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第1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谝痪难诨ぃ鲈耸涔淌且黄骄病
但在南面的海上,中日双方却是大打出手。10月31日,双方的二线舰队,在南中国海的黄岩岛海域,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海战,起因仅仅是一艘满载钢材的日本商船。
按照以往的经验,中国军舰一般不骚扰有军舰护航的日本商船,但这一次却不大一样,中国事先得到可靠情报,知道这艘船上还载有十来门攻城用的,法国制造305mm口径重型臼炮。所谓臼炮,就是一种炮身短、射角大、初速低、高弧线弹道的滑膛火炮;其射程近,弹丸威力大,主要用于破坏坚固工事。因其炮身短粗,外形类似中国的石臼,因此在汉语中被称为“臼炮”。而小口径、方便携带的臼炮后来发展为迫击炮。
本来按照战时中立原则,法国是拒绝向日本出售此类武器,但最终俄国出面相助,由一个俄国公司订购了这些重炮,然后"转售"给了日本公司。法国因此暗中通知了中国驻法公使,表明法国没有任何理由拒绝俄国的订购,以避免中国将来的误会。
于是这艘船刚从马六甲海峡出来,便被中国海军盯上了,但日本的警备舰队却早已经如临大敌,所有舰只全部出动,在海军少将山本权兵卫的指挥下,严阵以待,准备一直将商船护航回日本。
中国舰队从纳土纳群岛海域便遥遥尾随着,始终没找到空隙,一直跟到了黄岩岛海域,终于按耐不住向日军发起了进攻。
双方在黄岩岛海域打了整整一天,中方有“威靖”、“测海”、“靖远”三舰被击沉,而日方"孟春"、"馆山"二舰被击沉,"凤翔"、"甲铁"被击伤。
从战术上看,双方不相伯仲,损失也差不多。但从战略上看,日方是胜利者。因为中国舰队的目的是袭扰日本海上运输线,但经此一战,有组织大规模的进攻基本停止了,日本的护航行动取得了成功,基本保障了海上生命线的安全。
但这并不能缓解日本面临的巨大经济压力,出口锐减,进口却激增,外汇储备大幅缩水。原先由于朝鲜粮食禁止出口,使市场粮食价格大幅上涨,而大米作为战略物质,必须优先满足军粮的征用,尤其是朝鲜政府被中国完全控制,使日本无法在朝鲜当地得到补给,粮食几乎完全依靠国内,这让国内的粮食供应更加紧张,像东京、大阪、名古屋等许多大城市,大米的价格已经被去年翻了一番,至于精白米(即经过多次加工,去掉糠皮和糊粉层的大米,营养遭到破坏,但口感极佳,是日本人最喜爱的食物),价格更是暴涨了两倍。
同时在国际的金融市场上,日本的资本运作极为不顺利,始终得不到足够的贷款。俄国虽然在政治上表示了强烈的支持,但其本身财政紧张,经济实力不足,难以连续提供大笔贷款,这种窘况迫使日本不得不从国内想办法。
1883年11月2日,日本第一期的战争国债正式发行,在政府强有力的爱国宣传下,以及报纸舆论的推波助澜,以及日军占领汉城的胜利刺激,日本各个阶层的民众都希望能从战争的胜果里分一杯羹,迅速掀起了认购国债的热潮。
日本人民确信战争必将胜利,因此非常看好战争国债的回报前景。那些贫苦的老百姓,纷纷将自己辛辛苦苦一辈子,省吃俭用而来的积蓄全部拿了出来。无论是渔民,农妇,矿工,还是小摊贩者,甚至包括寺院里的和尚,妓院里的妓女,都倾其所有购买国债,整个社会各个角落都洋溢着狂热的爱国浪潮。
很快,总额8500万日元的第一期国债全部认购完毕,使日本政府勉强有了资金推行下一步的战争计划。
而在另一方面,中国却在资金方面占有巨大的优势,国际金融资本短短时间内,就向中国提供了三笔大型贷款,中国的国债也在伦敦金融市场成功发行,使中国迅速获得大量资金,根据胡雪岩和郑观应等人的估算,在战争的前半年,中国甚至不需要动用国库里的一分钱,仅仅依靠外国的低息贷款就足以维持战争。
有了充足的资金支持,让在东北负责后勤工作的刘坤一,可以很快调集大量物质运往朝鲜平壤,包括大量的大米,面粉,牛肉,羊肉,鸡肉,鸡蛋,油,蔬菜,调味品,药品,帐篷,衣服,鞋袜等,应有尽有,甚至还开设了邮递业务,前线可以与后方进行信件往来。
此时,袁世凯与苏元春等部,都已经撤到了平壤,刘锦棠指挥的第九师和金顺的第七师,也已经抵达平壤,实现了会师,部队的士气大振。由于铁路的贯通,使近卫军部队的运输轻松省力,体力保持完好,充足的物质补给更让部队有了足够的自信。
根据丁云桐的命令,平壤的近卫军各部全部集结起来,编为中国近卫军第一军,军长为刘锦棠。
这样,平壤的近卫军和汉城的日军遥相对峙,双方真正意义的大兵团对战现在才刚刚开始。
(同学们,今天起恢复更新啦!)
第一百四十六章 弃守万象()
(奉编辑大人之命,本书的第78章,第83章,第86章,第88章,第111章,第112章,第113章,还有第118章将进行删改,其中第78章将整章删除,现在只是处理一些情节衔接的细节问题,到明天就能删改完成,后续章节将只管更新,谢谢。)
1883年10月30日清晨,老挝班喷松城。这里名为城,其实只不过是一大片松散的农民聚居区,晨光熹微,连绵的农田中间矗立着一座座竹楼木架高脚屋,完全是一派农耕的田园风光。
但此时,整片区域却是杀声震天,枪炮轰鸣,田里的稻苗裹着泥水被打得在空中腾飞。中国的巡防军主力,与暹罗军在这里打了整整一夜,潘鼎新使出了浑身的解数,一直苦苦坚持到现在,但他已经坚持不下去了,所有的预备队都用光了,最可怕的是,弹药也快要告罄了。因为暹罗军冲得很猛,为了压制对方,巡防军不得不全力开火,其中格鲁森炮弹已经彻底打光了。
昭帕耶。素里旺,暹罗的元老重臣,朱拉隆功继位后曾经一度担任摄政,此时是“拉玛师”的师长,兼任暹罗第一波进攻部队的司令。他的脸庞黝黑,身形矮小,但双目炯炯有神,两道法令纹长削如刀,不怒自威,军中人称“沉默的狮子”。
他拿着望远镜观察着战场形势,已经明显感觉到中国军队的火力大幅度削弱。之前他一直将“拉玛师”雪藏,作为关键时刻的预备队,而只是使用其他的旧暹罗军,连番发起冲击,不断消耗对方的弹药和士气。
到了这个时候,他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了,回头看了一下身后那些半蹲着,密密麻麻的官兵们,手一挥,军队中立刻发出了传令信号。
不同于其他国家使用军号传令,暹罗的传令工具是象脚鼓,极具民族特色。随着轰隆隆的声音响起,等待多时的拉玛师,犹如猛虎下山,蛟龙出海,发出海啸般的呐喊声,向前方的中国阵地直扑了过去。
仅仅片刻工夫,潘鼎新就知道大势已去,他无奈下令全军往北撤退,但阵势已经完全被打乱,面临崩溃的局面。
潘鼎新眼看如此,想出来一个损招,命人将原先搜罗的黄金珍珠宝石,包括两万多两白银的军饷,统统撒到道路的两旁,一边逃一边撒,以吸引追兵的注意力。
这一招果然有效,暹罗官兵大都贫苦,见到路边的金银,纷纷前去捡拾。尤其是那些旧的暹罗军,更是完全丧失了秩序,陷入了疯狂的哄抢中。
面对这种混乱状况,昭帕耶。素里旺反而担心中国军队会杀个回马枪,只得命令停止追赶,一边命拉玛师掩护,一边就地收拢部队。这个决定也让潘鼎新逃脱大难,保留了数千残兵。
30日下午,潘鼎新带着这几千人,从班欣台撤过了南俄河,直接放弃了万象城,头都没回一下,他知道凭着自己手下这支弹尽粮绝的残兵,要守万象无异于呓语。
31日,赵怀业的部队也已经败退了下来,两支残部在万象以北一百二十公里处的万荣汇合了,数了一下,居然还有八千来人,但武器却几乎丧失殆尽了。
潘鼎新一边整顿部队,一边向北京发出了请罪报告,这样的惨败,估计不死也得削职关几年了。
11月1日,丁云桐接到了南方的败报,丝毫没有任何沮丧之情,他其实对这个结果早有预料。作为暹罗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朱拉隆功处心积虑这么久,以倾国之力准备战争,还得到了日本的大力协助,如果凭借一支巡防军就能将其击退,那也太不符合逻辑了。
这样的结果,正好让暹罗放心大胆的把所有主力都派上来,到时候只要“庐山计划”实施成功,暹罗就会元气大伤,剩下的就是任凭中国宰割了。
同时,他还接到了朝鲜的密报,根据各方面的情况来看,日军在占领汉城之后,进行了残酷的大屠杀,具体死亡人数难以计数,但保守估计也有数万人之多。因此很多大臣纷纷建议就此大做文章,在国际上制造舆论。
丁云桐想了想,还是拒绝了这个提议。从长远角度看,日军屠杀虐待朝鲜百姓,这对中国是有利的,因为这会让朝鲜更坚定地站在中国一边。如果把日本人的暴行在国际上一宣扬,舆论大哗又能怎样,日本人要是收敛起来,整肃军纪,那岂不弄巧成拙了?
同一天,暹罗军在万象举行了盛大的入城仪式,数万官兵排成整齐的队列,浩浩荡荡地进入城市。
攻下了万象,让暹罗有了足够的理由,向日本索要援助了。之前,根据双方的协定,日本要向暹罗支付800万日元,相当于550万两白银。但日本自己的财政也很困难,一下子拿出800万日元有点肉疼,所以就先给了300万日元,其余的将在暹罗军打到中国边境时再付清。日本的态度让暹罗政府非常的恼火,双方之前的约定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