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一世富贵 >

第1章

一世富贵-第1章

小说: 一世富贵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世富贵
  作者: 安化军
关于本书的称呼及其他

关于本书的称呼及其他:

    一、妈妈

    这个对母亲的称呼好多读者都指出问题,首先说明,我用这个称呼并没有标新立异的意思,而是因为主角身边的人好多名字里带了个“娘”字,如张三娘、林素娘等等,便没有使用娘的称呼,而是用了有些人认为有歧义的妈妈。

    妈妈应该是汉语中很古老的对母亲的称呼,最少在宋朝应该是已经广泛使用,并没有岐义。

    《广雅?释亲》中说:“妈;母也。”

    《称谓录》妈妈条:《夷坚志》(南宋洪迈著)霍秀才归土条云:见去岁亡过所生妈妈指我泣曰:“此是阴府,汝何为亦来?”又,赵氏馨奴条云:辰巳间,宅门未开,邻里呼问之,其男云:“邻里素清我家事,须妈妈起来则可。”是妈妈之称由来久矣。

    《鸡肋篇》(北宋庄绰著):至呼父为爹,谓母为妈,以兄为哥,举世皆然。,而莫知以为愧。

    汪应辰为女儿作的祭文《祭女四娘子文》:维年月日爹爹妈妈以清酌时果……奠祭于四小娘子之灵……”

    以上可以说明,妈妈在当里就是对母亲的常见称呼,并没有什么岐义,有些读者可能是与其他一些知识搞混了。

    至于有的读者指出“妈妈”是青楼对X婆的称呼,我不知道这种印象来自哪里,最少宋朝不是这样的。宋朝这种特殊行业的从业方式是家庭式的,独门独院,就是一家人,父母(多是养父母)兼职杂务,妈妈称呼的就是母亲。甚至还有夫妻店,总不能把丈夫也当作特殊职业的称呼。类似的从业模式看宋元话本比较清楚,比如《卖油郎独占花魁》,花魁娘子就是白天出去应酬,晚上在家里陪客,招呼的就是她的养父母,其他也多是类似。就是某些从业者不是这种家庭关系,也是借助了这种模式。至于庵酒店,实际上是不合法的,属于灰色地带。

    二、衙内

    衙来自牙字,本是与武将有关,隋唐五代尚武,地方官府慢慢也称衙门。本书中的衙内一般用在两类人身上,一是武臣的子弟,再一个就是文臣地方官的子弟,当然宋人的使用范围实际更广,但本书里基本遵从这一设定。至于中高级文官的子弟,或者是带着馆职的文官子弟,书里多称为舍人或小舍人。这也是宋人习惯,当然实际历史上是不会如此整齐或一的,书里如此设定而已。

    三、官人

    书里这个称呼应该是比宋人使用的范围更广,为了简单书中用得有些滥了。读者可以把这一称呼大致当作现在社会的“领导”,就是一个普通的尊称而已。

    四、内侍称呼

    宋朝宦官不称太监,因为统属于内侍省和入内内侍省管辖,书中一律称为内侍。多以官职称呼,如都司、阁长之类,书里一般称之为阁长,即主管如龙图阁这些地方的职事,算是尊称。至于高级的内侍,因为大多都已外任进入武臣序列,尊从一般的官职称呼。

    五、官员称呼

    宋时对官员大多跟现在称呼差不多,姓加官职,只是那个时代的官职特别复杂。本书里官职的简称大多遵从《宋代官制辞典》。

    六、关于主角的设定

    有读者反应主角的设定有些让人迷惑,这里解释一下。本书最初设定的时候,书里背景基本是按本位面的宋朝史实,略有改动。但为了让主角清楚明白这个宋朝不是自己那个世界的,加入了一些主角世界特有的作物,这些作物对情节影响并不是不可或缺的,仅仅是提示这个世界与主角世界没有联系。主角性格设定并不是安于富贵闲散一生的人,但由于不是自己的世界所以主动性不够,但一旦有事情刺激到了可能做出激烈反应,那种在自己的世界可以抛头颅洒热血的人。这是设定时书里的基本矛盾,我能力有限写得不够好,所以请读者明白这个设定,多多担待。
………………………………

第1章 回到从前

天圣二年夏四月丁卯,徐平坐在自己田庄东边麦场边的大柳树下,背靠着柳树,看着南边不远处的小河出神。他的屁股下是一张竹席,身边是一个果盘,装了些蜜饯干果。

    徐平说不清自己现在是个什么状态,记忆中自己是一个小县城农机站的小职员,现实却是自己身处宋朝,身份是一家富户的不成器的纨绔子弟,甚至还残存着他的零零碎碎的记忆。

    那个世界的记忆如此清晰,所有的事情几乎历历在目,使得他分不清哪一个才是自己,哪一个是一场梦。

    也许,这就是一个不太彻底的魂穿吧,那一个世界现在挺流行的。

    徐平用了五六天的时间才慢慢平复了自己的心情,无耐地接受了这个现实。没想到一旦接受了之后,竟然微微有点兴奋。自己好歹也是学过历史的,只要留心,说不定就一下抓住什么机会,一飞冲天,名留青史,不用再像另一个世界的自己那样活得那么委屈。

    他首先要搞清楚现在是哪一年,好与自己记忆中的历史联系起来。可他翻遍了历书,也只得到这个答案,天圣二年夏四月丁卯,就是初十。

    完全没什么卵用!

    他根本没听过这个年号,不知道这个时候有什么人,会发生什么事!他学的历史是公元某某年发生什么,年号书上有,可他从不往脑子里记。

    更悲催的是,他发现历史书上存在的人物自己一个也不知道。

    依据现在身体的那个纨绔子弟的模糊记忆,大宋现在已经立国六十多年,历太祖、太宗、真宗三朝,至于现在的皇帝是哪个,竟然说不清楚!皇上就是皇上呗,即使有尊号,这个纨绔也不知道,前世的记忆更不知道。历史书上宋朝的皇帝是称庙号的,皇帝不死,哪来的庙号?

    至于年号,徐平有印象的也只有过去不久的真宗朝的大中祥符,可他有印象只是因为这年号有点特别,完全想不起历史书上是怎么写的。

    徐平知道查自己现在年代的方法,毕竟中国历史记载得细致入微,干支纪日已有几千年,从无错乱。比如他记得秦始皇统一六国是公元前221年,然后从历史书上一天一天推下来就好了,保证精确。

    这就是他要逼自己习惯四月丁卯这种纪日方法的原因,当然这种推算不是现在的他能完成的。

    今天徐平心情好了点,他终于知道了一个历史书上的活人。

    清早,徐平在庄里乱走,偶然听到两个庄客议论朝政。这没什么奇怪,他现在位于开封府中牟县自己家的田庄里,天子脚下,平民也见多识广,没事指点江山是正常的,前世首都的民众也是一样。

    一个说:“寇相公有大功于国家,竟然老死岭南,可恨丁谓那个奸邪竟然不死,真是祸害遗千年!”

    另一个道:“想当年在澶州……”

    徐平一下福至心灵,插嘴道:“寇相公说的是寇准吗?”

    两个庄客看着他翻了个白眼,行个礼,一声不吭转身走了。

    徐平愣了一会,才想起自己现在的身份是个纨绔,并不怎么让下人尊敬。更重要的是寇准此时在民间威望极高,古代人吗是讲究避讳的,他直呼寇准的名字,也就是面对的是自家庄客,要是别人说不定大耳光就抽过来了。

    不过有了寇准这个由头,两世的记忆便钩连了起来。

    原来现在是寇准生活的年代,可惜的是,他已经于去年在岭南贬所去世了。寇准去世之后又发生了什么呢?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靖康之变?

    徐平能想起来的只有这几件大事,不过他不知道要过多少年才发生。本来他认为自己历史学得不错,考试也能高分,但到了具体年代,才发现自己几乎是一无所知。谁让中国的历史太长了呢。

    不过知道了寇准这个熟人,就好像脚终于落了地,徐平安心了许多,整个上午就这样坐在这里,从寇准发散出去,把两世记忆捋出头绪。

    纨绔的记忆没多少可取,无非走马斗狗,勾栏瓦舍,知道的不过是寇准少年成名,澶州之战名满天下,后来栽在丁谓手里,老死岭南。

    前世的记忆关于寇准有两点。一是澶渊之盟,这个时代随便什么人都比他明白。第二点就要庆幸他好坏也是读书人了,是关于寇准名字的那个准字。

    宋代人当然不会用简体字,但由于寇准位高名重,宋人便为他避讳,把繁体的准字减笔,后来竟然也就成正体字了。没错,减笔之后就是简体的准字。

    这便使徐平发现了一个问题,自己写不好这个时代所用的字。这一点无关繁体简体,后世的繁体字要到清朝才定形,更不用说简体字了。如果一厢情愿地认为古代人都用繁体字,也会倒霉的。比如这个准字,装逼写个繁体,如果交到官府的手里,不定就会被当成丁谓奸邪一党,从此仕途无望也是可能的。

    偏偏自己附身的这个纨绔子弟虽然老爹自小请名师教导,却还是不学无术。徐平比较了一下,这家伙认的字中竟然有不少与自己前世记忆中的简体字相同,可明明是有繁体的。这就是宋朝所谓的俗字,老师对这家伙的评价是好用俗字村语,未来无非是工商一流,出头是没什么指望了。

    顺便说一句,老师是这家伙的未来丈人,落第的举子,乡贡的诸科,专攻《春秋》三传。就在不久前,他又落榜了。

    徐平是个读书的人,既然到了这个文人为尊的年代,对于科举高中还是有点想法的。可字写不对,这就是个大问题。更不要说还有对皇家的各种各样的避讳,比如州军本有通判,现在要避太后老爹的讳,就改成同判了,可想而知这个事情有多复杂。

    正在徐平浮想联翩,脑仁都痛的时候,一个三十出头的中年人寻了过来,到了徐平的面前,叉手唱个喏,道:“大郎,夫人从镇里回来了,已经到了庄后,你快去迎接一下。”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