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我去战斗-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总部认真研究了少共师的意见后,深感危机迫在眉捷,便果断作出决策:命令红军各部利用夜间逐次撤离阵地,交替掩护,有序退入得胜关内,向建宁方向转移,并立即将总部决定上报中革军委请示。
此决定很快便得到中革军委的回电:同意将关外的部队撤到建宁以西地区,拱卫建宁,确保建宁不再丢失。
张城后来听说为了中革军委这封回电,周总政委和朱总司令同苏派领导人拍了桌子,争吵极为激烈,双方互不相让,直到一线部队领导人彭老总等军团长联名上奏,才达成撤退的决定。
少共师撤出阵地后,主动担任后卫部队,掩护红20师、21师、23师以及各地方部队转移。由于少共师已经打出了威名,民党军也不敢轻举妄动,只能尾随其后,小心翼翼。
五月二十日,卫立煌、蒋鼎文一共十五个师合为一部,随即分成三路大军,并头并进,依次向前追击红军部队。
张城原本想乘敌军在追击中,抓住个别贪功突进的部队,在运动战中速战速决,将其消灭。然而敌军吸取了以往被我少共师消灭的部队的教训,不肯上当,张城的设想一一落空了。
于是,张城也只好老老实实率领少共师迅速撤到预定地点,修筑工事碉堡,准备再度抗击东线之敌。
此时,建宁已处于民党东、北两路大军的夹击之中,彭军团长指挥红三、红五、红七军团等红军主力部队以及地方部队与民党北路军已血战好几个月了,几乎就要进入弹尽粮绝的境地,部队供给已极度困难,苏区百姓节衣缩食也无法跟上部队连场大战的消耗,部队连续作战,同样得不到休整补充,全军将士极度疲劳,在民党北路军的强大压力下,只得步步后撤,目前已退到建宁附近,形势十分危急。
民党东路进剿军距建宁只有五十里之遥了,一旦民党两路大军联起手来,那对红军来说是个巨大的灾难。
民党两路大军共有三十个师,超过三十万的精锐部队,武器精良,粮草充足,还购买了美国、德国大量的飞机、重炮助战。
而红军三、五、七军团,再加上少共师也不过五、六万人,武器装备远不如***军,且粮食紧缺,若再奉中央的命令死守建宁与敌军硬拚消耗,其结果势必将重蹈广昌战役的覆辙。
彭老总清晰地认识到当前红军的重大危机,本着为中国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他向中革军委正式提出建议,分析当前红军所处的危机,要求主动放弃建宁一线,撤向中央苏区腹地,吸引敌人长驱直入,再利用主场优势在运动战中消灭敌人,并大力开展游击战,让敌人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里。
然而,中革军委回电:断然否决了彭老总的正确意见,坚决不同意放弃建宁,号召红军全体将士用鲜血和生命来保卫建宁,保卫中央苏区的每一寸土地。最后,对彭老总提出了极其严厉的批评,认为他的建议是革命战争新形势下的“逃跑主义”。
这个批评直气得脾气暴躁的彭老总火冒三丈,却又无可奈何,只得严格执行中革军委的命令。
就是在苏派领导人这种完全错误的军事指挥下,红军指战员不得不竭尽全力同敌军打硬仗,打呆仗,打消耗仗,完全是以己之短,攻彼之长。
短短的一个星期,红军几处重要工事相继被民党军攻破,伤亡了上万红军战士。5月16日,民党东路军和北路军在空军配合下攻占建宁。与此同时,以粤军为主的南路军也于5月上旬占领筠门岭要塞。
最终,迫于形势,中革军委才不得不下令将红三军团、红五军团等大部分红军主力撤到苏区腹地,留下红七军团、少共国际师在古龙冈以北地区进行阻击作战,组织大量地方部队阻挡民党军的进攻。
突然接到阻击敌人,并掩护主力部队后撤的重任,少共师一下感觉责任重大,还好张城早有准备,才使得少共师掩护下的红五军团安然撤到苏区腹地。
整整一个月的连续作战,少共师共歼敌20000余人,自身伤亡近3000人,其中营、团干部伤亡十二人,旅级干部一人,还在后撤中损耗了大量的武器弹药及作战物资,其中山炮损坏了5门,迫击炮21门,大部分都是在路途中被敌机轰炸所致。
7月下旬,少共国际师奉命在广昌南面驿前西华峰一带设防。8月28日拂晓,敌军4个师在二十几架飞机和100门大炮的掩护下,向少共师阵地展开了全面的进攻。
为了阻滞敌军南进,掩护中央机关和中央主力红军实施战略转移,军委命令红三军团和“少共国际师”在石城北部的桐江、小松一线布防,阻击敌军前进。
第二十六章 小松防御战 上()
八月二十九日少共师接令后赶到小松山,安排好防区后张城立即率领师部人员马不停蹄前往红三军团部驻地,向彭总报道。
此次少共师这次调来守卫桐江、小松山地区,部队暂归红三军团指挥。
来到红三军团总部驻地,彭老总见到张城等人,非常开心。他拍着张城的肩膀高兴地说:“小张啊,你的少共师能及时赶到桐江,我就放心了。”
张城忙说:“老首长,能在您老的指挥下打仗,我又能学到新东西了,当然要立刻赶来。”
彭老总故作不满地说道:“小滑头,嘴巴越来越甜了,等一下我得严厉批评你。”
跟张城寒暄一会儿后,彭老总又跟肖华政委、冯文斌主任等人亲热交谈了几句,接着便邀请众人来到指挥部会议室。
众人一坐下来彭老总便询问少共师的有关情况,张城和肖华如实作了详细汇报。彭老总听了十分意外,他惊喜地说道:“你们少共师搞得好哇,一个师居然有两万多人,而且武器装备精良,实力比我的红三军团还强,真是了不起啊!”
张城连忙谦虚说道:“老首长真是折杀小子了,我们师的战士大多是娃娃兵,战斗力可是远远比不上主力军团的。”
彭老总一听,却不满地说道:“张城啊,你也别太妄自菲薄了,我仔细研究过你们少共师打得那几仗。老实说,那几仗都是神仙仗,换做是我来指挥,我是下不了这个决心去打的,你们打得真是好啊,尤其是救援红23师、歼灭敌29师那一役,在正面之敌有五个师的情况下,你们以快打慢,分兵救援红23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消灭敌29师,之后迅速返回防区,而当面的五个师居然还蒙在鼓里,哈哈哈,你们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
张城回应道:“其实这几仗似危实安,我们都是建立在知己知彼的情况下才决心开打的,我军充分掌握敌军情报,对敌军作了足够多的预判和假设,对敌人将要走的每一步也都进行了大胆的预测,我军看穿敌军的路数后,也准备了足够多的后手来应对敌军敌人反扑。在我看来,我们每一仗都至少有七成胜算才放心去打的。这几仗其实说穿了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其他师长坐在我这个位置上,都能下决心去打,而且一定打得比我好。”
彭老总感慨道:“说得很简单,做起来就难喽。若是苏派那些人能有你一半的军事指挥才能,我们红军又何至于此。唉,不说这些丧气话了,来,你们看看你师的防御任务。”
张城和政委来到作战地图前,彭老总指着地图详细向他们交侍了驻守桐江、小松山的任务,并慎重地嘱咐道:“这次你们师的任务非常艰巨啊!”
“坚决完成任务。”张城和肖华异口同声地表态。
吃完午饭后,众人开始交流一些战斗经验以及战术打法。
彭老总详细向张城等人介绍了当前敌情以及有关阵地防御作战的经验,张城也将少共师所打的几次歼灭战的战术打法向彭老总作了汇报。
彭老总听了很欢喜,并表示收获良多,他感叹道:“张城,你的一些战术和打法很超前,即使是欧洲的一些军事强国也没有这样的战术打法,你给我详细说说。”
张城也不客气,他还趁此机会向彭老总兜售了一些后世先进的军事思想与战术,针对民党军队以及日本军队的特点,我军应采怎样的应对措施,两人做了极为深入的交流,一谈就是三个多小时,双方都受益非浅。
尤其是张城在对付敌军飞机、重炮轰炸时所使用的“坑道”战法,引起了老总极大的兴趣,觉得极为符合我军当前的防御态势,并与自己的阵地防御思想不谋而合,非常值得向全军推广。
彭老总对“坑道”战法的推崇和赞赏令张城感到无比汗颜,殊不知这个“坑道”战法正是抄袭自彭老总在朝鲜战争时对付美军的战术,彭老总使用这个战术击败了当时的世界第一强军,张城却用这个战术来对付民党军,真是用牛刀来杀鸡了。
待将张城送走之后,连续好几个月没有笑容的彭总忍不住露出微笑,参谋长邓萍问道:“老总你笑什么?”
彭老总笑着道:“我们红军要苦尽甘来咯。”
邓萍不以为然道:“我们红军主力很快就要撤出中央苏区了,将来要有很长一段时间要在民党的追击中度过,何来的苦尽甘来啊!”
彭老总摇摇头,随后憧憬地说道:“只要老毛重新出山,以老毛的战略思想加上那小子的战术打法,我们红军必将无敌于天下。”
返回师部驻地,针对此次中革军委交给少共师的任务,张城立即召开了军事会议。
张城首先说道:“各位,这次任务非比寻常,比以往的战斗都要艰巨得多,根据侦察营侦察,敌人此次出动的重炮就有一百多门,飞机也有四十多架,还有大量的机械部队助战。而且随着敌军的节节胜利,士气亦日益高涨,极为嚣狂。我少共师将要面临的是一场硬仗、恶仗。希望全师指战员都要有一个良好的思想准备。”
“师长,关于部队的思想工作,你大可以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