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大宋第一奸臣 >

第335章

大宋第一奸臣-第335章

小说: 大宋第一奸臣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宪,为恢复中原汉人的大好河山而战!绝无二心!如违此誓,必遭天谴!”

  那时候的人信这个。其实发誓这事也别是宋朝人了,现代人也信,世界人民都相信。要不西方人怎么有把手摁到圣经上发誓,我们国家人有对着国旗宣示呢。

  可以说,发誓是全人类约束自己言行的一种共同的方式。

  呼延峰既然当众发了这么重的誓言,张宪自然要信。他不动声色的把手枪收起来,对着地下的人点点头,“呼延峰,既然你发下如此重誓,那我就相信你一回。现在我给你一个任务,立刻上马,去捉拿金大罕!抓住金大罕,算你立下首功一件!”

  “得令!”呼延峰抱拳接令,翻身上了战马,喊了一声走,带着他那十几个老弱残兵转身跑了。

  “哎,大帅,这呼延峰要是一去不回怎么办?”张宗旦对呼延峰的人品表示怀疑。

  “呵呵,他要是愿意一去不回头,那就随他去吧。对我们有什么损失?来吧,让那院子里的弟兄们打开大门!”

  金家的大门打开,李进手下的官兵跑出来迎接师长李进、元帅张宪,以及这些位大帅的随从。

  一箱箱的金银珠宝、古玩字画被从金家大院里抬了出来。有人赶了大车过来,缴获的物资被搬上了车,装满物资的车辆迅速驶离现场。

  等到缴获物资搬运的差不多了,李进告诉张宪:事情已经办完,此地不宜久留,我们应该尽快离开!

  队伍缓缓离开现场的时候,张宪听见有人拿着喇叭筒在大声喊话:“乡亲们!我们是靖国军!大善人金大罕已经完了!他们家后院存的有上万石粮食,有需要的可以随便拿呀!快去吧,晚了可就没有了!”

  李进解释:“金家的粮食太多,我们根本拿不走,与其留给金人,还不如让本地百姓得实惠。”


第四十三章 夜宿梨树洼

众人出了城门,呼延峰在城外头等着呢。他马旁边还捆着一位,李进一看当场叫出了这人的名字:“金大罕!”

  这人果然是金大罕,呼延峰把他逮住了!对于怎么处置金大罕,张宪并不发表意见,这是李进的事儿,他只是路过顺便帮点儿忙。李进一看金大罕哈哈大笑,“金大罕呀金大罕,你想不到会有今天这一遭吧?把他绑绳解开!”

  过去俩当兵的解开了绳子,金大罕趴地下咚咚的磕响头,“饶命,好汉饶命呀!”

  “金大罕,你说说你在济源这几年干过多少坏事?买官卖官的事咱就不说,贪污受贿的事咱也不提,你把老百姓祸害成啥了你知道不?长得稍微漂亮的年轻女人躲在家里都不敢出门,想要出门得往脸上抹锅灰你知道不?年轻的小伙子都跑外地,有家不敢回,你知道不?”

  “好汉饶命呀。我错了,我改,我改还不行吗?”

  “不行!犯了罪一句知错就改就完了?被你害死的那些人找谁申冤去?我告诉你,我就是李进!这位就是梁小哥的兄弟梁兴!看见这位没有?这位就是靖国军大帅张宪,张大元帅!今天就是你的死期!来呀,把他给我吊到城门楼上!我要让济源的老百姓都能看见他!”

  一连串重量级的人名报出来,金大罕早让吓的瘫倒地下起不来了。一股恶臭传出,这家伙让吓的屎尿齐流大小便都失了禁了。

  过去几个当兵的爬到城门楼上,拿根绳子系下来,这头套住金大罕的粗脖子,那头往女墙上一绕。几个人用力一拉,金大罕就悬在了半空中。手刨脚蹬一会儿就不动了。

  上头的人把绳头绑死。这样一来,只要没人动这根绳子,金大罕就会一直在上头吊着了。

  这呼延峰还有几分真本事,金大罕怎么就让他给抓住了呢?这事不光是张宪好奇,李进更好奇了。走在路上李进就问他:“你到底是怎么抓住的金大罕?我筹划了那么长时间,费那么大劲儿还让他跑了,你怎么这么轻易就把他抓住了呢?”

  呼延峰微笑着道出了原委。原来,当天下午金大罕就去了城外的军马场,李进行动以前这货就和呼延峰在一起了!

  这就叫有福之人不在忙、无福之人跑断肠。在场之人绝大多数都想起了这句俗语。今天不是金大罕小儿子满月嘛,这家伙到军马场想挑选一匹小马给他儿子当满月礼物。结果礼物还没挑好,就有人来报告城里发生了暴乱,他们家被人给抄了!

  金大罕自己不敢回家,就求呼延峰帮忙。呼延峰不想给金大罕办事,又不敢得罪他,于是就随便拉了几个人骑马进城。本来他想进城打听打听情况。结果却听说闹事的是李进!

  呼延峰听说过李进,他想见见这位传说中的英雄,另外他也不服气,打算和李进比试比试武艺,这才堵了金家大门。没想到最后把张宪引出来,他只好把自己给赔进去了。

  “如此说来,呼延将军对于加入靖国军还有什么想法不成?”李进对呼延峰可没那么多好感。就凭他敢用铁鞭对着张宪这一件事来说,要不是张宪大度,呼延峰绝对没有因祸得福加入靖国军的可能!按李进的想法,早把呼延峰给整死了!

  “不敢!没,我没有任何想法。李将军,我都已经发过誓了,我保证这辈子绝无二心!”呼延峰也后悔自己当时怎么会一时糊涂干那事呢?看样子要想获得张宪身边这些人的信任,他还得加倍努力呀!

  李进的大本营是在济源县郊外的梨树洼,梨树洼村的村民基本上全是忠义保社的社众和家属。说是村子,其实更像一个寨子,村外头有围墙。

  进梨树洼的时候都半夜了,村子里却灯火通明!村民们正在忙碌着搬运整理缴获的财物。张宪一来,立刻受到了全体村民的热烈欢迎。要不是张宪及时制止,都有村民准备放鞭炮吹唢呐了。

  “乡亲们,士兵弟兄们,多谢你们的热情!我看见你们在李进师长的领导之下把村寨建设的如此安全、如此美丽,我很高兴呀!”

  面对兴奋的群众,张宪现场做了一番热情洋溢的讲话。肯定了李进的工作、表扬村民们把家园建设得如此美丽和安全。

  现在已经过午夜了,张宪讲完了话,李进就赶紧安排住处,让大帅及其随行团队入住。有什么事咱明天再说。

  梨树洼离济源县城不超过三十里的路程!能把梨树洼作为根据地,就足以说明李进的能力之强!张宪躺到床上回想着今天在济源的所见所闻,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时候睡着了。

  等到第二天张宪要走的时候,李进交给了张宪两辆马车。马车看着还是以前的那两辆车,但是拉车的马却已经换了,换成了不起眼的蒙古马。

  这种马,个子不高长相也不起眼,但是却耐粗饲、能长跑。也就是对饲料不讲究,不管什么草料它都能吃,温顺听话又能跑长途。特别适合拉车驮货。

  一辆大车套了两匹蒙古马,车厢里还放了一小箱金银锭。据李进说,这些都是昨天晚上从金大罕家里抄来的。大帅进临安用钱的地方肯定多,穷家富路,多带点儿钱能防身。

  这也是人家的一片心意,张宪自然不好推脱。告辞了梨树洼的村民,李进送了一站又一站,一直到前面都看见黄河了,张宪又劝他回去,“兄弟,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我去临安接了人还回来呢。你这是何必呢?送来送去,你看,前面都是黄河了。”

  “大帅!李进不放心你呀。这样,我送你过黄河,过了黄河看见郑州我就走!”

  不管张宪怎么劝,李进执意要护送张宪过黄河。盛情难却,忠心可鉴!再说张宪对于怎么过黄河也真没什么好的办法,李进既然承诺了此事,那就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他吧。


第四十四章 黄河船夫

波涛滚滚、浊浪滔天!站在黄河岸边的时候张宪才明白,这两句成语来形容黄河再恰当不过。黄色的河水一浪挨着一浪、一浪紧似一浪。波涛之中有无数的漩涡在其中随浪翻滚。盯着河面看了一会儿,就让人目眩神迷,看多了眼晕!

  这,就是黄河!

  那年月黄河上面可是没有桥的,想要过黄河,得坐船!李进领着大家伙儿顺着黄河大堤往下游走,据说离此不远就有渡船。上一回张宪渡黄河北上的时候距离现在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张宪唯一的印象就是当时他晕船了。

  往下游走了最少有十里地,渡口终于出现了。这是一条大船,船长超过了二十米,甲板上竖着十来米高的桅杆。李进竟然认识这渡船的船长,过去和老头小声嘀咕了几句,再回来的时候满脸都是笑意。

  “大帅,您可真是大吉大利的相,走到哪儿都有人愿意帮忙呀。这老鳖头从来小气,谁少给一文钱他都不摆渡。今天我说您要渡河,您猜这么着,老鳖头主动提出要打个对折,只收您一半的渡河钱!”

  还有这种事?张宪抬头去看老头,大概是场面在黄河上划船的缘故,老头那张脸黑红黑红的。见张宪看他,老鳖头露出个灿烂的笑脸。

  “老人家,您整日里在这黄河上摆渡,方便了两岸的群众,挣得都是辛苦钱。打对折这一说,我承您的情了。至于渡河钱吗,该给多少还是多少,我谢谢谢你啊!”

  “哈哈哈哈,我知道你是大英雄!我老鳖头在黄河上划了一辈子渡船,能渡你一回呀,我高兴啊!你稍等一会儿,你们人多,还有马匹车辆,等我把这几个人渡过去了,在专门来渡你们!”

  老鳖头红脸白发声如铜钟,和这样的老人说几句话,张宪心里都是痛快的。至于什么渡船的钱反倒是不重要了。

  岸边的一群人很快就坐上了渡船,老鳖头喊了一声:“开船喽——”渡船忽忽悠悠离了岸,快速滑向了河心。黄河水哗哗的响着,一阵阵的风,吹的岸边芦苇像波浪一般摇摆起伏不定。

  黄河太宽了,等老鳖头这趟摆渡回来都是一个时辰以后的事了。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