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其他小说电子书 > 步步高升 >

第330章

步步高升-第330章

小说: 步步高升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志诚微微一笑,道:“既然德平县长和洪国县长,均认为招商引资奖励的标准太高,那么我认为财政局可以将标准降低一下。但是,刚才德平县长所言,认为我们给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体制内人员奖励,有违原则,我必须说两句。奖励是为了更好地刺激员工的积极性,现在不少公务员都开始下海,原因是什么,现有的薪资待遇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如此一来导致大量人才流失。大家都是官场中人,某些机构为了增加公务员的收入,默认他们通过不法渠道赚取灰色收入,这是一种观点误区,我们需要扭转这种思路。谁说公务员就不能光明正大地挑战高收入,只要通过正当的途径,为政府取得应有的贡献,我想应该阳光的给他们奖励。当然,我们给出这些奖励的审核流程,需要公平公正,切忌弄虚作假。”

  戚芸也颔首同意道:“对招商引资有功人员进行奖励,这是市里的招商引资奖励政策上进行修订的,也是全国各地都在推行的办法,咱们东台不能够落后于人,标准可以稍许降一点,但不能降得太多。”

  邢继科也轻哼一声道:“不少公务员都挖空心思想致富,现在给他们一个渠道,莫非还有什么不满?况且这个奖励方案,不仅仅针对体制内的人员,是针对全县所有公民的,大家都是一碗水端平,无论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只要为东台的经济带来活力,我们便奖给他,有何不妥之处?”

  邓洪国和陈德平两人互相看了对方一眼,不再多言,奖励办法势在必行,他们只是表达一下不同的声音,表明自己的立场而已。

  现在东台县政府的风向大变,戚芸虽然只是常务副县长,但已经成为核心灵魂人物,邢继科虽然没有握有实际权力,但毕竟名义上是一县之长,在加上方志诚,三驾马车齐奔,戚芸的势力可以说是如日中天。

  陈德平和邓洪国这些原本亲孙伟铭的官员,无疑开始为自己的后路开始筹谋,如果不适度地发出自己的声音,只会一步步地被逼入绝境。

  邓洪国和陈德平的联盟,让其余几名副县长纷纷开始揣摩,究竟该站在哪一边。尽管孙伟铭在县政府的影响力被削弱,但他毕竟是县委书记,作为孙伟铭的新代言人,邓洪国和陈德平无疑很快会成为戚芸这边的敌对方,最终成为二虎相争之势。

  在官场上,骑墙派是死得最惨的,所以其余三人,廖贵东、顾源、邵建翔纷纷开始考虑以后在县政府应该如何自处。

  廖贵东原本跟方志诚有过节,当初在招商投资公司的所有权上争执了一番,因为没有抢到这块蛋糕,所以耿耿于怀;邵建翔跟陈德平关系不错,所以也站在戚芸等人的对立面,因此戚芸这方而言,只有顾源是可以争取的。

  现在东台政府正副县长,除去被架空调职只挂个名的罗辉,加起来八名,这么一计算,形成四对四对垒之局,不过,戚芸这方,因正副县长同在一个阵营,少许占据上风。

  第一个议题结束之后,会议开始第二议题,审议。众多副县长没有表示异议,该议题经过讨论多次,如今只是走个过场及流程。

  会议第三个议题,研究外来人口子女就学问题。2006年,东台招商引资成功的同时,吸引了大量的外来务工,单以县城的外来人口统计,已经超过二十万人,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个问题,外来务工人口的子女如何就业。因为东台不出意料,在未来五年将成为一个移民城市,提供配套的教育政策,已经迫在眉睫。

  邓洪国首先发表看法:“我认为,现在当务之急是要新建、扩建的方式增加中小学的数量,同时也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为外来人口子女提供更多的学校。”

  其余众人也纷纷表示赞同,邓洪国负责教育工作多年,提出的方案也是中规中矩,在教育方面,他有着绝对的话语权。

  方志诚挑了挑眉,并不赞同邓洪国这种简单的方式,“洪国县长,我觉得你看得还是太简单,现在外来务工人口最大的问题,并不是没有学校可以上,而是户籍制度影响学生接受教育的公平性。外来人口子女在我县上学,按照现有的制度,不仅要支付高额的借读费,同时择校的可选择不强。如果不从根本制度上打破壁垒,很难解决问题。”

  邓洪国眉头微微一皱,反唇相讥地说道:“志诚同志,我知道你的意思,你是希望政府将外来人口一视同仁,不过,你有没有想过面临的风险,如果不对外来人口子女进行限制,本地居民会认为外来人工抢占他们的教育资源,如此会引起更加激烈的矛盾。”

  方志诚不屑地说道:“按照这种区别对待,东台永远留不住人。东台已经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如果不打破壁垒,不改变观念,会将这种打好局势给破坏。外来人口在未来会对东台做出巨大贡献,不仅要简单的扩建,鼓励社会办学,还要充分挖掘公办学校的容量。对居住超过一定年限的外来人口子女要进行减免借读费,同时要实现外来人口子女学校的教育资源与公办学校的教育资源平等,这样才是解决之道。”

  邓洪国见方志诚头头是道,愤怒地拍了拍桌子,“只会纸上谈兵的马谡!”此言说完,邓洪国直接怫然离去。

  一场常务会最终不欢而散,方志诚最后对于东台县教育的看法,落在众人眼中,略微有些不妥,被认为是故意找邓洪国的不舒服。

  其实,对于外人人口子女就学问题,方志诚是有感而发,他认为这是东台在未来必须要正视的问题,所以才会让戚芸将此议题放在常务会上进行讨论。然而,主管教育工作的邓洪国显然没有那么重视,他只是认为多开几个学校,让外来人工子女有可以读书的地方,如此便算是解决问题,可谓是太过敷衍。

  教育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不处理好,在未来很有可能出现许多矛盾,继而影响东台政府的形象,方志诚是在防患于未然。

第359章 孙伟铭的新棋局

  在很多人眼中,方志诚手伸得太远,有点不知轻重与分寸,他是分管招商引资的副县长,对分管教育的邓洪国横加阻扰,这显得有点太莽撞。不过,也有人暗自佩服方志诚的勇气,因为邓洪国的人缘一般,在县政府工作多年,难免也有人看不惯他。

  邓洪国回到办公室之后,气愤难消,显然对方才会议上的交锋,感到极为不舒服。未过多久,陈德平敲门而入,见邓洪国阴沉着脸,淡淡一笑,道:“老邓,会议还没结束,你怎么突然就走了?”

  邓洪国不屑地说道:“既然有人不给我面子,那么我谁的面子都不给!”

  陈德平淡淡一笑,竖起大拇指,道:“你老邓不亏是东台县政府的脊梁骨,宁折不屈,让人佩服。”

  邓洪国哼了一声,手指在桌面上敲了敲,压低声音,有些恨铁不成钢地说道:“老陈,咱俩同事这么多年,你看我以前什么时候如此过,还不是现在政府乌烟瘴气,一帮没有经历的家伙煽风点火,搞得人心涣散?”

  陈德平悠悠地叹了一口气,从口袋掏出一包烟,递出一支给邓洪国。邓洪国接过点燃,陈德平吞吐烟雾后,徐徐说道:“老邓啊,还是你看得透彻,不过现在咱们很弱势啊,尤其是伟铭书记现在已经将政府工作放手,咱们得不到支持,所以步履维艰。”

  邓洪国压低声音道:“不如我们找个机会,一起约伟铭书记好好聊聊,将咱们心中的想法,全部告诉他,如此一来,想必伟铭书记也不会看着政府工作变得一团浆糊。”

  陈德平微微一笑,暗忖这邓洪国老谋深算,看上去邀请自己一起向孙伟铭请求援助,事实上私下里怕早已获得孙伟铭的授意,否则,又如何会在会议上一点不给戚芸面子,果断地甩手离去呢?

  陈德平与邓洪国虽然都是孙伟铭当初拉上来的副县长,但彼此之前的关系一度很僵,陈德平今天也是借机想与邓洪国化解当初的矛盾。毕竟现在他俩已经站在一条船上,如果不团结的话,只会被戚芸等人愈加排挤到角落里。

  陈德平颔首道:“老邓,你跟我的想法是一致的。这样如何?晚上我在清水雅阁设一桌酒席,我们大家坐在一起,好好商量,看如何能将县政府的工作拉回正规。”

  邓洪国眼中精光一闪而过,他毫不犹豫地回答道:“行啊,到时候我们一起与伟铭书记沟通沟通。”

  邓洪国轻咳了一声,淡淡道:“再喊上老廖吧。”

  廖贵东与邓洪国关系不错,加上他的话,自己与孙伟铭一起交流的时候,他有点底气。因为他知道陈德平一定会喊上邵建翔,若是没有廖贵东加入的话,届时自己想必会处于下风。

  陈德平意识到邓洪国的用意,笑道:“老廖,他的架子很大啊,还得你来请。”

  亲自将陈德平送到门外,邓洪国回到办公桌前沉吟许久。在原本的七个副县长之中,邓洪国忌惮两个人,其一是罗辉,此人人脉很广,脑袋灵活,处事圆滑,不过运气不佳,钱德琛落马之后,因为派系之争,他被一抹到底;其二便是陈德平,这是一个永远看不懂他内心在想什么的人物。陈德平做了很多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仿佛又什么都没干,他就是这么一个出了剑,杀了人,但被杀的人,却永远不知道自己被如何杀死的人物。

  若是用武侠世界中的一个职业来形容,那么可以将陈德平比喻成一名杀手。今天陈德平看上去是主动放下手段,与自己抛弃成见,握手言和,但事实上,未尝不是借组织几名副县长去赴饭局,然后让孙伟铭看到陈德平的号召力,然后重点支持陈德平更进一步?

  晚上清水雅阁酒楼贵雅包厢。孙伟铭、陈德平、邓洪国、邵建翔、廖贵东,五人坐在圆桌上,大家一开始没有谈工作,每人先喝了一斛白酒之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