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政道风流-第6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析规划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适合本地条件的发展道路,这是关键。”
江如衡点点头:
“立峰省长刚才说得很全面了,我只强调一点,那就是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合我们自己展的路子,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而在展工业经济中,我们的规划一样要有前瞻性和科学性,究竟选择什么产业才是最适合我们的,这些问题都曾经在我们的发展历史上多次出现,其结果就是最终被淘汰。这些必须要深入的思考,慎重、科学、高效的决策,而一旦作出了决策,那就必须要坚定不移的脚踏实地的干起来”
江如衡脸色显得很凝重:
“各位刚才也已经知道了上半年全省经济运行情况,不管是横向比,还是纵向比,今年上半年我们省经济发展尤其是工业这一块不容乐观,从固定资产投入增长速度到工业增加值增速都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去年经济总量、以及增速同我们差不多的几个省份相比,我们算是较差的。
出现这方面的原因,我以为一个最重要的是在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我们省里的一些干部在这个问题上思想准备不充分,虽然大家都知道西部大开发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机遇,但是在如何把这个历史性的机遇和本地的发展结合上来显得没有办法,没有作为。这说明我们的干部在思想意识上是有问题的,发展得好一点的地方,沾沾自喜,发展较为落后的地方,等、靠、要的思想突出,我承认贫困地区生发展乏力、自主脱贫较难,资金和政策的扶持,是当地发展的重要助推力。但一些地方对外部扶持的过分依赖外部,根子是‘等靠要’的懒政思维。这些地方必须要改变过度依赖‘他扶’的状况,想要‘他扶’,更须‘自扶’。也只有这样,我们往这些地方的资金和政策才能真正释放出真正的作用力。”
江如衡越讲脸色越严峻:
“我们贝湖省对于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和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加快推进阶段的湖南而言,‘发展不足’与‘发展不优’的矛盾还将长期存在,实现富民强省,建成全面小康,时间紧迫,任务艰巨。下半年经济工作怎么抓,立峰省长在措施上我认为已经是很全面了,已经很好了,接下来就要抓落实。
不抓落实,再好的规划蓝图也是一纸空文;不善于抓落实,再好的决策部署也会流于形式。所以要着力在转变作风、狠抓落实上下功夫、见成效。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实际作为来抓落实,决定了贝湖能否在未来发展中抓住机遇、赢得主动、占领先机。
各级领导干部要励精图治,真抓实干;要带头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要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集中精力抓工作落实;要进一步健全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和责任体系,强化问责,奖优罚劣,坚决杜绝软弱飘浮、抓而不实、推诿扯皮等现象,只有这样我们省里的工作才会有一个新气象……”
江如衡喝了一口水才继续道:
“我们刚刚谈到了要开展反腐倡廉的教育,我看还可以加上一点,要治庸,庸懒散软往往与贪腐连在一起,治小病可以避免干部的大病,治大病可以帮助干部避免牢狱之灾。因此,敢于按原则处理人,也是对人负责,这是大仁大义。我们揪住队伍中庸懒散软的少部分人,敢用猛药,敢动手术,就可以避免疾病蔓延。从小处讲,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从大处讲,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
我们不能允许庸者占据岗位,那是能力席位,要能者上,只能是‘椅子’选择人,而不是人去选择‘椅子’,你尽不了责任、完不成任务、做不好事情,对不起,庸者下,能者上。对于庸者而言,或者自己选择,或者被选择。自己选择,干不好,交出岗位;被选择,接受组织处理,我看在接下来的县级领导班子调整中一定要注意这一点,要把那些品格端正,真正愿意做事,能够做事的干部放在更重要的岗位上……大家都议一议,如何?”
陆政东很认真的听着江书记的讲话,显然江书记绝不是今天才临时起意谈起这个的,应该是经过了长时间的思考才在今天的常委会上发表他的看法的,而且这才是他今天再常委会上所要讲的重点。
陆政东觉得江如衡是抓到了贝湖发展不力的要害了,虽然江如衡意识到这一点确实有点晚,在陆政东看来,他应该还可以再早一点,比如在春节之后就展开这样的问庸问责的风暴,贝湖今年上半年经济发展也不至于如此,不过亡羊补牢,也不算晚,在这个时候展开这样的活动,也有利于下半年大家冲刺一把。
坐在江如衡旁边的杨立峰沉吟了一下说道:
“我同意如衡书记的意见,现在省里有一部分干部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的现象比较突出,对这部分人就要敢于处理,不处理责任人就立不起责任,制度也就形同虚设、废纸一张。只有处理到位,责任才能到位。而且,越是敢于处理,越是真处理,最后处理的人就会越来越少,因为大家都警醒了,都尽职尽责了,还需要处理什么人呢?”
两位主要领导都率先亮明了观点,其他人都知道省里发展乏力,两位主要领导是真急了,所以这一回肯定是要动真格的了,自然也不会有异议……
常委会比预定的三个半小时足足的超过了过了一倍,中途也就是在省委食堂,简单的用过工作餐之后又继续,陆政东离开省委的时候已经是将近十点了。
梁梅不在省城,陆政东也就连夜回安新了。
坐在车上,陆政东也在想着常委会上的事情,偌大一个贝湖省,六千万人,而自己基本上是处于安新一隅,省委的领导们虽然都认识,但是除了詹继东,其他的很多谈不上熟悉,完全是工作关系,而这其中还有詹继东等人有些甚至对自己还有一些隐隐偏见。
没有一个人可以吧人都结交完,有人有偏见,这很正常,所以不管怎么样,他也还是要开始在常委会上找寻自己的定位,要真正在常委会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在常委会上不再是可有可无的角色,那就要结交更多的朋友或者同盟,就需要自己巧妙的调整好自己的心理定位和融入方式,做到润物无声的让一些对自己观感不错的人接受自己……
第144章 人事
城,陆政东也就连夜回安新了。
坐在车上,陆政东也在想着常委会上的事情,偌大一个贝湖省,六千万人,而自己基本上是处于安新一隅,省委的领导们虽然都认识,但是除了詹继东,其他的很多谈不上熟悉,完全是工作关系,而这其中还有詹继东等人有些甚至对自己还有一些隐隐偏见,要让真正在常委会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结交更多的朋友或者同盟,就需要自己巧妙的调整好自己的心理定位和融入方式,做到润物无声的渗入。
省委常委会的会议精神传达之后,特别是关于治庸问责在省里的各大媒体不厌其烦的进行着报道,关于治庸问责的实施意见一相继出台,这在贝湖省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特别是省城,安新现在的经济总量只要伸把手就可以摸着他们了,当刘铭章明白无误的告诉市里的干部,安新今年就极有可能会超越省城的时候,这就像一条鞭子一样抽在省城领导干部脸上。
陆政东知道省城两个主要领导的关系比詹继东和他当时的情况还要糟糕,他和詹继东之间再怎么不和,在发展的事情上还是没有耽搁,而省城的局面不一样,由于市委和市府关系不融洽,特别是在发展思路上观念的截然不同,导致很多具体的事情是各谈各的调。
刘铭章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在各种场合强调市委市府要齐心协力共谋展,这不是套话,而是经常点到具体事情上比较支持市府,刘铭章这样的姿态,市府那边自然也能感受到,也作出了积极的回应。
这样的变化在情理之中,像省城这样一度在十六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居中的城市现在已经下滑到了中等偏下的水准,如果再被安新给甩出一截,这样的情况中央不可能看不到。
省城的市长陈家兴可以挤走前任,但是如果刘铭章来了,两人还是明争暗斗,工作又拿不起来,经济没有起色,那么只怕你安凤国的政治前途就堪忧了,当然刘铭章一样不希望看到这样的结果,无论是刘铭章还是市长陈家兴都意识到了省城再这样下去只怕就真的要沉沦不起,而沉沦不起的结果就是两个主要领导络政治前途都将充满了不确定性,而且这个不确定性中危险因素居多。为了一个大家都不愿意见到的结果,这也使得省城原本沉重的步履终于开始缓缓启动了。
陆政东认为这不算是一个坏消息,省城动起来不算什么坏事,对安新而言,就近找一个可以比较的目标远比拿到其他地方比较更为生动,对于一直被省城苦苦压在下面的安新而言,一直都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翻身,所以对于超越省城,根本就不用怎么动员,就能让安新上上下下的劲头提起来。
至于省城真正动起来,很可能对安新有影响,但是影响不会大,这一点,陆政东对自己还是有充分的自信的。
至于治庸陆政东一直都在做,只是没有如此大张旗鼓的讲而已,对于他这样的层面来讲,有些事情可以做,但不能说得太多,像这样大规模的治庸如果没有江如衡的提议,不但他不能调门太高,就算是杨立峰也不能讲。
虽然陆政东在之前实际上在治庸上做了很多事情,但是既然江如衡这样大张旗鼓,安新也不能不动,不动那就是轻慢,就是对省委书记权威的挑战,何况陆政东也想借着这样的机会进一步强化能者上庸者下的意识,所以也是把这件事和区县领导干部的调整结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