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一品嫡妃 >

第598章

一品嫡妃-第598章

小说: 一品嫡妃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安然大皱眉头,宋子期说的在理。没有仗打,武将就没有用武之地。再好的兵,没有仗打,迟早也会变成废物喽喽。

    宋安然心里头算计着,既然没有仗打,那她就人为制造一场战争出来。只要有仗打,颜宓就有办法一直不回京。

    宋子期轻声警告宋安然:“安然,你可不能乱来。有的事情可以做,有的事情万万做不得。要知道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只要你做过,就一定会留下蛛丝马迹。一旦让元康帝察觉,你和晋国公府都得倒霉。”

    宋安然笑了起来,笑得很纯善。

    宋安然对宋子期说道:“父亲放心,女儿做事有分寸,从来不敢乱来。”

    宋子期点点头,“你知道分寸就行。颜宓在外面乱来,为父还能替他兜着。你若是乱来,天子脚下,为父未必有能力替你兜着,你知道吗?”

    “我都知道。我和颜宓累父亲操心,是女儿的不孝。”宋安然有些愧疚。

    宋子期挥挥手,“这些生分的话就不要说了。你是我闺女,帮你是我的责任。你先回去吧,好好和颜宓商量商量。”

    “女儿遵命。”

    ……

    宋安然回到国公府没几天,宋安杰就参加了殿试。

    殿试后三天发榜。

    发榜这天,贡院门口挤满了人。

    宋家没去凑这个热闹,晋国公府更不会凑这个热闹。只派了可靠的下人去看榜。

    快到午时的时候,终于有了消息传来。状元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四十多岁的老学究。

    状元不是宋安杰,宋安然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松了一口气,还是有些遗憾。

    宋家这边,宋安杰一脸轻蔑。状元郎他认识,说他是老学究都是客气。整个人就是的书呆子,整天只会吊书袋。这样的人被点为状元郎,在宋安杰看来,朝中大佬同元康帝的眼睛都被屎给糊住了,才会点了这么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做状元。

    至于榜眼,好歹有点才名。宋安杰还是蛮服气的。

    状元和榜样都有已经滑落别家,他不会被拙落到二甲吧。真要掉入二甲,宋安杰一定会写文章大骂朝中大佬还有元康帝有眼无珠。连他这样有才有貌的人,都会被拙落到二甲,可想科举多不公平。

    最后消息传来,宋安杰被元康帝点为今科探花。据说元康帝还笑言,宋家一门三父子两探花,真正是美谈。

    得知宋安杰是探花郎,宋安然的心落到了实处。

    宋安杰也松了一口气,算元康帝有点眼光。

    可惜不是六元公,只能顶着五元公的名头在外行走。宋安杰心里头多少有点别扭。

    人就是这样的。以前以为六元公是自己的囊中之物的时候,各种嫌弃,各种不屑一顾。等六元公从手上飞走的时候,又不甘心,心里头还憋着一股气,那是因为不服气。

    宋安杰心里头有点郁闷,有点不服输,还有点如释重负。没有得到六元公的名头,就等于给别人留下了一点超越的余地。反正他的名头已经打响了,以后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人认识。

    宋安杰被点为探花,宋安然命喜秋带着礼物到宋家贺喜。

    宋安然知道,宋安杰最近几天会很忙,到处都是请吃酒的,什么同年,同窗,同科,还有宫里面的琼林宴。

    等吃过琼林宴,宋安杰又该去翰林院报到,每天按时上班。

    这期间,宋家还是抽空请了一天的酒席。

    上门送礼的人很多,吃酒的人也很多。更有甚者,直接带着自家闺女,侄女,外甥女,各种名目繁多的姑娘上门,说是送给小宋探花郎暖床用的。

    个个都义正言辞,说宋安杰贵为探花郎,身边岂能没有红袖添香。丫鬟太俗气,也太低贱,哪里比得上自家闺女,侄女,外甥女玲珑乖巧。

    宋安杰不要,那些人还非得将闺女,侄女,外甥女往宋安杰怀里塞。

    杨宝书见了,气的咬牙切齿。偏偏身份所限,她还不能出面将那些人打一顿。

    最后还是宋子期这位阁老出面,震慑住了所有想送闺女,侄女,外甥女的人。宋子期明言,宋家不收任何闺女,侄女,外甥女。宋安杰的暖床人,更轮不到外人来操心。谁敢再往宋家塞乱七八糟的女人,那就是宋家的仇人。

    没人想和宋家做仇人。于是闺女,侄女,外甥女统统被打发出了宋家。这辈子都别想再踏入宋家门半步。

    酒席过后,宋家恢复了平静,宋安杰的生活也步入了正规。

    宋安然的生活却不轻松。

    颜宓同意和容玉合作,需要借助四海商行。为此,宋安然特意让四海商行分出部分人力,前往西北,扩大产业规模,私下里方便同容玉生意来往。

    另外一边,宋安然也给颜宓去信,提醒颜宓注意时间。朝廷不会允许他长期趴在两湖不动弹。今年之内,必须将两湖的反贼平定,才能对朝廷有所交代。

    颜宓的回答很干脆,既然局势所逼,那他就勉为其难平定两湖的反贼。

    颜宓一旦拿出五分功力,大周范围内,没人是他的对手。更何况还是一群乌合之众的反贼。

    没过两个月,两湖境内的反贼,已经被颜宓清扫一空。整个两湖白茫茫一片,干净得不像话。

    地方官回到两湖,见两湖如此干净,就跟被脱光衣服的大汉一样,顿时气得要掀桌子。颜宓实在是太过分了,都不给两湖留点家当,全都被他卷空了。

    地方官员联名写奏章状告颜宓。

    于是朝中又掀起新的一轮弹劾颜宓的高潮。

    对于御史的弹劾,元康帝不为所动。说实话,元康帝还真怕颜宓到了地方上笼络人心,清廉得就跟清水一样。那样的颜宓,才是真正可怕的,才是值得防备的。

    如今颜宓评定两湖,却没有落下好名声,还被两湖老百姓和官员厌恶。这一点就让元康帝很满意。

    颜宓在元康帝的眼里,瞬间变成了一个有血有肉有贪欲的小人,再也不是曾经那个毫无破绽的贵公子。

    对于御史们来势汹汹的弹劾,元康帝最终还是略微表示了一下。

    元康帝一边下旨申斥颜宓,叫颜宓补偿两湖地区,将抢掠所得的东西还一部分回去。同时又下旨勉励颜宓,让颜宓好好干,早日评定苗疆的叛乱。等颜宓班师回朝的时候,元康帝会重重嘉奖他。

    对于元康帝的勉励,颜宓全当是放屁。什么嘉奖,更不能信。只要他回京城,等待他的肯定是解除兵权,困守国公府。这样的日子,颜宓不会要。所以仗还要继续打。

    至于第一道申斥旨意,颜宓象征性的还了几样东西给两湖的官府。比如官粮还一点,比如官库里面的银子还几两。反正都是一些看似紧要,却又不那么紧要的东西。

    两湖的官员看着颜宓换回来的东西,气的一佛生天二佛出世。颜宓实在是欺人太甚,拿了那么多,连万分之一都没有还回来,他是在打发叫花子吗?

    当地官员又想告状,好在有脑子清醒的人拉住了。

    现在告颜宓根本没用。元康帝摆明是要保住颜宓。

    要告颜宓,就等颜宓回京之后再告。到时候肯定一告一个准,绝对能将颜宓告倒。

    有了人居中劝解,两湖的官员总算消停了。

    颜宓带着军队开拔苗疆,在苗疆打生打死。

    这期间颜宓同宋安然的通信非常频繁,经常两三天就是一封信。

    两人的信件都是用密码书写,就算被人截获,只要不知道密码本,就永远弄不清楚这封信到底写了什么具体的内容。

    宋安然通信这么频繁,在外人看来,两夫妻感情深厚。实际上也的确是这样。不过颜宓和宋安然现在都没空谈感情,他们更关心前途。

    颜宓不能回京,所欲除了苗疆之外,必须重新开辟一个新的战场。而且这个战场,是前所未有的,能让朝廷震动,还能让朝廷十分被动。甚至是朝廷根本管不了的地方。

    两人商量了很多方案,最后宋安然在舆图上点明了东南,以及东南海疆。海上,是朝廷势力力有不逮的地方。一旦这里开战,一旦颜宓领兵去了东南,也就等于颜宓进入了自由打仗模式。

    到时候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颜宓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反正朝廷都管不到。

    宋安然的方案得到了颜宓的同意。颜宓也倾向于东南。

    要让东南起战火,必定少不了海盗。

    颜宓和宋安然通过信件制定了方案,宋安然给闻先生写信,颜宓则给他安排在海外的那些人写信。既然要打仗,那就弄一场大的。让朝廷震颤,让老百姓瑟瑟发抖,让每个人都以为江南要乱了,东南要打仗了。

    只有造成了这种严重的恐慌情绪,元康帝才会同意颜宓带兵前往东南。至于颜宓手下的兵不会海战,这一点其实不用太担心。因为大周朝真正会海战的士兵就没多少,而且很多还是海盗改行的。这些人忠心有限,祸害无限,到时候朝廷也会倾向于重新培养一批忠心可靠敢战的海军战士。

    计划制定,接下来就是实施计划。

    宋安然开始调整东南沿海的产业,扩大造船厂的规模。船工不够,那就去别的船厂挖人。无论如何,等到明年颜宓来到东南沿海的时候,造船厂必须提供三艘以上的超级战船,以及二十艘以上的中型战船。

    如果工时不够,那就改进造船工艺,将其中一些步骤改成流水线作业。

    宋安然对造船厂进行大刀阔斧的改变,很多人都以为宋安然是为了扩大海贸。殊不知,宋安然这是在为之后的战争做准备。

    夜深人静的时候,宋安然也会反思,她这样做,是不是侩子手?是不是战争罪犯?

    一想到自己的所作所为,不知道会害死多少人,宋安然的心就会跟着一紧。

    不过很快,宋安然又会坚定信念。

    她本就不是好人。她和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