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热血三国之召唤猛将 >

第85章

热血三国之召唤猛将-第85章

小说: 热血三国之召唤猛将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两州固有产物,推销至其余州郡,起到互通有无的作用。

    这一点,就好比张骞出使西域,通过丝绸之路,为大汉带来种种好处。

    同样,听到刘辩所谓的改制,魏征不自觉的想到黄承彦——

    数日前,刘辩命黄承彦兴建特务机构,“尖刀集中营”,目的在于探知各诸侯的信息。

    无论春秋、战国时期,都有细作这一职业,目的是为了刺探军情,探知于己方有利的消息。

    可与黄承彦所述说的又不一样,反而更加高端、全面,于己方更加有利的一个部门。

    由此,与刘辩所说的改制相结合,忽然感觉刘辩的计划,不可谓不深远。

    “近几日,孤一直陪在穆将军身边,闲来无事,研究了一下大汉的兵制。

    孤感觉现有的兵制过于繁琐,指挥起来多有不便。

    于是,大胆想出改革兵制的想法,使得指挥起来更加方便。”

    即使附身,纵使刘辩获得记忆,可对现有的兵制仍旧是大写的懵逼。

    “不知主公,想要如何改制?”徐达作揖道。

    “虽然此次征兵,荆州各地纷纷响应,可其中不乏异族百姓,大多不懂大汉兵制。

    既然不懂,那就改成一种通俗易懂,大家都能接受,并且方便调配的制度。”

    话音至此,刘辩将手边两张写满字的纸,分别递给徐达和荀彧。

    跪求推荐票啊~!!!

    (本章完)

第116章 改制(中)() 
0116、改制(中)

    汉朝,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其军事制度继承秦制,也有不同的改变。

    主要分为西汉军制、东汉军制。

    汉军分为京师兵和地方部队,京师兵又分为北军和南军。

    京师兵,由城门校尉统领。

    另有非正规军,执金吾率领的缇骑,负责治安。

    虎贲中郎将下辖左右仆射、左右陛长率领虎贲郎,羽林中郎将下辖羽林监,和骑都尉一起统领羽林骑,虎贲和羽林都是皇帝的卫队。

    光禄勋下辖五官左右三个中郎将管理三署郎,三署郎在汉初曾组成郎中骑是主力的骑兵部队,但后来三署郎成为仪仗队和候补官员的训练班。

    地方部队,各郡由都尉率领。

    边郡的边防军由长史率领,各王国由中尉率领,县和侯国由尉率领,边县另有障塞尉。

    北军又称屯兵,是汉军的精锐部队。

    长官是中垒校尉,其下是屯骑校尉掌骑士,步兵校尉掌上林苑门屯兵,越骑校尉掌越骑,长水校尉掌长水宣曲胡骑。

    南军又称卫士,为守卫皇宫的部队。

    长官为卫尉,其下主兵的有南宫卫士令、北宫卫士令、左右都候等。

    另有宫掖门司马七人主管宫门守卫。

    战争期间,派出由将军率领的临时编组的作战部队。

    将军下有长史、司马辅助,部队分若干部,部由部校尉和军司马率领,部下设曲,曲由军候率领,五百人一曲,曲下有屯设屯长,五十人一屯。

    【据《汉官六种》《汉书》《后汉书》等。以上】

    这些只是最基本的,由京师到地方的军事将领。

    可自从汉末开始,立下战功的武将愈发的多起来,皇帝不断的封赏,造就了将军遍地,都尉反而沦为下等官职。

    地位最高的为大将军,其次有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又有前、后、左、右诸将军。

    甚至还有四征将军,四镇将军,四安将军,四平将军。

    大都督,都督,上大将军,杂号将军等等。

    汉武帝闲着没事,还置了长水、屯骑、越骑、步兵、射声、中垒、胡骑、虎贲八大校尉。

    将军出征时常置幕府,作为参谋机构。

    在郡、县分置郡尉、县尉,协助郡守、县令掌管军事。

    汉末,设州牧,是州郡最高行政与军事长官。

    可按照汉朝的军队编制,最靠谱的还是据《后汉书·百官》中的记载——

    “大将军营五部”,部由校尉统领,“部下有曲,曲有军候一人“,“曲下有屯,屯长一人“。

    部分左、右部或前、后部,曲分左、右曲或前、后曲,部、曲之下还有官(分左、右官)、队(分前、后队)、什、伍等。

    刘辩是二十一世纪的人,对于古代的官职、军制丝毫不懂。

    纵使先前说,趁着陪在穆桂英身边,研究了一下大汉军制,实际研究的不是汉军兵制,而是前世的军制。

    即使记不住汉朝的兵制,只能用熟悉的代替。

    另外,既然是要建立一个新政权,改变一些的东西是必然的。

    那么,就从征战强敌的军队开始。

    随着将纸张交到两人手中,刘辩开始叙述新的编制——

    “十人为一班,设班长一人,有战场经验者优先。

    五班为一排,由武将任排长,另设一位文士,当做干事。

    毕竟多数士卒为穷苦百姓,是以设立一位先生,教授识文断字。

    五排为一连,设连长,再设指导员;

    五连为一营,设营长,再设教导员;

    五营为一团,设团长,再设一位政委、团参谋长;

    五团为一旅,设旅长,再设一位政委、旅参谋长;

    三旅为一师,设师长,再设一位政委、师参谋长;

    两师为一军,设军长,再设一位政委、军参谋长;

    军长之上设司令,另设,总政委、总参谋长。

    另外,废除运送辎重的队伍,由炊事班,也就是火头军充任。

    一连一个炊事班,每班3人,除了负责造饭,还要负责随军押运粮草。”

    “干事、指导员、教导员的性质是一样的,只是叫法不同。

    政委与相应带‘长’的干部平级,属于军政双首长制。

    参谋长与带‘长’的职务一样,负责训练部队的战斗力。

    除此之外,负责出谋划策,与谋士的性质一样。

    另外,战时的参谋长,有权利与军政首长同时签署作战命令,却要听从军政首长的命令。”

    打个比方,刘辩是司令,魏征是总政委,荀彧是总参谋长。

    只是打个比方,即使荀彧有权利做刘辩、魏征的主,也要听从他们二人的命令。

    古时,除了主公的权利最大以外,只有军师的权利最大。

    刘辩的新军制也是一样,只不过身为荆州总政委(丞相)的魏征,留守大后方,总参谋长与司令上前线。

    相比之下,新军制与汉军制,只是叫法不同,大概意思没变。

    汉军制中,伍长领5人,什长领20人,百夫长领100人。

    新军制中,班长领10人,排长领50人,连长领250人。

    紧接着,刘辩再次说道:“目前,加上新征上来的兵,荆州军将近20万人,足以组建一个军。

    徐达出任军长,荀彧出任军参谋长,张昭出任军政委,师长由韩世忠、伍建章来当。

    秦琼的玄甲军仍旧当做精锐部队。

    目前只想到这么多,有不懂的可以问,需要补充的也可以提。”

    话音落下,刘辩端起茶杯看向五人。

    只见五人嘴巴微张,一脸的懵逼,也有茫然和不解。

    刘辩知道他们很难接受,可也不至于露出这副模样啊!

    “咳、咳咳……”刘辩假装咳嗽。

    下一秒,五人立时回过神。

    魏征意识到事态,急忙拱手作揖,“主公,玄成不敢保证博览群书,可对于主公所言,却闻所未闻。”

    张昭也急忙拱手作揖,“主公,请恕子布孤陋寡闻,在下与丞相一样,不知是在哪本著作中看到的。”

    纵使徐达阅览兵书,可对于刘辩所言,一样大惑不解,“主公所言合情合理,请恕天德不解之过,还请主公值点。”

    虽然秦琼也不明白,可看到手中的纸张,不仅有批注,还有图画。

    当即拱手道:“主公,如此制度,十分清晰,而且层层将阶皆设武将,战场上极易调动,叔宝佩服!”

    荀彧起初大惑不解,可看到纸上所述、所绘,瞬间双眼微眯,轻捋胡须,“层层递进,泾渭分明,如此军制,远胜那商鞅啊!”

    话音未落,荀彧当即拜倒,山呼:“幸遇我主,天佑大汉啊!”

    看到荀彧的举动和话语,刘辩差点将嘴巴里的茶水喷出来。

    又特么拍马屁!

    只是,紧接着,徐达、秦琼、魏征、张昭,齐齐跪倒,山呼——

    “幸遇我主,天佑大汉!”

    只是借鉴前世的军制,面对他们的举动,刘辩很是无语。

    所谓改良后的军制,可能个别小伙伴没法接受。其实站在主角的立场,改成如此军制,是种捷径,同时也是无形装逼。

    (本章完)

第117章 改制(下)() 
0117、改制(下)

    “行了行了,还是说说能否实施吧!”

    刘辩心底暗笑,脸上却略显不耐烦。

    “若能实施,自然再好不过。”

    徐达作揖,“只是,面对如此新鲜的军制,别说士卒们不适应,恐怕连我们都不会适应。”

    说至最后,特意看向一旁的秦琼。

    “元帅说的极是。”秦琼看了一眼徐达,继而拱手看向刘辩。

    “非也非也,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一切可以慢慢适应。”

    荀彧向两人拱手作揖,随之看向刘辩,“主公,正如秦将军所言,若按此军制实施,战场上必然极易调动!”

    闻言,刘辩轻笑着点了点头,继而看向魏征和张昭,“两位以为如何?”

    刘辩并没有因为徐达、秦琼的话气恼。

    他们难以接受是对的,正如同刘辩自己难以接受东汉的军制一样。

    作为“土著”的张昭,看了一眼身边的魏征,随即看向刘辩,“主公的军制自然是极好,只是——”

    “子布有话,但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