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我去战斗-第1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送走了何昌,张城率领高原及十几个技术骨干视察了位于榆林城东的兵工厂。
榆林兵工厂,前身是个炮厂,尽管很简陋,但工厂里面发电机、机床设备一应俱全,令得前来视察的众人均颇为满意。
只要有发动机和机床设备,至少复装子弹、炮弹及枪械维修都可以先做起来了,再解决掉原材料的问题,甚至可以生产出地雷、手榴弹、飞雷炮、炸药包之类的实用性武器。
如果再打通苏联国际线,引进一些机械设备,半自动步枪、突击步枪、迫击炮甚至野战炮也是可以制造出来的。
只不过,目前原材料、技术人才、配套的钢铁厂统统都没有,再想到将来还要购买大批机械设备,张城深感当前要把这个兵工厂发展起来还真是任重而道远啊。
不过张城心中已经打好了主意,只要日本鬼子攻占了阎老西的太原城,张城就带领部队釜底抽薪,将太原兵工厂的机器设备和技术工人都抢夺过来,只要完成这个计划,榆林兵工厂必然可以迅速发展壮大起来。
然而现在才到1935年,谋划阎老西的兵工厂还为时尚早,如今的当务之急还是先发展榆林的兵工厂吧。资金和基础设备都已经有了,目前唯一缺乏的就是原材料了。
张城回到司令部,从抽屉里找到李金峰的联系地址,便找来一名侦察员,将联系地址以及自己写的一封亲笔信交给他,命他前往川省泸州寻找李金峰,亲手把信件交给李金峰。
现在张城一时间也没有太好的渠道可以弄到原材料,只能把希望暂时寄托在李金峰身上了。
话分两头,此时的高原心情非常之好,张城将他从闽北忽悠出来的时候就向他保证过了,少纵一旦成立兵工厂,他高原就是当仁不让的厂长。
之前红军一直在战略转移,高原跟随少纵一直处在颠沛流离之中,当时的高原是非常不安的,很怀疑张城当初的承诺是否可以实现。
然而最后张城没有让他失望,前两天才刚和自己商量要筹建兵工厂来着,接着便发现榆林城里就有现成的兵工厂,榆林的兵工厂虽然还非常简陋,设备也非常落后,但毕竟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嘛,复装子弹、炮弹、维修枪炮还是基本够用的。
只要张城再把火药的原材料搞来,加上榆林的工业基础本身不差,高原觉得兵工厂的前途还是很可观的。不说大造火炮坦克飞机,至少步枪、机关枪、手榴弹、炸药包以及地雷还是能够量产的。
想到这里,高原又多喝了两杯小酒,只觉得今晚的夜色特别的美,特别的迷人。
张城暂时将兵工厂的事安排给了高原,他还要等李金峰的消息,索性先不管了。当全纵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走上正规之后,张城便静下心来思考未来抗战的一些重要问题。
如今距离抗日战争爆发还有一年多的时间,张城觉得必须未雨绸缪,预先做好准备。
考虑到历史上在抗战初期之时,由于我党的八路军、新四军对日军的战术特点及日军士兵的单兵素质不了解、不熟悉,吃了不少大亏,导致许多无谓的牺牲。
因此,张城为了减少我军日后抗战的损失,更好地消灭日本鬼子,决心利用这段较为悠闲的时间,把他后世所掌握的日军情况,编写出一些对日作战教材来,以供我军训练战斗之用。
张城编写的第一本书名为中**队对抗日军之战术解析,全书共分为七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张城抄袭自大国崛起日本篇的内容,书中全面回顾了明治维新后,日本崛起的历史过程以及当前日本军国主义泛滥的起源和现状。
第二部分是介绍中日两国目前的军事、经济、教育、科技等各方面综合实力对比,指出日本的优缺点,强调中国唯一的胜机便是全国一致抗战,将日本拖入持久战的深渊。
第三部分是介绍日本军队的编制、兵力、装备、训练、单兵素质等各方面的军事情况,说明日军攻防的一些战术特点,以及如何利用这些特点来反制日军。
第四部分是详细解说我军对日军作战时应采取的策略及战术,当出现各种情况之后,我军如何应对的内容。
第五部分是讲我军分别在山地、、丛林、平原及密集水网地区所采取的基本作战方式及战术,如运动战、地雷战、地道战、冷枪冷跑运动等等各种战术描写。
第六部分为我军对日作战之特别注意事项,张城在这章内容中特别指出日军官兵军事素质较高,枪法精准、拼刺技术强、作战意志顽强,即使已经失败也很少投降等特点。
在这部分内容中,张城还特别强调我军应及时改变对日军的俘虏政策,日军重伤的士兵手里只要还握着枪,我军战士就应该予以坚决消灭,决不能有妇人之仁,否则反受其害。
第七部分为预防日军在未来战场上使用生化武器,以及如何防范的方法。如对日作战时在战场上准备足够的水和布匹,以及极端情况下利用尿液抹布掩住口鼻等方法。
张城编写的第二本书则是现代陆军步兵操典,文中结合后世解放军的军事训练条例总结出来的步兵操典规范,主要内容为六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单兵训练”,以及班、排、连、营、团、旅的队列训练。
第二部分为“战斗原则”,里面除了张城抄袭自东野的六条战术基本原则外,还有军旗迎送、敬礼、军刀的持握等队伍、礼仪规定。
第三部分为轻机枪及自动武器教练,主要内容为自动武器在密集队形、射击、分队、小队、中队进攻、防御,以及夜间战斗中的作用。
第四部分为炮兵教练以及步炮协同教练,内容为炮兵操炮标准、校正、速射以及炮火掩护下步兵协同作战。
第五部分为部队组织教练,训练组织部队进攻、防御、追击、退却,以及夜间作战等。
第六部分为通讯教练,主要内容为在战场上的各种联络方式,如司号、旗语、电话、电台等。
张城的这本步兵操典除了这六大部分内容外,附录中还详细描写了步兵在劣势情况下如何对付敌人战车、飞机、火炮的战术,可谓是包罗万象,应有尽有。
第一六八章 张浩归来()
十多天后,当张城正在忙于编写军事教材之际,警卫员王小道前来报告,说是金峰商行的老板李金峰前来拜会。
张城连忙放下手中的工作,来到司令部的会客厅里,正式接见李金峰。
张城进来后,负责接待的小李报告:“报告司令,这是前来向您拜会的客人,请指示。”
“很好,你先下去,准备上茶。”张城挥挥手,小李退了下去,准备茶水。
张城哈哈一笑,上前和李金峰的双手请紧紧握在了一起,寒暄了几句后,就让他落座,开始商谈起来。
两人都是老熟人了,张城也不客气,直接开门见山道:“我有一单生意不知道你敢不敢做?我要进一批钢铁、黄铜、硫磺等大量原材料,大概价值在一百万大洋上下,这是清单。”
李金峰接过单子,只瞄了一眼,就知道这些都是民党严令禁止流入苏区根据地的违禁品。然而李金峰既然敢来张城这里,想来也是胆大包天的人物。
不说“富贵险中求”这一商界铁律,光是李金峰信奉的“奇货可居”这一信条就足以让他甘冒奇险了。在李金峰的内心中,工农党就是堪比当年秦国质子异人的“奇货”呢。
现在民党貌似势大,可相比工农党的朝气勃勃以及廉洁奉公,他更愿意相信将来主宰神州的就是现在显得极为落魄潦倒的工农党。
锦上添花又怎能比得上雪中送炭呢。
李金峰没有任何的犹豫,很痛快就把生意应承了下来,承诺这批原材料将在一个月内准时送到,并且愿意在原来的货物量上多加两成,算是白送的,作为金峰商行对工农党的捐助。
李金峰如此慷慨,张城自然就笑纳了,不过他也不让李金峰吃大亏,一连开了几封介绍信,凭这些信件,可以让李金峰的商行在苏区境内畅通无阻。
李金峰当即大喜,随后两人相谈甚欢,张城还向李金峰透露,等他下次再过来的时候,一定会给他一个大大的惊喜。
李金峰自然对张城的惊喜十分好奇,然而追问之下张城却笑而不语,怎么都不肯说,李金峰只得作罢。
吃过午饭,送走了李金峰,张城寻思着:丝袜跟比基尼得赶紧弄出来啊,不然怎么骗米国人的钱呢。还有拯救伤兵的军国利器——青霉素,也得加快动作研究出来了。
时间来到十二月初,延安党中央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新任共产国际代表张浩同志来到了延安,向党中央传达了共产国际的最新指示。
张浩,原名林誉英,是红一军团长林虎三的堂兄,鄂省黄冈市团风县回龙山镇林家大塆村人,是我党早期工人运动的领导者。
1933年1月,张浩同志奉命赴莫斯科,任全国总工会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和工农党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
1935年7月,共产国际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为了向正在长征途中的党中央传达共产国际七大会议精神,共产国际决定派张浩回国。
张浩由外蒙入境,扮成商人,带着密电码,骑着大骆驼,跋山涉水,月余之后穿过茫茫无际的沙漠,终于来到党中央所在地陕北延安,找到了与共产国际长期失去电讯联系的党中央。
在中国工农党生死存亡的重要时刻,张浩同志带回了共产国际的重要指示,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历史作用。
张浩同志的到来无疑是工农党党史上的一件大事,中国工农党由此与共产国际恢复了联系。
更令统帅和新一任党中央领导兴奋的是:共产国际完全同意工农党中央的政治路线,充分肯定了中国工农党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