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共和国十大将军传——粟裕 作者:柴红霞 等 内容简介: 粟裕(1907-1984)湖南省会同县人。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二七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二军连长、营长、支队长,六十四师师长,红四军参谋长,红一军团教导师政治委员,红十一军参谋长,红七军团参谋长,红十军团参谋长,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参谋长,挺进师师长,闽浙军区司令员。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新四军江南、苏北指挥部副指挥,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兼政治委员,苏中军区、苏浙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华中野战军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代司令员、代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
作品:恶魔导演的战争 作者:刘亚洲 内容简介: 有人向我推荐《恶魔导演的战争》和《这就是马尔维纳斯》这两篇报告文学,说写得很好。 又有人告诉我,解放军一些院校把这两篇文章列为学员的必读教材,因为它们描写的是“明天的战争”。 我们这些老年人,打了大半辈子的战争,那是自卫而光荣的战争,也是昨天的战争。 我们打胜了昨天的战争。今天还受到战争的威胁。明天也还有战争威胁。总之我们是要准备任何侵略者把战争强加给我们,我们必须战胜它。 读后有陌生感。陌生,因为我们不熟悉它。 但,我们必须熟悉它。 我们的敌人并不愚蠢,甚至很聪明。任何仅仅把敌人看成是愚蠢的人,才是愚蠢的。 世界在研究我们,我们也要研究世界。我们要象了解自己一样地了解世界。...
作品:周书 作者:唐·令狐德棻 等 内容简介: 《周书》,五十卷,其中本纪八卷,列传四十二卷。唐令孤德棻主编,参加编写的有岑文本和崔仁师。 北魏末年,政治动荡,乱事遍起。出身于北魏北方六镇中武川镇的宇文泰,率领一批以武川镇人为主的鲜卑族军队,联合关陇地区的汉人豪族武装,建立起西魏政权。后宇文泰的第三子宇文觉在公元557年代魏建周,史称北周。西魏、北周这两个前后相续的政权,统治区域大致包括今天陕西、宁夏、甘肃和四川的大部,山西西南部、湖北西部及河南西部。与东边的东魏、北齐和江南的梁、陈成鼎足之势。公元577年, 北周灭北齐,统一中国北方。公元581年,杨坚代周,建立隋朝。 《周书》虽以“周”题名,但实际上记述了从公元534年东、 西魏分裂到杨坚代周为止四十八年的西魏、北周的历史。...
作品:世界通史 正文 远 古 远古时代指的是从人类出现到国家形成那漫长的历史时期,也就是原始社会。这个时代大约经历了二三百万年。 当古猿从树上走到地面生活,并用石块和木棒作为劳动工具的时候,人类社会就产生了。人们最初结成几十个人的小群体,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这种群体生活的历史相当长,至少占人类有史以来的99.7%以上的时间。大约在1万多年以前,人类社会组织发展成按血亲关系组成的集体──氏族公社。早期,氏族成员按母亲的血统确定亲属关系,叫母系氏族。氏族内由氏族成员民主选举最有声望的人担任首领。母系氏族时期,世界五大洲都有人类居住。随着生产的发展,男子的劳动地位越来越重要,亲属关系也由父亲血统来确定,父系氏族就产生了。后来,居住在一定地域内的、未必有亲属关系的一群家庭组成的农村公社又取代了氏族。...
作品:女娲石 作者:清·海上独啸子 内容简介: 话说中国有个女史,姓钱,名挹芳,年纪才得二九。生得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生平爱读些书史,讲些政治学问。止见中国腐败危弱,好不担忧。旁边有些强国,今日唱着瓜分,明日唱着压服。虽有一般爱国志士,却毫没点实力。日日讲救国,时时倡革命,都是虚虚幌幌,造点风潮。这位女史真个感慨迸作,悲愤交集。 正文 第一回 感时势唤起女真人 祷英雌祭陨天空石 话说中国有个女史,姓钱,名挹芳,年纪才得二九。生得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生平爱读些书史,讲些政治学问。止见中国腐败危弱,好不担忧。旁边有些强国,今日唱着瓜分,明日唱着压服。虽有一般爱国志士,却毫没点实力。日日讲救国,时时倡革命,都是虚虚幌幌,造点风潮。这位女史真个感慨迸作,悲愤交集。...
作品:秦始皇 作者:刘乐土 内容简介: 正文 引子白骨堆起的江山(代前言)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登峰造极的风云人物,他自恃功盖三皇五帝,大笔一挥,为自己创立了“皇帝”的称谓。回溯历史,秦始皇一手缔造的神奇霸业,的确是前无古人,万世不朽。 但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对如何评价秦始皇的功过争论不休。有人说他集无限功德于一身,是千古第一伟人;有人说他汇万恶不赦于一体,是历史第一恶人。那么,到底孰是孰非呢?不容置疑,秦始皇是伟大的。 秦始皇登极时年仅十三岁,但已尽显一个伟大君王的气度与胸襟,他发誓要踏平诸侯六国,一统天下霸业。他遵循“攘外必先安内”,铲除了欲夺王权的弟弟成,诛杀了母亲的男宠,赐死了重权独揽的吕不韦。继而,他敏锐地洞察到诸侯六国之间的矛盾并巧加利用,或设计离间,或联姻示好,或“远交近攻”,一举吞并了诸侯六国,缔造了史无前例的统一霸业。他统一了文字...
作品:尤利西斯(Ulysses) 作者:[爱尔兰] 詹姆斯·乔伊斯 萧乾 文洁若 译 内容简介: 作者乔伊斯一反传统的写作方法,使用极为怪诞的手法,展现发生在都柏林一天十八小时中的种种事情,每一小时写一章,最后一章描写女主人公的性心理,整章只有前后两个标点符号,堪称文学一绝。 正文 叛逆·开拓·创新 ——序《尤利西斯》中译本 萧乾 一 一九四二年的一天,我在英国伯明翰参观过一次莎士比亚外国译本的展览。在东方国家的译本中,最辉煌、最完整的是日本坪内逍遥的那套全集:剧本之外,还附有传记、年谱、研究专集等精装烫金数十册,真是洋洋大观。紧挨着的就是中国,空荡荡的台子上,摆了薄薄的一本《罗密欧与朱丽叶》,译者田汉(说不定还是由日文转译的),中华书局出版。其实,我记得三十年代末期商务印书馆也零零星星地出过几个莎剧译本,大概主办者没有找到。总之,那个孤零零的小册子同...
作品:阿凡提的故事 作者:艾克拜尔·吾拉木 内容简介: 阿凡提是个智慧的象征。他疾恶如仇,爱打不平,而且幽默风趣。 阿凡提使贪婪愚蠢的巴依、国王望而生畏。 阿凡提让一切丑恶的东西得到出其不意,哭笑不得的惩罚和报应。 中国维吾尔族机智人物故事。一系列以纳斯尔丁·阿凡提这个传奇人物为主人公的维吾尔民间幽默故事的总称。阿凡提这个形象,是维吾尔族劳动人民在反抗历代反动统治阶级和封建世俗观念的斗争中塑造出来的一个理想化人物。他勤劳、勇敢、幽默、乐观,富于智慧和正义感,敢于蔑视反动统治阶级和一切腐朽势力。在他身上,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品质和爱憎分明的感情,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是一个深为新疆各族人民喜爱的艺术形象。有关阿凡提的故事,数百年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少数民族中流传,而在维吾尔族人民中更是家喻户晓。这些故事题材广泛,构思奇巧,言简意赅,妙趣横生,大...
作品:梁书 作者:唐·姚思廉 内容简介: 《梁书》记载自梁武帝萧衍建国至梁敬帝萧方智亡国共五十六年间的历史,是姚察及其子姚思廉两代人辛勤撰写完成的。 作者简介: 姚察,字伯审,吴兴武康人,南朝历史学家。历经梁、陈、隋三朝,于陈朝任秘书监、领大著作、吏部尚书等职,于隋朝任秘书丞。入隋后于文帝开皇九年又受命编撰梁、陈两代历史,未竟而卒。临终时遗命,嘱其子姚思廉继续完成撰史工作。 姚思廉,字简之,姚思廉在撰史工作中,充分利用了其父已完成的史着旧稿。自贞观三年至贞观十年,历时七年最终完成了《梁书》与《陈书》的撰写工作。 姚察及姚思廉父子虽为史学家,但都有较深厚的文字素养,于史文撰着方面,文字简洁朴素,力戒追求辞藻的华丽与浮泛,继承了司马迁及班固的文风与笔法,在南朝诸史中是难能可贵的。...
作品:我叫郭德纲 作者:郭德纲 内容简介: 我认为郭德纲将来一定会成为大师的。——赵本山 中国有七大悲剧,其中相声不可乐排第一。郭德纲能说好相声因为他没钱,现在他有钱了,还能说好相声吗?如果有一天郭德纲不说相声了,那将是第八大悲剧。——崔永元 他是中国传统曲艺的一个偶然,颠覆了电视相声的惯性思维。在一门艺术的低潮期,他担当了最及时、最贴心的暖场者,坚守十年剧场赢来“钢丝”满中华,代表着传统曲艺对本质的回归。——《新周刊》 郭德纲首部图文自传,图说非著名到著名之路,畅谈相声五十年之现状,德云社十周年巨献。 正文序:这些年,我们一直在说相声2005年底2006年初,大批的媒体纷拥而至,把我和北京德云社抬到了一个风尖浪口的位置上。这一切既有好处,又有不利的地方。好的一面是让很多人知道了相声还在以这样的一个形式生存着,很多人知道了郭德纲、于谦、何云伟等原本默默...
作品:金刚经说什么 作者:南怀瑾 内容简介: 《金刚经》是初期大乘佛教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般若类佛经的纲要书,它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由姚秦鸠摩罗什于弘始祥译出,问世之后,即在社会上广泛流传,篡要、注解、类颂、重演、义记、采微、集解、科释、宗通、决疑、大意,直说等略种注释达一百多种。 作者简介: 南怀瑾,1918年出生于浙江温州书香人家。幼年接受私塾教育,12-17岁之间已遍读诸子百家。少年的时代,还学习拳术剑道,以及文学诗词,书法医药,易经天文等。二次大战起,南先生入川,任教于中央军校,并在金陵大学研究所研究社会福利学。离校后,即专门研究佛学。1949年春,去了台湾,后又曾旅居美国。1988年初,南先生回到香港,居住至今。 目前南先生正在致力于跨世纪的“参天”水利工程和中华古诗文诵读工程工作。南先生学问博大精深,教化涵盖儒,释,道,融会诸子百家,更及于医...
作品:老残游记续集 作者:清·刘鹗 内容简介: 该书描写了丁已年冬月信在北京前门外蝶圆,有东阁子、西圆公来访,谈及近日朝廷整顿新政,满街都是巡兵。作者借老残之口,道出了官僚主义的腐败,体现出了忧愤深刻的社会内容。 作者简介: 刘鹗还曾写有《老残游记》续集,作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至三十三年之间。据刘大绅说,共有14回,今残存9回。1934年在《人间世》半月刊上发表4回,次年良友图书公司出版6回的单行本。1962年中华书局出版的《老残游记资料》收录了后3回。续集前6回,虽然也有对官僚子弟肆意蹂躏妇女恶行的揭露,但主要的是通过泰山斗姥宫尼姑逸云的恋爱故事及其内心深入细微的思想活动,以及赤龙子的言谈行径,宣传了体真悟道的妙理。后3回则是描写老残游地狱,以寓其惩恶劝善之旨。...
【由..【】整理,】 ≡≡≡≡≡≡≡≡≡≡≡≡≡≡≡≡≡≡≡≡≡≡≡≡≡≡≡≡≡≡≡燃灯者赵越胜读越胜《燃灯者》——代序张志扬: 第一代人辅成先生是将人类知识奠基于人道的楷模;第二代人宾雁先生是将政治救赎奠基于人道的楷模;第三代人唐克则是来自知识的另一极要求在理性规范中伸张感性权利的人性欲求者。 如此三代人的创伤记忆编织成了一曲“人道颂”的勋伯格式变奏,它演奏着演奏者的巴黎夜曲,像Gabriel Faure的Après un rêve(《梦后》)。 然而,我读三篇文字,与其说读三代人,不如说读越胜兄弟。除了唐克,宾雁先生和辅成先生相继辞世——薪尽火传,记忆文字所燃烛者,不正是“火传”的仪式吗? “人道”,越胜是接纳我“从个人尊严的辩护到思想自由的辩护”的第一人。但在我们之间重要的还不仅仅是文字、思想,而是印在心底里的感觉。...
共十章一 第二天凌晨太阳出土前约有十至十五分钟光景,我行走在一片尚未开垦的荒地上。初夏老春,残冬和初春的记忆淡漠。荒地上杂草丛生,草黑绿、结实、枯瘦。轻盈的薄雾迅速消逝着。尽管有雾,但空气还是异常干燥。当一只穿着牛皮凉鞋和另一只穿着羊皮凉鞋的脚无情地践踏着生命力极端顽强的野草时,我在心里思念着一个刚刚打过我两个耳光的女人。我百思难解她为什么要打我,因为我和她素不相识,她打我之前五十分钟我在“太平洋冷饮店”北边的树荫下逐一看着挂在低垂的树权上的鸟笼子和笼子里的画眉,鸟笼子大同小异,画眉也大同小异,笼子的布罩都是深色的。画眉在恼怒的鸣叫过程中从不进食和排泄,当然更加无法交配。这是我自从开春以来一直坚持观察画眉得出的结论。在过去的这些日子里,我一得闲空就从“太平洋冷饮店”前面铺着八角形水泥板的两边栽满火红色公鸡花的小路上疾走过,直奔树荫里挂在树杈上的画眉们。我知道我...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我的精神家园 1我的精神家园我十三岁时,常到我爸爸的书柜里偷书看。那时候政治气氛紧张,他把所有不宜摆在外面的书都锁了起来,在那个柜子里,有奥维德的《变形记》,朱生豪译的莎翁戏剧,甚至还有《十日谈》。柜子是锁着的,但我哥哥有捅开它的方法。他还有说服我去火中取栗的办法:你小,身体也单薄,我看爸爸不好意思揍你。但实际上,在揍我这个问题上,我爸爸显得不够绅士派,我的手脚也不太灵活,总给他这种机会。总而言之,偷出书来两人看,挨揍则是我一人挨,就这样看了一些书。虽然很吃亏,但我也不后悔。看过了《变形记》,我对古希腊着了迷。我哥哥还告诉我说:古希腊有一种哲人,穿着宽松的袍子走来走去。有一天,有一位哲人去看朋友,见他不在,就要过一块涂蜡的木板,在上面随意挥洒,画了一条曲线,交给朋友的家人,自己回家去了。...
《没有我们的世界》作者:[美]艾伦·韦斯曼编辑推荐:在这部影响深远的作品中,韦斯曼向我们阐述了以下内容:人类销声匿迹以后,我们的基础设施建筑是如何土崩瓦解,最终又如何消失殆尽的;日常使用的物品或许会像化石一样万世永存;铜管和配线会在地质运动的作用下挤压成透着红色的岩石恳为什么我们最早期的楼房可能成为世界上保存时间最久的建筑,而塑料、青铜雕塑、无线电波和一些人造的物质又将如何成为我们留给宇宙的最永恒的礼物。《没有我们的世界》向我们展现了这样的图景,人类消失后没几天,在纽约地铁系统中泛滥的洪水将开始腐蚀城市的根基。此外,随着各个城市的分崩离析,纵横交错的柏油马路将让位于真正的丛林。它描述了充斥着化学物质的农场将如何退回原始状态,不计其数的鸟类将获得新生、兴旺繁盛,而蟑螂则会面临灭顶之灾,因为在没有我们的城市中再也没有供热系统。...
作者:易之【,】自序你算过命吗?你受过骗吗?这是一个鲜为人知的群体,却是一个随时可能出现在你身边的群体,这些人不是真正的命理工作者,更不是周易研究者,他们粗通皮毛、一知半解,却以“算命先生”自居,他们玩弄口才、设置骗局,或单独行动,或三五成群,或摆摊吆喝,或上门自荐,街头巷尾、茶楼酒肆经常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这些“算命先生”,和我们即将介绍的一个群体——“江相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什么是“江相派”?他们是干什么的?“江相派”是一个打着算命旗号骗人钱财的特殊群体,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近300年,他们兴起于清朝康熙、雍正年间,兴盛于清末民国,抗战后解体,建国后消亡。这个组织最初由洪门五祖之一方照舆创立,目的是“反清复明”,他们打着算命看相的旗号秘密发展“天地会”成员,宣扬“替天行道”的理念,不断壮大反清的势力。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到了清末民国,这个群体逐渐失道,其作用也...
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命运轨迹:储安平与《观察》 作者:谢泳《观察》是储安平创办于1946年9月1日的杂志,因敢于抨击国民党政权,提倡“民主、自由、进步、理性”,被国民党查封,新中国成立后复刊并改为《新观察》。中国社会出版社 出版 第一章 储安平的一生 第一节 早年储安平 关于储安平,现在能知道的材料不是很多,特别是有关他早年生活的情况,我们现在了解的至多是一些间接的传说,而没有什么文字材料,笔者曾和他的四个子女有过通信联系,但关于他父亲早年的生活,他们也所知甚少,笔者也曾专门访问过他的女儿储望瑞女士,她也知道的不多。储安平的档案今天的研究者还看不到,根据他1949年后工作的变化,可以从四个地方去寻访储安平的档案,即中国民盟、九三学社、中国新闻出版署和《光明日报》社,因为他曾在这四个单位供职,有可能留下有关的历史资料。...