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我去战斗-第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令四方面军官兵们震惊的是,中央红军的武器装备竟然如此的精良,不但自动火器极多,就连山炮和迫击炮,也远远超出众人的想像。
当炮兵团的将士们用骡车牵引着四十门山炮、一百六十门迫击炮呈纵队阵形依次进入城门时,强烈地震撼着四方面军全体官兵的感官。
四方面军的官兵扪心自问,如此多的火炮不但自己的部队远远比不上,恐怕就连民党中央军也没有这么多的火炮吧。
顿时,四方面军的全体官兵们对中央红军的老大哥们均产生了一种敬畏之情,心说不愧是红军老大哥啊,即使没了根据地,战斗力还是一如既往的强盛。
此时的张城跟在统帅的后面,心中却在想道:“希望这一幕能给一向唯实力论英雄的张帼滔以震慑,打消他那不切实际的野心吧。”
李仙念政委将统帅和中央领导人引进城里最高大的一幢建筑,这是一座雄伟的西式天主教堂。
懋功,是雪域高原上的一个小县城,是藏族百姓为主要民族的地区,因此喇嘛庙非常多。但令统帅和诸位首长感到惊奇的是,在这个以信仰喇嘛教为主的偏远地区,最宏伟的建筑居然是一座十分西式的天主教堂,着实令人意外。
众人落座之后,统帅再次详细询问四方面军的情况,当确认四方面军有十万人枪时诸位中央首长均眼睛发亮。
然而统帅询问四方面军为何放弃川陕根据地时,李仙念政委却说此举是为了迎接中央红军,以后还可以打回来。
显然李仙念政委此时还没有进入四方面军的核心领导层,不知道张帼滔、陈昌昊等人已经打定决心要南下,这与中央红军北上的战略路线可以说是南辕北辙的。
“徐相前同志对两军会合后的战略方向有什么想法吗?”统帅随后问道,徐相前作为四方面军的总指挥,争取他的支持同样十分重要。
“徐总指挥很早就提出,跨嘉陵江而治,北向甘南发展,横跨三省,全面创建川陕甘苏区的战略构想,可惜被张主席给否决了,未能实现这一设想。”李仙念政委不无遗憾地答道,显然他也是支持这一战略设想的。
虽然张帼滔和陈昌昊明确提出南下,不过值得统帅和诸位首长欣慰的是徐相前和面前的李仙念政委都支持党中央的战略路线。
统帅和诸位中央首长决定再努力一下,争取让四方面军更多的干部同志支持中央路线。然而,历史上中央红军和四方面军轰轰烈烈的南下北上之争还是拉开了帷幕,一场大争论不可避免了。
这为两军会合历经短暂的喜悦之情后,蒙上了一层淡淡的阴影。
6月10日,少纵护卫着中央纵队到达两河口附近,中央和军委驻扎在一个名为抚边的小镇里。
稍事准备后,6月11日,少纵一师接军委命令,在抚远镇迎接四方面军的主要领导,举行一个两军会师的万人大会,并按照中央要求搭建好一个临时的大会场。
一师的官兵们接受中央任务后,想到将由他们代表中央红军接待四方面军的同志,举行两军会师的仪式,均感到自豪骄傲,心情大为振奋,人人干劲十足,很快便在镇中心的广场上搭起了一个大会场。
大会场主持台是战士们砍伐附近的大树砌成圆木和木板建造而成的,四周则用树枝和帐篷篷布镶起了一道道绿色的帷幕,细心的女同志还在帷幕上点缀起一束束采来的鲜艳花朵,远远看去,一切都显得生机勃勃而又美观漂亮。
对于张帼滔同志的作风和为人,统帅、周副统帅及各位中央领导从不同渠道已经有所了解,尽管对他有着这样那样的看法,但各位中央首长都深刻地明白当前实现两大红军会师对中国革命事业的重要意义和影响。
另外,虽然统帅对张帼滔突然坚持南下还存有很大的疑虑,但统帅为人一向以大局为重,宁愿自己吃些亏也要坚持维护好党的团结。
统帅知道四方面军的干部基本都是张帼滔提拔起来的,张帼滔在四方面军有着偌大的影响,其威望即使是和自己在中央红军相比也毫不逊色,这从四方面军的同志满带敬意地称他为“张主席”就可见一斑了。
所以为了促使四方面军广大的红军指战员都能跟着党中央走,统帅也要极力主张坚持团结的方针。
后来,彭老总曾对徐相前说过这洋的话:“当年我们会师的时候,统帅一直都主张讲团结,团结第一,大局为重。”
对此,徐相前也感慨万千地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要是张帼滔有统帅这样的心胸就好了。”
中央红军的到来,使抚边这个偏僻荒凉的小村镇顿时焕发出勃勃的生机,到处都是一片热闹的景象。
红军总政治部的同志都十分看重这次两军会合的仪式,他们在镇上公路两旁的大树挂满了“热烈庆祝一、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中国工农党万岁!”以及“中国工农红军万岁!”等大幅标语,格外醒目。
周围的房屋上还插满了红旗,象庆祝盛大的节日一样的隆重。
张城还特地命令参加庆祝大会的所有官兵都要搞好个人的清洁卫生,统一身着崭新的军装,脚穿缴获自中央军的军靴,各式武器都要擦得干净铮亮,所有重武器都要摆放得整整齐齐,重机枪、迫击炮、山炮分成阵列排成了一串串。
时间到了下午一点左右,抚边镇上锣鼓喧天,人山人海,热闹非常。
统帅、洛甫同志、朱老总、周副统帅、薄古、王家祥等中央和军委的领导同志,都将仪容修剪得整整齐齐,头发打上了发蜡,身穿新的灰色军装,一个个显得容光焕发,精神饱满。
和历史上那幅经过长途跋涉后,极度憔悴、疾病缠身、衣衫褴褛,穷困潦倒的模样大相径庭。他们翘首以待,盼望着张帼滔、徐相前等四方面军同志的到来。(。)
第一三五章 下马威()
统帅带领中央和军委机关上百号人步行来到镇口外,翘首静待着张帼滔等人的到来,这份礼遇是绝无仅有的,其隆重程度可想而知。
但是,天公不作美,一到下午老天就下起了瓢泼的大雨。
为了表示对张帼滔的尊重和热情,统帅与周副统帅等中央领导,谢绝了张城等人回镇上等待的美意,坚持冒雨在镇口外欢迎张帼滔的到来。
就这样,在两河口的郊外路边,中央红军的首长们分列两旁,在滂沱的倾盆大雨中,翘首张望着前方的大路。
尤其是统帅、周副统帅、张洛甫、朱老总等中央首长,坚持站在欢迎队伍的最前边,不时地向着前方的大路张望,盼望着张帼滔能早些到来,遗憾的是雨实在太大了,遮住了前方视线,他们根本看不到百米以外的景况。
此时的张帼滔早已埋下了一颗名为野心的种子。
在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之前,中央红军有三十万人马。其时张帼滔并没有其他特别的想法,对来自中央的命令还能做到一丝不苟地执行。
但自从中央红军湘江战斗结束之后,他从各方面的渠道了解到中央红军的兵力已经折损了大半,张帼滔那份隐藏的野心开始萌动了。
老辣的张帼滔在知道中央红军的基本情况后,对中央红军并没有什么针对性的举措,不过暗地里他却包藏祸心,在中央红军兵力大损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对四方面军的同志大力宣传中央红军有三十万兵力,兵多粮足、武器精良。
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在两军会师之后让四方面军的同志看到中央红军的狼狈现状之后,打破他们对中央红军的美好想像,对中央红军产生巨大的落差,以此来动摇他们对中央红军的敬畏,从而将他们的忠诚从党中央转移到自己身上。
为此,在会师前夜,张帼滔离开茂县前往两河口时,特地挑选了一百匹骏马,还选拔了上百名高大威武、骑术精湛的警卫员,在其心腹黄超的陪同下,威风凛凛地带着大部队向着两河口进发了。
虽然天公不作美,但倾盆的大雨却没有浇灭诸位首长一颗颗火热的心,大家的心情都非常不错,在雨中撑着伞一边闲聊着一边等候着。
由于少纵担任中央纵队的警卫以及迎接四方面军领导的工作,所以张城和政委也站在队伍的前面,
毫无疑问,这对资历浅薄的张城和萧骅来说,是一种莫大的荣誉,同时也是中央对屡战屡胜的少纵的巨大奖赏。
此刻,张城亦非常想亲眼目睹张帼滔这位昔日曾在党内历史上掀起一股巨大波澜的枭雄风采。
下午两点钟,前方山道上突然溅起了一长串的水花,雨雾中渐渐现出大量人马的身影,一队近百人的骑兵队伍正如旋风一般疾驰而来,为首的是一匹白色骏马,上边坐着的那位身宽体胖、昂首傲视全场的显然便是张帼滔同志。
顿时,前来欢迎的四方面军的同志们立即振臂喊道:“热烈欢迎张主席!”
这一声喊,从中可以看出张帼滔在四方面军的巨大威望,统帅心里虽有些不舒服,但还是很有风度地朝着这飞驰而来的马队微笑着挥手示意。
然而令人愤怒的是,张帼滔的坐骑踏起一溜的雨水,不仅溅到列队欢迎他的指战员的身上,而且连站在最前面的统帅也沾了一身的泥水,十分狼狈。
张城顿时气炸了,当场就想翻脸,却发现手臂被政委紧紧地拉着,周副统帅也用紧张的眼神看着他,不断对他摇头示意。
张城深吸了一口气,不断地告诫着自己要注意场合,这才把这滔天的怒火强行熄灭。
稍顷,不知是故意还是无意制造了一次下马威的张帼滔娴熟地从马上跳到泥水地上,大步走到统帅的面前,紧紧握住双手,大声地说道:“润芝兄,你我自党的一大开始相识,转眼已度十四个春秋,在发起我党的十二位领导人中,你我可以算是佼佼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