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都市小说电子书 > 超级电商 >

第44章

超级电商-第44章

小说: 超级电商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叶浩龙想到了祁美婷,这小妮子虽然有钱,但对做农产品销售平台恐怕不感兴趣,到时候恐怕非但不支持,还要给一顿臭骂。

    所以他思前想后,觉得还是不去招惹那个公主病,做电商平台的主意只得暂时压下,伺机再找门路。

    给网店的四个员工开了个短会,将双十一活动的安排做了布置,叶浩龙返回了新塘村,决定听听老爸同志的意见。

    叶浩龙的父亲叶厚德,是个做了十几年水产生意的老农民,但由于附近工业污染造成的水质破坏,前些年的水产养殖做得并不好,冷不防冒出的死鱼事件令老叶叫苦不跌。

    近年来,随着仙湖蓝藻事件的爆发,仙湖沿岸水污染治理工作得到了市里的高度重视,随着水污染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大,周围不少高污染企业已经被逐步关停。

    新塘村的水质因此有了大幅改善,再加上村里成立了水产养殖合作社,得到了市里农科院专家的精心指导,叶厚德的鱼塘才有了明显起色。

    傍晚时分,叶浩龙骑着小电驴回到了家里,只见老爸同志正叼着一支烟,站在大门口思考人生。

    乡下的娱乐活动非常单调,这会儿,村里的大老爷们都喜欢凑在一起,不是打麻将就是打牌,唯独叶浩龙的老爸喜欢边抽烟边发呆,以此消磨无聊的时光。

    想必叶浩龙时而显露的呆萌特性,就是遗传自他老爸的基因。

    “龙龙,你回来啦。”叶厚德看到叶浩龙到家,掐灭了手中的烟说道。

    老爸同志掐烟的动作引起了叶浩龙的注意,这往往意味着他有话要说了。

第六十一章 这片鱼塘我包了

    叶厚德平日里话不多,属于不吭声的闷葫芦类型,与妻子陈月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老妈同志一张嘴就如同放机关枪,字不停地往外蹦,好比滚滚洪水冲垮大堤,滔滔江河泛滥成灾。不过话一多自然就没什么营养,大家也都是听过算过,不太当回事。

    但老爸同志恰恰相反,话虽然不多,但营养价值就要高很多,尤其是他在掐烟之后所说的话,由于经过了尼古丁的强化作用,每句话都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所以没等叶厚德发话,叶浩龙莫名地产生了一丝小紧张,眼神下意识地望向那个黑灰中尚带着一丝余光的烟头。

    “老爸,你又在门口抽闷烟,有什么事吗?”叶浩龙问道。

    “龙龙啊,你也长大了,连女朋友都带来了,老爸非常高兴,这两天我就在琢磨你娶媳妇的事呢。”叶厚德的脸上明显带着一丝忧虑,眉宇间出现了几道深深的皱纹,“咱家这几年也没攒下几个钱,要给你娶媳妇,咱这破房子也不太像样了,不过要起新房,置彩礼,没个三四十万是不成的,我寻思着想把水产养殖业做大,多赚几个钱,早点把你的婚事办了。”

    “老爸,我的事还早着呢,你不用操心。”叶浩龙说道“不过你要扩大养殖规模,这个我大力支持。村里不是还有几片闲置的水塘嘛,就是位置偏一点,污染重一点,咱去找村委会说说,都给他承包下来。”

    新塘村目前的水塘并没有完全利用起来,有不少资源闲置。

    其中有二三十亩水塘靠近北桥村,曾经这一带有一家小规模造纸企业,因为企业污染严重,水塘的生态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时而发生一些零星的死鱼事件。

    虽然这家黑心企业被勒令关停了,但环境的破坏一时半会儿难以逆转,恐怕需要几年才能完全恢复。

    所以这些水塘一直没人管理,就这么荒废着,偶尔起些小鱼,不过大多用来喂猫。

    “我最近听市里专家的介绍,咱们老祖宗的桑基鱼塘循环模式非常好,也有助于改善生态。”叶厚德说道,“这几个鱼塘,只要把水抽干,换上干净的新水,在周围种上桑树,做一个循环农业,只要过个一年半载,说不定就能见效了。”

    叶浩龙对于桑基鱼塘循环养殖模式并不是很了解,不过听着似乎有些靠谱,想来这个老爸同志为了给宝贝儿子娶媳妇,也是蛮拼的,必须给予大力支持。

    只是叶厚德并不知道,自己这个宝贝儿子已经开始挣大钱了。

    叶浩龙并不想早早把自己的真实创业情况告诉父母,只告诉他们自己跟着马天明和周可心一起做生意。

    这其中的原因,一来是跟他们说不清楚,二来新塘村虽然民风淳朴,但村民比较短视,往往见不得别人家好,自己现在刚刚起步,没有能力带动大伙一起致富,到时候要是落下个为富不仁的坏名声,自己可就冤死了。

    叶浩龙也并不是不想帮村民一起致富,只是他的农产品电商平台创意,一时半会儿是难以实现的,只有等待时机了。

    “老爸,要不就请农科院的专家实地看一看,做个评估,如果方案可行,我们就把这些鱼塘都承包下来。”叶浩龙想了想说道。

    “我也是这么想的。现在村里好几家养殖户都在观望,毕竟要抽旧水引新水,还要采购一大批鱼苗,前期投入的成本和精力都太大。”叶厚德说,“不过最近仙湖水产大丰收,咱们合作社的销路遭到了打压,这产量一上来,价格有可能被继续压低,所以社里对扩大生产的事有些消极,要承包那片鱼塘恐怕还有些阻力。”

    “这个合作社也真是不给力,就这么点小产量,连销路都成问题了,以后还如何发展。跟着那几个傻蛋,大家不是都要喝西北风了么。”叶浩龙对这伙人实在无语,“老爸,现在都二十一世纪了,只要做个微博平台,扩大宣传,生意绝对不是问题。”

    “微博……平台?这是个什么玩意儿?”叶厚德是两眼一抹黑,根本不知道叶浩龙说的是什么。

    叶浩龙抹了一把头上的汗,原本还打算跟老爸同志商量做农产品电商平台的事,现在看来绝对是对牛弹琴,不说也罢。

    仅仅一村之隔,北桥村的男女老少都搞起了电商,生意做得红红火火,转眼间已经发家致富,而新塘村的人却连什么是电商都搞不清楚,简直就像生活在不同的星球上。

    叶浩龙对自己老家这帮老少爷们实在感到无语,简直闭塞到了奇葩的境界,在这个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不落后就见鬼了。难怪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啊。

    他原本就打算好了,既然建立农产品电商网站暂时有些困难,那就先做一个微博平台试水,看看农产品走网络销售的效果。

    如果效果不错,再考虑投资建电商网站的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新塘村的这帮村民勤恳耐劳,缺的就是一个有远见的带头人给他们指明方向。

    在叶浩龙的帮助下,叶厚德顺利拿下了村南二十六亩水塘的承包权。村里对于叶厚德承包水塘态度非常支持,毕竟这些水塘闲着也是闲着,只要能租出去,倒是能增加一些村集体收入。

    至于在价格上,村里也给了不少优惠,叶厚德跟村里签下总共三年的承包协议,头年算是生态补偿期,不收承包费,第二年收取标准水塘承包费的50%,第三年是70%。

    这样一来,眼下并不需要掏钱,给叶厚德缓解了不少的经济压力。

    随后他便邀请了市里农科院的专家进行了环境评估,开始进入生态恢复和环境改造阶段。

    接下来就要抽旧水,引新水,夯实塘基,种植桑树。

    别看事情简单,工程着实不小,眨眼就是小三万的投入,叶厚德是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押宝在这一片鱼塘之上。

    叶厚德承包下这片鱼塘,并花费重金改造生态,无疑是为村里做了一件好事,村委会自然乐见其成,所以偶尔还提供一些帮助。

    不过村里的水产养殖合作社对此事就有点感冒了。

第六十二章 合作社的奇葩决定

    由于仙湖水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丰收,使得各类水产品充斥市场,鱼、虾、蟹均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

    这对于百姓的日常生活是一件大好事,但对于水产品经营户而言,情况就大大不妙了。

    合作社近来的生意自然不是很好,各种水产品的价格一低再低,已逼近成本线。在这种情况下,合作社被迫降低了统购价格,并要求大家尽可能减少产量,避过仙湖水产高峰期。

    这对于新塘村两百多户村民来说绝对是个天大的坏消息,要知道,全村上下基本以水产养殖为主,售卖水产品是一千多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一旦停产将直接影响村民的正常生活。

    断人财路必定惹人愤怒,降价限产措施一出台,全村上下顿时鸡飞狗跳,怨声载道。

    毕竟这个时节是水产品销售的旺季,错过了这一波,恐怕就要等到春节前夕了。原本全村上下卯足了劲,要在这波旺季中赚上一笔,结果合作社非但不给力,还要限产限价,这不是欠扁么。

    没钱挣是万万不行的,许多头脑活络的村民开始自谋出路,绕开合作社统购模式,私自售卖自家的水产品,也好趁着这波旺季换回点现金流,这种拆台行为令合作社大为恼火。

    合作社不为村民谋福祉,又不允许大家单干,所以最近这段时间以来,合作社内的大小矛盾不断,争吵声拍打声不绝于耳,社里的办公桌都被敲得犹如月球表面,坑坑洼洼。

    矛盾最大的一次,双方甚至差点要抄家伙干仗,幸亏被及时赶来的镇派出所民警制止。

    眼看着要出大乱子,镇里不得不派人出面协调,并承诺帮助村民承销一部分水产品,暂时减轻村民的怒气,矛盾才得到暂时缓解。

    在这个节骨眼上,合作社自然是以维持现状,尽量不出问题为最优原则。

    但好死不死的是,突然冒出的这片将近三十亩的水塘,被叶厚德整体承包,使合作社的销售压力顿时大增。对他们而言,真有了一种屋漏偏逢连夜雨的感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