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都市小说电子书 > 文艺大明星 >

第195章

文艺大明星-第195章

小说: 文艺大明星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沉迷码字,日渐消瘦。

    伴随着音响里面舒缓的音乐,林翰的精神高度集中,他将注意力全部放在了新书上面,双手如同穿花蝴蝶一般在键盘上面飞舞着。

    来自班得瑞的音乐让林翰如同置身在阿尔卑斯山林之中,采集自然的声音,每一声虫鸣鸟叫,每一缕流水淙淙都让人放松紧绷的神经。

    虽然关于班得瑞有些争议,可林翰并不想理会那些东西,音乐这种东西自己喜欢就好。

    正当他写得正开心的时候,手机的微信提醒却悄然响了起来。

    林翰随手按了一下保存文档,然后自己用指纹解开手机,查看起具体的消息来。

    “刚刚我们整理工作邮件,发现《读者》杂志还有《意林》都给你发来过邮件,他们想让你的作品发布在杂志上面,我把邮件转发到你的个人邮件里面,自己查看一下吧。”

    将近十秒的语音消息让林翰听得很舒服,他按住屏幕回答说道:“我看看邮件,等会儿给你回复吧。你现在忙什么呢?”

    “现在坐在《vogue》的摄影棚里面,跟别人沟通明天拍摄时穿什么服装,无聊得紧。”

    陈佳璇以前也算是一个工作狂,不过自从谈恋爱以来她就有意识的减少自己的工作量,开始放权给其余人,但这些大事还是得自己负责。

    跟女朋友聊了会儿之后,林翰就打开邮箱,查看起这两封邮件来。

    《读者》跟《意林》这两个杂志都是中国目前最有影响力的杂志之一,拥有非常广阔的知名度跟读者群体。

    其中《读者》发行量位居国内期刊的第一方阵,特别是《读者》杂志月发行量是稳居国内第一,世界综合期刊第四,早在两千年的时候就突破了600万册大关,在2003年更是达到万册的纪录,每年都在不停增长之中,如今它的销售数字几乎停滞,因为有电子版杂志的销售。同时还有盲文版、少数民族文字版以及繁体中文版等。

    至于《意林》就是一匹黑马,创办于2003年,只用了几年时间就异军突起成为青少年读者中有影响力的杂志。它与老牌文摘杂志《读者》、《青年文摘》并驾齐驱,成为著名的三驾马车之一。

    林翰自己当然也看过这两本杂志,事实上绝大部分学生群体都曾经阅读过这类型的书,它们的发行量并不是吹气球膨胀出来的,以前初中以上大学毕业前人手一册是常态。

    哪怕是煲鸡汤的杂志,能达到这个水准也说明这绝非普通的心灵鸡汤。

    这两种杂志都给学生们阅读历史、哲学、情感乃至科技方面知识的机会,让成长期的青少年们拥有跟众多人文大咖作品接触的机会,提供教科书所不能提供的只是,更为广阔的视野跟更为广博的涉猎,丰富着青少年们的精神世界。

    在信息资讯来源有限、缺乏针对性的指导情况下,不少读者都是通过这些内容博杂的读物来获取知识,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兴趣爱好以及人生价值观。

    回想起当初的岁月,林翰忍不住摇摇头笑了起来,以前初中时候还有一个语文作业就是写读后感,而他就是拿着《读者》在写。

    初看《读者》的时候,他觉得自己被惊艳到了,这是任何作文书都没有的效果,每篇文章都写得那么美,那么富有哲理,仿佛打开了一个新世界。

    那时候的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些就是所谓的心灵鸡汤,反正林翰是被震撼了,被感动了。

    直到他年纪越大,思考越多的时候,才逐渐从这种煽动性强、容易产生共鸣的行文风格里面挣脱而出。

    这些杂志在人们年少、对世界一无所知的时候,为他们打下了一个基础的框架,使得人们在日后能够更快更好地认识、理解这个世界,尽管这个框架非常简单,但依然有用。

    林翰的思维如同野马脱缰一般,顷刻间就跑得十万八千里,等他将念头重新收拢时,才认真看了看这边的邮件内容。

    自己是科幻作家,跟《读者》、《意林》好像没有多大的关系,据他所知这两本杂志都很少刊登科幻小说,就算是小说内容都很少有超过4000字的。

    认真看了看这些邮件内容之后,林翰才忍不住笑了起来,他们居然是邀请林翰将自己的诗歌发布在杂志上面。

    作为发行量巨大的杂志,这两家杂志并不缺少稿件来源,所以在稿酬价格上反而有些低,对于原创、首次翻译作品都只给出千字千元的价格,小故事小品文则是千字八百。

    其余稿件,比如幽默笑话每则只有50元,幽默、测试、智力题、花边、诗歌都是30元一则。原创诗歌价格高一些,50元一行。

    这都是给普通作者的稿费数字,成名作家、散文家、诗人的价格大有不同。

    这两家杂志社的编辑大概都看到过林翰发在网上的诗歌,一方面他们想转载已经发布的,同时也想要林翰那些没发布过的诗句。

    这年头,质量上乘的诗歌并不多,大多数都是炒冷饭或者翻译外国诗人的作品,从《见与不见》到《当你老了》,林翰这位跨界诗人写得挺吸引人。

    只是他们不知道林翰还有《你是人间四月的天》跟《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这样的作品没有发布给别人看。

    “一首诗3000元还挺公道的,难不成出一部诗集?”

    林翰自言自语的说着,两家的条件都大同小异,不知道他们究竟是商量好了还是凑巧而已。

    作为一名科幻作家,林翰周围并没有任何一个诗人朋友,他也不知道写诗到底是发在哪里比较好,于是干脆给李文渊打了个电话过去。

    “蚊子,你帮我分析琢磨一下呗,我今天收到《读者》跟《意林》杂志的约稿邮件,他们想让我把诗歌发在上面。你觉得我选哪一家比较好?”

    李文渊吃了一惊,“你这问题就像是在问我长大之后读清华还是北大一样,属于想太多系列。如果是自己写来玩玩还行,正式发布出去就要接受别人的刁难苛责,你确信自己准备好了?”

    “我当然准备好了,现在写的小说不也是这样被评论吗?其实我还真有点想当诗人,以后我出诗集了给你送一本,千万别跟我客气。”

    “那我去帮你问问,等会儿短信通知你。你小子还真是不务正业,好好的科幻小说不写,弄什么诗歌,别忘记自己是科幻作家啊!”

    李文渊嘱咐着说道,他是全国作家协会的会员,全国作协里面有不少诗人存在,所以才能说去问问。

    ************************************************

    从现在开始,作者菌尽量用三千字章节进行,一天爆发下来总量没减少的,就这么说定了!
………………………………

第278章 科幻诗歌听过吗?

    委托李文渊帮自己打听究竟哪个杂志更适合发布诗歌,林翰这会儿已经开始搜肠刮肚回忆起来,优秀的诗句到底有哪些。

    他上辈子只能算是普通人,能接触到的现代诗并不多,大多数都是脍炙人口那种,但这个世界上也有一部分现代诗是存在的,比如徐志摩跟泰戈尔,就连《致橡树》也都在。

    所以他在思考搬出什么诗歌来时,总会在网络上面搜索一下,免得出现撞车的现象,别到时候弄得自己尴尬万分。

    《你是人间四月的天》算是送给陈佳璇的定情诗,这首诗发布出去要看陈佳璇的意愿,倒是后面那首《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可以算做一首,但应该有点新意才好。

    没过多久,李文渊便在qq上面给林翰回复了,“他们觉得可以现发在《读者》上面,然后找《诗刊》。《读者》的发行量大,有群众优势。而《诗刊》则是在诗歌领域有权威,比较专业。”

    “那行,我等会儿就跟他们联系一下,你有《诗刊》那边编辑的联系方式吗,我难道直接发到他们的投稿邮箱里面等待检阅?”

    有熟人好办事,林翰默默给自己点了个赞。

    然而李文渊发了个抹汗水的表情,“我又不是写诗的,哪里去找他们的联系方式。不过你可以让你经纪人问问,应该还是挺好找的。毕竟现在《诗刊》的影响力越来越弱,能有你这样的知名作家加入肯定不会拒绝。”

    “好吧,我先跟《读者》那边联系再说,《诗刊》放在后面,不用着急。”

    “你先把你写的诗给我看看啊,让我欣赏一下你的诗歌写得怎么样,让我从读者身份给你一点意见跟建议。”李文渊很好奇的说着,他见过林翰两个作品,却没见到其余的。

    然而林翰义正言辞的表示拒绝,“等刊登出来时,我会告诉你的,到时候你去买一本就知道了,现在要保持神秘。”

    “过河拆桥啊,我帮你到处询问,你这么做要不得。”

    “说笑呢,等我写好之后再给你咨询咨询。”林翰发了个憨笑的表情,自己切换到电子邮箱里面,开始回复起《读者》杂志社的邮件,同时也给《意林》那边表示歉意。

    留下自己的工作qq号,林翰便等着对方添加好友,《读者》杂志社远在西北地区,并不是在燕京这边,只有远距离交流。

    ……

    没过多久,一个名叫“抹茶瓜子”的编辑就添加了林翰的好友,并且说道:“林老师您好,我是《读者》编辑部负责诗歌类的编辑。很高兴您能接受我们的邀请'露齿笑'”

    看资料这应该是一个女性编辑,林翰觉得挺有趣的,他回答说道:“我也没想到你们居然能看到我隐藏起来的才华,像你们这样具备慧眼的人可不多。”

    “我们这边是打算开辟一个专栏,林老师每一期发一首比较短小精悍的小诗上去,我们按照每一行来计算价格,你看可以吗?”

    林翰还以为只是一首诗了事,没想到对方居然这么重视自己,在销售量接近千万册的《读者》杂志上面开辟一个专栏,这是多少当红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