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三国之召唤猛将-第2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刻,两人信息尽数出现在刘辩的脑海中,却对诸葛亮表示不屑。
虽然诸葛亮对后世的影响很大,但那是老罗在演义中有夸大的成分。
再有,刘备死后,诸葛亮六次北伐,几乎都没成功。
第六次火烧上方谷,却天降大雨救了司马懿父子,东线诸葛瑾不敌曹睿促使东吴兵败,诸葛亮因此病逝五丈原,也算是鞠躬尽瘁了。
至于六次失败的根本原因,有以下四点——
1。时运不济
2。准备不够充分
。国力不足
4。用人不当
至于眼下刘辩的不屑,是刚刚诸葛亮对庞统的一番疑问。
当然,或许是童言无忌吧,可刘辩就是看不惯他那个样子。
“哦?是仲谋啊!你怎会在此?”刘辩只是看了跪在地上的两人一眼,却没急着让他们起身。
“回大王,权儿随子布先生到此会友,并且给我介绍个朋友。”孙策如实说道。
刘辩闻言,瞬间双眼微眯,心想:“张昭给孙权介绍诸葛亮、庞统?莫非……”
刘辩清楚,历史上的张昭是东吴重臣!
此时张昭与孙权拉进关系,将来势必会酿成大祸!
“不对不对,张昭尚未见过孙策,并无归顺江东的可能,再说孙权一直认为孙策在为自己做事,又岂会有返回江东之心?”刘辩扪心自问。
顷刻间,刘辩意识到自己的紧张,着实想多了。
“朋友?可是这二位?”刘辩明知故问。
“正是。”孙权道。
“草民姓诸葛名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叩见大王!”诸葛亮道。
“草民姓庞名统,字士元,荆州襄阳人,叩见大王!”庞统道。
“嗯,起来说话。”刘辩轻声道。
不多时,随着两人起身,刘辩继续说道:“孔明,方才你疑问蔡、张二将为何据城而守?若张绣来犯,该当如何?”
“是。”诸葛亮拱手作揖道:“大王称那张绣不敢,草民不知为何,还请大王示下。”
刘辩是谁?
堂堂两州之王!
刘辩没有搭理,而是看了一眼荀彧。
荀彧会意,道:“襄阳城中有火器,他张绣自然不敢来!
蔡、张二将没有主动出击,则是考虑到宛城百姓。
至于等南郡定彦平,正如你方才所言,两地相距甚远,我家主公直接命赵子龙单骑赴宛,擒了那张绣。”
荀彧也没将诸葛亮放在眼里,可既然主公刘辩不想说,只能由他代劳。
再有,刘辩爱民如子的名声在外,荀彧不想为了拒绝一个少年的问话,给刘辩抹黑。
可是,刘辩与荀彧皆不知,刚刚的一番话深入诸葛亮心中,更对“火器”产生好奇。
这会儿,刘辩的目光落在庞统身上,沉声道:“你很沉稳,可惜年纪尚幼,否则刚好给文若做帮手。”
“主公有心,荀彧谢过了!”荀彧听到刘辩这句话,心底非常感动。
然而,体型偏胖,表面看上去并不聪明的庞统,反应很是迟钝。
这会儿,诸葛亮则拱手作揖道:“大王,诸葛亮愿意效劳,希望能够……”
不等诸葛亮说完,三个一身儒衫之人自远处走来,黄承彦连忙上前,拱手道:“不知主公在此,还请恕罪啊!”
黄承彦负责刘辩组建的“尖刀”,专门用来收集各州郡的情报。
此时黄承彦热情相迎,正是因为刘辩喜欢女儿,身为蔡讽女婿的他也跟着脸上沾光。
为什么这样说?
别忘了,穆桂英、陈圆圆不是这个世界的人,与刘辩大婚之时没有父母,便认了蔡讽做干爹。
这也是当日荆州各路豪族宗贼,前来襄阳向刘辩道喜,蔡讽负责主持宴席,当做东道主的原因。
干女儿穆桂英诞下千金,母凭女贵,蔡家与有荣焉。
很快,张昭与另外一位须发皆白,拄着手杖之人来到近前。
“见过主公!”张昭向刘辩拱手作揖。
刘辩点了点头,目光不自觉的落在头戴竹笠,须发皆白,拄着手杖之人的脸上。
顷刻间,对方人物信息出现在刘辩脑海中。
“这位仙翁是?”刘辩故作疑惑地问。
“乡野之人,姓司马名徽,字德操,颍川阳翟人,见过大王!”司马徽拱手作揖。
刘辩知道司马徽是奇人,被名士庞德公称为“水镜先生”,后世称之为“好好先生”,空有一身才华,却终生湮没不彰。
只是,刘辩通过系统查看司马徽信息,十分不解“水镜八奇”之师。
诸葛亮、庞统与司马徽有师徒之谊,却不明白“水镜八奇”,历史上根本没有。
再有,庞统位列“水镜八奇”之六,显然是司马徽的第六位徒弟。
殊不知,虎牢关之战,淳于琼口中的公子袁方,正是“水镜八奇”之首,司马徽的大弟子!
虎牢关之战早已传遍天下,司马徽到此显然有些意外。
“原来是水镜先生,久仰大名,如雷贯耳!”刘辩躬身作揖。
“不过是俗名,不敢染了大王之耳。”司马徽嘴上这样说,心底却很高兴,故而直言道:“今日有幸得见大王,实乃是我与小徒之幸啊!”
“这话怎么说?”刘辩疑惑道。
很快,司马徽道明来意。
刘辩看向朴实的庞统,同样直言道:“实不相瞒,孤很喜欢士元,可他年纪尚小……”
司马徽会意,“大王,在下还有一位弟子,就在襄阳附近,不知可否一见?”
“好,有劳先生了。”刘辩道。
第405章 得名士,诞长子(2更)()
0405、得名士,诞长子
次日,辰时将尽。
刘辩官邸。
刘辩按照昨日约定,与张昭、黄承彦以及张良等候司马徽。
自然也有荀彧在此等候,毕竟刘辩想给他找个搭档。
不多时,早早守在门口的张昭,看向自远处走来三人。
只见须发皆白、拄着手杖的正是司马徽,身边跟着半人高,身形偏胖的庞统。
另一人跟在身后,戴着竹笠,衣着灰白儒衫,步履沉稳。
很快,司马徽三人来到近前,向张昭拱手作揖。
张昭也向司马徽拱手,且,下意识的打量那青年,只见那人较一般文士相比,面上多了一分沉稳、内敛,似乎是在刻意收敛着什么。
随后,由张昭在前引路,将司马徽三人带进官邸。
由于司马徽初次来到官邸,不免进行一番解释,尤其针对堂堂弘农王的身份,为何没有修建专用府邸。
实际,即使张昭不说,司马徽也知道刘辩的贤名,修建府邸只会劳民伤财,故而宁愿省出钱财给贫苦百姓,也不要自己过奢侈生活。
这就是刘辩与九州四海其他诸侯的不同之处,因此促使百姓们更加拥戴他。
再有,刘辩对内称为荆益王,对外仍旧称作弘农王。
并不是说刘辩有心没胆,而是要兼顾贤名。
再说,当初刘辩自封荆益王,是为了稳住三军,毕竟那时候全军将士要拥戴他称帝。
不消片刻,在张昭在带领下,来到刘辩等人所处的房子门口。
“主公,水镜先生到了。”处于门外的张昭躬身作揖。
刘辩闻言,当即起身,大步走向门口。
虽然刘辩是两州之王,但是仍旧要表现出识人的一面,毕竟是给荀彧找搭档,也等于给自己找谋士。
很快,刘辩来到门口,向司马徽拱手道:“先生让我好等啊,快请,快请!!”
刘辩说着,便后退一步,伸出手示意司马徽先进。
殊不知,就在刘辩走出门口,向司马徽拱手之际,那青年的信息立时出现在脑海中。
顷刻间,刘辩难掩喜色,只要用行动表示自己求贤若渴。
殊不知,与司马徽同来的青年,当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名士,先后侍奉过刘备、曹操两位主公。
“乡野之人岂敢,大王请!”司马徽轻笑,伸出手示意让刘辩先行,不能乱了规矩。
刘辩客套一番,便率先走了进去。
随后,众人相继走进房中,张良、黄承彦、荀彧相继向司马徽师徒三人拱手作揖。
很快,随着众人相继落座,下人开始为客人上茶。
三国时期的杯中茶,相当于“芝麻糊”,并不是黑,而是什么叶子都有,并不是纯粹的茶叶。
东汉时期的“茶叶”也好不到哪去,可刘辩的“茶叶”却是薄荷,能给人一种提神醒脑,胜似咖啡的感觉与效果。
至于薄荷的来源,自然是沈万三的功劳,毕竟是他负责荆州、益州对外的一切商业用品的贩卖与等价交换。
随着下人放下茶盏离去,刘辩的目光便落在那位青年的身上,心想:“嗯,身上倒是有几分侠气!”
然而,黄承彦认识那位青年,可看到刘辩的目光,唯恐主公求贤之态失礼,于是起身拱手道:“先生,既然今日是来为大王举荐贤良,不如,这就开始吧!”
司马徽清楚今天的目的,也清楚刘辩日理万机,难得有空,于是在黄承彦身上收回目光,转眼起身看向刘辩。
与此同时,那位青年也跟着起身,向刘辩拱手作揖。
“大王,这位正是在下向大王举荐之人。”司马徽说时,看了一眼身边的徒弟。
“哦?这位是……?”刘辩故作不解道。
“乡野之人,姓徐名庶,字元直,颍川阳翟人,叩见大王!”来人说着,向刘辩屈膝下跪。
是的,来人正是徐庶,徐元直!
演义中,徐庶被刘备奉为军师,帮助驻守新野的刘备,破了曹仁布下的八门金锁阵。
曹仁与李典逃回许都,痛哭损兵折将的经过,曹操深知刘备身后必有高人,于是曹仁言明那人叫单福。
这时,程昱笑言,那人并非单福,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