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我去战斗-第1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令统帅和新一任党中央领导兴奋的是:共产国际完全同意工农党中央的政治路线,充分肯定了中国工农党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是正确的,这无疑是对中国工农党自遵义会议以来所作出各项重大决议的认同和支持。
另外,张浩同志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还起到了一锤定音的重要作用。
1935年12月25日,党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大会上张浩同志向大会传达了共产国际七大的精神和八一宣言的内容,为之后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策略奠定了思想基础。
随后,中央领导们就中国目前政治形势的重大变化和红军的军事战略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终大家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
自“九一八”事变后,1935年夏,日本帝国主义以吞并华北五省为直接目的,加紧侵略华北,中华民族面临着民族的生死危亡,民工双方的矛盾已退居于次要地位,中日两大民族矛盾骤然上升为主要矛盾。
此时,中国工农党面临着从土地革命战争向民族革命战争转变的新形势。因此,中国工农党人必须纠正自己的政治策略,以符合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需要,担负起抗日救国的历史重任。
最后,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
决议指出:党的策略路线,是在发动、团聚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头子常凯申,并且提出“关门主义是党内的主要危险”。
同时为了适应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的要求,决议规定将“工农共和国”改为“人民共和国”,同时改变不适应抗日要求的部分政策。
统帅随后作了军事问题的报告。
在报告中,对于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和利用地主买办营垒内部矛盾的可能性问题,统帅作了精辟的分析。
统帅指出:“民党阵营中,在民族危机到了严重关头的时候,是要发生分裂的。把这个阶级关系问题总起来说,就是:在日本帝国主义打进中国本部来了这一个基本的变化上面,变化了中国各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扩大了民族革命营垒的势力,减弱了民族***营垒的势力。
因此,党的基本策略任务,就是要建立广泛的民族革命统一战线,组织千千万万的民众,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军,是今天的革命向***进攻的需要。”
根据统帅的报告,会议通过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提出红军行动的战略方针是:把国内战争同民族战争结合起来,准备直接对日作战力量和猛烈扩大红军。
会后,统帅根据瓦窑堡会议决议精神,于12月27日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进一步从理论和实践上阐明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方针。
由此,中国工农党领导的抗日救国运动浩浩荡荡地开展起来了。
第一六九章 东征之议()
瓦窑堡会议期间,统帅命张城和政委前来军委总部参加军事会议,张城和政委将事情交接之后,于27日下午来到延安总部。
红军总部虽然还比较简陋,但相比之前朝不保夕的样子可好太多了。
张城两人到来后,接待员说统帅、周副统帅、彭老总、林军团长、聂政委、叶帅这几个党内负责军事指挥的领导人都在总参谋部作战室里。
张城与萧骅进会议室的时候,看见统帅穿着灰色军大衣,左手夹着烟卷,烟雾环绕中,双眼正打量着墙上的军事地图。
周副统帅、彭老总、林军团长等人也都围在地图前,对着地图标注的箭头指指点点。见张城和萧骅联袂进来,几个人这才转过身来。
张城两人敬礼报告之后,周副统帅就拉着张城迫不及待地说道:“现在的情况很危急,常凯申正调动中央军向陕北进军,几十万大军正云集在西安、潼关一带,青宁二马也虎视眈眈,与我军对峙于天水一带。
中央现在有两种考虑,第一种是先下手为强,抢先攻占天水,伺机消灭青宁二马,再派大军远征新省,打通与苏联的国际线。
第二种仍然是先下手为强,抢先对民党中央军发动进攻,拿下潼关。这样我军就能以强大的武力彻底震慑住常凯申,逼他回到一致抗日的路线中来。而且我军已经和东北军、西北军达成密约,他们将会作壁上观,此战我军胜算不小。”
张城见周副统帅说话时神采飞扬、声音洪亮,就知道长征以来的病痛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再加上红军如今形势大为好转,周副统帅心情通畅,身体康健了许多。
统帅接着说道:“张城同志,这两种意见一旦达成,你们少纵就要担当进攻重任,这次把你叫过来,不知道你还有什么意见没有?”
几个中央领导都同时看向张城,由于张城长征以来的出色战绩,此时已经没人再把他当成小字辈了,极为重视他的意见。
张城不答反问道:“统帅,不知道进攻命令下达没有?”
统帅摇摇头道:“没有,现在只是在酝酿之中。”
张城说道:“报告统帅、诸位首长,以我个人之见,还有第三种考虑。”
统帅抽了口烟,问道:“第三种考虑?你说说看。”
张城整理了下思绪,便从容不迫道:“诸位首长,无论向西还是向南发起进攻,我军的战略目的还是主动防御为主,这并不利于我们苏区根据地的发展。
考虑到我们当前苏区的实际困难,目前我军向西、向北进攻都只是暂时打破常凯申的围剿而已,于大局并没有什么大的改变。
我的意见是我军率先发起东征,向黄河东岸的晋省发起攻击。晋省是阎老西的地盘,其手下晋绥军虽有十万之众,但分散在晋绥两地,力量分散,而且他们并没有与我军作战的经验,我军出其不意,胜算极大。
其次,阎老西此人首鼠两端,早期更是与日寇在大连签订过密约,出卖了我国的东北利益。毫无疑问,在全国民众极力要求抗日的形势下,此举是卖国行为,可以说把柄已经握在我军手上了,这样一来,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舆论上,我军都师出有名。
还有,我党我军刚刚达成统一抗日阵线的决议,无论西征还是南下都有自食其言的嫌疑,于抗战大局不利。但东征就没有这个顾虑了,打下晋省一块地盘,我们还更靠近抗日前线了呢,可以团结更多的人和我们在一起。
最后,阎老西是个种田好手,晋省在他的治理下,人口密集,物产丰富,经济发达,只要拿下晋省部分地区,就足够使我军实力扩大好几倍了。”
张城的发言让大家若有所思。其实统帅他们也不是没有考虑过东征,历史上红军东征的决议就是在瓦窑堡会议上作出的。
只是在张城的乱入之下,红军的实力就比历史上强大了近十倍,所以统帅和诸位领导就静极思动,想跟常凯申掰一下腕子。
不过在张城理智分析下来后,统帅的思想又转换过来了,无论是西征还是南下,即使打赢了也没有太大的好处,只是得了虚名而已。
但东征就不同了,一旦成功从阎老西身上咬下块肥肉来,就足够红军消化好久了。而且现在全国民众都在要求团结起来一致抗日,东征对抗战大局也十分有利。
首长们再三思量讨论之后,大家一致同意了张城东征晋省的建议。
解决了红军进军路线的问题,众人都放松了下来,随后大家来到统帅的住处,让警卫员倒上新鲜的茶水,边喝边聊,其乐无穷。
萧骅把榆林根据地的情况向众位首长详细汇报了一遍,之后张城又把后世延长油矿和神木煤矿的情况向中央汇报,请求中央派遣专业人才,勘探两地的矿产资源。
周副统帅极为重视张城的汇报,详细问清楚矿产地址之后,马上拿出钢笔和笔记本,详细纪录起来。
随后周副统帅又把陕北根据地建设情况向张城两人通报了一下,由于我党实行了土改政策,农民生产劳动的积极姓非常高,今年秋粮的收成非常不错,交纳公粮之后,我军缺粮的情况已经得到初步解决。
另外在我军实行的自力更生的运动中,广大官兵开垦的荒地虽然还未见成效,但种的菜地以及养殖场的鸡鸭已经有了不错的收获,部队的伙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周副统帅通报完后,统帅又把中央决定派遣王家祥、陈耘两位同志前往苏联联系的也大致说了一下。
月初张浩同志从苏联回到了延安,我党已经和共产国际重新恢复了联系,所以中央决定派遣王、陈两位同志前往苏联,除了和共产国际联系外,向苏联要求支援一批设备和资金。
张城对苏联的支援还是抱有很大期望的,马上向统帅建议请给王陈二人下达指示,请求苏联支援我军一部分飞机、坦克、卡车、重炮、防空武器以及工业设备。
第一七零章 会见工商(除夕快乐)()
统帅早年没少挨苏派的整,对苏联一向没什么好感,他对张城摇摇头道:“我们对苏援不要抱太大期望,关键还得靠自己,毕竟苏联政府不是开善堂的,他们最重视的还是自己的利益。”
统帅的话无疑是非常有道理的,不过具体问题得具体分析,张城认为苏联白白援助中国工农党不太现实,可利益交换还是有可能达成的。
他说道:“统帅,上世纪英国外交官所提出的外交准则是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
虽然这话党内很多同志可能会很不喜欢,但这话放在我们与苏联之间也是合适的。如今日寇在东北屯兵百万关东军,对苏联的远东地区形成了巨大的压力。
因此,现在苏联亟需我们中国工农党能迅速壮大起来,以此来牵制日本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