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天下-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迷底
刚想到这里,鼻中闻到一缕幽香,一个女子从后将他抱住,温柔的亲吻他的脸颊。
陆法和叹了口气。不用回头也知道,这是自从寿王寺建成后,一直侍奉自己的越姥。陆法和多年经营,为乡人治病,向蛮人传道,一点点积累声名。直到文道期造反之事发生,声名达到顶点,归依弟子如潮而来,敬奉的金银不计其数。于是陆法和集合人力物力,在百里洲上修了这座规模宏大的寿王寺。
以居士(未出家的信佛者)身份主持传道并不奇怪。东阳郡(今浙江金华)主持双林寺的傅大士就是著名居士。他曾在梁武帝之前着道冠、僧袍、儒履,表明调和三家的主张。这种立新而不破旧的思维最合中国人口味。陆法和以居士身份主持佛事,不但别具魅力,而且取得左右逢源的极大便利。对俗,他是僧,对僧,他是俗。收留这个十多岁的少女侍奉自己,也没人说什么闲话。
毕竟,他是居士!
陆法和苦涩一笑。老子说过,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在华夏的地盘上,很多时候要通过这种弯弯绕的技巧,才能勉强保有一点个人自由。
这个国度,权力禁锢着一切。先秦时采用分封制度,虽然容易战乱,但因没有统摄一切的权力中心,贵族和士人阶层还能享有很大的自由。那时候,学术百家争鸣,人人个性飞扬。之后秦朝采用法家理论,大一统权力对社会的控御无孔不入。人口最多两千万,工具主要是青铜制品的秦,居然能南北各用三五十万军队打仗,西面大修宫苑,连绵纵横数百里。东面以庞大船队一再出海,“连弩射海鱼,觅药下扶桑”。浩大工程一个连着一个,万里长城、秦皇地宫,纵横驰道,销金铸铜。不是秦朝富裕至极,实是专制政权对社会的榨取能力已达极至!全天下的财富,只供奉皇帝一人。任他奢侈挥霍,任他以之穷兵黩武、觅药寻仙,实现个人种种“理想”!
这是权力的胜利,却是万民的劫难。
即使臣民不堪虐政,上吊自杀者不绝于路,秦皇帝仍悠然统治了几十年。政权在二世手里丢失不过是个技术失误,并非道德缺失的必然结果。这种控御一切独享一切的制度实在太好,没有统治者愿意主动放弃。汉朝秉承秦制,只是在细节上稍做改善。到了武帝时期,皇权又一次大膨胀。后世史家司马光评价汉武帝,说他跟秦始皇没多大分别。之所以秦亡汉不亡,是因汉武帝用人用得正确。尤其是托孤重臣霍光表现出色。胜在技术而非道德。
及至东汉末年,世家大族势力膨胀,到了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难得出现皇位流转而世家地位不转的奇特现象。然而这绝非等于皇帝愿与他人分享权势,仅仅是乱世下面对现实的暂时妥协。萧衍篡齐后,将自己的儿女亲属大肆分封,各领重兵镇守四方。而对外姓功臣就吝啬得多。一旦天下一统,皇帝会有什么手段,想一想刘邦削藩的往事就可知道。
全天下,真的只有一个人才能有自由,才能有尊严吗?
陆法和思接千古,长长的吐了口闷气。在大一统体制下,权势凌驾于一切。早在西周时期,姜尚受封齐国,听说有几个隐士修为很高,派人去请始终请不来。这些人自以为可以置身权势之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生存。然而姜尚屡请不至,立即派人杀了他们。他的理由是:这种恶例绝不容许。假如人人都可以不理我这个老大,爱怎么活怎么活,我这齐侯还做得下去吗?我让谁服役,向谁收税?做为君主若不能随意处置臣民,那还有人做吗?
可是谁又愿做被人统治的臣民?所以专制制度越是成功,权势本身就越是成为一切价值的尺度。对于精英人物来说,除了追逐权势,人生不会有更高目标!
民族的百年屈辱,济世安民的壮志雄心,再加个人“自我实现”的强烈冲动,令陆法和不可能安于一个“宗教领袖”的身份老死于佛堂前、经阁上。他始终坚信,一个人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看着那些无才无德的庸人占据高位却无所作为,陆法和早已积聚了深重的不满之情。忍无可忍无须再忍。既然你们都不行,老子我就不客气的当仁不让了。
陆法和转过半个身子,轻轻将越姥抱住。走到今天,已经用了几代人的智慧和牺牲。自己绝不能辜负先人的付出。
所谓的容貌变幻,说穿了一钱不值,只不过是祖孙父子轮流出场,却用同一套装扮,使用同一个名字而已。这种雕虫小技成不了大器。所以陆法和又北上东下,凭精湛医术为人解除病苦,进一步积累声望。
史书记载,陆法和能让虎豹毒虫受戒,不再伤人。事实上这些虎豹都是陆家自小驯养。选择合适时机放出来演一演戏。别说是陆法和的时代,即使到了今天,一些拙劣把戏仍能骗倒大把的人。有足够的人力物力支持,弄出种种奇迹又有何难?
陆法和又常在某处水域做下标志,对大众宣布此处放生。渔人在该地该时就打不到鱼。即使打到一点,立即就会刮风打雷,吓得渔人将鱼丢回水里。如此的奇异顿时令乡人目眩拜服。
这一招也并不困难。只要知识足够,使用药物将某时某处的鱼儿驱赶一空并不困难。至于风雷的事,起初完全可以用自己人演戏。一旦预测天有雷雨,便由陆法和出面标记,随即自己人出场打渔。一到收获,风雷如期而至,渔人当即放生,然后到处宣说陆大师的神异。乡人先入为主,日后偶有雷同就会主动附会。人类的心理特点,是对合乎常理的情况不加关注,而对偶发意外则记忆鲜明。
即使到了后世,这种招数仍有奇效。大批神棍股评家能够混饭,就是吃准了这一点。大量的无效预测没人去记。而偶有奇中就会令信徒趋奉如神,媒体也为之推波助澜。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叫新闻。一切神奇事物的流行,本质上都是迎合了大众内心的梦想与渴望。
又比如一些江湖游医专治绝症病人。这类人医院已判死刑,治不好绝无后患。而一旦治好,自己就成神医。至于为什么能治好?一是人的疾病本身就有自已好转的潜力。比如癌症晚期的病人就有突然自愈的先例。二来医院常有误诊,更有恶劣医生强治未病以为功。考虑到这两个因素,只要坚持下去,三五年下来神奇几次那是绝对有可能的。一个个名为神医实为神棍的人物于焉出场。
二十一世纪的世界尚且如此,在陆法和这样的才智之士手里,玩弄几样把戏当然易如反掌。
可是这样做也有后患。官府对于神棍人物一向忌讳。以妖术煽动乡民造反史不绝书。稍有不慎就会被告发收监。陆法和行事谨慎,所有不利之处早已一一想明。首先自称姓陆就有玄机。顾陆朱张是南朝大姓,宗族势力盘根错节。他自己不说,旁人也弄不清他的辈分宗支,轻易不会招惹他。
而出道时机的选择也有讲究。当下梁武帝崇信佛教,对佛教徒极为礼敬。他在这个时期出现,官府才不会过于猜忌。按华夏的政风,官僚们历来是上有所好必好之,上有所恶必恶之。要是做反了,官运也就到头了。此外,陆法和谨言慎行,不但持戒很严,宣传造势也很讲技巧。神奇事迹一向都是外人在传,而他本人对之不置可否。罪名也很难安到身上。
不过若是就这样干下去,除了出点名,弄点财,也难有更进一步的发展。可是陆法和自有心机。这个时代荆州湘州一带的蛮人很不安分,经常要聚众造反。弄得官府焦头烂额。不久前文道期就弄出很大麻烦。虽被镇压下去,但蛮人并未心服。陆法和经常入蛮界传法施药,对官府来说这是好事。佛教是一种和平的宗教,如果蛮人都信了佛,治理起来当然容易多了。而对陆法和来说,其中却有深意。在蛮人中大收弟子,广施恩惠,是有其利害计算的。
哲学书上说,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如果善于联系,那么文道期造反能被陆法和先知毫不奇怪。无非有人通风报信罢了。
想到这里,陆法和抱紧越姥。该做的准备都已经做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如果梁朝没有大的变动,自己还是什么都干不了。自己能做些什么,能做到什么地步,某种程度上全看侯景的表现。预测侯景必反并不困难。以此人野心之大,绝不肯久居人下。而以梁朝执政者之眼光手腕,弄出问题绝非意外。不出问题才叫奇迹。可是侯景若反,会在什么时候发动,进展与结果如何,那就难说得很。
侯景啊侯景,且让世人看看你的手段吧!
'(南朝奇人陆法和(二))'
五,应验
“反了,侯景真的反了!”
太清二年十月,朱元英一头冲进陆法和在清溪山的茅庵。
梁武帝太清二年八月十日,侯景据南豫州首府寿春叛乱。九月二十五日,侯景声言狞猎,率军南下,先占据谯州,接着攻下历阳。
十月十三,萧衍派宁远将军王质领军三千沿江防守。
十月二十二,在萧衍侄子萧正德的帮助下,侯景率八千部众渡江。王质不战而退,名将陈庆之之子陈昕被俘。告急文书如雪片般飞往各处军镇。
此时陆法和正在清溪山传道。于山中结草庵居住。朱元英在确证消息后,紧赶慢赶跑去报信。其实陆法和早已知道。
去年(太清元年,也即中大同二年。此年梁朝改元一次)侯景背叛后,东魏权臣高欢的儿子、年轻的高澄处置得宜。他先封锁父亲的死讯,等到切实掌控了军政大权,这才发布消息。然后发兵进剿。但是侯景人虽狂妄,手底下却有硬货。东魏军想要一口将之吃下,反而连吃了几个大亏。其后在名将慕容绍宗主持下,东魏军稳扎稳打。侯景慢慢不支。毕竟他以一隅之力对抗一国,打消耗战是不会有便宜的。再加上带的是叛军,军心本不稳固。开头侯景骗他们说北方的家属都已被杀,勉强稳住军心。后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