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都市小说电子书 > 超级首富系统 >

第135章

超级首富系统-第135章

小说: 超级首富系统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坦己也不说话,真的傻傻地接过笔,在回访单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张着嘴,瞪着眼,楞楞地看着星六。

    星六收起纸和笔,朝她微微一笑,礼貌地说了一声再见,便大步流星地离开了。

    走出了很远,身后突然苏坦己歇斯底里的尖叫声,星六连头都没有回

    星六再次回到张晓宇身边。

    以前星六每次穿越时空,都是那个神秘人接送他的,张晓宇可没有怎么多闲工夫。所以他必须要让星六可以自己随心所欲的穿越时空。

    穿越神器昆仑镜自然是不能给他的。

    张晓宇向系统求助:“系统君,怎么样才能让星六也可以像我这样自由穿越时空呢?”

    系统君答复他:“这个世界上唯有昆仑镜是至尊级的穿越神器,要让他像你这样随心所欲地穿越时空,自然是不能的。不过,为了满足你的要求,我有一个办法。”

    “什么办法?”

    “我可以单独为星六编写一个穿越程序。你只需要将一年以内星六要去的时空名称告诉我,我就会将一切安排好。不过,每次只能安排一年。”

    张晓宇考虑了下,将女神服务pp里近一年的订单全部提交给了系统君。

    系统君很快就解决了一年之内星六的穿越问题。

    从此刻开始,星六正式成了张晓宇的一个十分特殊的新员工。

    张晓宇改造完自己新收的员工之后,顺利解决了四处冒充自己的这个大麻烦之后,又接到了来自汉朝地产公司总经理的信息。张晓宇开设在汉朝的汉宇地产公司的负责人告诉张晓宇,因为在汉朝的地产项目发展势头迅猛,导致现在公司人手严重不足,特意向张晓宇请示,看怎么样解决这个公司员工数量不足的问题。

    这个问题,其实张晓宇在成立汉宇地产公司之初就已经考虑到了,最初那一批进驻汉朝的建筑工人,都是张晓宇从现代都市,花高薪聘用,然后利用昆仑镜穿越时空带过去的。虽然前前后后跑了很多趟,总共也运输过去了一百多名建筑工人、工程师和设计师等等。

    公司成立之初,地产开发项目仅仅只选在长安城一带,并不是很多,再加上再汉朝当地招聘了一些工人,人手倒是凑合够用。不过随着公司规模的迅速发展壮大,项目从长安向别的城市扩展,市场销售行情也越来越火爆,汉宇公司的建筑工人越来越不够用了。

    大规模的招工成了现在汉宇地产公司最当务之急的事情,很多项目都已经签好了合同,如果人手这块跟不上,到时候甚至可能会由此产生一系列意想不到的负面问题。

    张晓宇直接从商朝穿越到了汉朝,来到位于长安的汉宇地产公司总部。

    在总部装修讲究的会议室里,张晓宇跟汉宇公司的各位高管集聚一堂,召开了一次专题会议,专门讨论在汉朝培养建筑工人的议题。

    在一开始的时候,张晓宇关于这个问题,就曾经提出了自己的设想,他觉得依托地产公司的专业实力,可以在汉朝开办了一家专门培养建筑方面人才的技工类型的学校。今天再次提出这个想法,众位下属自然是十分赞同,会议现场,又是一番歌功颂德的声音。

    虽然现在的张晓宇已经适应了这样的场合,但他还是很反感将一个好好的会议弄成了一个个人秀。

    他倒是很希望各位分管老总们都就这件事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他并不需要个人崇拜。

    “我希望在座的各位都能就这个话题畅所欲言。”张晓宇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不过这些老总们,有些精通营销,有些精通宣传,有些精通项目管理,但说起教育,还真的没有几个人能说出什么像样的观点。

    有的说,这个大学的校园应该如何规划,教学楼应该如何气派

    有的对学校的师资力量和课程安排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除了理论课,更应该多增加实践课程,建筑本来就是一门饰物。

    也有的认为不如直接在实践之中教学,采取古代的师徒制,就不要在汉代搞什么现代大学教育了。

    而在汉朝,现在实行的还是科举制,所有年轻人的人生目标都是高中状元,如果要在这里开办一个技工类院校,究竟能不能招到学生?

    生源问题,其实才应该是所有问题之中最应该考虑的问题。

    张晓宇将这个问题提出来之后,众位分管老总又纷纷夸赞张晓宇考虑事情实在是深刻,独到。

    张晓宇笑了笑说:“我估计汉朝的达官贵人是不可能将自己子弟送到我们这里学建筑的,生源绝大多数应该都是穷人的孩子,要不我看,我们这所学校就实习全免费的形式吧,不止学费免了,生活费也全免,每年还从汉宇公司抽出当年盈利的10,设立一个奖学金,用来奖励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

    众人纷纷赞同,会议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众人都觉得张晓宇的提议非常不错。

    很快,专门培养建筑方面专业人才的汉宇建筑大学便开始在长安城筹建。

 第一百五十八章 秀才的新出路

    汉宇建筑大学筹建的速度是极其快的,因为汉宇公司本来就是搞物业开发的,所以,地产公司直接用开发建设好的楼盘,直接改造成了大学校园。

    张晓宇自然成了汉宇建筑大学的校长。

    汉代的教育模式都是私塾,富家子弟则直接聘请教书先生,穷人家的孩子大多数都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而那些有机会接收到教育的孩子,也都将学习四书五经当作通往官场和上层社会的敲门砖,对于很多读书人,毕生的学习目的就是为了考取一个功名。

    张晓宇其实不止是建造了一所大学,本质上是在汉朝推行了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正如张晓宇之前所担心的那样,硬件、师资力量等等都是很容易就解决的问题,但是生源问题,却成了一个十分让人头疼的问题。富人们自然是不会将自家的孩子送到这里学习以后当个建筑工人,而穷人家庭对于汉宇建筑大学这样的新事物感到陌生极了,一时间根本没法接受。

    一开始,张晓宇让大学招生办带着任务,各个乡镇走访那些家有十三四岁男孩的家庭,向他们推广汉宇建筑大学,试图说服他们来这里就读。

    这个画风简直就是官府拉壮丁的既视感。以下是某个招生老师和长安城郊王家岗的王大婶的对话。

    “王大婶,你别急着关门,我们不是官府的”

    “你们有什么事?就在外面说吧”

    “那好吧,王大婶,我这么跟你说吧,我是汉宇建筑大学的招生老师,老师是啥?老师就是私塾先生。对,私塾先生。”

    “私塾先生来我们家干啥啊?我们可没有那个闲钱送孩子去念书。再说了,即使念了也白念,这年头,考个进士举人什么的,比登天还难。我们村东头的老辛,都六十多岁了,头发胡子全白了,还是一个穷得叮当响的秀才”

    “王大婶,我们这个学校,不是培养秀才举人进士什么的”

    “那读书要是不想着当官,读书还有什么用呢?还不如在家老老实实当个庄稼人。”

    “在我们这里读书,虽然不能当官,但是,可以赚大钱哦。”

    “赚钱?能赚多少钱?”

    “王大婶,我这么跟你说吧,比你们县的县令的年收入还要高。”

    “是吗?”王大婶犹豫了片刻,转念一想,还是摆摆手说:“不行,不行,我们家太穷了,没有钱供二蛋念书。”

    “王大婶,你要是送你家二蛋来我们大学,不仅不需要一分钱学费,我们学校每个月还发一锭银子作为生活费,每年年底,成绩好的学生,还有奖学金可以拿。”

    “不交学费,还可以拿到生活费?天下会有这样的好事?大人,求求你们就不要再拿我们这些穷苦百姓开玩笑了,我们二蛋身强力壮,家里种田全靠他了,这要是他跟你们走了,往后我们在田里地里干活,缺少了一个劳力可如何是好啊?”

    “王大婶,我没有骗你,我说的都是真的”

    “谁信”

    砰!王大婶将大门紧紧关上了,站在外面的招生老师一脸懵圈,悻悻而归。

    在其它县里招生的老师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闭门羹已经吃成了家常便饭。

    一个星期过去之后,分散在长安城郊各个县里招生的二十位老师,加起来,总共只找到了两个学生。

    其中一个学生叫做小黑,小黑本来就是一个瓦匠,前几天在别人家干活的时候,将小腿摔骨折了,这几天一直在空闲在家,反正这几个月,又不能干活,听说汉宇建筑大学招生,不仅不收学费,还发生活费,心想反正自己现在这样在家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去学校呆一阵子,到时候不开心的话就偷偷溜走。

    另外一个学生就狗子,狗子原本是村里的一个无赖,后来得罪了全村人,被族人赶了出去,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后来招生老师经过他们县的时候,见狗子身强力壮,却整天无所事事在街头溜达,觉得有些浪费他一身疙瘩肉,决定将他带回汉宇建筑大学,好好培养,以后说不定可以成为一个不错的建筑工人。

    二十位招生老师,带着小黑和狗子两个准学生,坐在长安某个县城的宾馆的会议室里,大眼瞪小眼,一筹莫展。

    这次招生,校长张晓宇给他们下达的指标是两个星期之内每人招收50名学生,也就是总共要招收1000名新生。

    可是现在一半的时间都过去了,他们才完成了任务的千分之二,这让他们如何不感到忧心忡忡。

    这些老师都是张晓宇用50万的年薪从现代都市聘请来的,若是张校长一发怒,将他们解聘了,他们上哪儿才能找到这么好的工作这么高的待遇呢。

    可是不是他们不努力,是汉朝的客观环境实在不给他们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