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热血三国之召唤猛将 >

第282章

热血三国之召唤猛将-第282章

小说: 热血三国之召唤猛将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没有表明李傕造反,并且没有伤害刘协,但是于刘辩而言,已经构成谋反!

    不过,即使知道该发生的依旧会发生,可刘辩却没有急着前往长安救驾。

    即使刘辩十足的得民心,也不会即可发兵长安,毕竟那时候李傕只是悄悄进行,连守在郿坞的岳飞都不知道。

    如今刘协发出消息,显然被李傕折磨的不轻,而且身边没有一个人为他出谋划策,只盼望着有人能来救他。

    至于刘辩,别说一个多月前不着急,即使现在,也同样不着急。

    按照刘辩对历史、演义的了解,接下来将有两个股势力登场,那便是西凉马腾、韩遂,东郡曹操。

    西凉军中纵使有骁将马超,可马腾仍旧没有逃脱掉败在李傕、郭汜手里的命运。

    至于曹操,则是在谋士毛阶的建议下“挟天子以令诸侯”,前往洛阳迎接逃难的刘协。

    可惜,一切的一切都在刘辩的运筹帷幄之中。

    ……

    刘辩回到襄阳之时,刚好蔡二姐诞下一位小公子,是为刘辩的次子。

    由于何老夫人刚刚去世,刘辩官邸内、蔡家皆没有喜庆的气氛。

    当然,蔡家上下心底欢喜,面上却不敢表现出来。

    对于即将发生的大事,早在刘辩计划之列,于是给他的二公子取名为“哲”。

    哲,取意:聪明智慧、见识超常,暗合蔡家的文士哲思之道。

    当然,这个理解只是针对蔡家,刘辩却有另一种解释

    诗大雅下武中指出“世有哲王”,刘辩希望长大后的刘哲能够辅佐兄长刘昌。

    此后数日,刘辩一直陪在五个孩子身边,希望能够陪着他们慢慢长大。

    可是,随着一个接一个的军报传入官邸,刘辩反倒大多时候与张良、徐达等人在一块。

    数日后。

    辰时将尽。

    军营,中军大帐。

    随着先前徐达与张良商议决定,自各处军中挑选精锐,为哲别的弓弩军团增添血液。

    唐婉诞下龙凤胎,即使有奶娘照料,可她也不放心,偏要放在自己房中照看。

    刘辩不忍唐婉辛苦,果断与她共同照看,结果导致此时的刘辩哈欠不断。

    这时,张良将一沓纸放在刘辩面前的几案上,拱手道:“这时最近筛选的精锐将士,其中有两人的能力非常强,可与三个玄甲军的战力有的一拼。”

    刘辩闻言,抬头满脸困倦的神色,饶有兴致地说:“与三个玄甲军有的一拼?实力若属实,给徐副帅留着调教吧!”

    三个玄甲军看似不起眼,可玄甲军的个人战力达到70以上,若加上一身装备,综合战力至少80打底。

    三个80武力值的玄甲军,可与精挑细选的新人有的一拼,那还是新人吗?

    “诺。”张良拱手作揖。

    可这是刘辩又问:“那连个人是何来头?”

    刘辩发问的同时,开始翻阅面前的纸张,也就是精锐们的个人信息。

    这时,张良开口道:“其中一个来自南郡,是定彦平将军所选,另一个韩世忠将军举荐的。”

    虽然定彦平极少参加战事,主要负责守护城池。

    先前,林冲和定彦平在南郡,便收了大将黄忠。

    刘辩听到是韩世忠举荐,正要露出吃惊之色,可此时看见面前的纸上的人物名字,惊的刘辩不由自主在椅子上站起。

    “是他?是他!哈哈哈……不仅能力强,还能统兵,勇武过人,只可惜诸葛村夫……”

    张良面对刘辩的态度,以及大笑、喃喃自语,当即打断道:“主公,主公,主……”

    顷刻间,刘辩在张良的呼唤中回过神,瞬间意识到失态。

    不过,刘辩看到眼前纸上的人物信息,与当初看到黄忠的人物信息差不多。

    “诸葛村夫就是个迷信,还反骨,反泥煤啊反,错过如此良将才是人生最大的损失,难怪你六次北伐皆点背!”刘辩心说。

    转念,刘辩将面前的纸张递给张良,“命此人速来见孤,还有,这个人孤要了!”

    很快,张良接过纸张,看到上面的名字,疑惑道:“主公,此人正是定彦平将军所选,可您刚刚不是说给徐副帅……”

    说好的君无戏言呢?

    当然,张良不好直接戳破。

    “反悔了!不行啊?”刘辩忍不住笑道。

    “不敢,子房这就命人去寻。”张良说完,转身离去,并在心底将此人牢牢记下。

    随着张良的离去,刘辩继续看手中的一沓纸。

    虽说好事儿不能凑在一块,但是一箭双雕也不是不可能。

    很快,刘辩又发现一个人的名字,那人是南阳宛城人,显然是韩世忠举荐的人。

    这个人的武力虽不敌前一个,可他是位难得的忠臣良将,曾因能力有限不愿面见曹操,可曹操知道情况后,反倒因为他的实诚而委以重任。

    不消一刻钟。

    一个卫士前来通报,言明那人已然来到帐外。

    “快,快请!”刘辩难掩喜色道。

    卫士不敢耽搁,转身大步离去。

    张良知道那人有些本事,可刘辩的行为举止皆落在他眼底,反倒有些不明所以。

第411章 连收两大名将(三千字大章)() 
    0411、连收两大名将(三千字大章)

    当初遇到黄忠,是荀彧在旁

    如今张良在旁,自然不清楚刘辩的夸张举止。

    殊不知,不怪刘辩举止夸张,只怪对方名头太响!

    不多时,一位身穿灰色劲装,气宇非凡之人走入帐内。

    “小的见过主公,见过军师!”来人凑上近前,屈膝下跪,向刘辩与张良拱手作揖。

    “你就是魏延?”刘辩满心欢喜,却故作不解地问。

    “回主公的话,小的是魏延。”跪地之人沉声道。

    是的,魏延。

    历史上,蜀汉阵营除了五虎上将,魏延堪称第一猛将!

    魏延不仅是支撑后蜀的第一猛将(《三国志》中没有赵云,赵云是老罗加的),同样存在很多争议,关于他被诸葛亮杀死,关于他的反叛。

    魏延为人孤高,又有能力,是个有独立见解的人。

    他在作战布局方面喜欢用置之死地的战略,诸葛亮是个行…事非常谨慎,没有百分之百的胜算一般都不会去做。

    因此,魏延的一些治国和尤其作战的策略与诸葛亮经常意见相左。

    诸葛亮喜欢的是那些他能驾驭坚决贯彻他路线的将领,譬如:关羽、赵云。

    可在关、赵前后死去,魏延成为蜀国首屈一指的大将,晋封南郑侯。

    由于魏延行…事上比较特立独行,喜欢冒进有些张扬,使诸葛亮感到越来越难以驾驭魏延。

    公元234年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途中病重,自知时日不多,急召见长史张仪等人,选一个能延续他路线的接班人。

    杨仪自恃诸葛丞相的信任和重用,不吃魏延那一套,常与魏延硬碰硬,针尖对麦芒。

    他们两个的矛盾,诸葛亮是知道的,多次想让他们冰释前嫌,无奈都无济于事。

    后来诸葛亮能做的,也就只剩了不偏袒任何一方,尽量做到一碗水端平。

    诸葛亮一辈子都在算计,就是没有算准杨仪心胸极其狭窄,早就有杀掉魏延之心。

    如果诸葛亮对此有所察觉,就不会让杨仪传达要魏延在他死后大军撤退时断后的遗嘱,于是给了杨仪借机除掉魏延的机会。

    杨仪在向其他将领传达诸葛亮遗嘱时,临时“修改”了遗嘱内容,促使魏延被杨仪的激将法激得大喊三声“谁敢杀我”,结果被马岱从背后一刀斩于马下。

    因此,魏延是蜀国死的最冤枉的人,没有之一。

    魏延的死,不知情的人认为是诸葛亮下令杀的,实际死在心胸狭隘的杨仪之手。

    至于魏延反叛——

    “演义”中说魏延天生反骨,这是老罗说的,老陈的“三国志”中可没说。

    演义中指出,后蜀的魏延是唯一拿得出手的先锋大将,诸葛亮唯恐死后魏延会反叛,于是设计了一出计谋,就是上面提到的。

    事实上,魏延没有谋反之心,依据有以下五个方面——

    其一:

    魏延为救黄忠,杀了韩玄,以“部曲”的身份随刘备入川。

    部曲相当于嫡系或亲信,于刘备而言,他的亲信是关羽、张飞。

    刘备站住脚,准备做汉中王,决定派一位信得过的大将镇守汉中,北拒曹贼。

    老话说得好——无襄阳荆州不足以用武,无汉中巴蜀不足以存险,无关中河南不能以豫居。

    可见汉中的重要之处。

    当时众将以为会派张飞镇守,结果派的竟是魏延,以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

    汉中的地形易守难攻,四周高山,在当时是北魏进攻蜀汉最方便快捷的唯一通道,即使是在今天入川大多还是要从汉中经过,说汉中是蜀汉的咽喉与门户,丝毫不为过。

    众将吃惊的同时,魏延更是受宠若惊。

    这还未完——

    刘备登基后,又升魏延做了镇北将军。

    刘备死后,建兴元年,封都亭侯。

    建兴五年,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使。

    建兴八年,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

    古人讲究知遇之恩,士为知己者死。

    其二:

    魏延对蜀汉赤胆忠心,更是一个坚定的抗曹分子。

    《三国志·魏延传》记载,在刘备策封魏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之后的一次大会群臣的宴会上。

    刘辩问:“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

    魏延答:“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若曹操举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

    这是要誓死保卫蜀汉,欲与曹魏抗争到底的赤胆忠心啊!

    诸葛亮刚死,费袆告诉魏延准备撤军,魏延的回答更铁腕:“云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