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都市小说电子书 > 权力之门 >

第413章

权力之门-第413章

小说: 权力之门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浩东笑着说:“我还给李智宏书记带了一幅,待会给他送去。”

    戴昌明笑了,“我知道,留你吃饭,正是智宏书记的电话,他一是家里没人,二是有外事活动。说好了,九点我和你一起过去。”

    徐浩东乘机问:“昌明书记,我中午失言,李智宏书记和尚经武省长不会生气吧?”

    戴昌明反问:“你先说说,你失言失在哪里?”

    徐浩东说:“我已经知道,李书记和尚省长在经济形势判断上出现了分歧,而我当着尚省长的面,发表了支持李书记的言论,把尚省长给惹毛了。”

    戴昌明嗯了一声,“那你知道尚省长与滨州市和宁州市的关系吗?”

    徐浩东摇了摇头,“不知道。”

    戴昌明不相信,“不会吧,真的假的?”

    徐浩东说:“真不知道,我对领导的背景、关系、历史等情况,向来不感兴趣,既不打听,更不利用,所以,我是真不知道,尚省长与滨州市和宁州市是什么关系。”

    戴昌明说:“你啊,难怪智宏书记说,你还是单纯,太单纯,也就是太理想主义了。咱们恪守纪律,光明正大,这是本份。但是,有的东西该知道的应该知道,不该知道的多少也该知道一点,比方说领导的背景、关系、历史等,我就不相信你没听到过,你应该记住嘛。”

    徐浩东苦笑着说:“这方面的功课,我确实做得不够到位。”

    戴昌明说:“在经济形势判断上,李书记和尚省长确实出现了分歧。李书记的观点与你类似,忍痛割肉,挤掉水分,降低债务,不以gdp为主要经济目标,建议适当降低全省的经济增长率。而尚省长作为一省之长,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第一责任人,他注重gdp,建议保八争九也没有错。总之,他们仅是理念之争,没有对错之分。”

    徐浩东说:“昌明书记,没有对错之分,这句话我不敢苟同。以目的倒推手段,手段有正当和不正当之分,你的这个说法,明显是调和主义。”

    戴昌明说:“没问题,你我都可以保留自己的看法。”

    徐浩东问:“谢谢,昌明书记,你能告诉我,尚省长与滨州市和宁州市到底是什么关系吗?”

第0544章 智搏宏图

    戴昌明说:“滨州市那个地标建筑及附属设施项目,是滨州市前任市长的杰作,而滨州市前任市长,是尚经武省长当县委书记时的常务副县长,二人在一个班子待了整整五年。滨州市前任市长外调他省之前,在确定那个地标建筑及附属设施项目时,得到了尚经武省长的全力支持,尚经武省长还将其当作典型予以表扬。你想想,尚省长与滨州市有没有特殊关系?你主张拿下滨州市那个地标建筑及附属设施项目,不是在打尚经武省长的脸吗?”

    徐浩东点了点头,“噢,我撞枪口上了。”

    戴昌明说:“至于宁州市的那些市属企业,跟尚经武省长的关系就更深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宁州市刚刚被定为计划单列市时,尚经武省长正是宁州市的常务副市长,当时的市长在中央党校学习,尚经武同时还代理市长。新官上任三把火,尚经武代市长的第一把火,就是接收部分在宁州市的国企和省企。从那以后,那些变成市企的国企和省企,就成了尚经武代市长的宝贝,精心呵护,全力扶植。你今天中午表达的意思,不仅是把宁州市的那些市属企业当作包袱,而且还要设法处理和抛弃,你说尚经武省长能高兴吗?你这不更是打他的脸吗?”

    徐浩东苦起了脸,“泼出去的水,嫁出去的囡,收不回来喽。”

    戴昌明微笑着说:“也没什么,说就说了,天塌不下来。其实,滨州市那个地标建筑及附属设施项目,和宁州市的那些市属企业,正是尚经武省长的两块心病。如果你单独向他提起,他可能不会生气,他之所以生气,正是因为你当众说了出来。”

    徐浩东说:“侥幸的是,我没上益波书记和明瑞书记的当,没在会议上说出来。”

    戴昌明笑了,“不是侥幸,这是你的聪明之处,陈益波和刘明瑞这两个家伙,自己是想说而不敢说,却把你拎出来去捅马蜂窝,亏他俩想得出来。”

    徐浩东问:“昌明书记,益波书记和明瑞书记是什么用心?”

    戴昌明说:“你不要误会他们,没有什么用心。政治是很复杂,但有时候又很简单,让陈益波和刘明瑞去捅破这两个问题,尚经武省长会很不高兴,因为他们早该捅破而未捅破。让你来捅破这两个问题,尚经武省长也会很不高兴,但很快又会烟消云散。这既因为你是局外人,也因为你是内行人,还因为你是晚辈,当然,还因为你是第一网红官员。”

    徐浩东说:“希望尚省长不要因此而对我产生成见。”

    戴昌明说:“我相信不会,他提出的全省经济增长率保八争九,其中的百分之一,还指望着你们云岭市呢。”

    这时,电话响了。

    戴妻叶佳影接了电话,“昌明,是李书记的秘书打来的,李书记提前回家了,叫你们俩过去。”

    戴昌明带着徐浩东,很快来到了一号院。

    省委书记李智宏家比戴昌明家还要冷清,老岳父有病,李妻不在家里,也没雇保姆,子女又不在身边,李智宏将秘书和司机打发走后,真正成了“孤家寡人”。

    在客厅坐下,徐浩东先是“送礼”。

    与送给戴昌明的那幅一样,也是四个字,也包含着李智宏的名字。

    智搏宏图。

    戴昌明介绍了作者云在天的身份,以及自己的那幅“昌正廉明”。

    李智宏说:“昌明,昌正廉明四字,意思清晰,与你这纪委书记的身份更符。我这幅么,倒也贴切,你和浩东说说,重点在哪个字上。”

    戴昌明说:“咱们仨对书法都是门外汉,没资格评价书法造诣,只能是望文生义。我觉得这个宏字用得好,宏者,大也,唯大者才能恒久,才能高瞻远瞩。”

    李智宏说:“浩东,你说呢?”

    徐浩东说:“我选图字,图在此处应作动词理解,图者,谋也,成功之道,在于徐徐图之,正好与智字相得益彰。”

    李智宏说:“要我选的话,我选搏字,不是博而是搏,有画龙点睛之感。搏者,战也,拚也,正是人生的基本写照,每个人都是,只有前进,没有后退,前进不就是拚搏吗。”

    戴昌明微笑着说:“好像我们都说得有道理。”

    “哈哈,咱们就吹吧。”李智宏笑着问:“浩东,你岳母没给你写过字幅吗?”

    “倒是写过。”徐浩东说:“不过,没有写过这种四字横幅,我办公室里挂着的八项规定和六条禁令,还有总书记关于用人方面的讲话,就是我岳母写的。”

    李智宏哦了一声,“这么说,送给我和昌明的字幅,是你请你岳母专门写的喽。”

    徐浩东解释说:“领导,这你可不能妄加猜测。我岳母有两个习惯,喜欢拿人名做文章,喜欢一边听新闻一边练字,你们省领导的大名经常出现在新闻里,自然就成了她练笔的目标。”

    “哦,是这样啊。”李智宏微笑着问:“昌明,这礼能收吗?”

    “我爱不释手,已经收下了。”戴昌明说:“云枫教授是名人,是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和理事,按照有关规定,收下她的作品,必须向组织报告。你我两幅作品有你我的名字,只要我们不拿出去卖或转赠,应该可以收藏这幅作品。”

    顿了顿,戴昌明补充说:“这样吧,我负责打听一下,云枫教授的字幅价值多少,你我各出点钱,算是买的,问题就不存在了。”

    徐浩东忙说:“领导,我岳母从来不拿字卖钱的。”

    李智宏说:“总有解决之道吧。”

    徐浩东说:“找我岳母求字的人不少,但我岳母从不收钱,可盛情难却,有的人放下钱就走。后来我岳母就想了个办法,由求字者向慈善机构捐钱。裱好的,一字五百,没裱好的,一字三百,求字者捐不捐她不管,反正她自己坚决不收。”

    戴昌明说:“好办法,书记,我们也就照此办理吧。”

    李智宏点了点头,“就这么办。”

    徐浩东笑着说:“两位领导,这让你们破费了。”

    李智宏摆了摆手,看着徐浩东说:“浩东,让你明天再回去,是我觉得你今天没把话说完,我想听听你心里的话。”

    徐浩东说:“领导,我已经说完了。”

    “少来这一套。”李智宏严肃地说:“你小子肚子里有料,这点不容置疑。但你小子官当大了,也多了一个臭毛病,就是不敢直言了,哼,当官当油了。”

    徐浩东陪起了笑脸,“领导,我没有啊。”

    戴昌明笑着说:“说吧,再不畅所欲言,小心李书记扣你帽子抓你典型。”

    徐浩东嗯了一声,低头思忖起来。

第0545章 看不见的债务

    想了一会,徐浩东拿出一份书面材料,递到了李智宏的手里,“领导,我想表达的意思都在上面。我声明三点,一,只说问题,不说成绩;二,其中也有我岳父对全省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判断;三,个人看法,不够缜密,仅供领导参考。”

    李智宏翻阅材料,每浏览完一张,再递给戴昌明。

    用了约十分钟,两位省领导看完了徐浩东的材料。

    戴昌明说:“很尖锐,很深刻,很是下了些功夫,特别是关于对金融体系的分析和思考,很是一针见血。”

    李智宏说:“昌明,评价很高嘛。”

    戴昌明说:“书记,我不是很懂经济,更不大懂金融,但对浩东和许教授的说法非常赞同。我们现在的金融体系确实混沌,正象材料上所说,乱,乱成了一窝粥。特别是在融资方面,只要是县市级以上政府,随便搞个平台就能融资,没有监管或监管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