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悬疑推理电子书 > 人类未解之谜全记录 >

第8章

人类未解之谜全记录-第8章

小说: 人类未解之谜全记录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未出生婴儿的体重经常受着监察和检验,到最近已达23磅,而且这重量还在与日俱增。当然,这位女士是决不可能天然生产的,医生们早已排除了这个可能性。一群受过高素质训练的特别接生医生正在随时准备着为她剖腹取出婴孩。目前声波射出的照片显示孩子出生时身体会与一个两岁大的孩子一样。这实在不能算是个婴儿,而是一个已经成熟了的孩子,她有完整的头发和牙齿,医生说婴儿的状态很好,而且生得一天比一天强壮,这个孩子没有理由不能生存。但医生们拒绝推测这个孩子什么时候会出世。其实,怀着这样一个胎儿,这个妇人也有很大的烦恼,沉重的负担使她不能走动,但又需要运动,就只好在床上作轻柔的运动。由于胎儿太大,她的许多内脏受到胎儿的身体挤压,需用很多种方法才使她适应。由于婴儿的健康正常,医生们不愿提早为她剖腹取出,更不敢冒然为她剖腹,因为对这种事情全无经验,一动不如一静,以免有不良的后果,但是假如有不大好的情况出现,就立即会为她开刀。
  有不愿降临人间的,也有急不可耐的。
  保加利亚贝雅威市24岁的狄美特拉,10月初怀孕,36天后竟然产下一名4磅重的健康女婴。狄美特拉10月初发觉生理起变化,于是去当地医疗中心求诊,经检验证实已怀孕2星期,但4日后,她发觉胎儿生长迅速,于是再往医疗中心检验,医生利用超声波扫描为检查,发觉其胎儿俨如已有4个月大,初时,医生还担心她并非怀孕而是患肿瘤,但再三检查后,证实胎儿一切正常,只是生长速度惊人而已。终于在怀孕第36天,狄美特拉以自然分娩的方式产下了这个生长极快的胎儿———4磅重的女婴。
  生育是年轻人的事,但老妇也不甘落后。瑞士有一对年届79岁的孪生老妇,不久前创造了一项世界纪录:在同一天双双生下一名女儿,令为她俩接生的产科大夫惊奇不已。
  这件罕见奇事发生在瑞士劳山尼市,主角名叫哈达。海德尔鲍姆及格达。格劳尔。她俩早已为人祖母,已有了三个年纪不小的儿子及三个孙儿。现在再添上两个小女儿,令这两个家庭更添欢乐。不久前,她俩同到一家医院分娩,在同一天先后生下两个体重相同的女婴,两婴出世时间相隔不到两小时,而且都十分健康。为这两个超龄产妇接生的产科医生布鲁顿说:“我曾接生过1万多婴儿,但从未见过这样的事情,开始我以为她俩跟我开玩笑呢。先是哈达临盆,我看她的年纪作为产妇无疑是老了些,但她的身体健康,而且性格开朗乐观。当她告诉我,她上次生孩子是在39年前,这使我大感惊异。但是,她的分娩过程十分顺利。她没有像许多年轻产妇那样歇斯底里大喊大叫,她的丈夫一直紧握着她的手,而她则轻轻用力把女婴‘挤’出来,女婴很快就呱呱坠地。不到两小时,我又被召唤到邻房为另一个孕妇接生。到那儿一看,怎么眼前的孕妇像貌酷似稍先前的产妇哈达呢?当时我真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个孕妇躺在床上的姿势与哈达一样,而她的丈夫也紧握着她的手,不过她告诉我她的名字叫格达,与哈达是孪生姐妹。”格达也很顺利地生下一个女婴,母女均很健康。
  还有稀奇的事。巴西的一位叫乔西姆。施勒瓦的人,1877年12月3日出生在巴西的巴希亚地区,虽然他已年逾百岁,但仍然务农,不时去割甘蔗和摘咖啡豆。看上去他很年青活泼,不似百岁老人。当他112岁时,与其27岁的年轻妻子生下一个女儿,再为人父使他感到非常自豪。他说:“这算是奇迹,我是世界上最开心的男子。当我抱起我的小女儿,看着她的小眼睛,我感到自己只有12岁,而不是112岁。她令我感到宝刀未老,雄风犹存。”他的妻子爱雅娜也夸耀这位老丈夫是个奇妙的人:“令我在生活的每一方面都感到快乐。”这位长寿老人,曾娶了三个妻子,但她们都先他而逝。他有32个子女,最大的82岁,早已身故,现仍在世的最大儿子是73岁。乔古姆说他保持年青的秘诀是:经常活动,经常工作,不喝酒,每月喝一种特制的草药汁。替小女婴接生的医生说:“我从未见过一位年纪这么大的男人能再为人父,不过毫无疑问,这个女婴是他的骨肉,爱雅娜并没有不忠表现,他们虽是老夫少妻,但非常恩爱。”更稀奇的是,还有男人生儿育女的事,意大利一位28岁的男子迪拜萨,最近“生”下一个孩子。当时,迪拜萨感到胃部剧痛,被送进医院急救。医生惊奇地发现,他的症状与临产妇女的阵痛极为相似。经X光透视发现,他的腹腔里有团东西在动。医生决定剖腹探明究竟。待打开腹腔后,医生果然从中取出一个2公斤重的男胎。现在,男婴生活正常,发育良好。生理学家研究后认为,迪拜萨腹中的孩子其实是他的孪生兄弟。28年前,迪拜萨出生前把他的孪生兄弟吸入自己体内,使他在自己体内孕育了28年。在世界以往的医学病例中,也曾有过双胞胎中的一个胚胎被另一个胚胎吸收的先例。但被吸收的胚胎经过28年才发育成熟,并安然出世,却极其罕见。
  8。心脏也有智能以前人们认为,人是靠心来想事情的,所谓“心想事成”。国外有个以狐狸为图腾物的氏族,他们喜欢吃狐狸的心,目的是希望能有狐狸那样的智慧。在这些原始人看来,心与思想、智慧是有关的。我国古人把思维本领归之于心是由来已久的。《孟子》说:“心之官则思”,明确地指出了心脏“思”的功能。古代哲学家荀况同样认为:心是人体的支配者,又是精神活动的主管。甚至在50年前,某些学者还在著作中宣布:“心和脑都是人的思想库。”古希腊人也认为心是思维的器官,亚里斯多德就坚信这一点。
  我们当然知道,脑子是掌握思想的机器,只有它才具有智能。现代生理科学兴起后,人们通常并不相信心能“思”,心有“智能”,只认为它是个机械性器官,它的惟一作用就是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去,并把古人所说的“心”都一概解释为“脑”。的确,我们目前说的“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用心读书”、“一心不能二用”、“心有灵犀一点通”等等,都指的是脑功能。
  不过,最近的研究表明,心脏也可能被列入“智能器官”。美国加州一位72岁老人在接受心脏手术后,竟然失去部分记忆,把过去20多年的人和事忘得一干二净,连结婚16年的妻子也视如陌生人。苏格兰的一位家庭主妇因病移植了一位死于非命的男青年的心脏后,也一反往日温和文静的常态,变得与那男青年般地酗酒闹事、整夜不归了。如何解释这等现象?我国学者认为,是心脏参与脑的工作,两者一起主宰着人的思维活动之故。在2000年前,人类已知道异常的情绪对心脏会有不良影响。瑞典和美国的学者在不久前调查了17433名成人后得出结论:心脏需要友谊,因为孤独、寂寞的人约有一半左右死于心脏病。
  有的心理学家发现:心跳适当加快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因为心脏这时会给脑子发信号,提请“司令部”集中精力去干好工作。美国的一位生物化学家发现,心脏能够制造一些特殊的激素,借助它们与身体其他器官取得联系,甚至与脑沟通,“指导”其他器官如何更好地为健康服务。各国科学家已相继证实心脏的这种新功能———内分泌功能。
  根据上述种种,有的医学博士认为:心脏实际是一种“有智慧”的器官。当然,心脏的“智能”究竟有多大,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证明。
  9。疾病之间会相克吗人们常常以为,一个人如果得了一种病,又得另一种病,病情往往会加重,“祸不单行”,闹不好会一命呜呼,但事实上并不完全都是这样。1982年,在美国的一家医院里,一个患晚期胃癌的病人,因胃壁受到细菌感染而突发高烧,病人几乎完全失去治疗的信心,无奈地等待死神的降临。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过了不久,病人的烧退了,炎症消失了,病理检查证实他身上已没有癌细胞,胃癌就这样奇迹般地好了。
  1987年,法国一个患有低丙种球蛋白血症(一种罕见的免疫系统疾病)的男人,又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人们都以为这位不幸的病人,再经受这么一次“雪上加霜”的摧残,只有死路一条了。可这位病人,在被艾滋病毒感染之后,其病情却日渐好转,以至身体免疫系统得到恢复。有关这种病病相克的奇妙现象已得到医学家们的重视,他们还发现了许多病病相克的现象。比如:患震颤麻痹(又称“帕金森氏症”)的人不大容易得癌症;镰形细胞贫血症患者不容易得疟疾;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血癌)患者,如果后来又得了病毒性肝炎,其平均寿命反而比没有得病毒性肝炎的来得长;每年患一到数次感冒的人比极少患感冒的人更不容易得癌症等等。
  疾病之间为什么会相克呢?目前,科学家们对这一问题还没找出一个十分清楚的答案。不过,这种奇妙的现象肯定与人体免疫防卫系统有密切关系。比如,对癌症来说,它能抑制体内的免疫系统,使之处于“休克”状态,然后乘机发展、扩散。要是人体同时发生了第二种疾病,就会解除免疫系统的“休克”状态,于是免疫系统就会对癌症发起进攻,就可能“打败”癌细胞。由此可见,人们关于“破罐儿经得住摔,病鬼儿命根长”的说法也有一定道理。平时疾病缠身的人,由于其机体不断受到病原物的刺激,使分泌功能得以促进和加强,充分调动了体内免疫力的“积极性”,因而寿命反而更长。这种病病相克的现象,也为治疗疾病,特别是一些顽症、绝症提供了新的思路。比如,有人从癌症病人发热后,癌症消失的现象中得到启示,创造了“癌症加热疗法”,即用电热褥把癌症病人包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