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第一奸臣-第5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
为了调查此事,朝廷应该立即下旨让张宪及其北路军班师回朝,以挽回大宋朝在国际上的名声。
和国公张浚闻听立刻出班反驳,“陛下,诸位。”明明是秦桧提出的让张宪班师回朝,张浚却不和秦桧照面,而是向御座上的皇帝行礼。以示和秦桧一党的区别。
“北路军的军纪问题都是传言,并没有谁真的看见了。而张宪统帅北路军光复洛阳,却是满朝皆知。此时正应该一鼓作气收复汴京和郑州。现在班师回朝,岂不是前功尽弃?请陛下三思!”
这家伙话茬子可够硬的,眼睛瞪得老大,说话铿锵有力,和逼宫差不多了。
“张爱卿言之有理,诸位臣工还有什么要说的吗?”赵构对张俊这老家伙说话不拐弯也是相当的反感,但他并不当面驳斥,而是把话语权又推了出去。其实就是推给秦桧的。
秦桧刚说完,自然不好立马站出来和张浚面对面的打擂台。这时候就显出派系的好处了,秦桧不出来,还有万俟卨呢。皇帝这边话音一落,万俟卨立马跳出来引经据典的讲说让张宪回来的好处。
紧接着张浚那边也有人站出来帮腔说话。两边的人你方唱罢我登场,到最后干脆吵成了一团。秦桧一党毕竟占着多数人,等大家拉起架子吵开了,张浚那边就相形见绌了。他们人少,发声的就少。在这场朝堂争论当中,很快就被秦桧一党压制住了。
御座上的赵构就像个裁判一样,悠哉悠哉的坐在那儿看着下面一群紫袍金带的朝臣唇枪舌剑,他脸上乐呵呵的,就像看笑话一样。
第三十七章 飞鸽传书
“郡王,出大事情了!”
两个人一见面,温正阳头一句话,就把清河郡王张俊给吓了一跳,“出什么事了?不要慌,你慢慢讲,天塌不下来!”张俊到底是经多见广,吃了一惊之后迅速镇定下来。
“是张宪!有人要对张宪不利!”温正阳就把今天朝廷里头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对张俊讲说了一遍。
张俊听着听着眉头就皱了起来,到最后不由得火往上撞,“哼!都是一群鼠目寸光之辈!他们难道就不知道张宪北征对我朝意味着什么吗?太祖开创的江山,靖康之变损失大半!”
“现在好不容易出了个张宪,看到一些收复失地的希望,他们就准备自毁长城,自断臂膀!这群只知道朝堂内斗之徒!这次我岂能再让你们如意?来人,去请恩平郡王,就说小王我有要事相商!”
这回恩平郡王来的比以往哪回都快。赵璩也有自己的内线,他也听说了今天朝堂上发生的事情。两位郡王一见面,关上门就开始商量应对之策。上一回没注意,张宪的家眷差点儿出了事,这一次,他们俩岂能再出纰漏?
俩人商量的结果就是让张宪家里的那几个女人分成两批,庆阳公主带几个人搬到恩平郡王府去暂住,侯爵夫人岳银瓶和张绣娘以及剩下的人搬到他的清河郡王府暂住。两个郡王一人保护一半,免得有人突然对张宪的家眷下手!
同时,张俊写封信,把朝廷里头发生的这些事全部讲明白。用飞鸽传书,快速的通报给张宪!让张宪来之前就做好准备,省的回朝之后措手不及!
信鸽传书,绝对不是张宪首创的。据史书记载,唐朝名相张九龄就曾经养信鸽传递家书。张浚部将曲端也曾经用信鸽在军中传递讯息。张宪只不过是把信鸽和养鸽人单独编成了一支部队而已。
作为清河郡王张俊来说,家里养信鸽并不是稀罕事。张宪率军北伐之前,和张俊互换几只信鸽以便有事能够及时联系也是应有之意。
信鸽,带着张俊的信展翅北飞。鸽子在天上飞行的速度,当然要比人在地下走快得多。据说有良种信鸽一天能飞上千公里。从临安到洛阳的距离基本上也就是一千公里左右,张俊放出去的信鸽纵然达不到一天能飞千公里,两天时间足够了吧?
实际情况是,信鸽落到张宪眼前的时候,离临安的朝堂争吵仅仅才过去了一天半。这时候,张宪还没启程呢。
第三十八章 催命金牌
“大帅,梁兴对不起你!”梁兴要下跪,被张宪给硬拉住了,“我不该负气离去,导致靖国军实力受损!大帅已经归来这么多天了,梁兴却迟至今日才前来报到。大帅,我做错了,请您责罚!”
“梁兄,你何出此言呢?梁兄的为人张宪可是很清楚的。田师中肆意胡为,你又能有什么办法呢?你能够明哲保身,没像韩常那样把自己都搭进去就已经不错了。我怪你什么呢?”
“你说你回来晚了,这又哪有早晚之分?只要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呀!抗金,不分早晚!只要金人没有退到长城以北,抗金就不晚!你来的正好,我已经奉了朝廷圣旨,要回趟临安。梁兄你回来,正好和牛皋一起守住咱们已经取得的地盘。”
张宪一口一个梁兄的叫着,他感觉自己都像祝英台了。但是不叫梁兄他叫什么?总不能管梁兴叫小梁吧?
“是,梁兴必定不负大帅所托,好好的配合牛将军!不过大帅,朝廷怎么会想起来下圣旨,让你回临安呢?这次回去有什么事,朝廷方面讲了吗?”听说有圣旨调张宪回去,梁兴不由多问了几句。
“是班师回朝,朝廷命我班师回朝。你放心,我肯定不会把咱们已经取得的地盘拱手让给金人!就算是回去,我也会先少带点儿人,回去看看朝廷里的内情。”
几个人正说着话呢,外头忽然有人来报,说是京城来了传旨官,要见张大帅!
“把传旨之人带过来!”张宪既没有排摆香案、也没有沐浴更衣,甚至连客厅都没进,就在这院子里接见传旨官。
传旨官是个太监,一看张宪这模样就是一愣。他可没想到忠昌侯,北路军大帅张宪会在这儿就这样见他。可俩人既然见了面,他总不能什么话都不说吧?这太监对着张宪拱了一下手,“忠昌侯,咱家奉了陛下的皇命,来给你传金牌来了!”
说完他看着张宪,张宪也看着他,俩人大眼瞪小眼。就在张宪一甩袖子要走的时候,太监终于率先说话了,“忠昌侯,咱家拿的是皇上亲赐的金牌,难道说,您就不该找个清静的地方接金牌吗?”
“我很忙,没空。金牌在哪里?交给我吧。”张宪把手伸出去了。
这太监给也不是不给也不是,双方就愣到那儿了。最后一看张宪变了脸,太监无奈,只好暗叹晦气,从怀里取出金牌双手奉上。张宪一把接过,翻来覆去的看了看,“这是金牌?是纯金的吗?”
太监当时就瞪大了眼睛。
第三十九章 老将拦路
从第一面金牌之后,一直到送行大会,金牌是一面连着一面。张宪数了数,一共二十面金牌!看得出来,为了让他回去,秦桧和赵构可真是下足了本钱,比当初调岳飞回朝所用的十二块金牌还多了八块!
对此,张宪也是相当感动,皇帝和丞相对他可是破格重视了!既然你们这么重视我,我当然也不能让你们失望了!张宪走下点将台,跨上黄骠马,在马上一拱手,“请诸位谨守国土,切莫懈怠。张宪回京,一定将诸位的功劳禀告吾皇陛下!告辞了!”
说完策马而行,举手高呼:“出发!”随行部队缓缓启动,离开洛阳南下,直奔临安城而去!
奉旨班师张宪也不着急,走一程停一停,路过大的州府了,往往还要休息个一两天。天气也热,将士们也容易疲乏,一千公里的路程,他带着部队走了俩半月!走的时候是初夏,等到了临安郊外的时候都立过秋了。
这一路上飞鸽传书不断,清河郡王张俊,还有那位奉命留守临安保护张宪家小的情报局行动组长华占,不断地利用飞鸽传书把临安城的最新局势变化及时通报给张宪。
张宪虽然人不在临安,但对于临安朝堂上、民间的动静却能够做到随时掌握。这一路上他也在不断地考虑着对策。回去之后,秦桧这么做、我这样应对;赵构那么办、我那样应对。
世间事往往都是任凭你考虑得再周全,也比不上变化快。张宪觉得自己已经把所有可能遇上的问题全考虑到了,然而等真的到了临安城外了,新的情况却又出现了,拱卫京师的卫戍部队不许他率部进临安!
临安卫戍部队大帅刘光世亲自带领部队拦住了张宪的去路。张宪上下打量这位和岳飞齐名的中兴四将之一的刘光世。
老头子已经快七十岁的高龄了,头发胡子都花白了。跨骑骅骝宝马,身披麒麟宝铠、头顶吞天帅盔。廉颇真人没见过,但看刘光世老头子的风采,估计就是廉颇在世,也不过如此了吧?张宪暗中喝了个彩,好威风的一员老将!
“张元帅,此乃行都所在,天子之城。张元帅率领大军前来,所为何故呀?”老头子晃着脑袋,一脸警惕的盯着张宪。
“刘元帅,”张宪在马上抱拳一礼,“张宪奉圣旨班师还朝,要进宫面圣。陛下要见我,刘元帅难道也要阻拦吗?刘元帅你要拦住我不让进京也可以,麻烦你请圣旨来。我这里有圣旨和金牌,如果刘元帅也有圣旨金牌,张宪立刻领军返回洛阳!”
刘光世严肃的表情不变,张宪给他行礼,他也不还礼,这老头有点儿倚老卖老。
第四十章 御赐美酒
任凭独眼龙再狡猾,他也不认识手枪,他没见过这玩意儿呀。看见张宪拿出个古怪的东西在手里摆弄着,独眼龙还是蛮好奇的。基于对未知事物要认真学习的态度,他目不转睛的盯着张宪的一举一动、每一个动作。
张宪一抬头,嗯?他举着手枪对着独眼龙,独眼龙也把拇指翘起、食指弯曲,也做了个拿枪的姿势。这是什么情况?难道这家伙拿的是一把隐形手枪?这怎么可能?张宪觉得头发跟有点儿发炸。
“嗯哼,独眼龙,你的这个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