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日本1946-第2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在躁动,躁动中又潜伏着不安……
7月28日凌晨3时42分53。8秒,中国河北省唐山市仍在沉睡。这座河北最大的重工业城市,以占全国万分之一的面积和千分之一的人口创造了全国百分之一的产值,拥有全中国最大的煤矿——开滦矿,可谓中国国民经济大厦最重要的支柱之一。然而,一秒钟之后—
有如400枚广岛原子弹在距地面16公里处的地壳中猛然爆炸!这座百万人口的城市在顷刻间被夷为平地。在地震中242769人丧生,164851人伤残。可计算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0亿元以上,而用于救灾和重建的投资几乎无法计算。从唐山赴京的求救人员风驰电掣地赶到中南海,一见中*央领导就哭着喊:“首长啊,唐山全平啦……100万人,至少有80万还被压着呐!”在场的人都哭了……
据《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记载,唐山大地震是死人最多的现代地震,死者多达24万2千人。是国际地震情报界--从美国阿拉斯加帕默天文台到瑞典乌普萨拉地震研究所到日本气象厅到台北气象局--都率先报道中国发生了强烈地震。终于认识到,**不会有任何好处,这才跟在外国人后面通过新华通讯社向世界宣布:我国河北省翼东地区的唐山-丰南一带,7月28日3时42分发生强烈地震……”
消息一经证实,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对中国的灾情立即表示出极大的关注。次日(7月29日),联合会秘书长瓦尔德海姆至电华xx总理,说联合国“准备帮助灾区人民为克服这场自然灾害的影响而进行斗争。”同日。英国外交大臣克罗斯兰在下院宣布:“英国已表示愿意向中国提供紧急援助和医药物资。”已故二战期间战时首相温斯顿。 丘吉尔的孙子小温斯顿。 丘吉尔还建议立即派工兵部队来中国帮助建设必须马上投入使用的供水设施。再次日(7月30日),日本宫泽外相在内阁会议上报告, “对于中国大地震,我国将采取迅速发出救灾物资的方针。” 并指示孝川大使向中国转达:药品、衣物、帐篷等物品已准备就绪,一旦中国方面做好接受准备,就将发出……
可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毛xx居然拒绝了外援。唐山地震后的救灾期间,中国对外宣布:中国人民决心以自力更生的精神克服困难,谢绝外部提供的援助。当唐山大地震的消息传到世界后,美、日等西方国家准备了大量的救灾物资,他们只等中国一句首肯的话,然后运往中国。然而,这种人道主义的善意却遭到了拒绝。
我们可以想像,当时满目疮痍的唐山多么需要国际社会送来的先进的救灾设备和物资,当时在地震中受伤的唐山灾民又是多么渴望国际社会送来的先进的医疗设备、药品和医术精湛的医务人员。如果当时国际社会的援助能够无阻力地及时抵达唐山灾区的话,唐山大地震的损失肯定会大大降低,尤其是死亡的人数决不会到242769人--这一吓人的数字。
更加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当时的国家地震局正在忙于“批邓反右”,阶级斗争。开会后,一位委员提出,首先要确保北京,要求国家地震总局局长不得去震中的唐山。留在北京待命。甚至在民间多年来还盛传着一则消息,说的是当年大地震的震级是里氏8。3级。被谎报成了里氏7。8级。为的是阻止国际调查和救援机构进入中国(如果震级在8级以上,国际组织有权依法介入),那样各种真相就会爆光。为了保“面子”,一直把自然灾害导致的死亡人员总数及相关资料列为‘国家秘密事项’,到1979年中国才首次披露唐山大地震死亡242769 人。
那么为什么要拒绝国际援助呢?有人的回答是这样的:第一,西方国家在70年代完全主导国际援助。他们的援助的目的是司马昭之心:以经济援助的手段和形式谋求达到战略目的和效果。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援助方式向别国内部进行渗透。收买扶持反对派领导人和拉拢现政权领导人身边的亲属和工作人员。美国曾把国际援助目标归纳为五大核心目标:推动制度变革,强固贫弱国家,提供人道援助,支持战略重点国家,关注全球问题和跨国问题。独联体的“颜色革命“就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打着各种“经济援助”的旗帜。在独联体进行“民主”渗透的结果。
第二,西方的国家的援助至今依然附带政治条件。根据美国1996年公布的数据,美国对外援助中的72%附带政治条件。而且美国的援助法规定,利用美国的援助要购买美国的产品。伊拉克重建资金的16%甚至22%用于支付美军和其它与安全相关的开支。重建伊拉克的许多合同是伊拉克战争爆发前就已起草好的。
第三,中国有过惨重的教训。在60年代,中国遭受3年自然灾害,可是前苏联仍逼着中国还债(其中包括志愿军在抗美援朝的军援),并撤走正在援建项目上工作的专家;使中国雪上加霜;陷入更加困难的境地。但是;以毛xx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内政外交相当困难的五六十年代; 恪守独立自主原则;顶住了大国压力;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独立;激发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的精神;战胜了暂时的经济困难。避免了重蹈东欧国家的覆辙,摆脱了苏联的影响。在原子弹研制成功后,毛xx不无讽刺地说:‘应该给赫鲁晓夫发一个1吨重的大勋章‘。
对于这种理论唐宁自始至终都无法理解,且不说这些援助背后的阴谋都只是一种可能性,没有拿没有发生的事情当做事实来做处理,即便真的有阴谋,那么无论怎样,国民的生命都是最重要的,一切都应该以救援为第一要务。(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五章 叛逃
1976年9月6日,当天下午1点11分,日本航空自卫队地面雷达发现在北海道东海岸360千米,高度约6200米有一飞行物正高速飞向日本领空,控制中心发出了问讯讯号但没有任何回应。1点20分两架自卫队的f…4战机紧急起飞拦截。1点24分,不明飞行物进入日本领空。1点26分不明物突然在雷达屏幕上消失,派出的f…4也未能发现目标,后来才知道这架飞机突然降低高度,躲过了雷达探测。
正当自卫队防空控制中心乱成一团时,北海道函馆机场航空管制和地勤人员看见一架涂有红星军徽的灰色飞机在330米高处盘旋。很快这一飞机飞到一架正在12号跑道上滑行准备起飞的全日空波音727客机的后面,待客机一离开跑道,就在跑道上强行降落,随后冲出了跑道末端并撞倒两排雷达天线,才停了下来。上面跳下一个飞行员,并用手枪朝天连开数枪,还呼喊了几句话语。当地日本航空自卫队很快查明了此人身份,原来是苏军飞行员维克托。别连科驾驶一架米格…25叛逃到日本了!美国情报人员立即赶到了现场,迫不及待而有条不紊的开始检查测量这一梦寐以求的从天上掉下来的宝物。
苏联方面用了几个小时才弄清楚这架米格…25不是失事,而是叛逃了。苏联立即向日本和西方施加了强大的外交和军事压力。苏联对外宣称别连科迷航,误降函馆,要求归还飞行员和飞机(苏联外交官之后在与别连科的会面中也展开了软硬兼施的心理战),当时在英参加法恩巴勒航展的苏联代表团立即退出航展。当天仅从别连科叛逃的下午起,直到午夜,日本自卫队就先后紧急起飞了143架次去拦截靠近日本空域的苏联飞机。
这个时候唐宁皱着眉头对坐在他屋子里的武田毅雄说道:“我说武田兄。你怎么一点都不着急啊,这可是你们苏联目前最先进的飞机啊,不赶紧弄回来你们的损失可就太大了,美日绝对不会放过这个宝贵的研究机会的。。”
武田毅雄云淡风轻的笑道:“不用着急,这件事到最后还不一定是谁吃亏呢。”
事实上唐宁的猜测是对的,美日方面当然是绝对不会放过这一机会的。几天后被卸下机翼的米格…25由一架c…5运输机。在十几架战机护航下,运至东京近郊的空军基地。在飞机降落在日本机场当天日本自卫队方面就戒严了机场不允许任何飞机起落跟任何闲杂人靠近,在美**方跟技术人员到达后,日本跟美国联合对这架飞机进行了拆解跟拍照,所有零部件都做了详细标注仿做了图纸。此间苏联方面一直不断要求日本将飞机交还,而日本方面不断找借口理由推脱,不是天气不好,就是安全没保障,直到所有拆解拍照工作结束后又有技术人员重新组装好后。日本才在10月12日答应将飞机交还苏联。而对外界只字不提飞机的拍照拆解,在当时世界上许多国家对此都心知肚明,都替苏联惋惜如此先进战机就这么轻易被美国日本弄去。
这时西方才发现米格…25根本不是以前他们所想象的那种先进的全能的战斗机,而是一种独特的高空高速专用截击机。钢结构让西方匪夷所思,落后的电子管技术更是让西方深刻了解了苏联电子技术的滞后。别连科的口供也证明了米格…25截击型带导弹高速飞行时,仍存在稳定性问题,所以截击型不能像米格…25r侦察型那样以马赫3。2飞行,带弹最大速度限制在马赫2。8。西方对苏联航空技术的无名恐慌从此被缓和。并确立了信心,70年代后期出现的西方战斗机在服役时间和整体性能上开始超越苏联战斗机。但西方仍为苏联整体系统整合技术的高超而惊叹。这件事还让日本政府在舆论压力下大力改善了空防体系。美国厂商得到大量合同。
在苏联方面,这一事件导致了巨大的损失。首先是空军、防空军部分的高层军官被解职受罚,事件相关的许多基层官兵也难逃一劫。更惨痛的是由于雷达、无线电、敌我识别等绝密外泄,所有米格…25被迫回厂改换上述系统,其他作战飞机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当然借这一机会米格…25也得到了改进的机会,但损失仍是惨重的。
苏联在接收到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