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红星照我去战斗 >

第219章

红星照我去战斗-第219章

小说: 红星照我去战斗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锦标马上心领神会,说一切都按照师长说的办。

第三三零章 齐鲁攻略() 
交代完东北抗日先遣支队的事情,张城便给陈锦标一份领取物资的手令,命他马上率部秘密出发,此次先遣支队进军东北危险非常大,为免被日军探听出消息,先遣支队是秘密组建的,并没有给他们安排什么饯行的仪式。

    目前徐州会战正进行得如火如荼,日军集中华北、华中两大方面军的主力和民党军进行主力决战,妄图一举歼灭民党军主力,逼迫民党当局投降。

    张城知道历史上日军虽然取得了徐州会战的胜利,占领了中国更多的大城市,但其歼灭民党军主力的战略意图并没有实现,最后被常凯申一发狠决了花园口的大堤造成大片的黄泛区,以此来阻挡日军的脚步,使得民党主力大部分撤回了武汉。

    可惜老常的这一手还是没有挽回武汉会战的败局,仅仅决堤四个月后,日军还是取得了武汉会战的胜利。

    然而民党军决堤造成的黄泛区却给华北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90万人被洪水淹死,上千万人受灾,并直接导致了后两年的豫省大灾荒,300万人被饿死,数百万人在逃难途中病死、饿死无数。

    后世对常凯申决堤的这一举动有褒有贬,褒奖者认为此举迟滞了日军追击的行动,令得民党几十万主力逃出生天,保存了抗战的主要力量。他们认为用90万民众的性命换得民党主力逃生的代价是完全值得的,因为只有保存了这几十万的民党军队,民党政府才能坚持抗战到底。

    贬斥者则指出日军下令停止追击时,中**队花园口决堤还未开挖。花园口决堤是在7日开挖的,9日才出水,而日军停止西进的命令在花园口决堤前3日就已经下达了。他们认为花园口决堤无关抗战大局,只是让90万百姓徒受牵累,被洪水淹死。

    张城自然属于贬斥者的行列,民党当局用无数百姓死亡的代价来为军人的无能买单,这是张城所无法接受的。

    张城决心阻止花园口决堤事件的发生,民党当局不就是主力无法摆脱日军的追击吗?张城认为可以实行围魏救赵的办法,由自己率领教导师进攻日军占领的大城市,以此吸引日军主力回来救援,助民党主力脱逃。

    如果围魏救赵的策略不成功,民党军还是非要决堤花园口的话,张城还有第二个方案,那就是派遣一支部队穿上日军的衣裳,伏击民党决堤部队。反正张城无论如何是不会让花园口决堤事件重演的。

    当然,离决堤事件还有三个多月,张城还有足够的时间作出安排,现在张城最主要的工作无疑是为教导师挺进齐鲁的战略做准备。

    另外张城已经接到中央的指示,命令教导师的一部进入冀南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央下达的指示很快就让张城想到历史上的冀东暴动,其发起暴动的首领却是张城帐下的八旅旅长邓骅。

    张城从这件历史事件中看出邓骅拥有独当一面的能力,他又想到冀南正和齐鲁接壤,于是决定让邓骅率领八旅率先前往冀南,建立冀南敌后抗日根据地,并为教导师主力探路。

    八旅创建冀南根据地,不但可以和教导师计划创建的齐鲁根据地连成一片,还能跟其他八路军兄弟部队建立的敌后根据地互相呼应。

    另外张城还打算仿效历史上八路军的成功经验,在教导师主力进入齐鲁之后,建立鲁中、鲁南、渤海、胶东、滨海五大敌后抗日根据地,并以点带面,将影响力扩充到整个齐鲁。

    当然,这么庞大的设想张城自然不可能一言而决,他召集教导师师部所有成员,将自己挺进齐鲁的设想告知众人,意图取得师部一致的支持,形成决议上报中央批准。

    当张城在师部党委会议上向大家合盘脱出整个进军齐鲁的庞大计划时,师部成员们全都惊呆了,他们全都以看待外星人的眼光盯着张城,对张城的宏伟设想佩服得五体投地。

    要知道,齐鲁可不是荒无人烟的西北地区,在韩复渠的辛苦种田之下,此时的齐鲁经济发达、民生富庶,人口有近四千万人,远远超过面积比它大十几倍的大西北。

    虽然韩复渠一枪不放把齐鲁大地拱手让给日本鬼子让人不齿,但其种田能力还是非常不错的,齐鲁这几年在他的治理下成为中国一个经济十分发达的省份。

    若是教导师能够占据齐鲁,以齐鲁为根据地的话,政委等人甚至认为以齐鲁庞大的人力物力,教导师不需要进入东北也能打败日军啦。

    张城对政委的这些异想天开不置可否,他们并不知道东北的工业实力有多雄厚,才说出那样幼稚的话语。

    不过进军东北是张城一定要实施的既定战略,取得政委等人的同意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张城便把目前东北的几项工业数据报了出来,直把政委等人惊得冷汗四溢。

    听了张城的介绍之后,政委便转换态度,转而跟张城说干脆现在就进军东北算了,省下挺进齐鲁这一步。

    其实张城也想一步到位,现在就打到东北去,可惜时机未至啊,日军不形成南下战略的话,以教导师之力,面对完整的关东军,实在是没有必胜的把握。

    如果教导师现在就进军东北的话,无疑是地狱级难度,只有当关东军抽调大批兵力南下的时候,难度才会降低到困难级。

    张城告诉政委,说教导师现在就进军东北的话,实力还远不是关东军的对手,只有拿下齐鲁,以齐鲁强大的人力、物力资源打造出一支强大的野战军,才能进入东北和日本关东军一决高下。

    政委听了张城的话后才把躁动的心灵平复下来,仔细想想,不得不承认张城的意见是正确的,毕竟现在日军远比八路军强大得多,八路军要以弱胜强赶走日本侵略者的话,还真得按照师长的意见一步一步来,根本就没有捷径可走。

    众人统一了先进军齐鲁,后进军东北的意见后,便围绕着如何进军齐鲁,建立齐鲁根据地的计划筹谋起来了。

第三三一章 统帅的激动(百票加更)() 
华北方面军在补充了大量的兵力之后,寺内寿一大将的腰杆顿时挺直了不少,其麾下在华北平定作战中更是一举击溃了阎老西的晋绥军,重新占据了太原城。

    对太原的再次沦陷张城早有心理准备,他明白在现阶段的抗战之中,中日之间的实力还是非常悬殊的,现在是日军战斗力最强,气势最盛的时候,在正面战场上,民党军根本就无法抵挡日军的凶悍进攻,他们一个师团的战斗力就足以压制民党一个集团军。

    如今中**队最重要的目的并不是保住领土,而是尽可能多的消灭鬼子,以消耗日军更多的有生力量。

    就目前为止,常凯申采用的抗日方针无疑是非常正确的,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坚持和日军打持久战,以时间换空间,积小胜为大胜,消耗日军的精锐,静待外部环境发生巨变,等候贪心不足的日本作茧自缚,招惹欧美或者苏联,令国际势力能站在中国的这一边,支援中国的抗战。

    结果历史上还真的是出现了常凯申所期待的巨变,日本人心不足蛇吞象,作大死地制定了南下战略,和英米大打出手,导致最后被当世的几个大国联手击败。

    当然,常凯申的抗战策略虽然正确,但中国的牺牲未免太大,南京大屠杀事件,花园口决堤事件,长沙大火事件,重庆防空洞惨剧,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是民党军为了抗战所付出的惨痛代价,更可悲的这些惨剧其实很多是可以避免的。

    张城穿越回到这个年代,虽然和民党势不两立,但民党治下的民众却是无辜的,所以张城还是要竭力阻止上述惨剧的发生。

    不过现在张城考虑更多的还是怎样神不知鬼不觉地把教导师主力带到齐鲁腹地,为此他和政委等师部成员一起讨论了两天,才初步拟定了教导师的进军计划。

    齐鲁本由军阀韩复榘统治,韩复榘拥兵十多万,以如此强大的军力,他本可以拒日军于门外,可就在1937年12月20日,当日军从齐鲁境内突破黄河天堑时,韩复榘公然抗命不遵,弃土而逃,先后放弃济南、泰安、究州等大中城市,一直退到鲁西南的矩野、曹县等地,并继续准备西撤。

    由于韩复榘的不战自溃,一时间使得徐州门户洞开,郑州、武汉等大城市亦受到侧翼威胁,全国为之震动。

    期间,常凯申头号狗腿子戴笠还进一步掌握到韩复榘曾先后与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日军津浦路北段指挥官西尾造、日军大特务土肥原贤二秘密接触的情报,企图联日反常,制造齐鲁“独立自治”的局面。

    与此同时,从冀南战败后率部退守河南新乡、濮阳一带的第一集团军总司令宋哲元也密报,韩复榘曾派代表策动游说宋部,提出由刘湘令川军封闭入川之路,韩本人率部撤据南阳、襄樊、汉中一带,希望宋部撤守潼关以西,联名通电倒常。

    常凯申得到有关韩复榘的报告后,勃然大怒。又想起韩复榘曾强夺中央对齐鲁的税赋大权,又在西安事变期间发表“马电”,表示支持张、杨发动西安事变,凡此种种,都令常凯申陡起杀机,决意拿韩复榘这个陆军上将和省主席开刀,敲山震虎,以儆效尤,除去心腹大患,并密令戴笠迅速拟制捕韩方案,布置实施。

    之后常凯申以召开抗战军官高级会议为名,将韩复榘诱骗至开封开会,接着使计将韩复榘与十多万齐鲁军分开,戴笠便带领特务将韩复榘逮捕,最后迅速用火车将韩复榘押送到武汉,审判后马上执行了枪决。

    韩复榘被枪毙后确实起到了敲山震虎的作用,消息传扬开后,战场上各地军阀与日军作战迅速坚定起来了,其勇猛之势甚至超过了民党中央军。尤其是出兵最多的川军,更是以最简陋之装备,和日军血战到底,谱写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