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都市小说电子书 > 文艺生活 >

第246章

文艺生活-第246章

小说: 文艺生活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香江,一条新闻的播出落后于其他电视台,观众就会换台,收视率就会降低。

    想要提高收视率,就要抢时间,抓新闻,节奏自然是越来越快。

    商业社会时间就是金钱。

    这正是林子轩担心的地方,他和香江的电影人有过合作,对此有所了解。

    以电影为例,冯晓刚拍一部贺岁片要用大半年的时间,在香江基本上三个月搞定。

    想要融入这种工作环境,除了要克服语言和文字上的障碍外,还要调整好心态。

    林子轩能帮上忙的地方不多,买台手提电脑能够提高慕姗姗的工作效率。

    手提电脑和台式电脑差别不大,学起来不难,只是在内地的公司还不太普及。

    尤其是像林子轩这一代人,他们上大学那会就没接触过计算机,工作后这么忙,也没时间去学,成了老板就更是如此,手下有人懂电脑就行了。

    慕姗姗上手很快,掌握了手提电脑的基本操作,能够看文件上网查资料了。

    几天后,慕姗姗请了凤凰卫视的三位主播来酒店吃饭,这三位主播都来自内地,两女一男,分别是小陈、小许和小窦。

    小陈是九三年从京城广播学院外语系毕业,算是慕姗姗的学妹。

    小许毕业于京城外国语大学,曾在华国电视台工作,是慕姗姗以前的同事。

    小窦原来在粤省广播电台做主持工作。

    三人是九六年加入的凤凰卫视,那时候凤凰卫视还在筹备之中,他们刚到香江,人生地不熟,租住在同一个小区。

    小陈和小许住在一起,彼此有个照应。

    如今,三人都有了自己的节目,在凤凰卫视站稳了脚跟,和这个年轻的电视台共同成长。

    这顿饭在酒店的餐厅里,还算丰盛,大家就是叙旧和闲聊。

    在座的都是主播,嘴皮子利索,言语风趣,容易拉近彼此的距离,他们聊着过去在内地的生活,和现在在香江的感受。

    时间过得很快,林子轩大部分时间都是静静的听着。

    “你们这些天这么忙,一定要多吃点。”林子轩偶尔劝说道。

    “林哥,以前在台里我就听说你是个节目策划的高手,慕姐当初那档《方大综艺》就是你策划的,现在还播着呢。”小陈请求道,“你能不能指点指点我啊,看我适合什么节目。”

    林子轩在华国电视台小有名气,有不少传闻。

    “你主持的音乐节目不是挺好么?我看了你们台,节目很不错。”林子轩称赞道。

    林子轩之所以看凤凰卫视,主要是因为香江这边的电视台要么是粤语,要么是英语,凤凰卫视至少说的是国语,听起来没有障碍。

    “我也想有一档自己的节目,就像慕姐的访谈节目一样。”小陈羡慕道。

    音乐节目主持起来并不难,换一个主持人都行。

    作为一名主持人,最重要的是找准自身的定位,有一档合适的节目,或者说是无可替代的节目,换一个主持人就不行了,这样才算是成功。

    他们在凤凰卫视虽然站稳了脚跟,却还不算是当家主持,没有一档代表性的节目。

    一个是因为凤凰卫视开播不久,没有太多的资源,还有就是港台主播的竞争。

    目前,凤凰卫视的当家主播是来自宝岛的主持人,叫做吴晓莉。

    “你也可以啊,访谈类节目可以有不同的风格,你的形象适合走轻松亲民的路线,以感情和娱乐话题为主就不错。”林子轩建议道,“比如叫做《鲁俞有约》。”

    “那我呢?我适合什么风格?”小许询问道。

    “这个,你的形象端庄温和,适合采访社会知名人士,企业家之类的名人,聊聊他们成功背后的故事。”林子轩回应道。

    “为什么我就亲民,小许就端庄温和,林哥你这次可看错了,她的性子很强势,只是平时伪装的很好。”小陈爆料道。

    “你的性子比我还倔呢,还好意思说我。”小许反击道。

    “两位美女,注意形象。”小窦在一旁提醒道,“你们俩住一块还没打起来,真是万幸了。”

    “我们俩感情好着呢。”小陈不满道。

    “就是,窦哥你羡慕去吧。”小许附和道。

    “你们这一唱一和的,也是没谱了,你们都问过了,给我个机会,我也想知道自己适合什么节目。”小窦好奇道。

    “我可不是算命的,你们别当真,就是说说我的意见,我看闻涛你说话幽默风趣,脱口秀这类节目应该会很有意思。”林子轩提议道,“这种类型的节目在西方很有市场,咱们这儿还不多见,算是一个创新吧。”

    林子轩说这么多倒不是为了刻意和他们结交,主要是想给慕姗姗创造一个好的工作环境。

    虽说这只是一个短期工作,不过有人照应着总要好一些,大家都来自内地,互帮互助嘛。

    晚饭结束,林子轩和慕姗姗把三人送走。

    俩人没有急着回酒店,而是在周围慢慢的散步,这儿靠近海港,夜风吹散了暑热。

    来到香江后,慕姗姗一直忙碌,他们还没有这么自在独处的时候。

    “那个《鲁俞有约》是怎么回事?我以前好像在哪儿听过。”慕姗姗貌似随意的问道。

    “我就那么随口一说,人家不一定会用。”林子轩解释道。

    几年前,林子轩给慕姗姗策划节目的时候,说过一个《姗姗有约》,慕姗姗记性好,一直没忘,虽然她的节目没有用这个名字,可也不想被其他人占用。

    那毕竟是俩人共同的记忆,在这方面,女人往往是自私的。
………………………………

第三百八十章 分歧

    林子轩一行人还是被媒体发现了,倒不是说他们张扬,而是和所住的酒店有关。

    陈常乐给他们安排的是五星级酒店,这种等级的酒店在香江有不少,平时没什么,可现在香江记者云集,每家五星级酒店门前基本上都有记者蹲守。

    这帮记者关注的重点是香江回归,葛尤被逮到只能说是赶巧了,林子轩正好站在一旁。

    香江的娱乐业发达,娱乐记者更多,也就是所谓的狗仔队。

    他们为了得到独家新闻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香江明星和狗仔队之间的恩怨数不清。

    葛尤虽说是内地演员,却顶着戛纳影帝的头衔,在港台地区有一定的知名度。

    林子轩一直从事幕后工作,不被人熟知,可禁不住记者的打探,这才知道林子轩是内地电影公司的老板,还是金马奖最佳编剧的获得者。

    这大小是条新闻,被当地的媒体报道了出来。

    报纸上葛尤和林子轩从酒店出来,照片旁还有解说:内地影帝来港,疑为参加庆典。

    现在报纸的头版,媒体的头条都是和香江回归相关的报道,政治人物成为了舞台的主角,娱乐明星只能是陪衬。

    在娱乐版面,报道最多的是回归庆典,讨论哪些歌星将会上场。

    对香江的演艺界来说,这同样是一场盛大的活动。

    在这种背景下,关于葛尤的报道只能算是一条小新闻,没想到也被人注意到了,这说明香江真的不大,任何消息都传的很快。

    比如闻隽就找上门来,认为林子轩过来应该先联系他,让他尽一回地主之谊。

    还有个让林子轩意想不到的人物,那就是宝岛的电影人徐立公,他刚好也在香江。

    说起来,林子轩和徐立公没见过面,双方通过中间人或者信件往来,《卧虎藏龙》的剧本就是林子轩寄给了徐立公,然后徐立公再转交给李桉。

    李桉接到剧本后翻译成英文,解释给老外听,同时还找熟悉的编剧做出修改。

    一个剧本的完善需要不少的时间,尤其是这种带有文艺倾向的片子,但李桉心里已经有了一定的把握,整个故事的架构完整了。

    他觉得这个项目可以进入实际操作的阶段了。

    想要操作一个电影项目需要几个条件,在确定了剧本,也就是要拍什么之后,首先要解决的是资金问题,其次是团队,第三是拍摄地点。

    李桉信任有过长期合作的徐立公,就请徐立公来处理电影的前期事宜。

    在给徐立公的电话里,他大致确定了一些内容。

    这部片的投资至少要八百万美元以上,现在可以开始找投资了,拍摄的时候需要香江的制作团队,尤其是武行这一块。

    李桉善于拍文戏,对于武戏虽然有想法,但还是找专业的武行来才能实现他的想象。

    毕竟香江的武行在业内都有知名度,他们有丰富的经验。

    在拍摄地点上,如果在宝岛拍,能够节省资金,到内地拍的话场景会更好,花费却高。

    徐立公要做的就是和内地的林子轩联系,商讨双方采取哪种合作方式,还要寻找合适的香江制作团队加入,这会是一个不小的电影项目。

    李桉要到明年下半年才有空闲,他们有一年的时间来筹备这件事。

    徐立公来香江是想寻找投资人,共同承担风险,这是李桉第一次拍武侠片,还是这么大的投资,成败未定,能够拉到投资总是好的。

    在融资方面,内地和港台的电影人心态不同。

    内地的影视公司往往喜欢自己投资,不愿意其他资本介入,一个是在拍片的过程中掌握话语权的问题,还有就是一种吃独食的心态。

    总觉得其他资本的介入就是把利润分摊了出去。

    这是在片子能够赚钱的情况下,他们不怎么考虑片子赔本的时候有人承担了亏损。

    在海外的电影投资中,更多的是采取利益均摊,风险共担的方式。

    他们先考虑的不是这个片子赚钱了大家分多少,而是赔钱的时候怎么少赔一点,把风险降到最低,这才是好莱坞电影公司的生存之道。

    徐立公看到林子轩在香江的消息,就给酒店打了电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