉都尉一职,减少对军队的粮草供应,节省出来的粮草用到边关、边疆的军事防务上,岂不更好!?”荀彧解释道。

    刘辩闻言,眉头不由的微暼,“文若分析的有理,却也只能解决部分粮草。更何况,一旦撤掉都尉,其麾下将士何去何从?”

    荀彧听闻主公赞同他的想法,紧接着再次说道:“一部分前往边疆,加入军事防务,促使州境更加坚不可摧。另一部分则由郡太守掌管,负责郡内基本防务,毕竟在州境防务下,不会有大股敌军入侵。”

    “想法很好,可取。”刘辩微微点头,随之再次疑惑道:“但,不见得能节约粮草。”

    荀彧闻言,脸上已然忍不住露出喜色,“主公,这只是第一步,您若同意,后面的事交给荀彧即可,保证每年囤积100万石粮草!”

    一百万石粮草不是小数目,刘辩吃惊之余,不由得挑眉,连忙催促道:“休要绕弯子,快快道来!”

    荀彧本想耍个太极,届时给这位主公一个惊喜,可眼下看来似乎不太现实。

    “都尉撤下来的部分将士,虽然加入州境或边疆,有助于加强军事防务,但却会加入垦荒劳作之中,将附近荒山野岭开垦出来,种植各种粮食,尽量做到自给自足,将州内收缴上来的军粮囤积,已备不时之需。

    荀彧为此命名为军屯,战时,则上阵杀敌,闲时,则务农种田。”荀彧话音落下,极为得意的轻捋胡须。

    刘辩闻言大为震惊,且心中暗骂:“卧…槽,老子差点忘了曹操的屯田制!!”

    不过,荀彧所说的“军屯”倒有些意思。

    “先生大才,实属佐世良臣,这个州牧位子算是给对了人!”刘辩难掩喜色,当即起身将他扶起。

    荀彧也不客气,起身之余不忘说:“多谢主公采纳建议,不过,还未说完。”

    “哦?快快道来。”刘辩急切说道。

    “除去另一部分将士用来保境安民,但凡伤残的将士们,一律回归劳作务农,可减去他们的军粮税收,这样不仅会加强州境、边界的精锐将士,还会促进粮草储备,只是……”荀彧突然欲言又止。

    “粗中取细,精益求精,加强军事防务,绝对是利国利民的良策!继续说。”刘辩深知其中的好处,故而再次催促。

    “主公……”荀彧面色微变,话音严肃起来,“荀彧提出的举措着实利国利民,但军中将士深受主公影响,我怕那些伤残将士不肯离开军中,更加不肯放弃军人的身份啊!”

    荀彧说的没错,尤其是刘辩除掉董卓之后,加入刘辩军中的将士多达十余万,其中还有数万是女子,天下士子更是齐聚襄阳,希望出仕为刘辩做事。

    无形中,刘辩在百姓心中已是明君,影响力远超当时的陛下刘协。

    此时,刘辩闻言不由得陷入沉思。

    不多时,刘辩沉声道:“不如这样,伤残士卒务农之余,仍旧保留其军人的身份,且声明:若有需要,仍可召回军中。”

    若能实施一系列举措,州境、边疆只会更加强大。

    对于刘辩的最后一句话,荀彧听的出来,实属为了安抚军心。

    “主公的办法自然是极好,想必退下来的士卒没人不会答应。”荀彧再次拱手。

    转眼,荀彧再次说道:“还有一件重要的事,荀彧没有信心,还需主公亲自去办。”

    “本王亲自去办?”刘辩疑惑道:“休要啰嗦,快说!”

    “黄巾之所以起义,正是因为土地兼并,如今多数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百姓除去所上交税收,手中几乎无粮,是以温饱都成问题。所以,解决问题的根本,则是让世家大族交出良田,归还到百姓手中,这样才能顺利实施利国利民的举措。”荀彧解释道。

    荀彧虽是州牧,掌管州内大小事务,可提出的举措即便利国利民,却会触犯世家大族的利益,引来不必要的敌视。

    远的暂且不说,目前冀州称得上第一大族,正是巨鹿甄家;第二大家族是牧野苏家;第三大家族则是牧野邓家。

    甄家本身就是世家大族,如今甄俨不仅是巨鹿都尉,甄尧更是主管冀州钱粮的薄曹,甄洛更是刘辩的姬妾。

    苏妲己是刘辩的姬妾,苏护更是河内太守,更有数十位门生任职文官。

    邓家虽没有女子成为刘辩的姬妾,可一个土行孙却镇守冀州东南的军师防务,再加上邓七公更是河内都尉。

    于荀彧而言,收回土地是一项难题,若再削去邓七公的都尉,恐怕会适得其反。

    同样,三大家族于刘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若想顺利实施军民屯田,当真有些棘手。

    (本章完)

第681章 交出军权() 
    0681、交出军权

    刘辩听出荀彧的言外之意。

    这在荀彧看来,或许很难办,可在他刘辩看来,那都不叫事。

    当即,刘辩允诺荀彧,定会给他一个满意的答复。

    当夜,刘辩唤出青紫逾轮,连夜赶赴河内郡。

    按理说,撤裁都尉这样的事,只需刘辩以摄政王的身份下一道旨意即可。

    可是,刘辩是魂穿东汉的人,清楚土地对这个时代的重要性。

    尤其是战乱年代,有钱都不一定买到粮食。

    ……

    河内郡,黄河北岸,与虎牢关隔河相望。

    寅时,当刘辩真切感受到扑面的水汽,刚好抵达郡治野王县东城门。

    城关之上的士卒们正怀中抱枪,昏昏欲睡,纵使传来由远及近的马蹄声,仍旧没有一人发现异常。

    此时的刘辩刻意没有隐藏身份,正是让关上士卒警觉,便于此行的目的。

    岂料,结果反让刘辩大失所望。

    不多时,当刘辩催动青紫逾轮愈发靠近城关之际,忽然双脚脱离马镫,身子一跃而起,凌空擦着凹凸不平的城墙,飞身而上。

    几在同时,刘辩暗暗收起绝世神驹。

    不过三个呼吸,就在刘辩双脚落在城墙之上时,刚好带动一股劲风,袭向昏昏欲睡的士卒面门。

    “呃……”顿时,士卒感受到顺着衣服贯体而入的劲风,不由得打了个冷颤。

    旋即,士卒吧嗒吧嗒嘴,正准备继续找周公唠嗑,一道背对着他的暗影突然出现在视线里。

    虽然是背对着,但是对方一袭劲装出现在摇曳着的火把光亮之下,使他顾不得去揉惺忪睡眼,瞬间大呼:“何人在此?”

    几在同时,随着士卒一声大呼,关上所有士卒纷纷醒来,相继投去目光。

    旋即,士卒们出于本能,纷纷举枪凑上近前。

    然而,就在士卒们距离刘辩不足一丈之际,忽然缓慢的转过身子,有凌厉的目光看向举枪而来的众士卒。

    顷刻间,有士卒正准备再问,忽然有人认出刘辩的面容,“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主公,我等有眼无珠,还请主公恕罪!”

    那士卒话音未落,已然砰砰的磕头请罪。

    同一秒,其他人听到同伴的话,看到他的举动,印象模糊的个别人也开始下跪,磕头求饶。

    邓七公虽是河内都尉,可此地多数士卒不是他“邓家军”,故而并没见过刘辩的样貌。

    然而,随着见过的人下跪,其余人瞬间跪倒一片,连连磕头求饶。

    随着关上发生动静,消息很快便传到睡梦中的邓七公、苏护耳中。

    不消片刻,两人不顾穿戴整齐,冒着自虎牢关飘来的水汽,带领十余护卫爬上城头,跪倒在刘辩脚下,“末将下官不知大王驾临,有失远迎,还请恕罪。”

    两人知道刘辩将不日抵达河内,却不知为何在这个时辰来。

    然而,两人虽然慌忙至此,但是看见关上所有士卒均跪在地上,深知出了大事。

    “今日守城将领是何人?”背对着的刘辩没有看他们,更没有让他们起来,反倒话音阴冷。

    不多时,自关下跑上来一位正忙着穿盔甲的武将,规规矩矩的跪在邓七公身后。

    几在同时,邓七公侧过脸,向那武将投去一道凌厉的目光,且,暗示他出去请罪。

    就在那武将犹豫之际,刘辩缓慢的转过身,看向跪在地上的一众将士,不解道:“邓老将军,没有守城武将吗?”

    “有,有有有。”邓七公猛然抬头,连连应下,随之再度看向那武将,低声怒道:“还不快向大王请罪!?”

    “此人是邓老将军的人?”刘辩看了一眼尚未应声的武将,转眼问向邓七公。

    “回大王,此人跟随末将七年之久,平时有些……”

    “守城如此大的事,竟玩忽职守,关上士卒昏昏欲睡,哼……”刘辩冷哼,随即转过身去,冷神道:“你的人,你看着办吧!”

    武力值75的老兵油子!

    既然刘辩赞同荀彧提出的建议,出去离开军中的伤残士卒,此等偷懒耍滑的兵油子自然也不会留下。

    “这……”邓七公欲言又止,却发现刘辩已然转过身去。

    “将军,将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