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在一六二九-第4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朝廷就要禁酒,过年以后都已经有个把月没闻着酒味儿了,馋哪!”
话虽这样说,这位老兄倒是一点不客气的接连又要了好几杯果汁,眼看着把那几筐橙子都用完了,正想着是不是只能改喝茶水时,却见那负责招待的小伙计又从后面推出来半车西瓜,切开来掏了瓢丢在榨汁桶里,只片刻之后一杯红色西瓜汁又被放到客人面前,散发着浓郁的夏天气息……
果汁很不错,只是这天气不太帮忙——今天室外温度不高,客人们都坐在露天里吹着冷风,再喝这果汁未免有些不太适合了。在那两个饕餮老客中,眼光较为高明的那位只略微品尝了几口橙汁和西瓜汁,便不再多要,一方面是惜福养身之举,另一方面也防喝多了水待会儿到处找茅厕不好看。相比之下他的朋友就要粗犷得多,一杯接一杯喝个不亦乐乎,没过多久便捂着肚子跑去找墙根……不过片刻之后却又得意洋洋跑回来,向他朋友好好吹嘘了一番这家的茅厕是如何干净整洁,若不是有人指引,绝对想不到那里竟会是五谷轮回之所……
和他有相同感受的人非常多——饭还没吃呢,院子里的客人们大都喝了一肚子甜水,这还是前院男客普遍对糖水不怎么感兴趣。在后面专门招待女客和小孩子的偏院里,虽然人数远比前头要少,水果消耗量却比前面要大得多。
……
好不容易,等客人差不多都到齐了,作为主人的陈涛和陈大雷也总算出来跟大伙儿见个面,他们倒不是摆架子,只是今天过来的客人中间颇有几位地位不寻常的,他们自然要在里面陪着贵客。这一点外面人也都能理解——不少人过来无非为了混顿好的,主人不来还更自在些呢。
两位主人先说了一通道歉与感谢的话,无非是先前装修时多有打扰之处,承蒙诸位街坊多多包涵。俗话说邻里好塞金宝,今后大家比邻而居,还往互相照应之类……这边众人自是一番逊谢。一番废话说到最后,却还是陈涛说的那句话最受欢迎:
“大家伙儿,吃好,喝好啊!”
在一片开怀大笑声中,一辆辆小推车被推了出来——这次请客,陈涛和陈大雷他们是找了京城里很有名的一家老字号菜馆来帮忙操办,但关于宴会的内容,菜式,甚至先后顺序都是由他们自己确定。这两位在京城里买下房子都不是为了单纯居住的,他们有很多事情要做呢。
陈大雷是商人,陈涛在这里也打算做做生意,推销他们海南琼州的特产。靠着先前钱谦益的推介,各类产自海南琼州的珍奇有趣东西已经在京城达官贵人中间渐渐流行起来。不过海南岛能产的可不仅仅是奢侈品,能大量生产价廉物美的民用产品也是他们的重要优势之一。而借着这次请客吃饭的机会,在市井平民中间也打响琼州货的名气,无疑是一次很好的机会。
每一辆推出来的小车上并没有已经做好的山珍海味,也没什么四碗八碟,只有一口锅,一口炭火正旺,还咕嘟嘟冒着热气的紫铜大火锅!
在如此气候尚寒之际,又是在露天请客,请客人们吃什么最合适?
——当然是吃火锅!涮羊肉!
涮羊肉据说是出自元朝忽必烈所创,作为曾经大元帝国的首都,又有许多蒙古鞑官混居之所,京师居民对于涮羊肉这道菜自然不陌生。要说到涮锅子,满京城里就要数城南的老字号“白水居”最是出名,而这次陈涛他们正是雇请的这家老店帮忙操办。几十口昨天便已经宰杀好的口外肥羊早就被洗剥干净,在寒风中放了半天,冻得邦邦硬,正适合下刀切片……
依然是现场表演:几个肉行伙计卖弄刀工,手中一把菜刀上下纷飞,顷刻之间便把一只肥羊剔得只剩骨架,面前却多了几大盘薄薄的羊肉片,若是妇女儿童在场可能会觉得残忍,但在场都是些大老爷们儿,而且大都是贪图口腹之欲的大老饕,见状全都是一片叫好之声。
没有任何耽搁,处理好的羊肉片被迅速分送到各处桌台上,老饕们个个神情振奋,只等代为招待的陈府管家招呼一声,七八双筷子立时从四面八方直插进去……
第五百二十五章 乔迁之喜(下)
天色渐暗,寒露亦渐渐浓重起来。晚风吹在行人身上,很有些冷嗖嗖的意味。不过在北京城南宣武门附近,某条胡同里头,却是欢声笑语,喧闹之极。还不时有零零碎碎的鞭炮声响起,仿佛仍在过年似的,以至于有经过此地的行人都忍不住探头进去张望,想看看是什么令他们如此高兴?
——是有人请客,而且请得很好,让客人们都很满意。光靠一道涮羊肉显然是达不到这种效果的。陈涛陈大雷这次存心要在京城市井之间打响“南方货”的名气,拿出来招待客人的当然不会以本地土产为主——先前既然连新鲜水果都能拿出来作果汁,这时候再从后院里推出大量新鲜蔬菜,海货,以及种种南方特产也不稀奇了……甚至还包括了大桶的啤酒和白酒!
这都是过去几个月来,后勤运输部门送过来的好东西,积攒到现在一次性放出,这样可以形成规模,用来对试用目标人群形成冲击——在这个时代虽然没什么MBA商业培训之类,商人们却似乎天然精通这类小手段。
……先前那位担心喝不着酒的老兄如今已是满头冒汗,袒胸露腹的坐在一张长条凳上,连腿都翘了起来,正望着面前一只小小白瓷杯,眼中满是挣扎之色。但终于还是端起来,倒在口中“吱儿”一声,将里面酒液一口饮尽,一脸的满足之色。
“好酒啊……真是好酒。从喉咙到肚子里仿佛有条火线一路烧下去似的……过瘾!太过瘾了!”
可惜这样的好酒每人都只有小小三杯而已——那些饭堂伙计送来的酒水分为两类:一种是浅黄色的淡麦酒,这个没限制,各人可以随便喝。而这种无色透明看上去宛如清水一般的酒水则说好的:因为数量有限,而且性子也太烈,所以每人只得三杯而已,再多就没了。
开头很多人都没当回事,因为是用透明玻璃瓶装的,还有人说这不就是清水吗?可是当那酒瓶封口打开,清冽酒水被倒进各人面前小杯时,闻到味道的食客们无不色变——那浓郁酒香扑鼻而来,远超他们以往所品尝过的任何酒类。
在这个时代已经有用类似蒸馏法制作的酒液出现,但数量极少,价格自然也极高,非寻常人家所能享用。社会上最通行的。依然是用传统酿造工艺制作出来的米酒。普通人对此也许没什么感觉,但对于那些好酒之人来说,酒精浓度只要稍稍有点变化,他们就能觉察出来。在市面上的酿造酒中,那些所谓“极品琼浆”和普通村酿的差别,其实也就在于酒精浓度相差那么几度而已。而这一次招待伙计们倒在他们面前小杯里的,可是用现代工艺大规模制造,酒精浓度至少达到了四十度以上的标准蒸馏酒!
……第一杯,大多数人都是毫不犹豫端起来,还用传统饮酒方式一口干掉,然后多半就是被辣的连连咳嗽不止,但也就此领略到了蒸馏酒的利害与妙处。
之后第二杯,各人的喝法就不太一样了,有耐心的一点点小口品尝,恨不能把每一滴酒液都在口中回味良久之后方肯入喉。而另有一些人则仍旧怀念刚才那一道火线烧入腹中的美妙感觉,于是依旧是一仰脖子干个痛快,然后坐在那儿抱着肚子,皱眉咂嘴的用身体去感受……总之是各有各的喝法。
等到了第三杯,却都珍惜起来,大多数人都是拿着杯子在手里转了又转,望着杯中那清澈无比,却又浓烈无比的美酒犹豫不决……当然到最后,还是像刚才那位老兄一般,不管不顾先送进肚子里再说。
在白酒的陪衬下,后面送上来的淡啤酒就显得不大够劲了,好在数量没限制。而且终究是含酒精的饮料,用大碗咕嘟咕嘟灌个几碗下去,倒也让那些被勾起了馋虫,却又被区区三杯吊在半空中的酒鬼们可以稍稍解个馋。
每年到了春天青黄不接或者是有大灾的时候,京城里顺天府都会象征性的颁布一下禁酒令——禁止酒家店铺出售用粮食酿造的酒水,这样可以节约粮食。当然这条禁令对于那些真正大富贵的人家没什么用,私酿酒从来没断过。而只要肯花钱,在那些有门路,有关系的店铺里也一样可以买到酒,只是价钱肯定比平时高多了。
有权有势的人照样能花天酒地,没钱的人本来也无所谓,所以这条禁酒令真正能管到的,也就是眼前这些不上不下,正处于社会中间的小市民阶层了——那些平日里喜欢让小厮家仆拿上几个钱,到酒肆里沽个二两小酒回家咪一口的,这种时候只能忍一忍。而随着明帝国的国势每况日下,他们没酒喝的日子也在逐年增加……
而今天他们却是百无禁忌,只要有那肚量,就能从面前几乎有半人高的大木桶中随意舀着喝。再加上源源不断送来的各种荤素净菜,只要放到火锅热水中滚上一滚便能入口……简直比神仙都快活!
“真是过瘾啊!今天算是来着了,这顿吃得舒服,比自家过年时还要丰盛许多!”
那两位饕餮老兄一边相互敬着酒,吃着刚刚从汤里捞出来的鱼丸与虾饺,一边又忍不住议论起刚刚只露了个面的此间主人来:
“那两位陈员外是个什么来头?这么豪气,今天这一顿看着寻常,可眼下这光景,能随随便便拿出来这些东西,请我们这些街坊这样子吃法,恐怕就是皇亲国戚都未必能做到吧?”
“南方客商么,果然是不得了啊。说起来咱们在这天子脚下也算是见过世面的,到如今才知道,天下还真有这么不拿银子当钱看的豪客啊!”
“听说那位年轻一点的小陈员外乃是短毛髡匪,当年‘四大寇’里的人物?”
“吓,你那是什么时候的老皇历了,琼州髡人早就降了朝廷,不然我们哪儿吃得到这些南方来的好东西……管那么多作甚,吃菜,吃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