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都市小说电子书 > 重生之神级学霸 >

第1190章

重生之神级学霸-第1190章

小说: 重生之神级学霸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科研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沉默的,也没什么稀罕的,倒是田兵,偶尔休息的时候会抬起头,好奇杨锐拿到的外文信件是什么内容――国家单位都是漏勺似的互通有无的,劲爆一点的消息,根本是藏都藏不住的,其难度就像是要求某人旅游的时候不发朋友圈一样。

    田兵不是个特别有城府的人,到了下午的时候,还没有得到一点消息之后,田兵就自动自觉的来到杨锐身边,问道:“杨主任,您和科罗拉多大学有认识的人?”

    “我在遗传工程实验室的时候,接触过科罗拉多大学。怎么了?”杨锐正处于饱食后的困倦,大脑都不甚清醒。

    “不是,伯明翰大学呢?”

    杨锐这才醒悟过来,转身道:“怎么问起这两家了?”

    “我早上看到两家大学的信,就有些好奇。”田兵呵呵笑两声,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杨锐迟疑片刻,道:“下午的会议上,我来说吧。”

    田兵不明所以的点点头。

    杨锐略作思忖,又将此事抛诸脑后。

    午后。

    原本的小组会议,被杨锐给集中了起来,他开宗明义的道:“我最近收到了一些来自国外的信件,内容出奇的一致……本来是不想说的,但今天田兵问了起来,我觉得就做一个通报吧。”

    围在四周的研究员们都表现的很是心不在焉。

    大家最近都忙的不行,开会自然不能提起精神。

    杨锐却知道怎么让大家注意力集中,他轻轻咳嗽一声,道:“这些信件的内容,主要是各种国际会议的请帖,也有邀请访问的函件,包括了日本、澳大利亚、美国、英国等多个国家的学校和研究机构……”

    离子通道实验室的一干学者们,在经过十秒钟的思考后,瞬间媚眼如丝,神魂颠倒起来。

    “几张?”田兵醒悟的最快,立即喊了出来。

    “被邀请的人数,加起来大约6个。”杨锐顿了一下,道:“但我是不希望大家去的。”

    前面一句话,还让众人满脑子幻想,后一句话,却是将众人给拉回了现实。

    “为什么不能去?”田兵第一个喊了出来,喊过才发现是面对杨锐,不禁缩了缩脖子。

    在86年的当下,出国名额实在令人心醉。当日杨锐出国参加国际会议的时候,也是经过了一番竞争,背靠《cell》,且在蔡教授的支持下才成行的。现如今,几张请帖却是专给离子通道实验室的,按比例算,有一半的研究员能出国游一圈了,就是分给学校和杨锐各一个名额,剩下4个名额也不少了。

    这样的比例,对教授级的人物来说,都很容易心动了,更不要说谷强、苏先凯等学者了。

    他们此前,可是一个能出国的都没有。

    杨锐唯有摊摊手,道:“出于保密因素,关于这件事,我请朱院士来给大家宽宽心。”

    说完,就见真的活的朱院士走进了门。

    “今天下午,应杨锐同志的要求,我给大家上一节保密课程。”朱院士被杨锐请来站台,也很是无奈,但语气依旧是轻松认真的道:“大家都知道,离子通道实验室的g蛋白偶联受体项目,已经申请了国家863项目了,既然申请了国家863项目,我就说说我们的项目要求和项目限制……”

    朱院士说话间,杨锐已是换了一个轻松的表情。

    黑脸是件很有技术含量的事,没有人帮忙,他还真担心自己做不来。

    什么出国访问或学术会议的邀请,在这种科研竞赛的时间,当然是最要不得的,哪怕是什么信息都不泄露,因为这种事情,一口气减少5名研究员,项目也是要停滞的。

    而且,最近一段时间内,离子通道实验室得到的邀请函,更是只能说明,离子通道实验室已经渐渐进入了国际科研圈子的视野。

    这就更不容杨锐松懈了。

    要说起来,经过离子通道和pcr的研究之后,杨锐的名气已经是很不小了,现在只是将杨锐的名声,扩展到了离子通道实验室上而已。

    杨锐对此是充满警醒的。

    更让他警醒的,还是研究进度的停滞不前。

    “实在不行,就只能运用梦游大法了。”杨锐一边想着,一边翻阅着他们最近得到的影像资料,开始寻找起了机会。

    ……
………………………………

第1221章 构图

    梦游大法是在科学故事中经常听到的,多数是触景生情,外加睡梦中的感怀。

    像是苯环的发现,像是pcr的发明,甚至dna双螺旋的发现,都算是梦游大法的成功案例。

    研究员午夜梦回,一觉睡醒来,就解决了研究了许久的问题,这种有些像是顿悟的模式,在各种科学故事中,是非常受欢迎的,普通人也非常买单,他隐含的一个信息是在说,普通人其实也能做出超卓的科研成果来。

    于是,有志于科学的青年人、中年人和老年人,就会看着科学家的梦游故事嘿嘿嘿的笑。

    当然,普通人其实并不能做出超卓的科研成果来。

    普通人可以做些小发明,给铅笔上面加个橡皮擦之类的,都没有问题,但基础科学的涵盖面已经超过了普通的程度,读到博士还不能接触世界前沿科学的大有人在,更不要说实际的发现过程,仍然要遵循科学流程。

    不过,梦游大法之秒,在于它是一种合理合法的逆推――所谓我觉得双螺旋很帅啊,于是就试试看,原来双螺旋真的可以,就是梦游大法的最佳使用指南。

    杨锐希望做出g蛋白偶联受体的三维结构,其第一步,就是做出一个g蛋白偶联受体的跨膜区域的构象。

    不客气的说,这么一个构象,就值半个诺贝尔奖。

    若是有足够基础的生物学家,做一个g蛋白偶联受体的跨膜区域的构象,差不多也够得诺奖了,当然,是与其他人共享没错了。

    说起来是一个如此重要的科学成果,但是,g蛋白偶联受体的跨膜区域的构象,展示在公众面前的时候,却是一张非常简单的图像。

    就像是dna双螺旋,是由两条蛇缠绕而成似的,g蛋白偶联受体的跨膜区域的构象,差不多可以形容成是7根弹簧搅和起来的图像。

    “能够七次跨膜的分子”是堪比一夜七次郎的强大蛋白质分子,也许是人类体内最强大的分子了,但它最终却由七只触手构成,每只触手还像是粗弹簧丝的,形象实在不能说是好看。

    然而,这样的图像,却不是想要就能有的。

    七只触手组成的触手怪很容易就画出来了,g蛋白偶联受体的结构,却是要经得起推敲的。

    杨锐准备运用的是梦游大法,并不是真的准备去梦游,它的符合科学界目前的认知和判断。

    这也是杨锐在翻找的。

    他得看看自己有哪些可供“梦游”的依据。

    三个胞内环和三个胞外环是五六十年代就弄明白了的,前两个胞内环较小,第三个胞内环较大则是过了几年才确定的,而就受体的跨膜螺旋片层来说,螺旋i…iv形成一个片层,螺旋v…vii形成另一个片层,这样的认识就比较新了。

    除此以外,最重要的就是电子显微镜和x光照出来的影像资料了。

    尽管蛋白质是一个如此小的单位,但是,80年代的技术也足够拍摄出大略的模样了。

    然而,g蛋白偶联受体的跨膜构象,重点在于跨膜两个字。

    学者们最想弄清楚的,是g蛋白偶联受体为什么能够跨膜,而且是跨七种膜。

    其跨膜构象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也在于此。

    杨锐一边看着资料,一边在纸上做着草图,却与其他学者的做法截然相反。

    这个时代的学者们,从无到有的研究g蛋白偶联受体的跨膜构象,首先就要在头脑中幻想七条触角的安放,然后再考虑互相之间的关系,然后再考察它们与已知的结构信息是否相符,并解释不相符的部分……

    这是一个非常繁琐细致而乃至于令人愤怒的工作。

    dna双螺旋结构只有两条链,就将多个实验室玩弄的********,g蛋白偶联受体有7条链,可以想象其中的困难。

    只不过,杨锐要做的并不是加法,而是减法。

    在30年后,g蛋白偶联受体的跨膜构象是确知的,三维结构都是确知的了,更不要说第一步的构象了。

    偏偏杨锐不能将后世的构象直接拿出来,因为某些限制条件,现在的学术界还不知道呢。

    同时,杨锐还要确定自己的实验室的研究进度,也到达了相应的程度,最好是从本实验室的研究进度中,推断出构象的数据来――说是要画图,可归根结底,所有图像都是要用数字来表达的。

    而数字,数字自然是要有所基础的。

    杨锐将所有的资料都翻了出来,才勉强凑出了七八成的内容,至于剩下的……自然就得逼其他人做出来了。

    “我昨天晚上睡觉的时候,仔细的想了想,7个螺旋链的交接,肯定是要有一定的作用的,我倾向于它们是用于识别底物的,而且是特异性的识别底物分子……”杨锐一边说,一边就在实验室的黑板上,写下两行字:

    1、确定7个螺旋与底物分子形成的接触。

    2、根据底物分子描述局部构象。

    简单的二三十个字,就像是一只集装箱砸在了吉普车上,压的众人喘不过气来。

    “你睡觉的时候,就想这些东西?”谷强瞅着两个问题,就想吐槽。

    杨锐稳稳的点头,梦游大法好,好就好在思路解释起来简单,免去了一串的逻辑问题。

    谷强就很无奈了,撇撇嘴,道:“我就奇怪,你怎么睡得着。”

    杨锐连咳两声,道:“你们做出答案,我肯定就能睡得着了。”

    “没有现成的办法吧?”满海教授问道。

    “没有。”

    “所以,全部得靠试?”

    杨锐耸耸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