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大唐战将王玄策 >

第252章

大唐战将王玄策-第252章

小说: 大唐战将王玄策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刚才看到一个人影,从这窗户下方闪过”王玄策随口就说到。

    随之,这三人就这样大致看了一圈,可惜的则是,暂时没有发现任何异常之像,就这样,带着疑问,回到这房间之中安歇去了……

    日出日落,又是几日美好时光,伴随着和煦的微风,王玄策等人又在玄空法师的指引之下,游历了这乔达摩悉达多太子坐树荫处。这一处地方,坐落在这蓝毗尼城东北四十来里,这里也是以前的一处遗存,仅仅只有一座佛塔而已。当时的乔达摩悉达多太子在这树荫之下修行的过程之中看周围的百姓耕田,随之在这里坐禅入定,而脱离五欲。

    当时的净饭王看见太子在这树荫之下入定时,日光返照,树荫始终不动地为太子遮阴,心中已经明白了太子乃是圣人,自此以后更加的爱护与礼敬。

    紧接着他们又参观了蓝毗尼城西北方的上千座佛塔,并且在这里吊唁了一番。说起这上千座佛塔,其实与劫比罗伐窣堵国的兴衰有这很大的关系。当时自从太子成佛之后,这劫比罗伐窣堵国一直兴旺发达。当初这胜军王继位以后,向释迦族求婚,释迦族因为他是不同族的人而鄙视他。但是又不好推辞,于是就想出了一个办法,用了一个仆人的女儿欺骗了胜军王,并且让他用重金聘娶。

    而这胜军王就一直蒙在鼓里,并且还立了这个仆人的女儿为王后。再后来就产下了一个男孩,这个男孩就是毗卢择迦王。在毗卢择迦长大以后,就想到这舅舅家请教求学。到了这城南之后,见到一座新修的讲堂,就到了里面暂歇。

    当时这释迦族人,听说他进去安歇之后,就赶忙把他给赶了出去,一边赶一边骂道:“你这个卑贱奴仆的儿子,竟敢住在这件屋里,这屋子可是我释迦族人建造的,是准备让佛陀居住的,你能和佛陀比吗?”

    自此以后这毗卢择迦王,就对着释迦族人有了戒心与愤恨,在他继位之后,就要报复从前受到的种种委屈,于是兴兵讨伐,最后就灭了这基本上所有的释迦族人,全族九十余万人,被尽数诛杀。当时这尸体堆积如山,血流成河,后来上天为人心所惊动,随即就埋葬了这些尸骨。

    再后来人们就建造了一千多座佛塔,来纪念这些枉死的释迦族人……

    听得这个故事,王玄策等人也不由得悲伤了起来,这曾经是多大的灾难呀,在华夏大地最大的灾难可能就是在这长平之战,白起奉秦王之名,坑杀了赵国降卒四十万,这已经震动了整个华夏大地,而在这五印度大地,竟然还有这样的恶行,不由得惋惜了很多……

    再后来,他们就到了这城南四里的地方,参观了这释迦证法归见父王处,这个遗迹也是别具一格。现如今也只是遗存了一座佛塔。这座佛塔也是无忧王时期建造的,距今已经有了八百多年的历史。当净饭王得知自己的儿子,就是佛陀,降服了魔军,四处教化开导俗众,于是心坏敬仰之情,希望对佛陀礼敬一番。

    于是就派遣了一名使者,到佛陀的面前说道:“从前净饭王和您有过约定,待您成佛之后,一定要回到诞生地,如今已经过去几个年头了,还未曾等到,所以希望您可以屈尊降贵,回到诞生之地,讲经说法”

    佛陀听闻使者如此之说,一想也确实如此,于是就告诉使者,请他暂且回去,就说七日之后,我自会回到这出生地,

    使者回去之后,就将佛陀的原话报告给了净饭王。于是,净饭王就下令群臣百姓清扫道路,摆放花草,与众臣到这里来停车等候。

    这时候的佛陀,与大众一起,有八大金刚作为贴身侍卫,四大天王在前面开路,天帝释和欲界天神,侍从在左侧;而大梵天王和色界天神,侍从在右侧,众多比丘尼跟随在后面。就这样佛陀在众神的拥簇之下,犹如明月照耀群星一般,威严不仅惊动了三界,光明更是超过了七曜星君。步行在这虚空之中,来到这诞生之国。

    于是这佛陀就在这诞生之国,开释众人,后来带走了五百释迦族人,也都日渐成佛。

    当王玄策等人亲自观瞻这佛陀遗迹之后,顿时也感觉到这种感官的接受程度,要远高于书本上或者口口相授的东西,所以这接受程度要远高于从前。再接着就观瞻了这自在天祠与箭泉,这两处遗迹也是佛陀在未成道之前,所经历过的东西。

    编者说:每一个佛教遗迹都有一段有意义的故事,要做一个会讲故事的人~

    (本章完)


………………………………

第二十三回:蓝毗尼禅院敬袈裟 桑及多国再遇乞丐(下)

    再后来他们又观瞻了这腊伐尼林,即释迦诞生的传说。当弄明白这一切,他们又按照这大唐的定制,一番诚心的礼敬之后,就随着玄空大师回到了这蓝毗尼禅院。这就是这些日子,他们对这佛陀的遗迹详细的观瞻过程。

    又是一个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的日子,王玄策就对这刚上完早课的玄空大师说这样说道:“大师,我等这次出使五印度,为的就是礼敬佛陀,这些时日在这蓝毗尼城,也是观瞻了甚久,诚心实意的礼敬了一番,按照我大唐皇帝陛下和皇后娘娘的旨意,只要是佛陀的遗迹,都应礼敬一番,敬献这袈裟和戒刀。可是这佛遗迹也都无人守候与看管,既如此,我就决定将这袈裟与戒刀,礼敬到咱们蓝毗尼禅师,希望大师可以收下。”

    这玄空法师听此一说,面对这一国帝王对着佛陀的最高礼遇,也是面带喜色的欣然接受。点头同意道:“万万没想到,我这蓝毗尼禅院还能有如此之高的殊荣,既然是上国皇帝的恩赐,我等自然也是乐于收下。”

    于是在一吉日,就有了这如下的一幕。但见这王玄策等人,尽数将这常服给换成了庄严肃穆的官服。在王玄策的带领之下,周曾用一托盘托这七宝戒刀,而陈茂材则用一托盘拖着一件紫衣袈裟。跟在王玄策的后面,而众多大唐使团的成员在小六的指引之下,庄严肃穆的跟随在他们之后。

    而此时的玄空大师,已经带领着六位弟子换上了崭新的僧袍,在这大雄宝殿的门口等候。

    于是伴随着简单的仪式,行过礼节之后,王玄策就将这着两件赠送的宝物,交到了这玄空大师的手中。待王玄策等人在这大雄宝殿之中一番礼敬之后,这赠送袈裟之仪式就算礼成。

    只听这玄空大师端详着这件用丝绸制成的紫衣袈裟对他们说道:“老僧出家这么多年以来,还未曾见到如此做工精细,且华美之袈裟,贵国的陛下和娘娘可真是有心之人呀,老僧定当在这佛陀跟前时常帮其祈福。”

    “多谢大师的厚意”王玄策也是躬身施了一个礼节……

    人生似茶,总带有那么一丝苦涩。它需要细细的品,越到后面越能体会到它的香醇。起起落落的茶叶,何其相似那浮浮沉沉的人生。然而,茶叶终究要沉于杯底,正如人生不得不谢幕一般,那么的无奈。茶香缥缈,沁人心脾。茶味甘醇,令人回味无穷。正如人生,不求多么灿烂,但求能为他人,为社会做出一丝贡献。

    而王玄策的第三次出使,似乎就是这个样子,这次出使急不得,也慢不了,一切只能细细的品味,细细的感念。又是几个时日的私下了解,当一切都归于平淡之时。王玄策等人就这样选择了离开。继续朝着五印度深处走去,这一路走去,虽然不知道能不能得到预期的结果,但是却是使命的使然……

    相聚总是短暂的,离别却是伤感的;虽说也只有半月左右的时间,但是在这蓝毗尼禅院,双方也都了解了很多,从不熟悉到相识,相知,这中间总是掺杂这一份莫名其妙的使然,只有当王玄策在这第三次出使五印度,即将返回归国之时,他才知道中间的种种缘由,种种矛盾,意味着什么……

    过了这蓝毗尼城,也就两三天的功夫,基本上就走到这桑及多国的地界了……在前两次出使的时候,他们也知道,这桑及多国不大,但是却颇为富庶,百姓安康,国王贤明,至如今,这老国王还好吗?

    当他们跨入这桑及多国地界的时候,依旧是这样的安然与恬静。没走多久,依旧趁着后半晌就到了这桑及多国的王城。当到了这城门之下的时候,这守城兵士一看他们是唐人的装饰,就赶忙迎了上去:“你们可是大唐国的使节?”

    听此一问,王玄策立刻就跳下这健硕的青海骢,拱手回到:“还劳烦通禀一声,我等正是大唐国来的使节,特来拜见贵国的大王。”

    这守门兵士听闻这准确的回复之后,接着就面带笑意的回到:“我们大王已经让我在这里注意你们多时了,不曾想到今日才到,快请,”说着就将他们向着王宫的方向引去。因此这王玄策等人就欣喜的随着兵士,朝着王城走去。

    “这么多年了,桑及多国依旧还是先前的那个样子,丝毫没有太大的变化。”陈茂材一边注视这街边的繁忙场景,一边随口就对他们说道。

    “对呀,你看那个乞丐,当时在第一次出使的时候,我都注意到他了,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依旧还是一个乞丐,不过老了很多了”周曾指着这个乞丐对他们说道。

    当然看着这帮身着华丽衣服的大唐之人,这乞丐怎能少得了再次走上前来,向他们乞讨呢。看着走过来的乞丐,周曾二话不说,就从口袋里面逃出来了一些散碎银子。随手就递了过去。

    这乞丐看着他依旧如此的大方,也是为之一愣,傻呆呆的说道:“谢谢,多谢”

    “唉,多少年了,也不说找点正经的事情来做,还在做着这一个行当”王玄策也是无奈的摇了摇头说道。

    “这个乞丐,在我们桑及多国可是一个名人,老国王也知道他,虽说他多次乞讨,但是看人甚是准确,这么多年了,消息可是灵通的很呀”这一说,说的王玄策等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